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女作家冯沅君的文学作品介绍
冯沅君是我国五四新文学开创时期的重要女作家。她的作品真实地描写了觉醒的女性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写出了女性挣脱旧礼教束缚,追求婚姻自主,个性自由的率真心理。冯沅君小说创作在艺术上受创造社作家影响,具有较明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个性。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现代著名女作家冯沅君的文学作品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冯沅君的作品介绍
冯沅君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也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有哪些是冯沅君作品吧。
1923年开始,冯沅君开始小说的创作。她用淦女士作为笔名,在《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上发表了《旅行》、《隔绝》、《隔绝之后》等。她的小说充满了反抗就立交的精神,一度震动了许多读者。
1926年,冯沅君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卷葹》出版,后被鲁迅编入《乌合之众》。同年,她的短篇小说集《春痕》发表。
1929年出版出版了描写那些为了幸福反抗封建礼教的青年们的情绪的《劫灰》。
1932年与丈夫陆侃如合著出版了《中国诗史》和《中国文学史》和并独自著作出版《中国文学史简编》。
1935年获博士学问回国后志中国成立前夕,著有《古忧解》、《孤本元明杂剧题记》和《古剧说汇》等书。
1949年后,与北京大学林庚教授一起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
冯沅君是继冰心之后,又一个引起文坛瞩目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浸染了古曲诗词的艺术情调。这个浪漫主义色彩不仅是体现在作品的思想上,更是指冯沅君作品的特征。她在创作的方法上,不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中心,而是以刻画人物心理为重。最多的是以第一人称为叙述方式叙述,在以第三人称叙述的作品中,冯沅君也同样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来宣泄情感。
冯沅君的个人简介
冯沅君,原名冯恭兰,1900年出生于河南南阳。是中国古典文学史家,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和大学一级教授。
冯沅君的父亲冯台异,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曾任湖北省崇阳县知县的他,在家中专门设立了书房,并请来“教读师爷”为子女讲授古文、算学等。冯沅君作为冯台异的幼女,亦受到了教育。她尤其喜爱读古文唐诗,12岁时便能吟诗填词,还获了个“才女”的称号。
1910年进入县立端本女子小学堂读书。因辛亥***爆发而辍学,在家自修。1917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科专修班。在校期间,她曾亲自扮演改编为话剧的《孔雀东南飞不能》里的焦母,宣传反对封建。1922年考取北京大学研究所研究生,专门研习古典文学。
1923年开始,冯沅君开始创作小说。她以淦女士为笔名,先后在《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上发表了《旅行》、《隔绝》和《隔绝以后》等文章。1926年开始出版小说集。
1929年与文学史家陆侃如结婚。1932年与丈夫一起留学法国,并于1935年获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学位回国。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开始一直在山东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1955年升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62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解放后,曾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第三届代表,山东省妇女联合会复制系,山东省文联副***等。
于1974年6月17日冯沅君因病去世,与世长辞了。
冯沅君与冯友兰的联系
冯友兰,出生于1895年,河南南阳人。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有一个妹妹叫冯沅君。
冯友兰的父亲冯台异生有两子一女,冯友兰是长子,冯沅君是冯友兰的小妹。冯台异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专门在家置办了一间书房供子女翻阅书籍,还聘请了一位“教读师爷”,专门来给他们讲授古文、算学、写字和作文。
1911年春,冯友兰考入了开封中州公学中学班。并与吴淑贞结为连理。1912年,冯友兰考入上海第二中学高中预科班。在那时接触了耶芳斯的《逻辑学纲要》,冯友兰因此对形式逻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5年,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学哲学门,开始系统的接受哲学训练。1918年,冯友兰毕业于北京大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冯友兰积极响应,并与有人一起创办了《心声》期刊。
新中国成立之后,冯友兰放弃心理学体系,选择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之后,著作了《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1981年,86岁的冯友兰用口述的方式完成了《三松堂自序》。1990年,冯友兰离开人世。
冯沅君,是冯友兰的妹妹。她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与哥哥冯友兰一起接受了“教读师爷”的教育。与哥哥冯友兰不同的是,她尤爱中国的诗句,成了文学史家。而冯友兰是哲学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冯沅君现代著名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