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孟子的仁政思想

关于孟子的仁政学说

针对春秋,战国时代连年战争、生民涂炭的现实,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使之成以“仁政”为代表的一整套社会政治主张,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和主要特征,推而广之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儒家政治思想的标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孟子的仁政学说,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孟子“仁”的含义。

《孟子》一书总共不过三万五千字,但光“仁”字就出现了150次,可见孟子对“仁”的重视程度。“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在此,仁与人互为表里,合而言之即为“道”;人是道的主体和归宿,因此办一切事情都应以“人”为根本出发点,以人为本,这才是真正的“仁”。这也是孟子思想的灵魂。在“仁”的重要性上,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也就是说,仁是人的安身立命的所在,舍此人们将无所适从。仁政思想便是在这一思想基奠上展开的。

二、性善论——仁政的伦理基础和哲学依据。

任何政治思想的基础是它对人性的理解和界定,不同的人性观必然导致不同的政治观点和政策主张。孟子的性善论为仁政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孔子的仁主要是伦理学范畴,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仁是怎么来的”这一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孟子主张人先天性善,“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要求努力培养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即“养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天生都有“恻隐之心”、“善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是为“四端”;此“四端”“非由外铄我也,我固之有也”(《孟子告子上》),而它们正是仁、义、理、智“四德”的基础。这即是孟子的“性善论”。

与人性理论相联系,孟子提出了独特的内向修养理论。既然人人都有善良的天性,那么就没有必要向外用功,只要守住本心,就能成为有道德的人。但为什么现实社会中又有那么多的不道德的事呢?孟子认为,现实的不道德并非原本没有道德,而是人自已丢掉了善良的本心。因此,他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找回人们放弃或失掉的“本心”。

正因为有了这一基础,上至君王下至庶民才有“仁”的可能性,仁政也才可能真正实施。

对统治者来说,正因为人人皆有“恻隐之心”,只要他们把自己的恻隐之心扩而充之,即推行到实际的统治中,与人民同其忧乐;办每一件事情,都想着人民的疾苦,统治也变得举重若轻了。统治者若真能行仁政,将无敌于天下。他认为为政须行仁政,否则就只能自取灭亡。正是由于人性善良,特别是那些统治者的善性,仁政的实现才有了一定的可能性。

对庶民来说,虽然孟子所处的时代世道衰微,仁、义、礼、智“四德”沦丧,但这只是暂时的。由于人的本性善良,通过教化,善性是完全可以回归的。对于四端,“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因此,君子的责任就在于帮助那些“芸芸众生”、“匹夫匹妇”找回“四端”。孟子强调先知先觉者应唤醒那些浑浑噩噩地沉溺于利欲之中的老百姓,将他们拉回到仁义的轨道上来。有了统治者和庶民两方面的性善,社会的彻底净化自然就不在话下。

三、仁政的主要内容。

作为中国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的概念——仁政,是由孟子首先提出来的。孔子没有提出“仁政”的概念,而孟子多次使用仁政一词。按照思想自身发展的逻辑,从纵的方面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横的方面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从他的人性理论发展而来,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实行于政治方面,就是不忍人之政,亦即仁政,有时也称“王道”、“王政”等等。由于所处的具体历史时代不同,社会提出的问题也不同,孟子的仁政思想比孔子的德政有更多具体的'内容。

经济方面。仁政的基础是“制民之产”,让老百姓有生活上的基本保障,这是政治稳定的基石。孟子强调保护小农经济,以此来维持和改善老百姓的生计,从而奠定政权稳定的基础。其具体措施包括“正经界”即实行“井田制”、“薄税敛”即减轻人民负担等国家经济政策,以及“不违农时”、“深耕易耨”等遵循生产规律的主张。战国时期井田制已遭到彻底破坏,很多农民失去土地,孟子迫切地希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他把土地问题看作是仁政的首要问题,“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就是地块之间的边界,即指土地。孟子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一个方式,是幻想着把古代的井田制稍加以“润泽”,便可以在当时实行。孟子恢复井田制的主张固然过于理想化,不合时宜,但孟子建议的实质是要求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其次,孟子继承了孔子节用爱人的思想,主张轻徭薄赋,征发徭役要不违农时。不违农时与薄税敛是封建农业经济的基本要求,是仁政的重要内容。孟子多次谈到不违农时的重要性,说:“不违农时,毂不可食矣。”他要求“薄税敛”,怒斥奢侈挥霍、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是率兽之辈:“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者也。”孟子反对杀鸡取卵似的剥削,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法律方面。孟子针对当时刑罚严苛的局面,提出省刑罚的主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孟子反对株连,提出“罪人不孥”,这一主张贯彻了儒家的仁爱思想,具有进步对中国历史和民族文化性格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但仁政的核心是政治方面的重民。孟子具有古代民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思想。他反对暴政,赞成“汤放桀”、“武王代纣”的正义行动,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肯定人民有推翻暴君的权力,肯定解民于倒悬的正义战争。但他反对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的非正义战争,指斥“春秋无义战”。对于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频繁地发动战争,攻城略地,他更是痛恨至极,怒骂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帅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在当时激烈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当中,看到了民心的向背对于国家政权的安稳的决定性意义,所以他特别强调“得其民斯得天下”(《孟子离娄上》)这一对统治者来说至关重要的经验教训。孟子的民本主义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

民心代表天意。孟子承袭孔子的天命观又加进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上》)以民心而察天意。人可以通过“求其故”的途径而知天命,“福祸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公孙丑上》),对人的力量充满了信心。在哲学上孟子提出了“万物皆有备于我”的著名观点和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模式,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心性哲学的源流。

