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古韵散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桃花古韵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古韵散文 篇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的,从鸭的脚蹼上,首先感受到了春的来临,但,那毕竟是属于鸭们的情趣。倒是那“竹外”的“三两枝”桃花,让人看到了春天的脚步。透过桃花,双眼前便是大好的春光;透过桃花,肺腑里满是古韵的芬芳。
《诗经》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时就将桃花的情态与姿色与美女联系起来了。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动人画面,曾经定格在多少人萌动的心田。那如桃花般娇嫩粉红的笑脸,勾起过多少风流雅士的遐思,只是到头来多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空叹罢了。桃花作为春日里最为显眼的花儿之一,可以说也是一面生活的多棱镜阿!不是吗——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清代袁枚面对桃树充满了对“流年”的感叹,那“初开”的一朵,是何等的生机与活力呀!只可惜都将成为“残红”而凋零,剩下的也就只有叹息的份儿了,这与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相比,格调虽显消沉,但内涵却要实在得多。
王维的“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从田园风光的角度,还原了桃花作为大自然景观的形象。这里,桃红柳绿,宿雨春烟,使得画面朦胧而清晰,素淡而芬芳。作为景物的桃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常和“流水”相连,不知是雅致多些还是慨叹多些!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虽其意不在桃花而在“鳜鱼”,但那“桃花流水”的情致,与张旭的“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不亦有同样的韵味吗?那些捕捞“鳜鱼”的人,感受恐怕也不亚于晏殊的“小园香径独徘徊”吧!面对桃花,杜甫言“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谢枋说“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李白叹“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明代无名氏也道“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桃花流水,写景也好,抒情也罢,在这里都有一种零落的美,一种消逝的美!
至于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则从另一角度阐明了大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时入初夏,大林寺的桃花才盛开,那不是迟来的春天,那是大自然要把春天留住,让她“转入此中来”的,这样,自然万物(包括桃花)都显得多情多义,何况人乎?以自然变化作为描写对象,杜甫的“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贾至的“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也将杨花、青草、李花等为陪衬,描绘出一幅春花烂漫的*画。
风景也好,美人也好,将桃花的境界拔弄到最高境界的`,当然数陶翁了。那“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给人的感觉是何等的鲜美呀!陶翁看来,倘若沉醉于桃花的艳丽芬芳,那就是俗不可耐的事情。在桃花的深处,就是陶翁朝思暮想而寻之不到的“桃源”了。陶翁的桃源,虽属不着边际的遐想,但那种境界,那份情愫,却成为许多后人逃避现实时的精神寄托。难怪陆游感叹“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谢枋也说“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春天来了,桃花又开了。现代人关于桃花的歌儿又飘进了思绪——“桃花美,桃花艳,开在那三月间,桃花儿红,女儿娇,梦儿飞满天”;“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把那花儿采,桃花朵朵开”……看来,这美妙的桃花与永恒的爱情,自从“桃之夭夭”时被连在了一起,就不能再分开了,直到海枯石烂;而这春天的韵味呀,也将因桃花而多彩多姿!
走进春天,走进桃林,感受桃花中的悠悠古韵,聆听春风里的绵绵情歌,眼前出现的,恐怕不止是那与桃花“相映红”的人面吧!
桃花古韵散文 篇2
诗仙李白留下了千古名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盛开,装点河水岸边,水映桃花娇羞的容颜,曼丽的身姿,加上葱郁的山林,翱翔的鸟儿,便成了李白流连其间的桃花潭。
踏入桃花潭,古色古香的气息弥漫四处,久久不能忘怀的韵味清爽了心灵。古老的长廊,环立在山脚下,走在其间,真好像到了古代,感受到了那久远的气息。青山环绕,绿色闪烁,给人一种走进自然的愉快。在光滑石板铺成的路中央,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旁边还有些树木点缀。远看,天然的美景呈现眼前,触手可及的绿色,就在心间。近看,翠绿的枝叶打扮的池塘,有着纯天然的朴素。一座小山,就是这么一座小山,却印上了无数人停留的脚步,存留了许多人的赞叹。走在石阶上,树木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微风送来无边的清爽,它们在热情地迎接远客。我带着舒畅的好心情,饱览桃花潭的美景,追寻李白的仙踪。幽静的山林中,只有那清脆的流水声独唱,时不时还会有鸟儿的歌声伴奏,幻想的音符在山间徘徊,在游人耳畔萦绕,在悠远的古老中,蕴藏的还有自然的原始,这天然合成的景色,使得每一个游人驻足痴望,而心中又有无尽遐想。
林中的一切,都有着沧桑的岁月,却不失乐观的精神,昂首挺胸站立在绿色的天堂。古林中还有动物的身影,在一棵高大的古树上,一只调皮的松鼠跳跃枝干之间,众人惊奇不已,忘了这本是森林,本是动物的乐园。继续向西岸前行,路经汪伦墓,看着这位豪迈人士的墓碑,我不禁油然而生一股崇敬之情。紧随诗仙的步伐,我又来到桃花潭西岸,这里怪石陡峭,临潭峙立,形似龙盘虎踞,隐有龙争虎斗的气息。
踏歌古岸,桃花盛放,争奇斗艳,古老的建筑立在桃树身后,古意盎然。绿色的树,艳丽的花,蔚蓝的天,啊!这么美的地方让我明白了李白为何畅游此地数月。不止李白,更多的人慕名前来,一睹这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桃花潭的美景。踏在古岸,仿佛听闻急促的脚步声,仿佛看见两人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正是这里留有李白的踪迹,后人才轻踏寻踪,思古幽情,游兴盎然,最终被景致吸引,流连忘返。
寻到河岸边,水该是如传说一般清澈见底,平静如镜。可如今,潭水早已不如以前,不像李白历游时一般清澈,不像所言一般碧绿,曾经的潭水美景到哪里去了?如若李白再来,见到此情景,必定失望而归。水分明被污染了,临近岸边的水面上,还有些漂浮物,而水底,再也瞧不见它的深千尺,已被沉积物所掩盖。千尺潭水都见不到了,谁又能体会到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那可是比潭水还深的情谊。如今,明白他们情谊的人已寥寥无几。潭水变了,再也见不到水映周围万物的倒影了;也感受不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了;更感受不到李白来时桃花潭的真正令人痴醉的景致了。若是水不如以前,那么万物皆失色,名扬中外的桃花潭风光,再也没有迷倒万人之姿了,大多数人必会尽兴而来,失望而归。没有妥善地保护好潭水,就像是在一张白纸上抹了黑色,美中不足。即使桃花开得再盛,山林绿得再美,可水却不与它们并肩而行,桃花潭就成了略有不足的闻名胜境,再也称不上仙境了。桃花、山林与潭水合成了一个秀丽的桃花潭,三者共存,一者退却,美不足矣。
桃花在,山林存,潭水却被它们抛弃,越来越远,在后面若隐若现,看不清它的真实面目了。谁能再造潭水的清洁,还世间一个仙境?还是不要指望别人了,就让我们一起去保护花、林、水,共拥自然风光、古韵悠远的桃花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