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后面是哪个朝代
东汉后面是哪个朝代呢?你知道吗?下面是整理的相关历史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东汉后面是哪个朝代
1、东汉之后出现的是三国时期的魏(都城洛阳)、蜀(都城成都)、吴(都城建业)。
2、之后蜀被魏所灭。司马家族家里的晋又灭亡了魏,之后又平定了江南,完成了三国的统一,建立了西晋王朝(都城洛阳)。
3、西晋末年,北方游牧民族大举入侵中原,晋朝皇族被迫撤到江南,建立了东晋(都城建康)。
4、随后便是南北朝时代,北方建立了拓跋氏为首的北魏(初称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南方建立了刘氏为首的宋朝。后宋被齐灭,魏被***成了东西两魏。后齐被梁灭,西魏被周灭,东魏被北齐灭梁又被陈灭。当时,北周出兵灭掉了北齐,统一了北方。杨坚篡夺北周皇位,改国号为隋,后南下灭陈,天下统一,南北朝时代结束,隋朝建立。
三足鼎立的故事
三足鼎立(也可作“鼎足三分”) 发音: sān zú dǐng li 编辑本段释义: 比喻三方面对峙的局势。常比喻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的场面(蜀、魏、吴)。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多用于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盛行于商周时期,汉朝仍流行。 三足:鼎的三个脚。也称三个国家。 近义词 鼎足之势、鼎足三分 反义词 不打自败 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三方对立故事:通过刘备创业的故事来讲述战略管理的内容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不但可以重温一下古典名著的精彩故事,还可以在故事中发现战略管理成功、失败的内在逻辑,既有理论又有故事,既有概念又有实例,既有原因又有结果,看着看着常常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刘备的成功是这么回事,原来战略管理是这样的,怪不得有这样的结果。
东汉王烈知耻迁善的典故
【东汉】 王烈:“既怀耻恶,必能改善。”
——《后汉书·独行传》
【背景介绍】
王烈(141-218),东汉时期太原人。尽管他一生没有做过高官,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但是其忠义廉洁的.品格却留名青史。
王烈从小就以忠义闻名乡里。一次,乡里有人偷牛被抓。偷牛的人请罪说:“我宁愿受国法的制裁,但请你不要让王烈得知此事!”王烈听说了这件事,就立刻派人向失主谢罪,请他宽恕偷盗者,而且送给偷牛的人一匹布。人们问王烈为什么要这么做,王烈回答:“这个人做了错事怕我知道,这说明他还有羞耻之心。既然怀有耻恶之心,必然能弃恶从善(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我这么做正是为了勉励他!”
不久,乡里的一位老人不小心在路上遗失了一把宝剑,路边有一个人捡到了,就一直在原地守候,等着失主来认领。黄昏时分,老人回来重新得到宝剑,心中非常感激。而那个守候者正是那个偷牛的人。
王烈的品格感化了乡里,邻里们有什么纠纷都找王烈来定夺。后来,朝廷选拔孝廉,各级官府都征求王烈,可他全都拒绝了。
黄巾起义后,天下大乱,王烈避乱来到了辽东,当地的百姓也对他非常敬重。辽东太守公孙度以大礼接待他,向他请教天下大事,希望他能做长史,但王烈只愿做一个普通商人,从而避免了被卷入官场的漩涡。曹操也曾想征求他做官,也没有成功。建安二十四年,王烈在辽东逝世,终年78岁。
【随感】
如果一个人干坏事时还遮遮掩掩,这虽然有些虚伪,那至少还说明他知道自己干的不是好事,至少还说明社会舆论对人的行为还有一定的约束力。而当人们做坏事时不仅不遮掩相反还肆无忌惮地炫耀,那就意味着人心的彻底沦丧,社会道德的彻底崩溃。
这一念羞耻之心,正是个人与社会的生命底线。(孔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