古代瓷器的6种成型方法
我国瓷器的历史,非常悠久,严格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在汉代,以高岭土为坯,施以石灰釉,用1200度以上的高温烧成的青瓷,是最古老的瓷器。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古代瓷器的6种成型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手工捏塑法
人们用手随心所欲地对泥土进行创作,捏出一些较小的器物,这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成型方法。
2、泥条盘筑法
将泥土搓成泥条,从器底起从下往上将泥条盘筑成器壁直至器口,再用泥浆胶合成全器,最后抹平器壁盘筑时留下的泥缝。此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期。
3、泥片围接法
将原料泥块先加工成泥片,然后将泥片围接组合成需要的形状,如宜兴紫砂茶壶多用此法做成。
4、轮制成型法
将泥料放置于轮盘,利用轮盘转动产生的离心力而成型的方法。它主要用于圆体器型的制作,轮制有慢轮、快轮之分。
5、印模法
将泥料嵌入特制的模子中成型的方法。主要用于制作陶瓷俑、动物和器物部件、纹饰等。
6、注浆法
把泥料灌入石膏等模子中,利用石膏模型的毛细管作用力将悬浮的浆料吸附于模具内壁而成型的方法。注浆法大大提高了胎体的产量和质量,有利于陶瓷生产的发展。
怎样挑选瓷器
方法一:
一、购买陶瓷餐具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市场和店面,切不可贪便宜购买没有正式生产厂家的劣质产品。国家规定,将陶瓷餐具置于4%的醋酸中浸泡,铅的溶出量不得大于7毫克/升,镉的溶出量不得大于0.5毫克/升。
二、购买时要注意看餐具的成色,用手触摸餐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洁;
三、闻闻是否有异味;
四、不要购买颜色过于鲜艳的陶瓷餐具。通常颜色越鲜艳的餐具,重金属就越容易超标;
五、应购买原料、工艺控制比较严格的釉中彩、釉下彩餐具;
六、餐具使用前用沸水煮5分钟或用食醋浸泡2—3分钟,以溶解
方法二:
1、看色泽
这里说的看色泽主要是看骨瓷的不覆盖花面的胎体部分的色泽,真正骨炭含量高的优质骨瓷,其色泽应该是*白色或者称为奶白色。骨瓷不是越白越好,自然的*白色才是好的骨瓷。
2、听声音
听声音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把瓷器碗托在一只手的手心中(注意:一定不要抓在手心中),另一只手弹下骨瓷的碗口边缘处,好的骨瓷声音清越如钟声一样有清脆的回音,响声越长久说明胎体更圆滑,瓷的品质更好。第二种就是注入碗中三分之一左右的水,一只手沾些水沿着碗边转会发出“唧唧”的共鸣声,碗越大效果越明显。
3、摸碗底
为什么要摸碗底呢?因为一个做工精细的碗的碗底是要二次打磨过的,既防滑又防止划伤桌面,这就是从细节出发考验一个瓷的工艺了。
4、碰撞
这一点可能不方便尝试,骨瓷看上去很薄,给人一种很脆弱的感觉,其实不然,骨瓷的硬度是普通陶瓷的三倍左右,正常拿两个小碗对碰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选购时导购可能会给客户做碰撞效果展示。
内容拓展:
古代瓷器鉴定
瓷器鉴定方法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
1. 分类法即将个时代的同类器(包括相同器形、相同纹饰题材)理成发展序列,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找出其不同点。
2. 比较法主要是利用考古发掘出来的、有地层年代的器物作为标准器物,将所需鉴定、辨伪的`器物与之比较,从而得出鉴别的结论。
3. 鉴别法即利用同时代的同类器或不同类器上的时代特征来对照、比较所需鉴别的器物,从而得出综合鉴别的比较合理的结论。
当一件需要鉴定的产品摆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怎样来分析它的烧造年代和窑口呢?也就是说器物本身哪些方面能够反映出它真实的烧造年代和窑口?我们把能够反映器物烧造年代和窑口的因素,统称为断代因素。它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 器形
主要看器物口、颈、肩、腹、壁、底足、流、执、系等的形体特征和胎体的厚薄、轻重。另外,各时代的一些独特的而又称著的器形,应一一牢记其特征,因为它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
2. 装饰
包括装饰方法(彩绘、颜色釉、刻、划、雕、镂、队、捏、印、帖等),题材、构*、纹样形象、 画等。由于装饰是随着造型、工艺、材料、人们的审美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装饰的更新换代和所产生的种种变化要比其他鉴定因素的变化显得频繁、活跃,鉴 定时分析这一因素就更重要。
3. 胎釉
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入手,注意胎土陶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因时代陶炼方法有别,明代以前较之清代、民国,胎土中含金属杂质相对较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古代瓷器介绍和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