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美食特产
在化州,各式各样的美食特产就是化州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如果你是化州人,那么这里一定有着你心爱的味道;如果你曾驻留于此,也一定品尝过这里的美味;如果你从未踏上这片土地,那么就与一起,寻找你最中意的化州美食特产。
化州美食特产 篇1
拖罗饼
拖罗饼,一种独具特色的化州传统美食,承载着所有化州人的美好记忆。很早以前,在化州还没有广东月饼之时,拖罗饼就相当于月饼,成为了化州人中秋过节必备的佳品。时至今日,拖罗饼依然凭借其独特的浓厚、香醇深受大家喜爱。每逢中秋节,月饼主要用于送礼,而自家食用还是会选择拖罗饼。
与传统月饼相比,拖罗饼的外形更具特色,传统的馅料为揶丝、花生仁、白糖,现在也有咸的,一般是叉烧、瓜子仁类,其中椰丝占了大部分。吃起来,椰香味特别浓郁,别有一番风味。该饼皮薄,皮层类似光酥饼,直径约为1分米,厚1.5厘米,基本在化州市内才有得卖。
簸箕炊
簸箕炊,茂名地区特有的小食之一,化州人叫“籺”(发音@),因为是用簸箕炊出来的,所以也叫簸箕籺或者盖籺。簸箕炊因其采用竹篾编制而成的簸箕为盛具而著称,其后放磨成桨的米粉于簸箕当中,待一层熟透后再逐渐添加,一般都有三层以上。待米粉全熟后,用小刀将其剐成格状,以方便食客食用,最后在其表面放上香油、芝麻与蒜蓉浆(即蒜鸡油)然后蘸着吃,*细腻富有弹性,不过因蒜蓉有余味,所以也有不好此道者,故可单纯放花生油所煮成的香油,其风味依旧。
洁白、软滑、爽口、咸香的簸箕炊*细腻富有弹性,软滑而不黏牙,再加上秘制的酱料,香浓而又不腻,那种味道绝对令人难以忘怀。如果你喜欢吃橄榄菜,还可以加入橄榄菜,也别有一番风味。
长岐牛杂水
在化州市与吴川市交界处有一个镇叫长岐镇,那里有一种小吃叫“牛杂水”,它名声在外,因此也叫“长岐牛杂水”。
传统的“长岐牛杂水”,选用化州本地优质的“牛杂”为原料,将牛肉与牛杂洗干净放进一个大锅里煮沸、调味,等肉熟了后就用钩吊起来,待没水滴了就可切成块,加以大蒜、酱油,配上煮肉的汤,味道滑而不腻,香而醇口,吃过之后就让人难以忘怀。正宗的“长岐牛杂水”摊档,位于长岐旧圩中间,一张半腿高的长方形矮桌,前面摆上一二张几乎与矮桌等高的长凳,再备好两杆烧水烟用的“大碌竹”,这就是店家的待客之道了。令人称奇的是,西装革覆的外地驾车人士,常常会不辞奔波,专程到此品其味。一旁是现代文明标志的小车,相衬着圩间特有的小摊,有一种让人慨叹“今夕是何年”的感受。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长岐牛杂水”的美味与诱人。
化州牛腩粉
在化州,牛腩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论是远离家乡还是驻守家园,化州人总离不开牛腩粉,而正宗风味的牛腩粉只存在于化州这片土地。
化州牛腩粉选用的是化州手工制作的河粉,比较细薄,大小合适,便于夹起,*感觉特别的柔软精细,顷刻便能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此外,化州牛腩粉最大的特色就是秘方配制的香油,香而不燥,齿过留香,使牛腩粉不淡不腻,味道刚刚好。如果,三五好友逛街累了饿了,坐下来吃碗牛腩粉,剪串或者剪碗牛杂,剪串豆腐,烫碗菜,聊聊天,东扯扯西扯扯,生活就这样,多美好啊!
