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圆散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月是故乡圆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月是故乡圆散文 篇1
入秋以来,小时候故乡的月亮总是亮在我的心里,任何闲暇的时候只要闭上眼,它总是那么明晃晃地亮在那里。我似乎看到田野里的月色,牛奶似的倾泻在成熟的稻穗上,还有墙壁上的树影,一叶叶如水墨画,明暗相间,就连桂花树上的花香都沁着月光,明亮亮地香味侵占每一处空隙。闭上眼,那一种情景总是那么温柔地占据着我的心,此刻心里就会荡漾着一汪清泉,几乎要漫出眼眶,我知道我又想家了。
其实我住的这个地方见不到月亮,也见不到太阳,可以说是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没有故乡那种一下雨就拎不动鞋子的泥泞,没有早晚放学被露水打湿裤脚的草棵,更没有下雪天滑进池塘的危险,但是我就是想念故乡那个地方,特别是有月亮的晚上。
初十了,月亮应该半圆了,但是应该很亮,亮的足够可以在月光底下玩,藏猫猫只有大点的孩子敢,我们一般在围着一大片月光的院子里玩“踢房子”的游戏,或者是“好大月亮好卖狗”的游戏,哦,最热闹的是“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秋天,不热也不冷,似乎刚刚好,一疯疯到晚上快十点,总有一家大人把自家的孩子拧着耳朵拽回家,剩下的也就央央地各自回家了,但是一到第二天晚上,他们准又是整齐地来报道。我们那时候似乎没有做不完的作业,不像现在的孩子熬夜到十二点,我们的童年很开心。
我总记得中秋节前后村里都会放露天电影,那更是好几个邻村大小狂欢的日子。早早地吃好晚饭,当然还是孩子们早早地搬去长板凳占位子,等候着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忙完家务去看。我们很少能把一部影片完完整整地看完的,多半中途就悄悄地溜走,又聚到一块跑跑闹闹,惹得大人吆喝的。我们对那个高高挂起的布幔很是好奇,那人为什么就能那么逼真地在上面说说笑笑呢?有时候也跑到背面去看,指手画脚地学着里面的人物都是反手撇子。这些似乎都是在有月亮的晚上进行的,好像月亮一直那么安静地照着村庄里的一切,似乎村庄里的一切活动都是因为有月亮而设置的,没有它,村庄的夜晚是安静的漆黑的没有一点生气的。
月亮也曾引诱我当过贼。小时候桂花树特别的稀罕,一个围有好几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十几户人家,我只记得十八生产队有一户人家有棵桂花树,她家的桂花树特别的大,反正大到我们都不容易够得着。那晚也是趁着大家都去看露天电影的时候,我和妹妹还有隔壁家一个姐姐一起溜进她家的院子,踩人梯才取下几颗树丫丫,怕被人看见,只好把花瓣瓣摘下来装进裤兜,但是那香味怎么也捂不住,一出门就被逮住。大概窃花和窃书一样也不为偷,那家大人并没有为难我们,只是告诫我们:“如果喜欢花就正正规规地来向我讨,我会给你们的,以后不准***头,小姑娘家的。”我们脸都羞得火燎燎的,好在月光总是那么白,掩饰了一切不该有的颜色。
月亮也害过我湿过鞋子。那双鞋子很精贵,我家只有我奶奶会做鞋子,到妈妈那里已经不会做鞋子了,何况妈妈总像汉子一样在外忙,根本顾不得缝缝补补,所以我们小孩几个很少穿到手工纳得鞋子,都是买的塑料底的鞋子。我唯一的一双布底鞋是三洋的妈妈给我的,我也不清楚她为什么单单给了我,也许只有我正好能穿上吧,那时候我已经上了中学。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村好几个人组队去方圆十里唯一的一个电影院去看电影,我还记得是《妈妈再爱我一次》电影院里看电影果然是和露天的不一样的,一个人一个靠椅,很整齐地一行行排列着,进去以后自然也不能东跑西跑的,都规规矩矩地认真地从头看到尾,还像模像样地努力做着淑女的样子,不低头说话不大声喧哗,文文静静地端坐了一个多小时,一时间似乎自己长大了。回来的路上月光很亮,白花花的,我走在前面,明明看着是白花花的被晒干的灰白的泥巴路,不知怎么就变成了水沟,一脚儿踩进去,“噗通”就滑进水沟,好在水沟很浅,湿了一只脚,这些都是小事,可恨的是被他们一路笑了去,莫名其妙地就被扣上书呆子的名号,其实这跟书呆子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要怪就怪那晚的月亮,那么大那么亮,可是它只照在我的.心上,照不到我脚下的路。我走路特别爱走神,我又特别喜欢走神,所以我特别爱走路,爱走夜路,爱走有月亮的夜路,让思绪自由的飞一会儿。
