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元旦饮食风俗
元旦是在每年的“公历1月1日”,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时间。但是元旦的饮食却非常的不爱样。想知道别的国家在元旦的时候都吃些什么吗?下面是带来的各国元旦饮食风俗,希望对你有帮助。
越南
在越南,元旦节一般吃方粽,方粽的外形很像我们常吃的糯米鸡。越南人过新年必须要吃的食品是粽子,全家人要在除夕一起分吃,节日里还把它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在广州很少见到越南粽子,由于它的外形比较方,个头也较大,更像糯米鸡,所以又叫“方粽”。
英国
元旦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必须做到瓶中有酒,橱中有肉。英国人认为,如果没有余下的酒肉,来年便会贫穷。除此之外,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进亲友家去。
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千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印度
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
美国
很多美国人要吃鲱鱼。因为这种鱼总是成群结队地游弋,象征着家族的富裕繁荣,美国人偏爱鲱鱼的另一缘由是这种鱼在水中总是方努力,吃了它,在新的一年中会出人头地。
意大利
在意大利,人们在新年里首先吃小扁豆。因为这种豆子宛如古币,食之必日进斗金。近年来,人们把面粉团捏成小扁豆形状,烘焙后再浇上蜂蜜入席,在新年来临之际不仅祈求生活富有,而且寓意爱情甜蜜。
法国
从一天看一年:以酒来庆祝新年,人们从除夕起开始狂欢痛饮,直到1月3日才终止。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西班牙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而且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
日本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元旦早晨,全家从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苏酒,共尝青鱼子、黑豆以及稍带甜味的酱油煮小干鱼等。据说这些象征吉祥的食物会带来子孙繁荣、身体健康。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按习惯要吃年糕汤,日本人叫做“御杂煮”。
据调查,“御杂煮”是日本传统年节食品中生命里最强的一种。被问每年阳历一月一日早晨,迎接新的一年以后吃的第一顿饭是甚么,至今绝大部分日本人回答说:“御杂煮”。“御杂煮”就是汤泡糯米糕。做法并不复杂,材料也不难到手,特别在于专门在年头三天里吃,其它时候绝不会出现在餐桌上。
至于糯米糕的形状以及汤水的做法,你问十个日本人,大概会得到十种不同的.答案了。基本上,东京等关东地区人吃的糯米糕为方块,汤水则用柴鱼、酱油和清酒调味,另外加鸡肉和青菜。而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人吃的糯米糕为圆形,汤水则用昆布和白味噌调味,另外加芋头和胡萝卜。
朝鲜
新年期间,吃类似我国八宝饭样的“药饭”,朝鲜的药饭是用糯米、栗子、枣、松子、核桃仁等加香油和蜜拌匀蒸制的。味道非常好,以示日子过得甜蜜。
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元旦节一般吃椰浆饭,椰浆饭颜色奶白,散发浓浓的椰子清香。据说,椰浆饭还是马来西亚歌手品冠最爱的美食,它也是马来西亚人最传统的新年食品。在马来西亚只要走进任何一家地方风味餐馆,几乎都能发现它的身影。
韩国
在韩国,元旦节一般吃年糕汤和打糕,年糕汤寓意着新年成长,是韩国的传统美食。韩国最典型的美食要数年糕汤了。据说年初一当天,韩国人一定要喝上一碗年糕汤,因为他们认为不吃年糕汤就不能长大一岁。打糕也是韩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打糕的制作过程讲究“打功”,年糕是用糯米粉做成,而打糕则是用糯米饭捶打而成。
日本
在日本,元旦节一般吃荞麦面,荞麦面寓意健康和长寿。日本很多地区都有种植荞麦,荞麦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当时的荞麦面是人们祈求幸福的食品,如今还有很多人常把荞麦面作为礼物送人。据说,按照传统风俗,除夕之夜,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荞麦面。正是因为荞麦面在日本人心里的特殊地位,所以它又被称为“年面”。
新加坡
在新加坡,元旦节一般吃捞起鱼生,捞起鱼生味道鲜美,寓意“风生水起”。新年里,新加坡人则一定要吃“捞起鱼生”,它的色彩丰富,味道鲜美,由于象征“风生水起”,寄托着人们对来年幸福的希望,有很好的兆头,因此广受欢迎。
元旦在中国的起源变化
元旦,据说起于 三皇五帝之一的 颛顼,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 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 萧子云的《 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 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汉代 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 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 元辰”、 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 元春”、 唐德宗- 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 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 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 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 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 辛亥***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 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专家:“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 已经沿用4000多年。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天文专家表示,“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现行公历“元旦”为1949年所定,随着2016年的到来,它只有“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