平定沙司鸡
化州人爱食鸡肉,也善于烹饪鸡肉,且风味独到,这得益于他们拥有名优鸡种,平定沙司鸡就是其一。平定沙司鸡又名屋角鸡,以清初梁家沙司巡检衙迁建于平定屋角面得名,是本地的名优鸡种,在粤桂边境素享盛名。
清初,梁家沙司巡检衙所管辖的地方,山高森密,河溪交错,虫蚁鱼虾多,野鸡特别多。野鸡经过人工饲养,逐渐驯化为家鸡,取名为沙司鸡。沙司鸡始养于平定,后陆续发展到兰山、文楼等地。此鸡具有“五黄”(毛、皮、肉、脚、嘴均黄)健脾胃,强筋骨和活血络。
“民以食为天”,对于美食,聪明的人类总是能从最简单的食材中寻找到最美的味道。在化州,自然的馈赠与人类智慧的美妙结合,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美食特产。如果你对化州美食特产感兴趣,那就来吧,在这里每一种味道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
化州美食特产 篇2
化橘红
化橘红:化州古时荒凉的地方,瘴气多,民众多患痰饮。相传有罗仙翁,怜悯民众苦困,种橘于“石龙”城内,所产橘红,消痰化饮有神效。明、清间,州人在州城建“华严庵”纪念罗仙翁,庵门楹联云:“韵事忆当年,橘树千株经手植;仙踪留此地,茅庵一所寄身栖”。明万历年间(约于1600)编纂的《高州府志》“药物”目中已有化州橘红的记载。清乾隆、道光版《化州志》对化州橘红的记述,除有传说、药效、价值、辨伪、土壤、气候、种护、采集、加工、上贡、产地及标*外,还有大量歌颂化州橘红的诗文。
榕树茶
榕树茶又名琉璃茶,因产于古官道榕树圩附近而得名。有说榕树茶条细嫩,叶色绿翠,形态酷似古榕,故名。又榕树茶产地琉璃茶(明崇祯年间州守赵仕锦建),庵旁有口井名琉璃井,井水清澈见甘甜,用琉璃井水泡榕树茶,其味特别清香甘醇,故又名琉璃茶。
榕树茶*甘润,饮之不仅生津止渴、且能驱风化痰,消滞开胃。此茶始种于明末。名士谢桂垣茶罢乘兴作诗云:“峰回路转得茶庵,来试名泉一勺甘;绝似惠山风味好,岭南真不减江南。”名人饮名茶,相得益彰,榕树茶由蜚声。
南盛沙姜
南盛种沙姜有200多年历史,始种地蒲山,当时仅数十亩。以后,沙姜的应用日广。不仅可作调味品,还可作药汉病,种植面积遂不断扩大,清末发展到500多亩。民国期间。南盛沙姜的种植面积由蒲山扩展到谢村、山尾和乐塘一带,年种姜千余亩。每逢沙姜(干姜片)上市季节,南盛圩不少商号一秤收购,运往广西、云南和华中、华北等地销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沙姜生产,总结交流种姜经验,推广沙姜良种。同时,商业部门设点收购,促进了沙姜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全公社年种植沙姜3000亩左右,亩产高达2吨。以后,随着南盛引鉴水利工程的兴修和配套完善,夏季积水田多,不利沙姜的生产,再加上当时出现“重粮轻钱”的倾向,以致沙姜种植面积下降。1988年全区(镇)种姜在200亩左右,总产300多吨。
笪桥黄瓜
笪桥农民种植黄瓜历史悠久,量制成瓜干,则是百多年前的事,笪桥黄瓜(又称化州黄金瓜),以产地得名,始种地是中村、留村,以后陆续发展至附近的山埇、下垌、英笔、禾仓角、尘塘、良埇、低坡、西埇和瑶埇等地。新中国成立后,笪桥黄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除旧产区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外,相邻的良光区(镇)豺岭、龙秀、落底、斋塘坡和出拔等地也有种植。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笪桥每年种植黄瓜100多亩,制成瓜干15吨左右。
