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俗语歇后语精粹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谚语吧,谚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你知道民间谚语都有哪些吗?下面是整理的谚语俗语歇后语精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谚语俗语歇后语精粹
1、谚语是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收到广泛应用。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2、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如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吃人家饭,受人家管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意失荆州
大丈夫能屈能伸
地在人种,事在人为
3、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
(一)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
(二)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和狐假虎威;
(三)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和破釜沉舟;
(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和青出于蓝;
(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和火中取栗。
4、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二)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常见歇后语俗语谚语
1、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2、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3、有柴有米是夫妻,无柴无米各东西。
4、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5、有时省一口,缺时当一斗。
6、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7、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 不过理。
8、一理通,百理融。
9、叫唤的雀儿不长肉。
10、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11、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12、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13、养儿防老,积谷防荒。
14、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15、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16、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
17、远亲不如近邻好。
18、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19、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20、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21、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
22、艺高人胆大。
23、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24、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25、一夜不宿,十夜不足。
26、有肉嫌毛,有酒嫌糟。
27、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28、有钱三十为宰相,无钱八十做长工。
29、衣服不洗要脏,种田不犁要荒。
30、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31、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32、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33、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34、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35、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36、春捅一棍,秋吃一顿。
3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8、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39、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40、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
41、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42、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43、前人栽树后人凉。
44、有志漂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
45、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
46、不见高山,那知平地。
47、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48、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49、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
50、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