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相处
孩子青春期的成长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家长应该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呢?以下是整理的如何与孩子相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与孩子相处 篇1
一、如何与孩子相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这是不容他人触碰的。但很多人往往只知道坚持自己的底线,却忽略了他人的底线也不容触碰的事实,尤其是在对待儿童的问题上,很多成人常常忽略了儿童也有他们的底线。作为父母,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很容易会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走进困境。
那么,儿童有哪些底线是不容成人触碰的呢?一起来看看。
1、某些丢人的毛病
幼儿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们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
2、曾经的过失
一些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曾经的过失”,也会使得某些孩子长期耿耿于怀,只要有人提起,他们便会有“被揭伤疤”之痛。这些“曾经的过失”可能包括:某次游戏得了最后一名,某次表演砸了锅,某次郊游出了洋相,甚至小时候爱哭等等。
3、身体缺陷
一些诸如矮小、过胖、脸丑等生理或身体上的缺陷,尽管是“明摆”着的,但如果大人时不时提及也会使孩子失意。即便说的是很久之前的事,如出生时瘦得皮包骨或样子像难看的“小老头”,也会让孩子不快。
4、某些心理疾患
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幼儿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愈,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5、“私房钱”
尽管幼儿并不爱钱,也不懂得理财,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保存的“私房钱”做“结算”,甚至占为己有,孩子也会感到自己的隐私没有受到大人的尊重和保护。
6、被体罚的经历
被打、被骂、被罚站等体罚往往是孩子“没齿难忘”的痛苦经历,因为不仅皮肉受了苦,心灵也可能受到创伤。即使孩子目前已很少遭到体罚,但在旁人面前频频提及过去的“受辱史”,仍然会使他陷入极度尴尬之中难以自拔。
二、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1、对子女的期望要切合实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对孩子成才的美好愿望,但教育子女时必须要有理性的态度,要从子女的实际出发,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学习成绩,不要一味紧盯著名牌大学、重点大学。这会使子女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造成了极大影响。
2、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父母对子女的成长要做好足够的认识好准备,了解孩子成长的特点,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及时进行角色的调整和转换,不要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的干涉过多,经常想控制自己,因此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3、对孩子的爱要适度。对孩子的爱要适度,给孩子过分的爱,孩子本身也不愿意接受。调查中有的学生谈到父母过分的爱使他们感到于心不安,而且也使他们渐渐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安于接受父母的安排。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的事,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还能够使孩子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
4、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子女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就不要对子女过分干涉,允许孩子有***的生活空间,允许孩子有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要让子女大胆地去闯,在对生活的体验中获得经验,逐渐走向成功的人生。
了解了这些孩子们的底线之后,家长们就要注意了,这些底线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雷区,最好不要去触碰。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不去触碰孩子的这些底线也是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一种体现。如果家长经常去触碰这些雷区,势必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与孩子关系的紧张。
如何与孩子相处 篇2
有位初中生的母亲跟我谈了一件让她极度伤心的事情:她的儿子今年上初二,进入青春期之后,就对她显得越来越不耐烦。有一次,她无意中听到了儿子与别人的聊天内容,让她既痛心又气愤,原来儿子正在跟伙伴描述自己的妈妈有多讨厌,“简直就是一个神经病!”儿子恶狠狠地说。这句话让妈妈伤感万分,她想不通一个孩子怎么可以在伙伴面前如此贬低自己的妈妈,自己原来在孩子心中这么没有价值。
许多父母与青春期孩子的关系十分恶劣,在父母眼中这些孩子变得不可理喻,而在孩子心目中却充满着对父母处处干涉自己的不满和愤怒,无处宣泄的压抑只能借助对朋友抱怨来释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到了青春期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主性提高,他们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价值观,想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而父母如果还像此前那样对自己过多的数落和管教,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空间受到侵犯,进而产生反感。这个时期的孩子敏感、多变,情绪容易波动,渴望掌控感但又害怕担责任,所以很容易把自己的失败和不顺归结于父母的责任,进而对父母产生抱怨甚至攻击
不过心理学家的研究也发现,虽然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受到父母的束缚和限制,但他们实际上也懂得父母对自己的唠叨是一种关爱,相比那些缺少父母关心的孩子,他们还是觉得自己更加幸福。而且父母也不要过于在意与青春期孩子发生的小争执,因为小的冲突可以让孩子和父母明确彼此的底线,反而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平衡,加深双方的理解,但前提是父母能够学着理解和接纳孩子,并谋求改变。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父母需要做到改变自己教育方式,以更加平等和尊重的态度进行对话。比如在生活中给孩子表达意见和进行选择的机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主。另外,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父母不能用我生你养你,你就必须听到我的态度来压制孩子。
如何与孩子相处 篇3
解析:不同阶段独处的特点
0-1岁
当婴儿身心舒服时,他常常会伊伊呀呀地说着“话”,玩弄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丫,不时翻动一下身子,开开心心而又不受打扰地独自玩耍。虽然我们无法确切地了解他究竟在想些什么,但很明显,他在享受这段独自玩耍的时光。
