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对联的基本规则

如何写对联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对联吧,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文体。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对联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写对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对联有三个规律:

第一是上下联字数相等。对联起码每联4个字,7个字的居多,12个字以上的称为长联,比较少。

第二是平仄相协,即平对仄,仄对平,这样读起来和谐,不会拗口。但单数字位可以不拘平仄,双数字位必须严格遵守,这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第三是词性相对。总的来说,是虚词对虚词(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实词对实词。虚词的字数很少,实词的字数最多。例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中如果能再分细一点就更工整,例如人名对人名、地理对地理,天文对天文,颜色对颜色,动物对动物等。至于在用字方面,凡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不能再用。

贴对联也有规定,但较为简单。上联贴左边,下联贴右边。怎样区别上下联呢?这里有个秘诀。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一定是上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的,一定是下联。横批多属吉祥或有鼓舞意义的话,贴在门上方。不用横批的也可以。

作对联,还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是指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对联是一种格律文学,所以,它与律诗、词、曲一样,有一定的格律要求。对联格律的基本要求就是平仄和对仗。平仄合律,这是对联的基础要求,否则,就是不合格的对联。对仗又是对联的关键,一副不对仗的对联,即使平仄合律,也很难称得上是对联。

一、平仄

汉语有四声,如按《佩文韵府》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但入声从元代开始,就在北方逐渐消失。如按现代普通话,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平仄相谐(“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平仄相谐”是对联的声律要素。对联不像格律诗词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这样一来,没有了“入”声,它归入了其它几声中。如果归入了上声、去声,可以不必考虑,如果归入了平声,则在写对联时就必须注意了。当然,现代人写对联是给现代人看的,完全可以按现代四声来写。

对联的基本句式如下(以下用○代表平声,▽代表仄声):

四言式:▽▽○○∕○○▽▽

五言式:○○○▽▽∕▽▽▽○○,▽▽○○▽∕○○▽▽○

六言式:▽▽○○▽▽∕○○▽▽○○

七言式:▽▽○○○▽▽∕○○▽▽▽○○,○○▽▽○○▽∕▽▽○○▽▽○

写对联时应遵循如下一些规则:

1. 平仄每隔两字即转换。对联语句的音节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要求。故诗词中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在对联中是适用的。

2.上下联平仄相对。一般说来,上联末字(句脚)为仄,下联末字为平。

3.上下联各两句的对联,句脚以○/▽∥▽/○为佳。

4.上下联各三句以上者,句脚以上下协调为准,不必强求,但末句句脚还应以上仄下平为宜。

二、对仗

1.对仗是对联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所谓对仗,就是在上下联相同的位置上,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在对仗中,又有工对与宽对之分。对仗的范围越小,就越工整,即工对。反之,只要是词性相同者对,就是宽对。不过,动词、副词等,并没有分类,而在形容词中,只有颜色是自成一类的,其余也没细分。所以,所谓对仗的范围,一般也只指名词。古人对名词的分类颇细,如把名词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宫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花果、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方位、干支、人名、地名等。工对能写好,当属上乘,但工对要求严,势必限制人们的思路,所以,多数人习惯于宽对。

对仗除词性相对外,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亦应保持一致和统一,即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对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对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

2.对仗的讲究和避忌。

①有些词,不同门,甚至不同类,但常被用作对称,如“金玉”、“诗酒”、“金石”、“人物”、“兵马”等,如果用来对仗,也属于工对。

②借对:某字与其相对的字本来不工,但此字的另一意义却与其相对的字成为颇工的对仗。如王维《崔录事》中有“少年随天马,晚节更为儒”,在这里,“年节”之节借为“节气”之节;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中有“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这里“星汉”之汉借为“汉朝”之汉,等等。类似情况,在唐诗中颇多。

③如果上下联中同边自对,则上下联之间可以不必求工。如阮元题《杭州贡院》:“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此联中的“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和“西湖月满,东浙潮来”分别是同边自对,不拘泥于两边词性相对,也属工对。

④忌合掌:合掌是上下联同意词相对,这是写对联时应避忌的。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通四海”对“达三江”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同类词相对”与“同义词相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属工对;后者即合掌。

⑤避重字:这里的避重字是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是说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的同一个位置上,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上,这都是写对联时应极力避免的。

上述避忌不包括叠字及虚词。叠字相对如明顾宪成撰《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有规则地使用重字,可以增强对联的表现力。虚字相对如孙中山《赠邓彦华》:“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去贪生之性根。”李銮宣《温州江心屿文天祥祠联》:“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忠肝若铁石;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在地为河岳,经天为日星。”刘凤诰《伊犁过复亭联》:“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这几副联上下联中“之”字相对。