我常常在上完晚自习的时候回家。其实学校里有寝室,我实在是喜欢走在月光底下的感觉,有和风,有秋虫,它们和月光组合成一种温厚浓稠的夜晚,走在里面,心里就有一种特别的熨帖的感觉,十分的快慰,就像享受一块奶油蛋糕一样一点一点地体味。我的学校和家正好穿越一个围心。“围”这个单位大概很多人不明白,住围上的人都是知道的,平原地带,住户多半是围着一大片耕地,就像围心是一个原点,而住户就是围成一个圆。所以就是夜晚走在当中,并没有不安全的感觉,四周人家的灯光温暖地拥护着你,何况有那么明亮的月色。在那么纯净的夜色中,一切如仙境一般,我自然忘乎所以地把自己当成仙女——爱丽丝梦游记,我喜欢在仙境里做梦。
后来我丢了故乡的月亮,走进拥挤的城市,楼道与楼道的间隔不足以见到月亮,霓虹灯的闪耀不足以见到月光,关于月亮的故事在我的记忆里隐退,成了心底的一道背景……
月是故乡圆散文 篇2
斗转星移,四季轮回,又到了中秋月圆时。我交起手肘抱着双臂,在阳台久久伫立,仰望被两边高楼切割出的一条蓝带般的天空,等待玉兔一现。在城市的钢铁丛林里,很难尽赏月之丽容。不像我记忆中的故乡,“银汉无声转玉盘”,万景澄清人尽欢。
过去,我的故乡,村前是一片宽阔的稻田,东西两面望不到边。中秋之夜,吃完晚饭,漱洗完毕,人们习惯到空阔的场地坐一坐,聚一聚,纳纳凉,聊聊天,看看月亮,暗自许许愿。是夜,我家的小晒场也一样热闹起来。
“皓魄当空宝镜升”,童年的一次望月,望出了一个神奇的传说。那年的中秋节,晚霞未消,月亮还没有出来,邻居们便陆续来到我家预先打扫干净的小晒场。各家都带来一些好吃的东西,有炒得香喷喷的黄豆、花生、南瓜子,有刚从树上摘下的熟透的黄澄澄的木瓜、柚子等,用一个圆圆的大桌子摆出来,这是节庆食物,让大家相互品尝,可乐坏了我们这群小孩子,吃着,跳着,嬉闹着,在大人中间穿来穿去。大人们都和颜悦色,有的拉家常,有的谈庄稼,有的说趣闻,有两位大叔吧嗒吧嗒吸着长长的水烟筒,烟嘴的烟丝红红的燃烧着,待烟丝燃透后,才抬起头,口和鼻孔慢慢地冒出烟来。然后,欣欣然深谋远虑的相互商量秋收冬种的事宜。
月亮从东边的稻田里悄悄升起,先是像给油绿的禾苗镶上一弯银边,这银边越来越大,越来越亮,不久便跳出一个圆圆的银盘,顿时,山野田园庄稼花草树木村舍等全都银辉闪耀,变得鲜亮起来。晒场亮堂得像洒落一层水银,大伙皆抬头望月,脸上闪着润泽的光华。
月亮挂在头顶上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也玩累了,并排仰躺,与月亮笑脸相对,好像一下子与月亮的距离拉近了,月亮显得异常清晰透明,上面像有一棵大树,树上像有个人影。我们惊讶得腾地坐起,问大人,“月亮上面的树叫什么树?那个人是谁?”一位当过小学校长的退休爷爷微微一笑,向我们招招手说:“来来来,到我跟前来。我给你们讲一个‘蟾宫折桂’的故事。”一听到讲故事,我们就来了精神,立即跳起,朝他跑去,我们在他的面前围成个半圆,挺起胸膛,端端正正坐着,兴致勃勃竖起耳朵听。校长爷爷咳了咳,清了清嗓子,就讲开了:传说很久以前,一个为民除害的大英雄,名叫后羿,西王母娘娘赏给他长生不死的仙丹,但被他嘴馋的妻子嫦娥偷吃了。嫦娥吃了仙丹后,即刻飞上了天。王母娘娘生气了,把她变成蟾蜍,让她住进月亮的广寒宫里,月亮上有棵五百多丈高枝繁叶茂的桂树。后来嫦娥成了月之精,与桂树长相伴。人们称月宫为“蟾宫”。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晋武帝问郤诜,“你认为自己的才能如何?”郤诜直言不讳,说“我就像蟾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那样出类拔萃。”晋武帝听后,大笑并嘉许他。后来,“蟾宫折桂”成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我国以前科举时代,蟾宫折桂用来比喻科举考试中状元,也喻科举考试得中。后来泛指各种考试名列第一,也指考进各级学校。校长爷爷讲的故事娓娓动听。说完了故事,他目光殷殷的看着我们说“你们要努力学习,争取蟾宫折桂。”从此,这个成语故事连同校长爷爷的话一起刻进了我的脑子里,同时心里萌生了一个憧憬。十几年后,圆了我当晚月下萌生的大学梦。
