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写作技巧方法指导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虚实结合写作技巧方法指导,欢迎大家分享。
虚实结合写作技巧方法指导
1、化虚为实。
例(1):于金池的《思念》结尾段“依稀中,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草原,有一个女孩,她那随风飘动的衣襟,犹如系在草原上的飘带……”。
这样的文章结尾段,就把“思念”这一抽象的情感化作了实的影象,既表现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起到了言已尽而回味无尽的表现效果,又再现了女孩美丽的形象。使文章生动、优美、富有灵气。
例(2):王灵芝的《妈妈的爱》结尾段“妈妈的爱,为我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我踏着它走向幸福、美好……”。
妈妈的爱,是抽象的,文章用具体形象的事物“美丽的彩虹桥”,来表现抽象的妈妈的爱,是化虚为实的写法。这样,就赋予了妈妈的爱以优美的形象感,并由此顺势关联了“踏着它走向幸福、美好”意象,使中心鲜明、深刻;使结尾段优美、形象。
例(3):吴彦鹏的“作文片段练习”中的“我的回忆被一道强烈的声波所震碎”。
回忆被唤醒是虚的,震碎的是形象的实的。此句运用了化虚为实的写作技法。有文采,表现力强。
例(4):张可的“作文片段练习”中的“妈妈的这番话,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心中的乌云,露出了我那片晴朗的天空。而心里的石头,也好像变成了羽毛,使我变得轻松自在。”
妈妈的这番话,带给我的感受,是抽象的难以直接表达的,此处巧妙地化虚为实(乌云、明朗天空、羽毛,形象易感知,是实的),就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并且优美、灵动。
2、引实入虚。
例(1):吴彦鹏的“作文片段练习”中的“我全天都束缚在数字与abc之间,一个人坐在桌子前,看着数学书上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我的脑袋都大了。此时,一阵微风将我吹回童年时光,那时多么快乐呀!和小伙伴们在蓝天白云下玩耍,在绿草上、野花旁平躺。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翁,将我们带到软绵绵的白云上,七彩缤纷的彩虹上”。
此语段中,写学习的苦恼、受束缚是写实,忆童年的自由、快乐是写虚。“一阵微风”巧妙的引实入虚,形成对比,反衬效果强烈,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当然了,童话色彩也是此语段的一个特色,只不过与本文话题无关,就免谈了。)
例(2):沈琪的《一个母亲的期待》结尾段“石英钟上的分针转了一圏又一圈,我多么希望你能来看我,我趴在电话旁睡着了,梦到你在蛋糕旁为我唱生日歌”。
“睡着了、梦到”,就由实引到了虚。既增强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期待之情,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又为结尾段,具有了意味深长之妙。
例(3):杨凤君的《我送哥哥去死亡》中的“那高悬于医生办公室的”救死扶伤“招牌,我横竖看到的都是污垢,虽涂抹着欺世盗名的脂粉,却依然在它的背面,遮掩不住金钱的鬼影。”
此文段,由“救死扶伤”招牌的实,引到“污垢、脂粉、鬼影”的虚,增强了对某些医院及医生的金钱势力、冷漠虚伪、肮脏黑暗的揭露与鞭鞑力度。
例(4):野夫的《江上的母亲》结束语“读到此时,我在北京紫竹院初春的月夜下大放悲声,仿佛沉积了一个世纪的泪水陡然奔泻,我似乎也看见了我母亲在阳光下为我留下的那把钥匙……”
此处明显运用了“引实入虚”的写法,再次表现了追念深深母恩的感伤之情,增强了文章的余味。
3、虚实相生。
例(1):王灵芝的“作文片段练习”中的“我发现,作文原来没有那么难写,我心头的乌云散去了。天晴了,望着远处,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阵微风吹过,吹开我心中的花朵,把我吹进了作文的天地。看着夕阳,是那么的美丽。而此时在我面前,忽然出现一条宽广的大路,路的彼端,写满了光明”。
此语段:实(我发现,作文原来没有那么难写)——虚(我心头的乌云散去了)——实(天晴了,望着远处,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一阵微风吹过)——虚(吹开我心中的花朵,把我吹进了作文的天地)——实(看着夕阳,是那么的美丽)——虚(而此时在我面前,忽然出现一条宽广的大路,路的彼端,写满了光明),可以说,真是把虚实相生(和移情)的写法用到了极致,绝佳!
