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译文

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阅读答案及译文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阅读答案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阅读答案及译文1

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弊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大齐王;唯仪甚憎者,亦无大齐王。今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令,而仪不得为臣也。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於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谷①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陈轸曰:“臣见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贺。”楚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至,称病不朝。楚王曰:“张子以寡人不绝齐乎?”乃使勇士往詈齐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曰:“臣闻六百里,不闻六里。”仪曰:“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国不尚全乎?王今已绝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也,国必大伤。”

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韩氏从之。楚兵大败于杜陵。

(摘编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不谷: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弱则必为王役矣 役:役使

B.使者未来,又重绝之 重:加重

C.乃使勇士往詈齐王 詈:辱骂

D.楚国不尚全乎 全:保全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仪狡诈的一组是(3分)

①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②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

③臣请使秦王献商、於之地,方六百里④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

⑤张仪至,称病不朝 ⑥仪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自荐出使楚国,他的目的是离散齐楚联盟,为秦国攻打齐国扫清障碍。

B.陈轸认为与齐国绝交不仅会孤立楚国,还可能引来秦国和齐国的双面夹击。

C.张仪承诺给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赢得怀王君臣的信任,促使楚国与齐绝交。

D.怀王不听陈轸劝告,兴兵攻打秦国,却因失去友邦反遭秦、齐、韩的联合打击。

5.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6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且 先 出 地 后 绝 齐 秦 计 必 弗 为 也 先 绝 齐后 责 地 且 必 受 欺 于 张 仪。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

参考答案

2.B(重:再次)

3.C(①是说张仪主动请求前往楚国,④是陈轸对局势的分析。)

4.C(张仪以“秦国商、於六百之地”的承诺欺骗了楚怀王大部分君臣,但陈轸对局势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没有被蒙蔽。)

5.(1)且先出地后绝齐 / 秦计必弗为也 / 先绝齐后责地 / 且必受欺于张仪。

(2)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人出使齐国,秦、齐两国暗中缔结盟约。

(“反”“使”“阴”各1分,语句不通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秦想要进攻齐国,可是齐国和楚国是友好国家,秦惠王为此感到忧虑。张仪说:“请大王为我准备车马和礼物,我请求去楚国游说楚王试试看。”

张仪去南方面见楚怀王,说:“敝国国王最敬重的人,莫过于大王了;我做臣子,也莫过于希望给大王你做臣子。敝国国王所最痛恨的君主,莫过于齐王;而臣张仪最不愿侍奉的君主,也莫过于齐王。现在敝国准备发兵征讨齐国,无奈贵国跟齐国结为友好同盟,因此秦王无法好好侍奉大王,张仪我也不能够做大王的忠臣。如果大王能关起国门跟齐断绝邦交,臣会请求让秦王献上方圆600里商、於土地。如此一来,齐就丧失了后援,而必定走向衰弱;齐走向衰弱以后,就必然听从大王号令。由此看来,大王如果能这样做,楚国不但在北面削弱了齐国的势力,而又在西南对秦国施有恩惠,同时更获得了商、於的土地,这真是一举三得的上策。”

楚怀王一听,非常高兴,就赶紧在朝廷宣布:“寡人已经从秦国得到商、於600里土地!”群臣听了怀王的宣布,都一致向怀王道贺,客卿陈轸最后晋见,却不向怀王道贺。陈轸说:“我认为,大王不但得不到商、於的土地,反而会招来祸患,所以臣才不敢随便向大王道贺。”怀王问:“什么道理呢?”陈轸回答说:“秦王重视大王的原因,是因为有齐国这样一个强大盟邦。如今秦国还没把地割给大王,大王就跟齐国断绝邦交,如此就会使楚国陷于孤立状态,秦国又怎会重视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呢?何况如果先让秦国割让土地,楚国再来跟齐断绝邦交,秦国必不肯这样做;要是楚国先跟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要求割让土地,那么必然遭到张仪欺骗而得不到土地。受了张仪的.欺骗,以后大王必然懊悔万分;结果是西面惹出秦国的祸患,北面切断了齐国的后援,这样秦、齐两国的兵都将进攻楚国。”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已经办妥当了,希望你闭口,不要再多说,你就等待寡人的好事吧!”于是怀王就派使者前往齐国宣布跟齐断绝邦交,还没等第一个绝交使者回来,楚王竟急着第二次派人去与齐国绝交。

