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应用的作用分析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应用的作用分析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应用的作用分析论文
摘要:一部好的舞蹈作品的动作是需经过多次的设计、调整和筛选而形成的。目前,舞蹈创作的难点和重点都集中在舞蹈动作的编排方面,因此,编导在舞蹈创作中应深入掌握和探究动作结构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并对其进行反复多次的完善、优化、调整,充分发挥出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不断提升舞蹈创作的效果和质量,促进我国舞蹈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动作结构;舞蹈创作;应用;
一、概述
动作结构作为舞蹈的基本元素,在舞蹈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编导来说,动作结构非常重要,只有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动作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更加贴合实际、优秀的舞蹈作品,吸引观众眼球。此外,动作结构也是舞蹈动作的分解和拆分,舞蹈经常需借助动作结构才能充分体现出舞蹈动作的特点。因此,在舞蹈创作中,对动作结构的顺序排列有着较高的要求,动作排序要保证科学合理,不能随意更改,且不同种类的舞蹈,其动作结构也是有所不同的。
二、动作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神韵表现。
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动作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神韵表现对舞蹈表演者的表现力和技巧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舞蹈表演中,情感流露和表达不只需借助舞者的肢体动作进行展现,同时舞者的神情表达也非常重要。舞者首先需深入、准确地了解舞蹈作品的主题,且要全身心投入到舞蹈表演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表达出舞蹈作品的情感内涵,真正做到感染受众。舞者身体的肢体律动是影响舞蹈动作结构的重要因素,所以舞蹈要准确把握好动作的快慢节奏,结合情感因素来灵活调整动作的频率和幅度,最大限度发挥出动作在舞蹈表演中的表达作用。
(二)动作表现。
舞蹈动作作为动作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作的连续性是影响舞蹈美观程度的重要因素。在舞蹈动设计过程中,需结合人体的基本结构来科学、合理地编排,按照动作难易程度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舞蹈动作设计要难易适中,在考虑舞者表演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舞蹈的张力和感染力。而且舞蹈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对舞蹈表演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所以,为了保证舞蹈动作的连续性,舞者需进行多次反复的练习,且还要深刻领悟舞蹈动作中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只有不断提高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熟练度,舞者才能有效运用技巧提升舞蹈表现力,提高舞蹈演出成功率。
三、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应用的作用
(一)激发舞蹈创作的动力。
对于编导来说,舞蹈创作中的灵感非常重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其在艺术创作中对灵感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编导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其中,决不能简单应付了事。编导可结合舞蹈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合理设计和编排舞蹈作品,体现出舞蹈作品的不同之处,并将动作结构有效融入到舞蹈创作中去。舞蹈的发展历史悠久,它是古代先民在进行生产活动中逐渐创作形成的,是反映人们美好理想和美好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祭祀、礼仪、宴会等场合。相对于古代舞蹈来说,现代舞蹈已完全脱离了以往的低级阶段,逐渐朝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二)推动动作结构理论的了解。