“天上月儿圆,地上人团圆”,这是我们村人观月的心愿。默默向月亮祈祷亲人平安,岁岁团圆。
一位勤劳孝顺的年轻媳妇,每次望月许愿,脸上总是泪水纵横,让人心生怜悯。她结婚才一年多,丈夫被招工后,闹着跟她离婚,她的公公婆婆坚决不同意,警告儿子说:“你如果做陈世美,就别想回这个家。”她丈夫进城工作几年了,一直没有回来。她常暗自叹息落泪。平时,邻居女性们都非常关心她,照顾她,与她关系甚好,结伴做什么事情都不忘叫上她,想多给她关爱,尽量减轻她内心的痛苦。
一天,在我家的晒场上,她的公公婆婆和几家邻居的男女主人聚在一起商量,之后,大家连名给他们的儿子写了一封信。“不教浮云将月蔽”,心想年年月儿圆。那年的中秋节,她惊喜地看到久违的丈夫提着几盒月饼回来了。晚上,在晒场,她和丈夫双双捧出月饼招待大家,她的丈夫愧疚而真诚地说:“多谢各位叔伯婶娘姐妹,是你们唤醒了我的责任心,唤回我对妻子纯真的情感。”言毕,他向大家深深地鞠躬致谢,眼中闪着晶亮的泪光。大家为他回心转意而高兴,异口同声地说,“团圆就好!团圆就好!”我们是第一次吃到月饼,感到特别香,特别甜。也觉得这一夜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那位媳妇的笑靥灿烂如月。
婵娟碧霄悬,月老牵红线。我们村里的小伙子,喜欢在中秋月明时,聚集到生产队的大晒场,拉儿胡、吹竹笛、吹木叶、唱歌等自娱自乐一番。有一年的中秋节,我家来了一位客人,我叫她表姐,年龄大约二十一二岁,她初中毕业,因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困窘,被逼辍学务农。她长得很好看,水汪汪的大眼睛,玲珑的鼻子,樱桃般的小嘴,笑起来如花儿绽放。身材窈窕而又结实健美。性情温婉,淳朴善良,我非常喜欢她。
月亮出来了,乐声响起,表姐问我,“哪里有晚会?”我说,“带你去看,就知道了。”拉起表姐的手,踏着皎洁的月色,穿过一片绿油油的稻田,登上一个小岭墩,来到生产队的大晒场。晒场上已坐着一大圈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神情愉悦。月光如水洒落他们的身上,莹亮亮的。中间一群小伙子拿着自制的土乐器喜滋滋地在合奏,乐声雄壮。我和表姐站在旁边看。合奏之后,是自由独奏。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我们叫他英哥),站了起来,如玉树临风,吹响横笛,笛声如山间流水,清亮悦耳,如九霄天籁悠扬动听。他吹了两首曲子,第二首,大家都熟悉,便跟着笛声唱起来,表姐也唱,她声音清脆,又是生面孔,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英哥朝她瞥了一眼,脸上漾起笑意。表姐脸一红,低下了头。
晚上表姐和我一起睡,我们愉快地聊了许久,她有意无意地问了英哥的一些情况。
第二天早上,英哥的母亲来找我母亲,悄悄说了一阵话。我母亲又跟表姐悄悄说了一阵话,说得表姐脸红红的。
第二年的中秋节,表姐和英哥在圆月下喜结连理。后来他们的儿子取名叫“月笛”,以纪念他们的月下情。
故乡月下的故事,回味不尽。
现在,故乡楼盘相继崛起,跟城市差不多了。今夜“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不知故乡的月亮,是否还有以前的韵致?但在我的心中,故乡的月,总是那么圆,那么亮。
难忘故乡中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