⑥平衡:上下联的分量轻重要大致相当,这样可给人以平衡美。如某茶坊联:“人笑庭中,采得新芽香宅院;茶销海外,赢来美誉耀神州。”这里的“庭中”与“海外”,“宅院”与“神州”,大小悬殊,就显得不平衡了。

三、切题

对联与其它文体的区别之一是:表面无题,实则有题。对联一般张贴、悬挂或铭刻在楹柱上,它与室内环境或名胜古迹已融为一体,所以,这就要与环境相协调,即要切人、切事、切物、切时、切景等。

1.切人:如徐渭《题孙夫人祠》:“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此联充分揭示出孙夫人感情上的两难处境,非常感人。

2.切事:如鄙人网名联《墨梅》:“花港观鱼,鱼戏竹丛频呕水;灵峰探墨,墨飘香气尽沾衣。”写的是在杭州游“花港观鱼”和“灵峰探梅”事。

3.切物:如鄙人网名联《雪》:“瑞雪纷飞,妆点江山银凤舞;霞光初照,激扬天地玉龙飞。”是写北方冬天下雪之情景。再如徐宗干《咏炭联》:“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此联咏物真切,寓意深长。

4.切时:如鄙人网名联《春》:“春风拂面,柳絮颠狂,小溪流水潺潺去;微雨湿衣,杏花含露,燕子侧身缓缓飞。”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春天气象。

5.切景:如鄙人网名联《塞外风光》:“贺兰山下,黄沙衰草伤心月;走马川头,白雪枯杨刺骨风。”是作者的亲身体会。再如《荒川》:“半片荒凉,平沙滚滚遮天地;一川烟草,林木阴阴阻风源。”写的是宁夏沙坡头景。在这里,一边是大漠黄沙,一望无际;一边是九曲黄河,波涛汹湧。唯独中间有一片绿地,有树,有草。若非亲身经历,实难想象。 非正宗对联的写法

所谓不拘平仄的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和用韵的楹联。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

不拘平仄楹联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强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对。因为这种格局、程式和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程式相悖,故历来不为人们所重视,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绝迹,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元代,中原红巾军初起之时,写在战旗上的“旗联”是: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这副“旗联”充分反映了红巾军浩大的声势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在写作格局和程式上,并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但其影响极大。在尔后明代中叶刘六、刘七起义时,西路军战旗的旗联仅改“大宋”二字为“混沌”而已: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

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南京之后,在龙凤殿两旁柱子上又见到了这副楹联的身影,只不过是更易二字,变成: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在明朝,据郎瑛《七修类稿》(下)“对联条”载: “吏部许尚书讚,乃尊亦吏部尚书也。己先为户部尚书,兄诏,亦尚为南户部尚书也。吾友俞子木为作一对云:

父冢宰,子冢宰,秉一代之铨衡;

兄司徒,弟司徒,总两京之会计。

该联上下联均有同字“之”相对。在清朝,据梁章钜《楹联丛话·格言》载,胡可泉知苏州,揭一联于门外,联语是:

相面者,算命者,打抽丰者,各请免见;

撑厅者,铺堂者,撞太岁者,俱听访拿。

这说明那种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的楹联,当时在官厅衙门亦有所张贴。又据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纪文达所见马神庙联》载云:“纪文达在京师,尝偕友过马神庙。庙门左掩一扇,上有联云:‘左手牵来千里马。’友谓文达曰:‘且勿观下联,试各思之。’文达曰:‘下联当为:前身终是九方皋。’及审视,乃:右手牵来千里驹也。”这段记载再次说明,以不拘平仄、不事雕琢、不强求不仗的格局和程式去创作楹联是很常见的。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民间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此手居多,像上举的“左手”、“右手”联即是;二是文人雅士,为准确表示自己的联作主旨,不愿受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和程式的束缚,明知违律而有意为之。

但总起来讲,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在过去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整个学术文化界,这种楹联逐渐多了起来,并为人们所接受,一些名人也开始创作这种联语。比如我们现在在许多学校常见到这样一副联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为南京晓庄师范校园内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楹联。

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给联苑带来新的气象,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和推荐的,正如哈哈在说诗中所提倡用今音今韵作旧体诗词一样,也应该提倡用灵活的格式撰写传统的楹联。对联格律技巧对仗浅谈

马蹄韵浅淡.

