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气质提高就业工作效率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在极力追寻提高效率的方法。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如何用气质提高就业工作效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气质类型理论
气质(Temperament)在《辞海》里释为: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气质是指人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变化的快慢,稳定性,均衡程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医生,他认为体液即是人体性质的物质基础,他用“四液说”来对人的气质类型进行划分。
1.胆汁质
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和较弱的抑制力,精力旺盛,反应敏捷,乐观大方,但是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以自我克制,缺少耐性,热情忽高忽低。
2.多血质
活泼好动,言语、行动敏捷,适应能力强,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中应付自如,办事效率高,但注意力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有些惰性。
3.黏液质
能够严格遵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稳重,兴趣持久专注,善于忍耐,不善于转移注意力。
4.抑郁质
感情细腻,做事小心谨慎,善于察觉到别人观察不到的微小细节,但适应能力较差,易于疲劳,行动迟缓、羞涩、孤僻且显得不大合群。
二、气质类型与职业的匹配
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其自身的职业适应性,从事某一类的职业活动者往往会体现出一些共同的气质特征。在所适应的职业领域中,不同的气质类型者可以扬长避短,适应并完成工作。
1.胆汁质
(1)工作特点:对事业有浓厚的兴趣,并能够持续很长的时间,但是如果工作受挫或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时,热情就会锐减,适合做反应迅速、动作有力、应激性强、危险性较大、难度较高而费力的工作。
(2)对应职业:出色的导游员、勘探工作者、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员、模特、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等。
2.多血质
(1)工作特点:较适合做社交性、文艺性、多样化、要求反应敏捷且均衡的工作,而不太适应做需要细心钻研、细致单调、环境过于安静的工作。
(2)对应职业:管理人员、律师、公关与人事工作、服务人员、咨询员、外交人员、驾驶员、医生、运动员、新闻记者、冒险家、服务员、侦查员、干警、演员等。
3.黏液质
(1)工作特点:是最佳的合作者,也是最容易得到上司认同的下属,较适合做有条不紊、刻板平静、固定性较强,需付出细心谨慎的工作,而不太适合从事激烈多变、富于变化和挑战性大的工作。
(2)对应职业:外科医生、法官、出纳员、收银员、播音员、文秘、会计、调解员等。
4.抑郁质
(1)工作特点:能够与别人很好地相处,胜任别人的委托,克服困难,兢兢业业干工作,但优柔寡断,面临危险紧张的情势会恐惧,适合从事持久细致的工作,而不适合做要求反应灵敏、处事果断的工作。
(2)对应职业:技术员、打字员、排版工、检查员、登录员、化验员、刺绣工、艺术工作者、机要秘书、保管员等。
四种气质在工作中各有利弊,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适当扬长避短,在选择职业上,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气质特点来考虑。
三、运用气质类型理论提高技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技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按照时间一般分为入学时、在校期间及实习前这三个阶段,而气质类型理论在这三个阶段可以发挥出不同的作用。
1.入学时,根据气质类型进行专业选择
一般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都有一定的盲目性,或是听从介绍人的推荐,或是考虑就业面广等,并没有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其实,不同的气质类型在学习专业技能时也会体现出相应的优劣势。例如,黏液质的人读会计专业就会有一定的优势,细致耐心的性格特点在面对繁杂的计算和概念的记忆任务时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多血质的人读销售专业也会有一定的优势,热情大方的性格特点在面对人群进行演讲和推销也是他们所喜欢的。
2.在校期间,根据气质类型进行教育教学
研究表明,根据气质类型进行教育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例如,胆汁质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在发挥自己有冲劲、反应快的优势之余,更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练,就更是“如虎添翼”了;而抑郁质的学生可以欣赏他们细致认真的态度,同时鼓励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多跟同学交流,拓展视野。
此外,班级管理也可以根据气质类型的特点进行,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例如,班干部可以多发挥胆汁质学生的领导力、多血质学生的创造力、黏液质学生的亲和力和抑郁质学生的责任感。日常班级事务中,可以让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在一起合作完成任务,训练他们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为日后进入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3.实习前,根据气质类型进行职业定位
由于青春期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没有完全确定或真实地表现出来,所以在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可以再进行一次气质类型的测试。因为这时的学生基本上已经或即将进入成年期,气质类型的特点已经基本确定,可以根据此时的气质类型和专业方向,对其日后要从事的具体岗位进行一些指导。例如,同样是在电子专业方向里,多血质的学生可以考虑从事销售相关的岗位,胆汁质的学生可以考虑日后有机会进入管理层的岗位,黏液质的学生可以考虑从事工作性质比较稳定、工作内容相对单一的岗位,而抑郁质的学生则可以考虑从事需要细致严谨、具有一定研究性质的岗位。
当然,工作岗位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和工作机会等因素的影响,薪酬待遇和工作地点等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也应该是学生择业时需要考虑的。我们提倡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可以更多地从适应社会环境的角度去考虑,但同时也应该将自己的性格特点及职业目标作为日后发展的方向,逐步地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最佳工作岗位。
总之,气质类型理论对于了解技校学生的内在特征倾向、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在专业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因材施教、协助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选择就业岗位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技工院校应该重视学生气质类型和其他水平测试(如兴趣、职业能力测试等),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就业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服务,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素质、有能力的创新性技能人才,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乐业率。
