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领进门的片断赏析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重点描写一次讲课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老师领进门的片断赏析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课堂回放
片段一(导入):
师:上午我请同学们复习了《给老师的一封信》,谁能说说这一篇课文赞颂了顾老师的那些本领?表达了露露的什么感情?
生:这篇课文赞扬了顾老师的教学水平高。
生:赞扬了顾老师的教学方法好。
生:课文中把顾老师比作了“魔术师”和“童话中的仙子”,说明顾老师善于教学,我们很喜欢听她讲课。
师:是啊,顾老师像一位魔术师让我们认识拼音字母、学会了汉字,让我们读儿歌、讲故事;她又像是一位童话中的仙子,让我们爱上了写日记,使我们的日记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有着与顾老师一样的本领的老师---- 田老师。板书课题:老师领进门。
生: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你们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田老师是否也是一位“魔术师”、“童话仙子”?
生:田老师和顾老师有什么不同?
生:田老师把我领进了什么门?
……
片段二(结课):
师:田老师犹如一位魔术师,把我领进了文学的大门,他讲述的那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
点点入土。没有那些美丽动人的故事,或许就没有今天这位大作家,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生:想!(大声的)
师:他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 刘绍棠。同学们如果想更多地了解他,可以课外去
查询。有谁愿意替大作家向田老师说几句话吗?你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借助《给老师的一封信》中的语言来表达。
生:田老师,您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永远也忘不了您。
生:田老师,在几十年漫长的岁月里,谁也说不清您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谁也数不清您培养了多少人才,只有您头上的银丝和眼角的皱纹是您辛勤耕耘的'见证。
生:田老师,谢谢您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让我走上了创作之路。
生:田老师,谢谢您的辛勤培育,祝您身体健康!
二、教学评析:
“阅读教学不应停留在所教的课文上,要从新课程理念要求出发,精心选择、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沈老师执教的《老师领进门》就体现了这样一个理念。
《老师领进门》记叙了“我”开学头一天有趣的上课过程及今年“我”路遇老师的故事,赞扬了田老师忠于教育、善于教学的品格,抒发了尊敬、爱戴老师的思想感情。在表达的主题上,与第九册曾学过的开篇课文《给老师的一封信》相似。沈老师从复习《给老师的一封信》,谈对顾老师的印象入手来展开学习,在学生心中埋下了一颗敬佩、赞美老师的种子,为学习《老师领进门》做好了情感的铺垫。正因为两篇文章题材相似,所以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新学课文,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积累了语言的表达:因为田老师也是一名魔术师,所以能点诗成故事;因为田老师也是一名仙子,所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恬静的乡村,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在课的末尾,沈老师又设计了让学生用《给老师的一封信》中的语句或自己的话来表达对田老师的感恩,学生情动而辞发,道不完的自然是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意,但这是一种意识:不同年级段的类似题材的文章可以放在一起,为了同一教学目标进行单元教学。这是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有利于同一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便于挖掘教材的内涵,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感觉这样的设计很切合学情。我们的学生整合信息、整合知识的能力很差,灵活运用文本的能力也不高,往往学文就是学文,不懂得前后联系,不懂得归纳概括,这就意味着学习能力的低下。其实,不光是语文课中有些跨年段教材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学科与学科之间也有着这样联系,比如表现尊师题材的还有思想品德第九册的开篇课文《敬礼,老师!》,有音乐课中久为传唱的《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若把这些都整合起来学习,这不就是一曲老师的赞歌吗?这还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吗?
拓展延续
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老师领进门》资料:
作者:刘绍棠(当代作家)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就到邻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40人。
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了小学教师生涯。开学第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让三年级的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摹纸。
红摹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轮到给一年级上课,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串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有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有人家,家家炊烟袅袅。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正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她想折一枝来,戴在耳丫上。妈妈喝住了她,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后来,这里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遇到田老师正拄着拐杖在村边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