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瘦西湖的诗句鉴赏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描写瘦西湖的诗句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曲院风荷
——【明】宋林
绿盖红妆美丽乡,虚亭面面纳湖光。
白云一片忽酿雨,泻入波心水亦香。
平湖秋月
——【宋】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有一群艺术奇才正洋洋洒洒走来,人们把他们称作“扬州八怪”。之所以如许称谓,重要是由于“八怪”画风别开生面,与其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扞格难入,加之他们社会职位地方卑微,而且又每每迫于生计而卖画,这就更为那些所谓“钟鸣鼎食之家”所不齿,因此这些书画家便得名“扬州八怪”,但偏偏便是这个带着些许贬义的称谓,日后却成了先人敬仰而难以企及的地步。
至于“扬州八怪”真相指哪八人,向来说法纷歧,曾被列于其中的统共有十五人之多。一样平常依李玉棻的说法,取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汪士慎八人。
“八怪”聚于扬州,这看上去是一件奥妙的事情,好像艺术之神分外眷顾扬州,将她的灵气频频洒落于这座千年古城,作育了这一群辉煌光耀星斗。扬州确是一座中国文明史上值得誊写一笔的重要城市,它向来便是南北关键。
“扬州八怪”中最为知名的,首推郑燮。
南屏晚钟
——【明】宋林
缥缈雷峰隔上方,数声风送到幽窗。
柳昏花暝游人散,付与山僧带月撞。
三潭印月
——【明】杨周
碧天清影下澄潭,万顷金波镜里看。
冰壶秋色夜光寒,惊起蛟龙眠不得。
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
卢祖皋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
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
三生溪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
不似今番醉梦,帝城几度斜晖。
鸿飞,烟水氵弥氵弥……
回首处,只君知。
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
高峰梦醒云起,是瘦吟窗底忆君时。
何日还寻后约,为余先寄梅枝。
鉴赏
这首词以苍茫幽远的意境,描绘出词人倦于官场上的曲意逢迎,而渴望如山雀归林的心志,令人心高气远。 高峰句妙在奇思,高峰云起,并不稀奇,一经梦醒二字点染,便成了奇笔。把朝云出岫比作高峰睡醒,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山河。瘦吟句是写对诗僧的忆念,暗用李白《戏赠杜甫》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瘦字又形象地表达了相思的苦怀。歇拍二句,自相问答,饶有趣味。什么时候再相聚会呢?那就请你寄来报春的梅花吧。这样的结尾,更显得雅致,有韵味。
《夜泛西湖》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
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赏析
第一首的隐喻之迹非常明显,“新月”之“未安”,实为人的履迹和心情不安的映衬,月之“盘桓”,是游历者心境的折射。初五、初六的新月,不到二更便已沉下西山,如何在湖上继续“吐艳”?而“半璧”实为“破璧”之隐语,这两个所谓“游人”三更时候还要看“半璧吐艳”,意在何为,不言自明。
第二首诗通过山水意象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充满对人生之谜的怅惘。诗人被“欲落未落”的`月景所倾倒,但是,却不能忘怀尘世,想到变幻莫测的“明朝人事”,诗人痴迷怅惘,直至天明。对社会、人生深沉的思考,哲理性的思辨,尽在不言之中了。
第三首写深夜西湖渔人盗鱼。一二句都是通过星宿的升没来写夜已深,天将晓。三四句写渔人赶在未晓之前盗鱼。“船过惟有菰蒲声”是以有衬无,一个“唯”字,说明除船穿行于菰蒲之中发出的声响外,已没有任何声音,进一步写出了夜深人静。这组诗主要是写夜泛西湖所见之景,但这后两句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渔人”同官府的矛盾。
第四首的前两句写船过菰蒲:菰蒲无边,湖水茫茫,荷花夜开,清香扑鼻。月夜泛舟于这样的荷花丛中,更加令人陶醉。“更待月黑看湖光”,提示组诗中的后文写月落之后的湖光景色。此诗山水意象所含有的哲理内容是极不明的,确诗人取“月黑”才好“看湖光”这一充满理趣的现象,提供了可供读者深掘的哲理境界。
第五首描写月落之后的湖光,给人以变幻多端、神秘莫测之感,第一句“非鬼亦非仙”,是总写湖光的奇异;第二句是写“月黑”之后,风平浪静之时,湖光清晰可见;第三句写随着船行,湖光如同也在移动,然后跟着进入了寺中;第四句是说船来到寺庙之下,却根本看不见刚才仿佛“两两入寺”的湖光;烘托出了一种神秘的气氛。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汪沆的瘦西湖诗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