首先,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编导只有深入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得心应手。动作结构理论不仅是编导进行舞蹈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同时对编舞蹈创作活动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编导应较为扎实地掌握动作结构理论,保证在日常工作中可拥有扎实的舞蹈基础,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价值观念。其次,动作结构理论是舞蹈创作的向导和指挥棒,编导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将动作结构理论作为重要指导,让所采用的素材可以在舞蹈创作中得到升华,同时不断拓展自身的艺术视野,锻炼和培养编导的观察能力和敏锐能力。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一般都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编导应善于提取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并适当拔高,这样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同时还能使人们接受艺术的`熏陶。最后,动作结构可以帮助编导更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在舞蹈创作中,编导自身的舞蹈功底非常重要,只有打好舞蹈基础,才能创作出更完美的舞蹈作品。而且在设计舞蹈动作时,编导应该坚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舞者的特点进行设计。此外,舞蹈创作还要求编导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舞蹈动作结构,从而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舞蹈作品。
四、结论
总而言之,动作结构作为舞蹈的基本元素,其设计效果对舞蹈作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编导应重视神韵表现和动作表现,通过动作结构体现出舞蹈的基本内涵和主题,发挥出动作结构在舞蹈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舞蹈创作的效果和质量,促进舞蹈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拓展阅读:浅谈舞蹈创作中音乐的选择论文
一、音乐与舞蹈间的关系
音乐和舞蹈,自古以来就是紧密相关的。人们在欣赏旋律的过程中,伴随着节奏旋律而做出一些动作。节奏的不同会使人们做出不同的动作来表现,舞蹈就这么产生了。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编导创造出优美的动作是跟音乐密不可分的。舞蹈的编排以音乐为开始,没有音乐便没有舞蹈。在舞蹈中,所有塑造的形象或是情感的表达,都需要通过人体丰富的肢体语言来实现。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是通过空间上的穿透力将舞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舞蹈中的动作具备一定的韵律,带有韵律感的动作也称之为律动。作为舞蹈动作的重要特色,韵律与音乐有着同等重要的要求,节奏是律动的基础,律动一旦失去了节奏将不复存在。音乐作为舞蹈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以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多彩的风格使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更为动人。在舞蹈艺术的发展历史中,节奏与动作是紧密联系的。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完成优美的动作,这不单是美的享受,也是精神上的陶冶。舞蹈编导能否将音乐所阐释的优美或者抒情表现出来,则是要看舞蹈编导对音乐旋律的理解,以及内在感情是否统一。从音乐的理解来展现舞蹈肢体动作的表现力,主要是通过音乐对舞者所产生的感觉。
二、音乐对舞蹈创作具有引导作用
音乐可以使人产生无限遐想,音乐旋律的变化、节拍的强弱轻重都能激发舞蹈编导对舞蹈创作的灵感,进而更好地创造出与音乐相呼应的舞蹈动作来。在舞蹈创作中,必须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旋律的变化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激发灵感和冲动,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体现舞蹈所特有的韵味。只有将音乐的内涵与舞蹈演员的形体律动相结合,才能将自我与观众带进美妙的意境之中,对观众产生深刻持久的感染力。音乐具有律动的特点,而舞蹈则随着韵律而动,乐感表现了舞者对音乐的特定节拍与节奏的把握,一名舞蹈演员如何渗透舞蹈作品的内涵,实现对作品的再创作,准确而细腻地展现作品的内涵,与乐感有着直接关系。在舞蹈创作中,舞蹈编导只有准确、深刻、细致地领会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特点等,在舞蹈创作时才能充分激发灵感,通过听觉来表达激情,通过视觉来传递感情,这样才能将自我和观众带入美妙的意境。如果一名舞蹈编导不能够理解音乐的内涵,也就无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就不能准确地表现舞蹈的美。动而不抒,舞而无情,蹈而无感,充其量也不过是机器人的模拟而已,从根本上失去了舞蹈的意义。
三、舞蹈创作中音乐的选择
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对于音乐的选择并不能随便,不仅要考虑到舞蹈作品设计的意义,还应当结合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特征,只有良好地找准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选择正确的音乐作品,才能够对舞蹈创作起到相应的作用。笔者认为舞蹈创作中选用音乐作品应当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首先,为了保证舞蹈动作与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在为舞蹈作品选用音乐的时候,应当确保音乐的节奏与舞蹈动作的节奏是协调一致的。音乐作品讲究节拍,舞蹈动作同样也存在节拍节奏的律感,因此二者如果能够达成协调一致,那么就能够形成很好的艺术协调性美感。