孟子将伦理秩序视作政治的理想状态和追求目标。鲜明体现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特点。孟子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并以此为准衡量统治的优劣,他认为减轻人民负担,按自然规律办事,人民才能够丰衣足食,只有达到这个水平,才可以说是仁政。

孔子的仁着重在伦理学方面,他关注的是人的行为与价值;而孟子的仁政主要是政治思想,关注的是人民生存的权力。孟子的仁政继承与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鲜明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古代民本思想和“制民恒产”的进步经济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谈谈孟子的仁政思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谈谈孟子的仁政思想

学习

孟子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阅读(63)

本文为您介绍孟子关于读书的名言,内容包括孟子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读完孟子的名言之后的感想,孟子说过关于读书的名言。孟子关于读书的名言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名言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丰富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

学习

读完孟子的名言之后的感想

阅读(72)

本文为您介绍孟子的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内容包括读完孟子的名言之后的感想,关于孟子的名言名句大全摘抄,摘抄孟子的名言。关于孟子的名言摘抄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关于

学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作文

阅读(189)

本文为您介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主题的作文,内容包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作文1000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议论文作文,有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作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文范文1200字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

学习

去糟粕留精华作文

阅读(172)

本文为您介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作文,内容包括去糟粕留精华作文,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作文,有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作文。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作文(精选12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习

爱心作文共

阅读(104)

本文为您介绍爱心为话题的作文,内容包括爱心作文共30篇,以爱心为话题的作文450字,关于感动的100篇小作文。爱心为话题的作文(精选42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

学习

一份爱心作文四年级

阅读(110)

本文为您介绍以爱心为话题的作文,内容包括一份爱心作文四年级400字,以爱心为话题的作文精选,关于感动的100篇小作文。以爱心为话题的作文(精选10篇)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主题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而是

学习

以爱心为话题作文

阅读(75)

本文为您介绍一份爱心作文400字四年级,内容包括以爱心为话题作文,以爱心为话题作文800字,爱心为话题的作文。以爱心为话题作文(精选49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

学习

关于孟子寓言故事的介绍

阅读(10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孟子寓言故事,内容包括关于孟子寓言故事的介绍28字,孟子的寓言故事,与孔子和孟子分别有关的故事20字。关于孟子寓言故事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下面的是关于孟子寓言故事,希望能帮助

学习

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有什么

阅读(7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内容包括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有什么,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简短20字,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手抄报。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

学习

孟子名言名句尊敬老人

阅读(10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孟子的名言带翻译,内容包括孟子名言名句尊敬老人,孟子中的经典名言名句,读完孟子的名言之后的感想。关于孟子的名言带翻译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出生

学习

告别的句子最走心的话

阅读(106)

本文为您介绍适合各种关系的伤感句子句句心痛,内容包括告别的句子最走心的话,情感语录伤感文字句句戳心,离职告别简短走心的句子。最走心的伤感告别句子(精选210句)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吧,句子的

学习

伤感心语唯美句子大全

阅读(68)

本文为您介绍伤感心语的句子,内容包括伤感心语唯美句子大全,伤感的句子看了都想流眼泪100句,伤感夜听心语。伤感心语的句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句子吧,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

学习

你会不经意的想起我

阅读(111)

本文为您介绍不经意间想起你的句子,内容包括你会不经意的想起我,不经意间还是会想起你的句子,不经意间想起你。不经意间想起你的句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吧,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

学习

想起了你歌词意思

阅读(198)

本文为您介绍想起了你歌词,内容包括想起了你歌词意思,想起了你歌词完整,想起了你歌词表达了什么。想起了你歌词歌词是诗歌的一种,入乐的叫歌,不入乐的叫诗(或词)。入乐的歌在感情抒发、形象塑造上和诗没有任何区别,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想起了

学习

孟子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阅读(63)

本文为您介绍孟子关于读书的名言,内容包括孟子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读完孟子的名言之后的感想,孟子说过关于读书的名言。孟子关于读书的名言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名言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丰富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

学习

读完孟子的名言之后的感想

阅读(72)

本文为您介绍孟子的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内容包括读完孟子的名言之后的感想,关于孟子的名言名句大全摘抄,摘抄孟子的名言。关于孟子的名言摘抄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关于

学习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分析

阅读(98)

本文为您介绍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内容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及其意义,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的思想特点。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提出十大范畴(必然的本质),他认为“实体”作为哲学的

学习

孟子离娄下原文

阅读(102)

本文为您介绍孟子离娄下原文和翻译三章,内容包括孟子离娄下原文,孟子离娄上原文及翻译,孟子·离娄下原文及翻译。孟子离娄下原文和翻译孟子离娄下原文和翻译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孟子·离娄下》是一本古籍,作者是孟子。以下就是整理的孟子

学习

车险可以异地购买吗有什么弊端

阅读(74)

本文为您介绍车险可以异地购买吗,内容包括车险可以异地购买吗有什么弊端,车险到期了怎么续保最便宜,平安车险可以异地购买吗。车险可以异地购买吗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

学习

孟子取譬设喻特点

阅读(124)

本文为您介绍孟子设喻取譬的艺术,内容包括孟子取譬设喻特点,孟子设喻的例子,孟子巧妙设喻循善的沟通艺术。孟子设喻取譬的艺术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

学习

出国留学的好处和弊端

阅读(116)

本文为您介绍出国留学的好处,内容包括出国留学的好处和弊端,出国留学的好处英语作文,出国留学的好处英语。出国留学的好处最近中国经济越来越发展了,很多人想要出国留学,这样回国之后可以有更好的工作,但是有人还是抱着犹豫的态度不敢走出

学习

孟子尊敬老人的名句

阅读(165)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尊敬老师的名言名句,内容包括孟子尊敬老人的名句,孟子写的尊敬老人的名句是什么,尊敬父母的名言名句有哪些。有关尊敬老人的经典名句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