张仪回到秦国之后,秦王就派人出使齐国,秦、齐两国暗中缔结盟约。楚国派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竟然装病不上朝。楚怀王说:“张仪以为寡人不愿诚心跟齐国断交吗?”于是楚怀王就派了一名勇士前去齐国骂齐王。张仪在证实楚齐确实断交以后,才勉强出来接见楚国的索土使臣,说:“敝国赠送贵国的土地,从这里到那里,方圆总共是6里。”楚国使者很谅讶的说:“臣只听说是600里,却没有听说是6里。”张仪说:“我张仪在秦国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怎么可能说有600里呢?”

楚国使节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就准备发兵去攻打秦国。陈轸说:“楚国发兵去攻打秦国,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大王不如趁此机会,再送给秦一个大都市,跟秦连兵伐齐,如此可以把损失在秦国手里的再从齐国得回来,这不就等于楚国得到保全吗?大王既然已经跟齐国绝交,现在又去责备秦国的失信,这等于在加强秦、齐两国的邦交,楚国必受大害!”

楚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忠谏,就发兵北去攻打秦国。秦、齐两国组成联合阵线,同时韩国也加入了军事同盟,结果楚军在杜陵被三国联军打得惨败。

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阅读答案及译文2

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①,因遂吞之,腹有疾而不能食。令尹问:“王安得此疾也?”王曰:“我食寒菹而得蛭,念谴之而不行其罪,是废法而威不立也;谴而行诛,则庖厨监食者法皆当死,心又不忍也。吾恐左右见之也,因遂吞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唯德是辅。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病不为伤。”是夕也,蛭出,久患心腹之积皆愈。故天之亲德也,可谓不察乎!曰:此虚言也。

案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何则?一国之君,专擅赏罚;而赦,人君所为也。惠王通谴菹中何故有蛭,庖厨监食皆当伏法。然能终不以饮食行诛于人,赦而不罪,惠莫大焉。庖厨罪觉而不诛,自新而改后。惠王赦细而活微,身安不病。今则不然,强食害己之物,使监食之臣不闻其过,失御下之威,无御非之心,不肖也。

楚相孙叔敖为儿之时,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对其母泣。母问其故,对曰:“我闻见两头蛇死。向者出见两头蛇,恐去母死,是以泣也。”其母曰: “今蛇何在?”对曰:“我恐后人见之,即杀而埋之。”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报之。汝必不死,天必报汝。”叔敖竟不死,遂为楚相。埋一蛇,获二佑,天报善明矣。曰:此虚言矣。

齐孟尝君田文以五月五日生,其父田婴让其母曰:“何故举之?”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何也?”婴曰:“五月子长与户②同,杀其父母。”曰:“人命在天乎?在户乎?如在天,君何忧也;如在户,则宜高其户耳,谁能及之者!” 后文长与一户同,而婴不死。是则五月举子之忌,无效验也。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埋蛇恶人复见,叔敖贤也。贤者之行,岂徒埋蛇一事哉?禀天善性,动有贤行。贤行之人,宜见吉物,无为乃见杀人之蛇。岂叔敖未见蛇之时有恶,天欲杀之,见其埋蛇,除其过,天活之哉?石生而坚,兰生而香。如谓叔敖之贤在埋蛇之时,则非生而禀之也。

(选自王充《论衡·福虚篇》,有删改)

【注】①菹(zū),酸菜;蛭,蚂蟥。②户,门。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案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

案:考察

B.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报之

报:报复

C.何故举之?