其次,在选用舞蹈音乐的时候,应当保证所选用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色与舞蹈所要表达的风格是一致的,能够促使舞蹈学习者在音乐与舞蹈动作之间产生多种形象联系,能够促进学习者对于舞蹈动作的记忆,并使他们在学习的进程中通过音乐更加充分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
再次,在选用音乐的时候,也应当确保音乐与舞蹈作品之间的延续性。无论是音乐作品,还是舞蹈作品,两者都属于包含精神意义的艺术作品,它们都能够给观众带去积极的精神享受。因此,如果音乐作品选得得体,能够表达舞蹈作品的深层含义,那么不仅舞蹈编导、演员、观众都能够很好地理解作品,演员自身也能够通过肢体更好地向别人传达舞蹈所要表达的意义。
最后,选用舞蹈音乐还必须坚持目的性原则,要牢牢把握创作目的,以此来选用音乐作品。不同的舞蹈其特点也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目的也就不相同。例如,如果舞蹈学习者未来是要去参加一些国际性的舞蹈竞赛,那么所选用的音乐应当与国际接轨,使观众感受到国际化元素的融入;又比如,就我国的广场舞而言,其所选用的配乐往往就非常接地气,不管男女老少,对于音乐作品都能够朗朗上口,也能够通过音乐作品很快地记住舞蹈动作。
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讨论的论文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追求,各种群众文化艺术也得到越来越快的发展。群众文化舞蹈在现代群众文化艺术中属于十分重要的部分,为了使群众文化舞蹈能更好地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应当合理进行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本文就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群众文化舞蹈中形象应当具备亲和性特点
在群众文化舞蹈实际创作过程中,舞蹈文化亲和性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群众文化舞蹈中亲和性的形象就是表现舞蹈的有关艺术形象,不但包括真实人物形象,同时还包括一些动物形象与植物形象,这些均与人民群众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群众文化舞蹈中形象的亲和力而言,在当前已得到很多实践,这些形象在设计过程中所选择的均为普通大众式,通过这种形式使舞蹈亲和力得到突出,从而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及接受。所以,舞蹈创作人员在创作舞蹈过程中,应当积极深入到日常生活及人民群众中,从而积极探索具备群众亲和力的相关舞蹈形象,并且在文化舞蹈创作过程中应当将亲和力形象作为主要形象,从而与人们实际生活相贴近,也能够使人们更加愿意接受,使人们更加喜爱。
二、群众文化舞蹈所选择的题材应当具备群众性特点
舞蹈艺术应当以创作为基础,而舞蹈题材属于创作基础,所以在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过程中,舞蹈题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创作题材指的就是文艺作品中相关的内容要素,同时也指在文艺作品中所体现及描述的相关主题思想。对于群众文化舞蹈题材而言,它是舞蹈创作人员以客观理念、现实或者历史资料为依据而进行选择,从而对舞蹈作品进行构建的相关基础材料,同时也是舞蹈创作人员在舞蹈文本构建方面的相关主要素材。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最终是要面对群众的,所以选择的舞蹈题材应当具备群众性特点。所以,舞蹈创作人员应当积极深入生活及群众,所选择的文化题材能够与人们实际生活及人们文化活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更容易使人们接受。
三、群众文化舞蹈风格应当具备通俗性及地域性特点
在整个舞蹈作品中舞蹈风格能够体现舞蹈个性,同时也是舞蹈成熟的一项重要标志。对于任何一种舞蹈艺术而言,其均应当以民族性为立足点,而在民族性中,地域性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艺术的地域性风格越明显,其民族特色也就越明显。比如,在对东北地区群众文化舞蹈进行创作过程中,应当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关东地域风格;在创作雷州半岛地区的群众文化舞蹈时,应当注意表现出红土乡音的特点。而舞蹈样式及风格的通俗性,是指在创作群众文化舞蹈时选择通俗易懂且较广泛的形式,比如,可选择秧歌舞、集体舞,特别是能够表现出民族特色的广场舞,这些形式的舞蹈均具备比较明显的通俗性,并且与人们生活相贴近,能够让人们更加容易接受。所以,在创作群众文化舞蹈过程中,相关创作人员应当注意与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相结合。另外,在创作群众文化舞蹈方面,还应当保证其表达的情感具有平民性特点,也就是说舞蹈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应当符合普通人民群众的意愿,创作人员应当真正关心人们的情感,这样才能够保证人们对舞蹈作品的更加认可,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创作的舞蹈作品受到人们的欢迎及喜爱。
四、结语
群众文化舞蹈在当前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舞蹈创作人员,应当充分掌握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群众文化舞蹈应当具备的特点,从而创作出更多人们喜爱且乐于接受的优秀舞蹈作品,进一步充实群众文化艺术,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舞蹈技巧在民族舞蹈中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