例(2):贾美慧的《苦。路》中的“在这时我抬的每一次脚,感觉有千斤重。可一踏在地上,又感到无比的坚硬,似乎有些硌脚。家在眼前,可感觉非常远”。
实(在这时我抬的每一次脚)——虚(感觉有千斤重)——实(可一踏在地上)——亦实亦虚(又感到无比的坚硬,似乎有些硌脚)——实(家在眼前)——虚(可感觉非常远),此文段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和心理感受描写)的写法。
例(3):杨凤君的《我送哥哥去死亡》中的“哥哥的路,是走上死亡的路;哥哥在这条路上,正虚弱痛苦地走着,他走得是那么凄凉,走得是那么的无助,走得是那么地忧伤。他多么渴望亲人能伸手拉他一把,而我们,则木然地,缩回了手。我仿佛看到哥哥的双手抓向了虚空,如同溺水的人,身子已沉没,手却仍然向水面伸出,这种渴望与绝望、无助与挣扎,可怜与凄恻,又是怎样的不幸与哀伤!”
亦实亦虚(哥哥的路,是走上死亡的路;哥哥在这条路上,正虚弱痛苦地走着,他走得是那么凄凉,走得是那么的无助,走得是那么地忧伤。他多么渴望亲人能伸手拉他一把,而我们,则木然地,缩回了手)——虚(我仿佛看到哥哥的双手抓向了虚空,如同溺水的人,身子已沉没,手却仍然向水面伸出)——实(这种渴望与绝望、无助与挣扎,可怜与凄恻,又是怎样的不幸与哀伤)
总之:虚实相生是经常能用到的一种写作技法,使用它,往往会收到良好的表现效果。
写作技巧要领
基本功
材料:
1、材料包括语言材料、生活材料以及历史材料。
(语言的基本材料是字、词、句;生活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历史材料是从书籍中吸取有用的东西)
2、材料在于积累。
审题:
1、审题就是弄清题目的意思,琢磨关键词。
2、从题目中找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心。
3、辨别清楚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包括议论、想象、抒情、应用文、读/观后感)
立意:
1、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2、中心是文章的灵魂。
3、中心一定要健康。
4、提高确定中心的.能力,贵在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选材:
1、选材要围绕中心。
2、选材要典型、有代表性。
3、选材要新颖,有时代感。
构思:
一、想好再写。
1、先根据题目确定中心。
2、其次考虑为表现中心,挑选恰当的材料。
3、要想如何组织、安排、挑选的材料。
二、编写提纲。
1、先确定中心思想。
2、然后明确段落大意。
3、最后确定详略主次。
技巧:
一、开头的办法。
1、提出问题开门见山。
2、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描写环境。
二、结尾的办法。
1、自然结尾或照应前文。
2、总结全文或发出号召希望。
三、过渡的方法。
1、语言过渡或时间过渡。
四、照应的方法。
1、首尾呼应或开头和中间照应。
五、详略的写作。
1、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详写。
2、与中心关系不大的略写。
六、描写的写作。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和景物的特征与状态。
2、写具体些可以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形象。
七、动静的写作。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修改:
一、中心的修改。
1、通过对材料和详略的调换,使中心更完美。
二、结构的修改。
1、通过对逻辑和层次的调整是使结构更合理。
三、语言的修改。
1、通过改错补漏,增删调换,使语言更准确。
四、标点的修改。
1、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记事
写一件事:
1、遵循记事作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掌握记叙的方法。(顺序、倒叙、插叙)
写几件事:
1、弄清楚究竟要写几件事。
2、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拟定提纲,突出详略。
4、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活动:
1、写活动也是记事,遵循六要素原则。
2、要突出活动的特点。
3、要积极参加活动,了解活动的目的、安排等。
4、安排好表达顺序,选择纵向或横向的安排。
5、点面结合,将活动局部和全局结合起来写。
场面:
1、围绕文章的中心。
2、概括写具体写相结合。
3、观察的顺序有定点观察,由主到次和移步换景。
4、景物和人物活动相结合。
5、表达要有条理。
写人
外貌:
1、抓住人物的特点。
2、有重点的写外貌。
3、有顺序的写外貌。
4、灵活的描写外貌。
行动:
1、写好连续动作。
2、间隔的写连续动作,中间穿插其他内容。
3、具体写出动作的特点。
4、精选动词,描写准确。
5、写好动作细节。
语言:
1、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反映人物职业、性格。
2、语言要简洁、实在。
3、语言要符合生活实际。
4、语言有四种书面形式。(a.小敏说:“XXXX”b.“XXXX”小敏说。c.“XXX”小敏说:“XX”d.“XXX”)
5、注意语言形式和变化。
心理活动:
1、写清产生心理活动的起因。
2、注意些心理活动的层次。
3、通过幻觉和梦境描写心理活动。
4、注意写心理活动的人称。
写景
观察:
1、确定观察目的。
2、直接目的和间见目的。
3、选择观察角度。(环视、仰视、俯视、透视??)
