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韵歌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对韵歌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韵歌教学反思 篇1
《对韵歌》取材于少儿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形式对称,读上去朗朗上口,十分适合在一年级新入学不久进行教学。《对韵歌》选择的内容大多是孩子们熟悉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所以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对韵歌的声韵格律,培养语感,为孩子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我对《对韵歌》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巩固象形字,生字巧记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应以识字写字为主,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不仅要结合*文、联系生活识字,更要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经过上节课识字4《日月水火》的学习,学生对象形字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我由上节课的师讲为主转变为本节课的的生交流为主。首先,我先让小朋友们圈画出不认识的字,每个人圈画出的不太一样,有的学生多有的学生少。对于学生们不认识的字我采用交流的方式,请认识的小朋友谈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孩子的想象力丰富,思维方式相近,有时大人们的想法不一定就符合孩子的认知。在本节课中,我觉得有些孩子的方法是及其好的。
比如说到“雨”字,翁雨萱小朋友就高举小手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她说“雨”字下面像两扇窗户,四点就像是小雨点。经过翁雨萱小朋友的生动解释,一副“赏雨*”已出现在我眼前,我想孩子们一定是,这个字小朋友们一定会牢牢记在记住的。让学生自主识字,不仅能避免枯燥,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举多得。
二、诵读多形式,熟练巧背诵
因为《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拍手读等等方式,这种扎实有效的朗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书、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既学习了语文知识,又发展了语文能力。最后在学生们熟读的基础上再采用多种形式的背诵:齐背——指名背——同桌互背——男女生赛背——拍手背等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这样多种多样的读和背,能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融入趣味性,游戏巧安排
一节课交流热烈、形式多样,学生个个学得开开心心,效果究竟如何,要待检验方知。首先,我和孩子们玩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师说“云对——”,生接“雨”接着大家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不仅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然且也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观念很好的落实到游戏中。此外“摘南瓜”也是孩子爱玩的游戏,只有将南瓜上的字读准确才能将南瓜摘下,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跃跃欲试,学生既巩固了生字,又调整了学习状态。在巩固检验环节,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已达到极限,通过这样有趣的师生互动,不仅巩固了学生的韵文背诵,而且也有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不足之处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我仍有一点遗憾。在识字教学环节我用了十分钟左右,但是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在跟孩子们讲虫字的结构的时候让孩子们说写这个字的时候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孩子们说完以后我没有再次强调,导致书写的时候有些同学记住这一点忘了另外一点。二是我找了两个同学的字在展台上展示过以后,只让孩子们评价了一下,并没有让他们再次修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让孩子们再次地修改,所以虫字的写法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
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时常的反思也能带来进步。
对韵歌教学反思 篇2
9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我们xx区教研室一年级教学中心活动小组。
第一次活动,聆听了由xx区实验小学黄xx老师执教的《对韵歌》一课,深受触动和启发。
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驰骋学生的想象力,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对于《对韵歌》这节读起朗朗上口的韵文来说,如何让学生快乐认读生字,达到激发学习对对子小韵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黄老师就是紧紧抓住本课重难点实施教学的,从她的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教材分析深入,目标确定精准。
《对韵歌》是摘取《声律起蒙》中的内容,围绕春夏秋冬,编成符合儿童特点的、且含适当生字的韵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结合,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本课中的生字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读,因此,老师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教会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激发学生结合生活识字的兴趣。对于韵文,
学生要能够在读的基础上,了解韵文带给学生对大自然的生态意识。
二、由事物引出对韵,集中结合生活巧识字
认真分析《对韵歌》这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首儿歌的背后是自然规律的渗透,将自然——识字——韵语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为此,老师结合学生特点,将这三者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串联,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感觉到,字可以组词,词和词组成句子,许多相关的句子,用这样的方式,突破本课的重点,引出集中识字,让学生对生字也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巩固象形字,前后巧连结。
在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中,雨、鸟、山,这三个生字都是象形字。老师充分考虑本单元识字认读之间的关连,对这三个字的认读上,黄老师利用动画演变字形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看到了汉字的造字方法的奇妙,利用象形字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利用象形字进行识字的巩固。
四、诵读多形式,熟读巧背诵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目标,是教学难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本课中,老师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
仔细斟酌,我认为此节课不足之处在于:
一、没有做到生活巧识字,认读带阅读
生活中在看电视,看书,广告等经常会在孩子身边出现,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字达到识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途径。那么激发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本课的重点。而后面语文园地里的“亲子阅读”“快乐读书吧”的建立都可以在这里做好铺垫。本课中,如果老师有意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认识的字,利用学生非常喜欢读绘本的特点,老师出示一些绘本书名,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圈画出本课需用认读并且书名里有的生字。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实生字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多认多读,就会掌握更多的生字。
二、识字游戏较少,巩固性不强。
一年级的课堂中,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许多老师都会用到的,在这节课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也要用在游戏中。本课中,老师如果设计了“读生字,摘苹果”“找朋友”的游戏。学生只有读准“苹果”上的字,才能将桃子拿到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调整了自己的听课状态。这是识字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起来动一动——拿着自己的卡片,大声对着全班说“云对……”,有雨这张卡片的同学,立刻起立,大声说“雨”。两个人再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除了让学生认生字,读生字,找生字,还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和与同学互动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
总之,综观这节课,黄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直观形象的动画画面及生动语言,创设有序又轻松的学习情境,教学环节清晰,趣味性强,环环相扣,环环不离识字,不离朗读,突出了教学重难点,特别是她利用课间律动编对子的精彩片段起了画龙点睛之笔,尤为值得我们借鉴。
对韵歌教学反思 篇3
谈到教学质量,我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到课堂教学上,并且十分强调课堂教学效率,强调用好用活课堂的45分钟。但是,教学绝不是一个孤零零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的配合中成长。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作业布置,学生辅导。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课前两问:
一是我用什么教学方法达到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是我为什么认为这些方法能够达到这些目标?
在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对韵歌》这一课中,韵律性强,我准备以讲授法和互动游戏法来达到比如课文的背诵,7个生字会写。基本笔画会描。因为低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课堂积极性需要老师的激发和引导。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游戏导入的方式,多多互动,加强孩子的专注力。通过听读,看*想象等方法。
课堂教学两问:
一是我在教学中发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
二是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教学意味着什么?
低年级的孩子记忆力比较好,对于课文内容的背诵还是比较迅速的。主要是开始写生字的时候,比如书写姿势不端正,字写得不好看;一些难写的生字容易记不清笔画顺序。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找不同方法让孩子加深印象。
课后反思两问:
一是我的课堂教学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我的教学目标?
二是我的教学目标是否需要一些调整?
作业布置两问:
一是作业布置是否兼顾到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二是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辅导两问:
一是对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是否清楚?
二是辅导学生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
一堂课虽然上完了,但是这堂课是否上的出彩?比如可不可以在孩子会背诵的情况下多做一些拓展,可以有些多的韵律性较强的韵文,加强了孩子的知识储备量。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作业不需要布置特别多,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4遍。要兼顾到每个不同学习能力的孩子。对于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时,可以先让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互相教授,形成主动学习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