笪桥黄瓜有甜瓜、黄瓜、米瓜和蛇瓜4个品种。这些瓜经过细致加工腌制成的瓜干,色泽金黄,淡甜,鲜脆可口,久贮不坏。黄瓜干与瘦肉加上冬茹、蚝豉,剁成肉饼,美味可口,饶有风味;将陈年瓜干合老米熬成稀饭,可治慢性腹泻及痢疾;以酸醋、生姜作佐料,把瓜干同猪蹄或生鸡一起熬汤,是产妇的精良食品,既消食开胃,又去淤生新。故此,笪桥黄瓜干远销广州、深圳、珠海、海口、三亚、湛江、南宁、北海和香港、澳门等大中城市。
尖岗粘米
尖岗粘米是晚造品种,因产于丽岗镇尖岗岭(又名丽山)周围的'尖岗、赤坎、丽岗、丽册和低坑等一带而得名。相传尖岗粘米始于清初。清末,民国期间种植在2000亩左右,亩产0.14吨。尖岗粘稻产地山清水秀,耕地属沙泥田,过去当地农民惯用骨(猪、牛骨)粉培育身苗,因此所产的粘稻,米粒细长,米质透明,无白肚,煮熟时无粘合,耐煮,味道清香,爽口滑喉,为富豪之家所喜。民国期间,尖岗粘米多销往广州、广州湾(今湛江市)、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等地。
中垌猪
中垌猪以产于中垌而得名,它是省内良种猪之一,是本县农家养猪的主要品种。相传中垌猪始养于明末。中垌猪具有早熟、肚兜大、粗食、快长、易肥、皮薄、肉嫩、矮脚易圈和母猪产仔多等特点。据1985年编印的《化州县农业生产规划报告集》记述:中垌猪在通常的馒头和管理下,猪苗65天脱奶,重为10公斤。肉猪增重高峰期为7~9月龄,育肥至11~12月龄,体重可达100~120公斤。中垌母猪平均每胎产10.8头,与高州黄塘猪、徐闻细骨猪、海南文昌猪、粤北梅花猪、普宁流沙猪种比较,24月龄母猪产仔数多1~2头,仔猪平均日增重0.1~0.2公斤。中垌圩猪行是中垌猪苗的集散地,每逢圩期,四乡养猪户前往购买猪苗者络绎不绝。中垌猪全市多数地方也有养殖。此外,相邻的高州、茂南、廉江以及广西的陆川等县(区)亦有饲养。1988年县畜牧局下属猪场,以中垌种猪与外地黑白良种猪杂交,繁殖新一代品种,供各地农民饲养。
平定沙司鸡
平定沙司鸡又名屋角鸡,以清初梁家沙司巡检衙迁建于平定屋角面得名。此鸡是本地的名优鸡种,在粤桂边境素享盛名。清初,梁家沙司巡检衙所管辖的地方,山高森密,河溪交错,虫蚁鱼虾多,野鸡特别多。野鸡经过人工饲养,逐渐驯化为家鸡,取名为沙司鸡。
沙司鸡始养于平定,后陆续发展到兰山、文楼等地。此鸡具有“五黄”(毛、皮、肉、脚、嘴均黄)健脾胃,强筋骨和活血络。据传说,道光年间,巡检司段玉成重修衙城,落成时举行“百鸡宴”,四方食客云集。宴罢,有位雅士留下“百珍皆作贱,贪箸沙司鸡”的名句。从此,平定沙司鸡便名噪两广。改革开放后,1988年平定镇有些养鸡专业户和县水产畜牧局属下的南盛畜牧场对平定沙司鸡不断进行提纯推优工作,进一步提高沙司鸡的质量,沙司鸡随着人民生活的需要也远销省内外市场。
化州蚕丝
化州是广东省4个蚕桑基地之一,有悠久的养蚕及丝绸加工历史,丝绸加工业水平亦位于广东省前列。化州市出产的双宫丝(A级丝)是属于优质的丝绸原料,是加工高级丝绸的优质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