4、掌握观察方法。(顺序法、连续法、比较法??)
5、积累素材。
抓住特征:
1、抓住景物最突出的地方。
2、根据中心需要描写景物。
3、写景的文章写景是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4、写人记事的文章写景是为人物或事件服务。
5、抓住最突出的景物特征。
描写顺序:
1、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
2、按空间关系描写景物。
3、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相结合描写景物。
4、以景物的内容为序。
描写方法:
1、对比描写法是将同一景物前后对比或不同景物相比较。
2、粗笔描写法重在描写景物轮廓。
3、工笔描写法精用佳,细刻地描写景物。
4、直笔白描写法质朴精练地描写景物特征。
快乐写作技巧
一、 作文要常写。
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练手生。作文要写得好就要多练。《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周记是较适合小学生的练笔方式。为让学生明确写周记的作用,我还特意作了一番说明,我告诉他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经常会有许多事情发生,如果我们不及时记录下来,就会留下一些遗憾,周记就是我们作文的仓库,平时把材料储存在里面,到用的时候再取出来,仓库的材料越丰富,写起作文来越轻松。
二、作文训练的形式要多样。
有人也许要问:这么频繁的作文练习学生不累不腻吗?是的,如果只是单一的形式那肯定不行,练的方式要常新,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式进行作文训练。
(一)以活动促进写作。
如果说周记注重的是个人体验,那活动的作用就不能小视,可以对整个班学生的作文有指导作用。“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不但指育人,在作文教学上同样适用。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比手劲、朗读比赛、写字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激烈的比赛过后同学们总还在兴致勃勃地谈论。这时我就会“趁热打铁”让学生马上动笔写下来,我还不忘了在旁边“煽风点火”这次作文也是比赛,看谁能把刚才的活动写得最引人。
(二)各学科渗透进行作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融合,作文课也不例外。因为心理学家调查表明;百分之八十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提摩西.个戈尔威说过:自然放松而又集中精力是出色完成各项工作的关键。大量实践证明,语文课上融合了音乐、美术、实验等学科的内容后,学生就会处于“自然放松”而又“集中精力”的状态
(四)人人参与评改作文。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往往非常重视来自同伴的评价。作文评改要打破老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人人参与,积极评改。让学生知道怎么改,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积累语言。
李吉林老师说:“作文指导主要的功夫是在写作前,而且主要是在阅读课上。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我让学生多读书,教室里背书表,作文展示栏的标题写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激励语;*书角则写着“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名言。让学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还要求学生书包里有
“另一本”——课外书,随时可以拿出来读,养成阅读的习惯。很多同学常常在课余时间捧书阅读,在排队时读;在等候就餐时读;在写完作业后读。真是“手不释卷”。有时还让学生写读书记录卡,很多学生常跟我说:“老师,读书笔记往往在作文时帮上大忙呢。”
总而言之,尽可能地让学生关注生活,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并记录下来,积累习作素材,多读书积累语言,老师同学常鼓励,提高写作自信心,写作文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虚实结合的写法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