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小石潭记

柳宗元小石潭记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柳宗元小石潭记,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小石潭记》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佩环 一作:珮)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创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文学赏析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像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凸显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远离官场这一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察其微,状其貌,传其神。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艺术手法

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这种构思既新颖,又自然,真是匠心独具。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珮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此文的语言极为精美。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语言极为精练。“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画。用“如鸣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而“斗折蛇行”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静态和动态,含义丰富而并不深奥。“明灭可见”,用光线的明暗来说明视线和溪身的交错,说明水面的光亮。“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更把游鱼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惟妙惟肖,语言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又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名家评价

沈德潜:记潭中鱼数语,动定俱妙。后全在不尽,故意境弥深。(《唐宋八大家文读本》)

陈衍:《小石潭记》极短篇,不过百许字,亦无特别风景可以出色,始终写水竹凄清之景而已。而前言“心乐”,中言潭中鱼与游者相乐,后“凄神寒骨”,理似相反,然乐而生悲,游者常情。大而汾水,小而兰亭,此物此志也。其写鱼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工于写鱼,工于写水之情也。(《石遗室论文》)

孙琮: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中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笔墨悠长,情兴无极。(《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柳宗元小石潭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柳宗元小石潭记

学习

《小石潭记》主旨

阅读(112)

本文为您介绍《小石潭记》主旨,内容包括小石潭记主旨句,小石潭记主旨概括,小石潭记主旨思想感情。《小石潭记》主旨《小石潭记》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

学习

小石潭记原文

阅读(124)

本文为您介绍小石潭记原文,内容包括小石潭记原文注音版,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小石潭记原文带拼音标准版。《小石潭记》原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

学习

网站需求分析报告的模板

阅读(155)

本文为您介绍网站需求分析报告的模板,内容包括网站需求分析报告,动漫电影网站的需求分析,网站需求分析报告总结。网站需求分析报告的模板在当下这个社会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

学习

石涧记原文及翻译

阅读(124)

本文为您介绍石涧记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石涧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石涧记原文,石涧记翻译。石涧记原文及翻译《石涧记》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游记,为《永州八记》的第七篇。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

学习

电脑摄像头怎么调亮度

阅读(171)

本文为您介绍电脑摄像头怎么调亮度,内容包括电脑摄像头怎么调亮度调节,电脑摄像头如何调整亮度调节,电脑的摄像头怎么调节亮度。电脑摄像头怎么调亮度当我们使用电脑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对电脑屏幕的亮度进行调节。这里的电脑包括台式机和

学习

难忘青纱帐散文

阅读(122)

本文为您介绍难忘青纱帐散文,内容包括青纱帐散文,青纱帐散文100篇,青纱帐诗歌散文。难忘青纱帐散文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以下是整理的难忘青纱帐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青纱帐是北方盛夏时的美景,一望无际、

学习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赏析

阅读(116)

本文为您介绍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赏析,内容包括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赏析,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翻译赏析,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古诗。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古诗翻译及赏析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

学习

悦纳自己作文

阅读(121)

本文为您介绍悦纳自己作文,内容包括悦纳自己作文素材,如何悦纳自我作文,悦纳自己作文700字。悦纳自己作文(精选17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

学习

我的玩具王国作文

阅读(148)

本文为您介绍我的玩具王国作文,内容包括玩具王国的作文,玩具王国的故事作文,玩具王国童话故事作文。玩具王国的作文(精选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学习

十二时辰眼跳法解析

阅读(127)

本文为您介绍十二时辰眼跳法解析,内容包括十二时辰眼跳法各自代表什么意思,二十四时辰眼跳法对照表,眼跳时辰对照表。十二时辰眼跳法十二时辰眼跳法,我们常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祸”,到到底是什么原理,却很少有人能说明白,久而久之,也就当成一

学习

文具王国作文

阅读(155)

本文为您介绍文具王国作文400字,内容包括文具王国作文,文具王国的争吵400字,文具王国里的童话300字。文具王国作文(精选30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

学习

森林王国作文

阅读(125)

本文为您介绍森林王国作文,内容包括森林王国10000字作文,森林王国作文800字,森林王国的作文80字。森林王国作文(精选27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

学习

长安十二时辰精简版和原版区别

阅读(133)

本文为您介绍长安十二时辰精简版和原版区别,内容包括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1000字左右,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1000字,长安十二时辰上读后感。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精选1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

学习

苏轼被贬岭南写的诗词

阅读(135)

本文为您介绍苏轼被贬岭南写的诗词,内容包括苏轼被贬岭南写的诗词及原因,苏轼被贬岭南后写的诗,苏轼被贬岭南诗词。苏轼被贬岭南写的诗词苏轼被贬岭南以后都写下了哪些诗词呢?以下是收集的相关信息,仅供大家阅读参考!苏轼司马光执政时宋哲

学习

《小石潭记》主旨

阅读(112)

本文为您介绍《小石潭记》主旨,内容包括小石潭记主旨句,小石潭记主旨概括,小石潭记主旨思想感情。《小石潭记》主旨《小石潭记》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

学习

小石潭记原文

阅读(124)

本文为您介绍小石潭记原文,内容包括小石潭记原文注音版,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小石潭记原文带拼音标准版。《小石潭记》原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

学习

石涧记原文及翻译

阅读(124)

本文为您介绍石涧记原文及翻译,内容包括石涧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石涧记原文,石涧记翻译。石涧记原文及翻译《石涧记》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游记,为《永州八记》的第七篇。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

学习

大江歌罢掉头东原文

阅读(125)

本文为您介绍大江歌罢掉头东原文,内容包括大江歌罢掉头东全诗赏析,大江歌罢掉头东全诗意思,大江歌罢掉头东解释。《大江歌罢掉头东》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

学习

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阅读(117)

本文为您介绍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内容包括相思会原文翻译及赏析,相思原文翻译,相思原文及赏析。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创作的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绝。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

学习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

阅读(116)

本文为您介绍柳宗元黔之驴原文,内容包括对柳宗元的黔之驴理解,黔之驴柳宗元嘲讽哪些人,黔之驴是柳宗元写的吗。柳宗元《黔之驴》原文与注解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

学习

黔之驴柳宗元嘲讽哪些人

阅读(88)

本文为您介绍黔之驴柳宗元嘲讽哪些人,内容包括黔之驴柳宗元原文,黔驴技穷柳宗元原文,黔之驴柳宗元什么时候写的。黔之驴柳宗元原文及赏析柳宗元,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以下是

学习

听颖师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

阅读(141)

本文为您介绍听颖师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内容包括听颖师弹琴赏析,听颖师弹琴原文翻译,听颖师弹琴翻译赏析。听颖师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听颖师弹琴》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此诗写作者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诗从演奏的开始起笔,到琴声的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