拓展:公平、效率与就业工作心得
正确认识公正、效率与就业的关系,对于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端正在就业问题上的指导思想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公平就是社会公平,它主要是指社会财富占有的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效率就是劳动效率,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社会公平即社会财富占有的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又可归结为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仅就劳动平等而言,它实际上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任何人的收入都只能主要来自劳动,只能以自己的劳动同另一种劳动相交换,从而获取消费品,不能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人们在获得收入的方式上是平等的。二是每个劳动者有平等地参加劳动的权利。而劳动平等与报酬平等,最终又可归结为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只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就能体现现阶段的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从而体现社会公平。
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社会公平与劳动效率的关系就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与劳动效率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尽管存在着矛盾,但又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没有公平就谈不上效率。这一思想在近二、三十年西方出现的组织行为理论中也得到了反映。这一理论认为,职工在一个组织中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职工在主观上所决定的他是否得到了公道的待遇,他付出的劳动是否得到了应有的补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道的待遇和就有的补偿,可以理解为平等劳动的权利是否得到落实以及一定量的劳动支出是否得到应有的报酬,即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否得到最终体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按劳分配既不是平均分配,也不是差距过大的分配,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导致劳动者心理不平衡,影响社会安定,从而降低或破坏劳动者的积极性,生产力就不能高速发展,效率也就谈不上。例如,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以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本身也是一种公平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效率。但先富起来的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即为社会提供有用劳动。如果不把握住这个条件,非法致富也允许,就会失去公平,非但不能提高效率,反而会导致人们心理失衡,产生消极破坏作用,从而降低效率。另一方面,效率又是实现公平的条件。没有效率,生产力不能高速发展,实现公平就缺乏物质基础。没有效率,导致劳动者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更不能为劳动者提供平等地参加劳动的机会,公平就无从谈起。
所以,只有坚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体现社会公平,才能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反过来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条件。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上必须把握的.基准思想。据此制定的分配政策在实践中才会有较好的效果。任何忽视按劳分配的倾向都是有害的。
当然,由于在执行按劳分配原则过程中容易出现某些偏差,以及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市场因素的复杂情况,有时会出现分配不公的现象,导致收入差距过大或过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国家除了不断调整分配政策外,还应采取行政、经济手段进行干预。一方面,通过税收等手段,对由于非劳动因素而导致的不同经济收入进行必要的调节;另一方面,对经济条件差、致富困难较大的地区和劳动者,要加以扶持,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在物质技术上给予帮助。目前,为了控制贫富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应着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这将成为今后深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
实现社会公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要落实每个劳动者有平等的参加劳动的权利,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这一内容表现在就业问题上,就是要实行充分就业政策,为每人劳动者提供“各尽所能”的机会。一个人要生存,就应参加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也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任何人都不应剥夺这种权利的义务。当然,劳动者有平等参加劳动的权利,不能绝对地理解为每个人都必须有工作岗位,不存在任何失业现象。因为平等参加劳动者有一个前提,即劳动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和技能,就有可能失去工作岗位导致失业。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实行的充分就业是包含合理失业率的充分就业。政府有责任花费更多的力气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应该当作一般的经济问题来对待。正是因为每个劳动者的能力和技能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适应不了高技能的工作岗位,就应向报酬较低的低技能工作岗位流动。这样能迫使每个劳动者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以适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的要求,它既体现了公平,又体现的效率,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较为完善的统一。当然,对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过来、吃惯了“大锅饭”的人产来说,要接受从报酬较高的高技能工作岗位向报酬较低的低技能工作岗位流动的现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里的关键是个转变观念的问题。应认识到过去那种“干与不干都一样,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市场经济讲的是实力,靠的是竞争,是生存的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正视现实,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意识,积极投身于市场,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如何提高就业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