对联格律中最重要的两条联律分别是: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 。

句中平仄是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以下所举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此例) :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

句脚平仄,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每边一句:仄

二句:平,仄

三句:平,平,仄

四句:仄,平,平,仄

五句:仄,仄,平,平,仄

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以此类推 。举例如下,每边二句

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句中之平仄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忧平、面仄。

下联: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句中平仄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老仄、头平。句脚合每边二句规则,即:上联句脚忧平面仄。下联句脚老仄 头平。平仄几乎相反相对,意境也是。其他长句也大同小异 。

另外,句中平仄,还可以 用相反的,就看如何与句脚来搭配了。 如句中平仄四言句是(平平仄仄), 你如果出上联,也可以用仄仄平平,与句脚相组合。

例如,你想出每边三句的上联,假没分别是(四,五,六)的句子(句脚公式是平平仄),这时,你就可以组合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等,这些都合联律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只能按照句中平仄的规定来组合,不能按 你自己随心所欲来组合。 联律和诗律一样,不能犯"孤平"和犯"三平尾"、"三仄尾",上下联尽量不能同字。 记住这些,你大概就可以把握住对联格律的精华了。

对联写作技巧

1、比喻法

比喻法。如:

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过去曾有人写了一联讽刺大堂六部: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

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2、夸张法

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如: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

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

3、衬托法

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

4、对比法

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

5、反对法

反对,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如河南函谷关犹龙阁联

未许田文轻策马,

愿闻老子再骑牛

6、正对法

正对的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例如:

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

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下两联都是讲摩天岭的高峻。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两联的意思是互为补充的。

7、自对法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

8、串对法

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分别***出来都没有意义。如长沙岳麓山联:

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

“登”是为了“看”,“看”是“登”的目的。这副对联不过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上下联意思是顺连的。还有四川白马关庞靖侯祠联:

明知落凤存先帝===甘让卧龙作老臣。

这副对联上联写庞统的牺牲精神,下联交代牺牲的动机。也是一副很好的串对。

9、借对法

借对。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借对。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这副题明成祖观灯的对联中,下联的“永乐”就是用“永远快乐”的联意的同时,借其表明成祖年号的意思来与上联的“大明”相对。又如:

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红白指两种酒。这副联中,下联的“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同理,借上联的词语来对应下联,叫借上。

例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副对联的“沧”本意是“寒”的意思,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颜色的“苍”(深绿色)同“蓝”相对。由于借对有较高的技巧性,因此也是难度比较大的巧对。大家多看、多练自然熟能生巧。

10、双关法

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

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再如: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

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

11、用数法

对联中巧妙地运用数字,心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显得生动活泼。如:

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五六月间无署气==二三更夜有钟声。

孤庙独宿一将军,单*匹马==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

12、用典法

用典——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例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是赵朴初先生为岳飞庙题的对联,用了五典。“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

“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文心雕龙——丽辞》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就是指用典。用典之所以难,是因为文意两方面都不易配合妥当。赵先生的这副对联用的自然而贴切,即使没有读过《满江红》的,也照样可以理解。当然,用典冷僻,晦涩难懂,是不宜提倡的。

如何写对联的基本规则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如何写对联的基本规则

学习

如何给学生写评语格式

阅读(133)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给学生写评语,内容包括如何给学生写评语格式,实习学生评语怎么写,如何正确的给学生写评语。如何给学生写评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评语的经历,对评语都不陌生吧,评语可有效引导被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

学习

如何写报告及总结

阅读(129)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写报告,内容包括如何写报告及总结,如何写报告范文,如何写报告最好。如何写报告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写报告,

学习

个人所得税税款所属期是什么意思

阅读(115)

本文为您介绍已为您作废税款所属期什么意思,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税款所属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工资和税款所属期不一致,个税税款所属期和工资所属期区别。税务报表中规定的"税款所属期间"具体如何规定的?税务是税收事务工作的简称。有广义和

学习

怎么区分笔记本电脑的配置高低

阅读(204)

本文为您介绍电脑配置具体是如何看高低,内容包括怎么区分笔记本电脑的配置高低,如何了解电脑配置高低,现在怎样判断电脑主板配置高低。电脑配置具体是如何看高低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

学习

烦恼句子说说心情

阅读(120)

本文为您介绍与烦恼有关的句子,内容包括烦恼句子说说心情,莫烦恼的经典句子,钱解决烦恼的句子。与烦恼有关的句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学习

工作烦恼的句子说说心情

阅读(121)

