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工匠精神诗词
工匠代表着精益求精,代表着坚定与执着,有不少诗句就是用来赞美工匠精神的,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形容工匠精神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形容工匠精神诗词 篇1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
一旦树摧倒,***暂飘飖。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
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形容工匠精神诗词 篇2
有木名樱桃,得地早滋茂。叶密独承日,花繁偏受露。
迎风闇摇动,引鸟潜来去。鸟啄子难成,风来枝莫住。
低软易攀玩,佳人屡回顾。色求桃李饶,心向松筠妒。
好是映墙花,本非当轩树。所以姓萧人,曾为伐樱赋。
形容工匠精神诗词 篇3
有木名水柽,远望青童童。根株非劲挺,柯叶多蒙笼。
彩翠色如柏,鳞皴皮似松。为同松柏类,得列嘉树中。
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
柔芳甚杨柳,早落先梧桐。惟有一堪赏,中心无蠹虫。
形容工匠精神诗词 篇4
有木秋不凋,青青在江北。谓为洞庭橘,美人自移植。
上受顾盼恩,下勤浇溉力。实成乃是枳,臭苦不堪食。
物有似是者,真伪何由识。美人默无言,对之长叹息。
中含害物意,外矫凌霜色。仍向枝叶间,潜生刺如棘。
扩展资料:
工匠精神历史典故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三国时期的“名巧”马钧虽不善言辞,却心灵手巧,擅长解决实际的技术难题。宋代的韩公廉成为将工匠传统与天算知识结合的工程师。明朝的宋应星,没能考中进士,却撰写出《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本人也被后人视为科学家。
《天工开物》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曾几何时,“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人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这种制度就是,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
据《吕氏春秋·孟冬纪》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也就是说,如果做得不好、不合格,诚信不够,将给予惩处。《秦律》中也有许多具体的惩罚规定。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
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以少府为例,工师为手工业作坊的负责人,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还传授技艺,监督工匠操作、产品质量检验等。检查产品质量,要求“必功致为上。”(《吕氏春秋·孟冬纪》)。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由于有这样的'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以杆秤制作为例,工匠们相信:每个秤星代表北斗七星、福禄寿等,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制秤人就折寿一年。瓷器工匠也是如此,官窑(如龙泉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今年以来,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因为它切中时弊、符合时需。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 in 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形容工匠精神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