举:养育,抚育

D.是则五月举子之忌,无效验也

效:验证,证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赦,人君所为也

②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B.①今蛇何在?

②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C.①齐孟尝君田文以五月五日生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①无为乃见杀人之蛇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B.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C.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D. 夫恶见两头蛇犹五月举子也/五月举子/其父不死则知/见两头蛇者/无殃祸也/由此言之/见两头蛇自不死/非埋之故也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惠王吞蛭而生腹疾,令尹认为楚王此仁德之举会得到上天的体恤。后来楚王果然痊愈,似乎印证了行善可得天福佑。

B.作者深刻剖析了楚王吞蛭之举,认为他既不能纠人之错,又不能树立威信,实是不肖之主,从而否定了他病愈是“天之亲德”的说法。

C.作者引用五月举子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孙叔敖因埋蛇之举而得到上天庇佑的说法是虚妄的。

D.作者认为孙叔敖埋蛇之举固然说明他是贤能之人,但贤者所见应是吉祥之物,所以他见到杀人之蛇说明他本性为恶。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唯德是辅。”(3分)

(2)然能终不以饮食行诛于人,赦而不罪,惠莫大焉。(3分)

(3)如在天,君何忧也;如在户,则宜高其户耳,谁能及之者!(4分)

参考答案

9.B(报,酬答,回报)

10.D(①②副词“竟然”“却”。A.①助词,与动词构成所字结构,②助词,表被动;B.①代词“哪里”,②代词“为什么”;C.①介词“在”,②介词“用”“把”)

11.C

12.D(错在末句。从末段中“禀天善性,动有贤行”“石生而坚,兰生而香”等可知,作者认为孙叔敖是生性贤能之人。)

13.(10分。基本上一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3分)令尹离开自己的座位拜了两拜并恭贺说:“我听说天道是没有亲疏的,只帮助有德行的人。”

(2)(3分)然而能最终不因饮食问题把人处死,并赦免,不判罪,其恩惠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3)(4分)如果由天决定,你担忧什么!如果由门决定,那就应该把门增高,谁还能长到跟门一样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译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译文

学习

学校玩水检讨书怎么写

阅读(103)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玩水检讨书怎么写,内容包括学生去玩水的检讨书,在校园玩水检讨书,玩水的检讨书怎么写。学生玩水的检讨书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出现了过错后,需要写检讨书来好好地检讨,写检讨书一定要态度要诚恳、端正。什么样的检讨书才

学习

善存指尖青灯不灭作文

阅读(157)

本文为您介绍善存指尖青灯不灭作文400字,内容包括善存指间青灯不灭出处,善存人间灯火不灭作文800字,善存指尖青灯不灭议论文。善存指间青灯不灭作文(通用29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

学习

不去河边玩水安全教案

阅读(128)

本文为您介绍不去河边玩水安全教案,内容包括大班玩水区域游戏教案,中班安全教案反思我不玩水,幼儿园小班科学玩水。玩水大班教案(精选18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

学习

存善作文素材怎么写

阅读(118)

本文为您介绍存善作文素材怎么写,内容包括善存的作文400字,心中存善作文750字,关于奋斗求生存的作文。关于善存的作文(精选7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

学习

描写游山玩水的诗句

阅读(14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游山玩水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游山玩水的诗句有哪些,游山玩水的感想怎么写,游山玩水惬意的心情诗句。描写游山玩水的诗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句吧,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

学习

游山玩水诗句

阅读(127)

本文为您介绍游山玩水诗句,内容包括游山玩水诗句大全,游山玩水诗句秋天,游山玩水适合发的诗句。游山玩水诗句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

学习

玩水的日记怎么写

阅读(120)

本文为您介绍玩水的日记怎么写,内容包括玩水的日记400字,玩水日记100字,关于玩水的日记。玩水的日记(通用24篇)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这一天里,有没有哪件事或某个人触动到我们呢?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篇日记吧。你所见过的日记应该是什

