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基本常识
山地自行车项目是自行车项目中的一个小项目。比赛时所有运动员位于起点线集体出发,以运动员到达终点的顺序排列名次。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山地车基本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地车基本常识
车架
车架的材质有钢、铝、钛合金及碳纤维。其中钢制的车架最便宜,不过重量也最重,表面的油漆脱落后便有生锈的危险,所以平时在保养上要下功夫。再高级点就是铝合金,重量较轻,但是需要较粗的管径才能达到与钢管相同的强度,为大部分登山车所采用。表面抛光后整台车呈现银白色,很好看。碳纤维车架的特点是可以一体成型,不需要焊接,不过每个车架需要特殊的模具制造,成本也很高。钛合金不但重量轻,不生锈,强度高,材料特性最佳,不过原料昂贵,加工困难。
座垫
座垫的高度对骑车的舒适性有很大影响,计算方法是人坐于坐垫上,把踏板踩到离身体最远的地方,此时脚伸直后,脚跟要恰恰能踩在踏板,注意是脚跟。如果脚跟踩不到就是坐垫太高了,膝盖伸不直的话就是太低了。有一点要注意,这个坐垫高度远远高过大部分人习惯的骑车高度,停车时甚至要单脚垫脚尖才够到地,刚开始骑的时候会不习惯,所以在都市中,车多、红绿灯多的地方要小心。不过对于长距离的骑车,这个高度能够让你的腿部对踏板提供最佳的施力。所以你的脚踏车只是骑几百公尺的话。为了安全还是不要把座垫抬到最高。
变速
一般人骑变速车时,想骑慢时就调到轻的齿轮比,想骑快时就调到重的齿轮比,这是错误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是要维持一定的踩踏速度,通常是1分钟90转。当以此速率稳定的骑车时,要是发现脚有点吃力,踩不了那么快,就应改变到较轻的齿轮比,反之则变速到较重的齿轮比,让腿部始终维持相同的施力,这才是变速系统正确的操作方法。所以21、24,乃至最新的27段变速,并不是提供更大的变速范围,而是在相同的范围中提供更细的变速,以维持踩踏速度的稳定。
牛角
牛角是指装在车把两端的小把手,或叫做附把,除了用来挂档,主要的作用是提供手腕不同的抓握方式,减少疲劳,此外也有保护手部的作用。一般车把都是左右水平的',抓握时类似吊单杆;牛角则是前后平等,抓握时手臂的姿势与开汽车差不多。上坡时,双手握住牛角比较容易施力。下坡时,因为牛角的转向操控性不良,同时也拉不到刹车,所以还是握原来的车把比较安全。牛角的装设角度因人而异,通常是先调到与手臂垂直,然后往下调整,使手腕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便能抓握。
山地自行车基础常识
山地自行车和公路车的区别在于,山地自行车除了能够在公路行驶,无论是在隔壁荒漠还是崎岖山间都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同时还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山地自行车活动等等,如山地自行车下坡赛等等,山地车的车速最高可达170 km/h~~~
目前山地自行车已经发展近半个世纪,适应多种不同场合、不同需求的山地自行车应运而生;可以大致将山地自行车分为XC(Cross Country)、AM(All Mountain)、FR(Free Ride)、DH(Down Hill)、DJ(Dirt Jumping)、DS(Dual Slalom)、TR(Trail)等;XC是最轻便最实用的车型,拥有较强的爬坡性能,体型较轻;AM性能均衡,爬坡还是下坡都能有所运用,适用场景比较多样,但都不专长;FR则多用于技巧性骑行,多在高强度高速环境下借助跳台来完成空中飞跃特技动作;DH擅长于大落差和下坡场景,车身整体强度很高,重量较重;DJ多用于人工修建的场所进行特技展示,比较注重几何角度和强度;DS则追求高速过弯、跳跃等等,多由其他车型改装而成;TR则多用于小道骑行,追求途中的流畅性,比较追求避震性能。
山地自行车的使用方法及维护
知道了山地自行车的不同应用场景以及种类,下面来介绍下山地车的入门骑行要点如骑行姿势、山地自行车保养等等。
很多朋友刚开始骑山地车时经常会腰酸背痛、屁股疼等等,这其实与山地车的骑行姿势有关。那么山地自行车的正确骑行姿势是怎样的呢?骑行时的支撑点一般为鞍座、脚踏、把手三个部分,大多数人之所以骑完山地车后难受是因为在鞍座上的坐姿不对,身体的重量不应该全部集中在鞍座上,而是利用脚和手腕来有效分散体重,目光始终朝前;
在骑行途中会有多种姿势的相互转换,在超越、跳跃、下降时往往采用站立的姿势,这时应该双脚立于脚蹬上,体重均匀分散,就如同站立在地面一般;而在起步阶段,脚蹬位置越高越好,以保证车体稳定性,但是对于斜坡起步时,可以先横向起步并调节齿轮比例;还需注意的是在进行刹车急停时,应该让手部放松,可以使用三指或四指刹车。
山地自行车零件较多,再加上特殊的应用场合,维护就显得异常重要啦~可以在每次骑行前后对自行车进行擦洗,能够有效发现各部件的完好性;保证每个部位的螺丝拧紧,车架等部件如果有变形或者裂痕需要及时更换;提前检查刹车等是否有效,及时更新润滑油以保证各零件的顺滑,减少摩擦保护零件;保证每次出发前车胎内气压适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