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杜甫赏析

杜甫是伟大的唐代诗人,诗歌的发展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与唐王朝开创的盛世场面脱不了关系,然而一个时期的文化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情况密不可分,杜甫刚好生在盛唐由兴至衰的转点,因此从杜甫的诗中我们可以读到浓浓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石壕吏杜甫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石壕吏》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不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也决不是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从“三男邺城戍”到“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读者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

“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可能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

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下孙。”这两句,也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儿,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喂奶给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两句,有的版本为“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所以县吏是要她出来的。)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表明老妇已被抓走,走·时低声哭泣,越走越远,便听不到哭声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诗人,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了。老翁的心情怎样,诗人作何感想,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里说:“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就是说,“民为邦本”,把人民整成这个样子,统治者的宝座也就岌岌可危了。诗人杜甫面对这一切,没有美化现实,却如实地揭露了政治黑暗,发出了“有吏夜捉人”的呼喊,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人笔墨简洁、洗炼,用了较短的篇幅,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杜甫石壕吏背景: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春,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他在由新安县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杜甫石壕吏简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

后世评价:

1,陆时雍《唐诗镜》: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吏呼”二语,便当数十言。文章家所云要令,以去形而得情,去情而得神故也。

2,浦起龙《读杜心解》:起有猛虎攫人之势,……“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词。

3,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古者有兄弟始遣一人从军。今驱尽壮丁,及于老弱。诗云:三男戍,二男死,孙方*,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一家之中,父子、兄弟、祖孙、姑媳惨酷至此,民不聊生极矣!当时唐祚,亦岌岌乎危哉!

4,《批点唐诗正声》:语似朴俚,实浑然不可及。风人之体于斯独至,读此诗泣鬼神矣。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学习

石壕吏小作文

阅读(130)

本文为您介绍石壕吏小作文400字,内容包括石壕吏小作文250字,石壕吏作文,石壕吏的小故事作文。石壕吏小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一般作文是怎

学习

石壕吏译文及注释古诗文网

阅读(135)

本文为您介绍石壕吏译文及注释,内容包括石壕吏译文及注释古诗文网,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石壕吏的原文译文以及注释。《石壕吏》译文及注释《石壕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

学习

石壕吏原文

阅读(109)

本文为您介绍石壕吏原文及赏析,内容包括石壕吏原文,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石壕吏解析加赏析。石壕吏原文及赏析《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

学习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简短

阅读(163)

本文为您介绍石壕吏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简短,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拼音,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朗读。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石壕吏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下面是

学习

杜甫石壕吏背景

阅读(100)

本文为您介绍杜甫石壕吏全文,内容包括杜甫石壕吏背景,杜甫石壕吏,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杜甫《石壕吏》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杜甫《石壕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

学习

石壕吏的教案设计

阅读(137)

本文为您介绍石壕吏的教案,内容包括石壕吏的教案设计,石壕吏的复习教案,石壕吏完整版教案。石壕吏的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

学习

父亲节写给爸爸的话感人118句

阅读(94)

本文为您介绍写给父亲的父亲节祝福语精选,内容包括父亲节写给爸爸的话感人118句,祝福自己父亲节快乐的句子,老婆发给老公的父亲节暖心文案。初为人父的父亲节文案(精选210句)随着社交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在朋友圈发

学习

改写石壕吏故事

阅读(105)

本文为您介绍石壕吏改写,内容包括改写石壕吏故事,石壕吏改编100字,石壕吏改写诗词。石壕吏改写集合《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为“三吏三别”之一,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下面是整理的石壕吏改写集合,欢迎大家收藏和阅读。

学习

石壕吏杜甫翻译和赏析

阅读(103)

本文为您介绍杜甫石壕吏赏析,内容包括石壕吏杜甫翻译和赏析,石壕吏杜甫,杜甫石壕吏讲解。石壕吏杜甫鉴赏《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

学习

杜甫的石壕吏讲解

阅读(113)

本文为您介绍石壕吏杜甫的诗,内容包括杜甫的石壕吏讲解,杜甫的石壕吏原文,石壕吏古诗杜甫写的。石壕吏杜甫的诗词《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

学习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阅读(91)

本文为您介绍石壕吏原文翻译赏析,内容包括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石壕吏诗词赏析答案,石壕吏中独字的赏析。石壕吏原文、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

学习

描写跳舞的动作优美段落

阅读(9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古代跳舞唯美段落,内容包括描写跳舞的动作优美段落,描写跳舞的动作优美作文段落,古代美女跳舞惊艳众人。描写古代跳舞唯美段落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以下内容是为您精心整理的描写古代跳舞的唯

学习

写跳舞的作文100个字

阅读(113)

本文为您介绍写跳舞的作文,内容包括写跳舞的作文100个字,关于跳舞的作文500字三篇,舞蹈比赛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写跳舞的作文(精选3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

学习

人和人配不配散文摘抄

阅读(91)

本文为您介绍我不配散文,内容包括人和人配不配散文摘抄,我不配拥有散文,你不配拥有我的爱散文。我不配做你男朋友散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

学习

杜甫石壕吏背景

阅读(100)

本文为您介绍杜甫石壕吏全文,内容包括杜甫石壕吏背景,杜甫石壕吏,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杜甫《石壕吏》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杜甫《石壕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

学习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及答案

阅读(125)

本文为您介绍古诗中进行比较赏析技巧,内容包括初一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及答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答案,锦瑟古诗词赏析及答案。阅读古诗词对比赏析完成阅读附答案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

学习

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登高

阅读(95)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必修三登高杜甫讲解,内容包括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登高,必修几学杜甫的登高,登高杜甫必修三。杜甫登高教案高中语文必修3(通用8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

学习

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赏析

阅读(126)

本文为您介绍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赏析,赤壁之战课文原文,赤壁之战原文译文对照。《赤壁之战》原文及翻译《赤壁之战》是北宋司马光所写作品。本文详细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其中尤以战前准备为主。下面,为大

学习

摘抄美文加赏析

阅读(103)

本文为您介绍美文赏析大全100篇,内容包括摘抄美文加赏析,美文摘抄加赏析100字左右,适合初中生的美文赏析。美文加赏析有哪些大全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美文吧?在网络时代人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微小说等

学习

礼记中的名言警句赏析

阅读(175)

本文为您介绍礼记中的名言警句,内容包括礼记中的名言警句赏析,礼记三句名言警句,礼记关于礼仪的名言警句。礼记中的名言警句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仪制度源远流长。秦始皇焚书坑儒,礼不得传。西汉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广泛搜集那些记录和阐述

学习

描写瀑布的优美段落赏析

阅读(1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瀑布的优美段落,内容包括描写瀑布的优美段落赏析,描写瀑布优美的段落,描写瀑布美景的优美段落。描写瀑布的优美段落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句子吧,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可分为主谓句和

学习

岁暮到家翻译和赏析

阅读(103)

本文为您介绍岁暮到家古诗朗读完整版,内容包括岁暮到家翻译和赏析,岁暮到家原文翻译,岁暮到家表达了什么之情。岁暮到家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