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是哪个朝代的
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袁枚是清代的诗人。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以下是整理的袁枚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袁枚的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生于1716年,逝于1797年,享年81岁 ,是清朝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生平以自由洒脱,狂放不羁著称,留下许多风流韵事,代表作品有《随园诗话》及《补遗》,《小仓山房集》、《子不语》、《续子不语》、《随园食单》等。袁枚自幼熟读读书,擅长写诗作词,在乾隆四年也即1739年,年仅24岁的袁枚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学士。乾隆七年即1742年,袁枚被外调做官,先后做过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的知县,袁枚执政清明,不畏权贵,颇有政绩,在乾隆十四年时,袁枚父亲去世,遂辞官回乡养母,同时在江宁也即今南京购房安居,所买随园经袁枚的翻修改造,成为了当时著名的私人园林,而袁枚也被世称为随园先生。袁枚在67岁时服完母丧后,开始远途游山玩水,先后游览过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广东罗浮山、丹霞山、武夷山等地,袁枚在游历期间写下众多散文游记,直到去世的当年,81岁高龄的袁枚还在出游吴江,要知道古时候,交通不便,沟通不畅,袁枚以老年之态还能畅游全国山水,精神可嘉,勇气可嘉。
袁枚为什么会辞官呢?为什么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随园主人呢?乾隆十四年,袁枚父亲突然逝世,于是辞官回家照顾母亲。可见袁枚不仅是一位好官好诗人,同时还是一个孝子。辞官之后在江宁买一座废弃的园子,经过一番修缮后取名为“随园”,世人称他为随园先生。我想这就是随园老人,随园主人的由来吧。袁枚为人正直,不喜欢官场的勾心斗角,四十岁就辞官了。辞官后定居江宁,住在小仓山下面,所以晚年自号仓山居士。袁枚晚年生活十分安逸,游历各大名山,与当时很多诗人交往十分密切。袁枚官场上是一位好官,诗团上是一名著名诗人,生活安于闲情逸致。
袁枚号什么,号简斋,字子才,号简斋,是清朝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出生于1716年,逝世于1797年,生平事迹多以“好吃”、“好色、“好游”著称,是“性灵说”学派的代表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小仓山房集》、《随园食单》等著作,都是传世名著,受到后世许多文人骚客的推崇。袁枚作为清朝文学“性灵说”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文章要抒发真性情,不必拘泥于文制体裁,袁枚的这种主张得到了当时一大批追随者,也因此袁枚所写的诗作,不拘古法,自由市侩而被某文人批评为文法欠佳,不值一提,袁枚的文学成就在当时还是很有争议的,毕竟作为一个新派代表,其文学价值并没有历史可考性,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才能出真理。袁枚不仅文学倡导自由率性,为人处事也是一脉相承。
袁枚年少才名在外,24岁中举入仕,但是33岁就辞官归隐,在随园住了十几年,只做了一件事,文人消遣,袁枚对美食和美色有同样的执着,写下了吃货圣经《随园食单》,对美色则是男女通吃,袁枚在知天命之年还在纳妾,广寻美女,袁枚对此还说出了一句名言“好色无关人品”,真是后世同道之人的福音,袁枚还是清朝第一位有商业头脑的文人,他建造的随园,初期以私家厨房招徕客人,待随园声名鹊起时,袁枚便在随园里卖他所写的著作《随园食单》、《随园诗话》等,袁枚就凭这两进项,赚得盆满钵盈。
人物概述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是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斌,简称“唐祝文周”。
人物生平
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日(1716年3月25日)生,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
乾隆四年(1739),24岁的袁枚参加朝廷科考,得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相助,得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外调做官,曾任沭阳(1743年-1745年)、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推行法制,不避权贵,颇有政绩,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
乾隆十四年(1749),父亲去世,袁枚辞官养母,在江宁(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乾隆三十八年(1773)诏求遗书,将所藏书传抄罕见者皆献于清廷,并作有《散书记》以纪。藏书印有“道素之门”、“百石山房”、“华里神仙”、“钱塘苏小是乡亲”、“此间乐”、“子才一阅”、“随园珍藏*书”、“小仓山房藏书之印”等。
乾隆五十三年(1788),73岁的袁枚,受沭阳知名人士吕峄亭的邀请,又到沭阳作客,沭阳各界,一部分人曾趋前30里迎接。袁枚面对如此拥戴他的民众,写下了情意真挚的《重到沭阳*记》。袁枚在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说:“视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则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官爱民,民爱官,此真不失为一方父母官的范例。
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
主要作品
文集:《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随园食单》、散文 、尺牍等30余种;
笔记小说:《子不语》(又名《新齐谐》)24卷及《续子不语》10卷;
散文:《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黄生借书说》、《所好轩记》等;
骈文:《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
手札:《致尤荫手札》;书法灵动清雅,不事雕琢,自然闲适,正合于袁枚“性灵”之主张。虽法度稍欠,然才情横溢,亦为佳构。
藏书之好
袁枚作官后,以薪俸易书,积至40万卷,筑藏书楼“小仓山房”、“所好轩”。
自注何谓“所好”,味、色、花、竹、金石、字画,皆有时有限,只有藏书,不分少壮、饥寒,读之无限;还专门写有一篇《所好轩记》。
山林之乐
袁枚年轻时就喜欢追求山林之乐,但由于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条,一直到他67岁服丧完毕后,才开始了尽情游历山水的旅行。这一年,他游历了天台山、雁荡山、黄龙山等名山。68岁时,袁枚游历了黄山。69岁,他跑得更远,正月出发,腊月底才回家,从江西庐山一路游玩到了广东罗浮山、丹霞山,又到了广西桂林,之后经永州回返,顺路游衡山。71岁去武夷山,73岁游江苏沭阳,77岁二游天台山,79岁三游天台山,80岁又出游吴越之间,即便是81岁还出游吴江……要知道,旧时交通不便,以袁枚这么大的年纪,能够承受舟车劳顿、跋山涉水之苦而兴致不减,如此频繁、长时间的出游,其身体状况之佳、精力之矍铄可见一斑,难怪当时便有人称赞他“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