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与太上老君有缘
什么人与太上老君有缘?有时候很多人讲究仙缘和道家有缘,从外表看这些人虽然和普通人无异,但是这些和道家有缘的人,一般在道法上比一般人更加有悟性,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人与太上老君有缘?
什么人与太上老君有缘1
一、出离轮回皆由一念之差
“遂致报对升沉,轮回展转,受诸苦恼,无有休停”。生生死死,在烦恼之中打转,就好像一大堆骷髅头一样,在一个苦海中偶然之间冒出一个骷髅头觉醒了,说这儿原来是一个苦海,这儿原来是一场大梦,这儿原来是一场戏。但是污垢太多,自身不能出离,又被踩下去了。又在苦海之中昏昏沉沉,不日不夜,分不清。偶尔又冒出来,就这样子不停的打转,有一辈子清醒一点,有一辈子糊里糊涂的就度过去了。
所以一旦遭逢人身,遭遇正法一定要珍惜。下一辈子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下一辈子自己的灵性是不是充足。
“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这就是道教教化的核心的东西,我们就是因为这一念之间。人和仙,仙字只不过是多一个山字,山就是清静,就是不染六尘,我们就是把不染修尘的清静心给丢了,变成了凡人,变成了这样一个假人。倘若这一念能够端正,能够起一个正信正觉,那一念之间就有可能变成一个仙人,瞬间可能出离轮回。
我们一般在诵经的时候,尤其是度亡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的飞虫。有一些现象难以言表,也不知道这是由于灯光吸引的还是什么原因,也有可能是无形中的一些众生,我们看不到,但是他一念之间顿悟了,就转化成是湿生类的众生了,变成有形众生了。
它如果灵性比较好,我们正在诵经,我们是愚痴的,你自己还在忏悔,是口念心不念,一个蝼蚁在爬过,一个飞虫在飞过,窗外的一个小鸟正好飞过那个枝头,在那里停歇,大树之中,附木还有一些精灵,这些都是有灵性的,可能他们之间一念顿悟,原来我之所以沉沦是这个原因,他一下子回头,这一回头可能一下子就灵性就超生出去了。
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导师
“皆由一念之差,障迷自性”。自性障迷了,我们才会用三宝法船借假来修真,用假的东西来抵达真境,最后把有为法也舍弃。这就是一切教化的根由,本来没有教化,无需教化,大众迷失了,障迷了,恢复大众先天本来的自我真性而已。每个人就是每个人的师父,每个人就是每个人的导师,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
我们倚仗三宝作为一个法船,师父作为一盏灯,戒律是作为一个篱笆墙、一个拐杖,用这些工具来帮助我们回头,发现自我的真性。但是最终回家的是你自己,而回家之后,所有的这一切,所有的有形的这些教化还有有为的这些法,一律都要舍掉,因为不需要了。
“妄认六尘之幻,沉溺爱河”。这个六尘之幻就是祖师前面所说的“香、味、色、声、触、法”。这就是尘世,这就是红尘,发愿出离六尘的就是出家人,并不在于形式。人在哪儿,住在哪儿,跟这个没有关系,有这颗愿力的就是出家人。因为走的不是一个沉沦的路,走的不是一个物质化的路,而是一个回头的路。
“今而既获人身,叨亲正教”。太上老君跟祖天师所说的,“人身难得,假使得生,正法难遇”。我们是人身也得了,正法几千年来教化一直在,也很方便,我们都闻听了。就差我们自己去努力去发心了,所以“岂非千生庆幸”,这是多少世积攒的法缘,这是多少世积攒的功德,才有幸闻经听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一种体验,某个地方讲经,某个地方有法会,某个地方做一个很喜庆的开释。有些人可能一直想去,也很虔诚,长期的在学习,期盼一种法缘,可是每每到了这个法缘将要发生的时候总是出现一些意外,去不了了,自己懊悔不已,难过不已。而有些人一直都好像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样,根本就没用心,偶然间路过这儿,这儿怎么做这个活动,是你们每天都做吗?不是。只是多少年来才做这么一次,有幸让你给遇到了。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这就是一个法缘的问题,自己功德的问题。平常日积月累,功德够了,法缘自然就来了,仙真自然来接引。如果功德做的不够,那么在这方面就要吃亏。很多的法缘你就要费时很大的力量去争取。如果功德再浅薄的话,可能争取也争取不来。总是有种种的阻碍挡着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不要埋怨,不要妄求,反省自己,忏悔自己,把自己的过错补过,把自己的功德积累。你功德够了,不求而遇,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什么人与太上老君有缘2
立志向道
“三十三天天重天,白云上边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志不坚。”说到缘分,最基本的是要有一颗立志向道之心,不然就像无根之树一样,就算开满了鲜花,也终究会枯萎。道教修行的最终目标便是得道成仙,然而在修行的道路上充满了险阻,很多人由于道心不坚,最终半途而废,从而无法证得大道、飞升仙界。葛洪真人在《抱朴子》里写道:“夫求长生,修至道,诀在於志,不在於富贵也。苟非其人,则高位厚货,乃所以为重累耳。”葛真人认为,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最重要的在于一颗立志向道之心,就算有再多的金钱和高贵的地位,这些反而会成为一种修仙的累赘。
心存敬畏
民间有句俗语“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意思是在人头顶三尺的地方有神明在监察着世人的功过是非,做了坏事不是担心别人知道,最担心的应该是自己心里知道,每天都过得不踏实。做人要心存敬畏,对天地有敬畏,对生命有敬畏,对世间万物皆有敬畏。《西升经》写道:“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这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生命的敬畏。《道教义枢》有云:“一切含识乃至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也”。道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道”,即使是弱小的草木也是“道”,因此,我们也要对万物都有敬畏之心。
孝敬父母
有人认为修道就是要远离世俗,抛弃世间的七情六欲,这样才能得道成仙。道教却不这么认为,道经有云“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远矣!”道教的修行不是像佛教那样只注重自我“出世”修行,同时还倡导“入世”修行,除了济世度人以外,还要将忠孝作为修行之本。葛洪在他的《抱朴子内篇》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百善孝为先,世上没有不孝顺父母的道人,天上也没有不敬老爱老的神仙。如果连父母都不去孝顺,即便是修炼成仙又有什么意义呢?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太上感应篇》开篇写道:“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灾祸和福报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自己造成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它们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你。所以道教劝诫人们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句话也被很多人奉为圭臬。积德行善会获得无上的福报,也会惠及子孙,对于追求得道成仙的修行者来说,积德行善是得道成仙的重要途径。《太上感应篇》又云:“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积累阴德并不一定是做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日常的小善也是一种阴德。行善最重要的是要有善行之后将它付诸行动,这样才是“众善奉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什么人与太上老君有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