本文为您介绍工作烦恼的句子,内容包括工作烦恼的句子说说心情,工作的烦恼的句子,表达工作烦恼的句子。工作烦恼的句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句子吧,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语言基本运用单位。那么什么样的句子

学习

烦恼的句子简短的

阅读(135)

本文为您介绍烦恼的句子汇总,内容包括烦恼的句子简短的,烦恼的好句子简短,清除烦恼的句子。烦恼的句子15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句子吧,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句子

学习

如何写聘书内容

阅读(124)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写聘书,内容包括如何写聘书内容,聘书怎么写给老婆,男方给女方下聘礼聘书怎么写。如何写聘书导语:关于聘书你了解多少呢?聘书怎么写你知道吗?聘书是用于聘请某些有专业特长或名望权威的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担任某种职务时的

学习

征文如何写好

阅读(138)

本文为您介绍征文如何写,内容包括征文如何写好,征文如何写800字左右,征文如何写格式。征文如何写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征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征文是某个办事部门为了某个活动公开向社会征集的有关文章。你所见过的征文是什么样的呢?以

学习

如何备课写教案语文

阅读(131)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备课写教案,内容包括如何备课写教案语文,备课教案的范本,备课和写教案的技巧。如何备课写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

学习

如何写总结技巧和方法

阅读(120)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写总结,内容包括如何写总结技巧和方法,如何写总结报告,如何写总结和心得体会。如何写总结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

学习

形容闺蜜关系好的句子简短

阅读(289)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闺蜜关系好的句子,内容包括形容闺蜜关系好的句子简短,最能让闺蜜感动的句子,形容闺蜜疯疯癫癫的句子。形容闺蜜关系好的句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句子了吧,根据句子的语气用途不同,句子可以

学习

表达有个好闺蜜的句子

阅读(128)

本文为您介绍表达好闺蜜的说说简单,内容包括表达有个好闺蜜的句子,最能让闺蜜感动的句子,表示闺蜜之间友谊的句子。表达好闺蜜的说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人钟情于在网上发布说说,用以分享生活日常和自己的感悟。那么

学习

形容翅膀的优美句子

阅读(13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描写翅膀的句子,内容包括形容翅膀的优美句子,带翅膀的优美句子,描写翅膀的优美的句子。关于描写翅膀的句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句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不同的句子类型在文章中具有不同的作用。那什么样的句子才是

学习

如何写报告及总结

阅读(129)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写报告,内容包括如何写报告及总结,如何写报告范文,如何写报告最好。如何写报告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写报告,

学习

车站李健完整版

阅读(129)

本文为您介绍李健车站的歌词,内容包括车站李健完整版,李健车站歌词,李健车站歌词谁写的。李健《车站》的歌词歌词是诗歌的一种,入乐的叫歌,不入乐的叫诗(或词)。入乐的歌在感情抒发、形象塑造上和诗没有任何区别,但在结构上、节奏上要受音乐

学习

济南的秋天朗诵完整版

阅读(128)

本文为您介绍济南的秋天经典散文,内容包括济南的秋天朗诵完整版,济南的秋天优美句子摘抄集合,济南的秋天的优美句子。济南的秋天经典散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

学习

佛教新年对联

阅读(13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佛教的新年对联,内容包括佛教新年对联,佛教对联七言带横批,适合家里的佛教对联。关于佛教的新年对联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

学习

欢乐颂完整版全集播放

阅读(143)

本文为您介绍欢乐颂经典对白,内容包括欢乐颂完整版全集播放,欢乐颂经典对白语录,欢乐颂经典语录片段。《欢乐颂》经典对白选录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对白选录,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对白选录具有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

学习

荷塘月色散文完整版

阅读(131)

本文为您介绍荷塘月色朱自清散文,内容包括荷塘月色散文完整版,荷塘月色的散文有哪些,荷塘月色相仿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优美散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散文,多数时候都离不开事件。如何

学习

跟桥有关的对联和谚语

阅读(116)

本文为您介绍跟桥有关的对联,内容包括跟桥有关的对联和谚语,桥的对联有哪些,鸡犬过霜桥对联。跟桥有关的对联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跟桥有关的对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跟桥的对联篇1上联:欲泛仙槎向何处

学习

听雨阅读答案完整版

阅读(86)

本文为您介绍听雨阅读答案,内容包括听雨阅读答案完整版,听雨阅读答案怎么写,听雨阅读答案解析。《听雨》阅读答案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精心为同学们整理了《听雨》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