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围棋规则
围棋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中间,都有它的爱好者,我们看看下面的古代围棋规则吧!
1、古代围棋规则
我国现行棋制的围棋盘是19×19道的方形盘。这样的19道棋盘据考证在我国东汉时就已有人采用,但真正地广泛采用还是在唐宋以后。在唐朝以前至东汉,属交叉时期,当时流行的围棋盘既有19道的,也有17道的。而在西汉以前,上溯至春秋战国,主要流行17道的棋盘。在采用17道围棋盘以前,我国围棋发展史上还出现过11道、13道和15道的围棋盘。这从古墓出土的围棋盘中可得到印证。总之,在围棋的.棋制着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的同时,围棋盘也经历了由小到大,由11道、13道、15道、17道而发展到19道的变革。
2、术语六则
一、气
和棋子直接通连的交叉点就叫这个棋子的“气”。
二、连
下一个子之后把自己的两个子或两部分子连在一起,下的这个子就叫“连”,也叫“粘”。
三、断
下一个子把对方的子分隔成两部分,下的这个子就叫“断”。
四、打吃
我们下一个子之后使对方的子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己方的子最少要有两口气),下的这个子就叫“打吃”,也称为“叫吃”。
五、长
紧连着自己的子向上或向左右延长一子,就叫“长”。
六、提
我们下一个子之后,使对方的子处于无气状态,并把对方无气的子从棋盘上拿掉,就叫“提”。
3、我国现制围棋盘(19×19道)
在甘肃永昌县鸳鸯池出土的原始社会末期的陶罐,有一些绘有黑色、红色甚至彩色的条纹*案,线条均匀、纵横交错、格子齐整,形状很像围棋盘。但纵横线条只有10至13道,而不像现在是19道。一些考古学家称之为棋盘纹*案。据此推测,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围棋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当时采用的棋盘可能就是10至13道的。
据日本杂志报道,古代夏威夷有一种棋戏,棋盘纵横各11道,也*的交叉点上投子对弈,似是我国古代11道围棋的外传。1977年,在内蒙古发掘的一座辽代古墓里,挖出围棋方桌,高10厘米,每边长40厘米。桌上画有长宽各30厘米的围棋盘。棋盘纵横各13道,布有黑子71枚、白子73枚,共144枚棋子。另有黑子八枚、白子三枚空放着。
夏威夷发现的11道围棋盘和我国辽代古墓中发掘的13道围棋盘,均和我国原始公社时代陶罐上的棋盘纹*案一样,看来是我国最古的两种围棋盘的遗存。
1971年湖南湘阴县城关镇发现唐代古墓一座,墓中随葬品有围棋盘一件,正方形,纵横各15道。这也是我国古代一种围棋盘的遗存。
据棋史学家研究,我国19道棋盘自东汉流行至今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而17道棋盘自西汉上溯,它的存在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至于11道、13道以及15道围棋盘,作为17道围棋盘的前身,当然也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史。
以上考古发现中的古代围棋盘,足以说明围棋在我国原始社会已具雏形。那时,纵横交错的棋盘*形已经基本形成。另外,从出土围棋盘的13道、15道,以及后来流行的17道,直至今天通用的19道的发展和变革过程来看,围棋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棋子由少到多、着法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4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聚了无数围棋爱好者的智慧和经验,不断创造、改进,最后才形成今天这样完善的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