学习

描写游山玩水的古诗

阅读(111)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游山玩水的古诗,内容包括描写游山玩水的古诗词大全,古诗中描写游山玩水的诗句有哪些,描写游山玩水的霸气古诗词。描写游山玩水的古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

学习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阅读(90)

本文为您介绍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内容包括陈太丘与友期原文朗读,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译文,陈太丘与友期原文注音版。《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

学习

皮卡丘作文

阅读(131)

本文为您介绍皮卡丘作文,内容包括1000字皮卡丘作文,皮卡丘作文100字大全,写皮卡丘的作文100字。皮卡丘作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

学习

诗经旄丘全文读音

阅读(109)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旄丘全文读音,内容包括诗经旄丘译文及赏析,诗经旄丘,诗经旄丘赏析。《诗经:旄丘》全诗赏析《旄丘》一的主旨,历来歧见颇多。《毛诗序》及郑笺等以为是黎臣责卫之作,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篇与《邶风-式微》均是黎臣劝君

学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

阅读(116)

本文为您介绍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内容包括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意思,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

学习

火中取栗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阅读(129)

本文为您介绍火中取栗的意思及成语故事,内容包括火中取栗成语故事,火中取栗是什么意思,火中取栗成语故事出处哪里的。火中取栗的意思及成语故事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听过成语故事吧!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博而不精的火中取栗

学习

秋阳赋苏轼

阅读(140)

本文为您介绍秋阳赋苏轼,内容包括苏轼秋阳赋原文,苏轼的秋阳赋朗读,苏轼秋阳赋字帖。苏轼《秋阳赋》原文及翻译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和一起来看看苏轼《秋阳赋》原文及翻译。希

学习

王禹偁村行阅读答案

阅读(126)

本文为您介绍王禹偁村行阅读答案,内容包括村行王禹偁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村行王禹偁动画讲解,村行王禹偁诗歌鉴赏答案。王禹偁《村行》阅读答案《村行》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

学习

真实的格林童话阅读

阅读(105)

本文为您介绍真实的格林童话阅读,内容包括真实的格林童话阅读,格林童话大全100篇故事阅读,格林童话阅读的体会。真实的格林童话阅读童话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它充满了费解的隐喻和神秘的咒语,通过它,我们能直达幽暗深邃的内心。下面是收集整理

学习

诗经摽有梅拼音及译文

阅读(121)

本文为您介绍诗经摽有梅拼音及译文,内容包括诗经摽有梅拼音及译文,摽有梅诗经全文及解释,摽有梅诗经全文注音版。诗经摽有梅拼音及译文大多数读诗经一书的朋友们经常不知道《摽有梅》中的“摽”字的读法和整个原文的意思,整理了一些资料,

学习

四年级阅读徐悲鸿励志学画答案

阅读(137)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阅读徐悲鸿励志学画答案,内容包括四年级上册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范文,四年级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作文400字。四年级上册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

学习

徐悲鸿励志学画阅读答案

阅读(217)

本文为您介绍徐悲鸿励志学画阅读答案,内容包括《徐悲鸿励志学画》阅读答案,徐悲鸿励志学画讲了几件事,徐悲鸿励志学画阅读答案四年级。《徐悲鸿励志学画》阅读答案①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后来又向法国的绘

学习

雨之歌阅读答案

阅读(208)

本文为您介绍雨之歌阅读答案,内容包括《雨之歌》阅读答案,雨之歌阅读答案六年级,雨之歌阅读题答案。《雨之歌》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

学习

豫让论的阅读答案

阅读(96)

本文为您介绍豫让论的阅读答案,内容包括豫让论的阅读答案,豫让论原文朗读,豫让论讲了什么。豫让论的阅读答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

学习

萧萧沈从文的小说免费阅读

阅读(107)

本文为您介绍萧萧沈从文的小说免费阅读,内容包括沈从文《萧萧》读后感(精选),沈从文萧萧究竟想表达什么,萧萧沈从文读后感400字。沈从文《萧萧》读后感(精选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