学会爬、学会走之后,宝贝的兴趣开始扩展到自身以外的空间与物品,他用小手够着他看到或触及到的物品,将它们抓起来塞进嘴里,有滋有味地品尝着这些意外获得的“食物”。如果他玩够了某个物品,他的视线就会转移,他的小手就会伸向另外一个更能吸引他注意力的目标,继续他独自玩耍的活动。通过这种玩耍,他开始“***思考”,并在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明白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只有当他独自一个人玩腻了,他才会通过哭闹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1-3岁
1岁以后,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他独自玩耍时不再仅仅通过抓握、咀嚼来探究外部世界,更多的时候,他会自言自语,与他周围的玩具或者其他器具“交流”。他的独自玩耍看起来带有更多享受的成分。尽管有时候在父母听来,他的自言自语根本就不知所云。对于已经会行走的宝贝来说,周围环境实在有太多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事物,于是,他们可能不知深浅地到处闲逛,去发现、挖掘那些令他十分感兴趣的事物。
3岁以上
前3年的探索经验让孩子掌握了更多独自玩耍的技巧,于是,很多时候,他会更加醉心于独自主宰自己游戏内容的活动中。灵巧的动作结合他机灵的心智,即使仅仅是一个他早已熟悉的简单物体,他也能开开心心玩出很多花样来,并利用这些物品设计自己喜爱的游戏。
方略:在独处中发展自我
1、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活动
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很多,一些在父母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也一样充满了诱惑,并且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此,父母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这些活动,更不要自以为是地限制孩子的这些活动。
自由落体的神奇、空气流动的美妙、阳光洒在羽毛上形成的熠熠闪光、不断变换的光影、享受自主的快乐……所有这一切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
2、根据孩子的需求留给他独处的时间
仔细观察孩子需要独处的时机。这时候只要他人不干预,孩子会自然而专注地独自玩耍。当然,他也会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得到父母的关注,当孩子不停地四处张望,甚至开始哭闹着想要引起父母注意时,不要强迫他继续独自玩耍,给他一个拥抱,拍拍他的小肩膀,这些都是最好的给予孩子安慰与关注的方式。当孩子发现父母依然在不远处关注他,他就会放心地继续他独自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
3、让孩子养成尊重彼此独处权利的习惯
对于那些***性比较差的孩子,他们总是过分地期望得到父母的关注。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然后做出一些在某个时间段里彼此独处的约定,让孩子在约定的时间控制自己想要打扰父母的欲望,学习自己想办法去发现周围环境的神奇有趣,并尝试凭借自己个人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这个约定的时间一开始可以很短,比如从5分钟甚至1分钟开始,逐渐延长。最好给他准备一个闹钟,告诉他,分钟走到哪个位置,他就可以来找爸爸或者妈妈。时间由短到长调整,这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有效的缓冲时间,让他慢慢习惯独处。
4、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到处闲逛
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受伤或者遭遇别的事情而限制他活动的空间。在家里,父母可以努力消除各种危险因素,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的闲逛环境。在户外,只要没有危险,也可以放手让孩子尽情地闲逛。在闲逛的过程中,他经常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物,这些有趣的事物会成为引导他仔细观察事物的契机,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十分有益。
如何与孩子相处 篇4
一、爸爸如何与孩子相处
带孩子并不是准妈咪的职责,爸爸们也许要尽心尽力,而且根据调研发现,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校期间的`表现也比较优秀,将来走向社会之后发展的也更好。
良好的家庭关系建立需要父母的共同努力,父亲和母亲在家中的代表形象不尽相同,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像高山一样的巍峨,他们是勇气坚强的象征,而母亲更多的是温柔的代表,她们给孩子细致的照顾,让爸爸带着的孩子行为处事上更加果敢坚毅,利于培养勇敢坚定的个性,而这些优良的品质正是成功的基础。
不同孩子有着不同个性,一方面是他们自主发展形成的,还有一方面来自于父母文化的形象,修养的差异,父亲跟母亲相比,教育方式更加干脆同时更具有目的性,他们能够理性的看到孩子的优势和弊端从而抓住核心来培养,但是母亲的教育则能够让孩子变得感性温柔敦厚,两者的教育缺一不可,父母要做好配合,这不仅能够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慢慢的长大,他们的***性提高很重要,父母要学着偶尔放手,讲究张弛有度的教育,让孩子能够接触更为多元化的生活环境。父亲的教育引导很重要,现在很多孩子个性表现很柔弱,缺乏坚强的意志,尤其是很多男孩子现在慢慢的没有了男孩子的样子,这主要是现在的教育女性占有很大比重,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女性教育孩子的时间比较多,孩子可能变得敏感,内向。
总结:建议爸爸们无论是工作多忙碌,也要尽量抽出时间跟孩子们相处,以身作则,让孩子变得坚强勇敢,落落大方,父爱教育如今已经引起了社会热议,爸爸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哦,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
二、给爸爸的建议
给爸爸的建议1:孩子的学习生活要多参与
因为爸爸的角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因此,杨淼老师建议,爸爸们无论多忙,也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接触。爸爸们要知道,孩子的成长不会重来,而与其孩子长大了与他们斗志斗勇,不如从出生开始投入精力,给孩子一个理性又充满爱的环境,让孩子出色成长。所以爸爸应该从宝宝出生即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建议上班族爸爸可以在周一到周五至少每天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专门给孩子,周末至少留一天全天陪孩子,如果时间能够保证,再加上科学的育儿观念,就一定会培养出出色的孩子。
给爸爸的建议2:和孩子相处时一定要有耐性
爸爸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容易没有耐心,孩子一烦,爸爸就不愿意带了,还有些爸爸性格比较急躁,孩子不听话或者弄乱东西,爸爸就会大吼大叫甚者打骂孩子。所以爸爸应该先学习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知道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是逐步建立的,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多解释、并且还要等等他们,当理解了孩子,爸爸的容忍度也会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