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声声的散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应该都对散文很熟悉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喜鹊声声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喜鹊声声的散文 篇1
谷雨时节,鸟语花香,每天清早睡意朦胧就听见窗外叽叽,啾啾,布谷,喳喳,各种鸟鸣声声入耳,特别是喜鹊清亮的几声鸣唱,在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也唤醒了我的许多记忆。
小时候老家门前有棵大槐树,树上有一窝喜鹊,多少年与我家睦邻友好唇齿相依。早上听到喜鹊喳喳叫,一天心情特别好,因为老辈的传述中有喜鹊早报喜晚报忧之说。不知是老人故事里的神化,还是生活中的真实体验,鸟类中我对喜鹊情有独钟,感觉它是一种上得天堂而有灵性的神鸟。第一次听奶奶讲《牛郎与织女》的故事,与其说是被牛郎织女真挚凄美的爱情打动,不如说被每年七七相会时千万喜鹊银河搭桥的精神感动。听奶奶说七七晚上星星都会躲到云里,月牙迟迟不肯露面是怕打扰情人幽会,这晚葡萄架下还能听到牛郎织女鹊桥幽会的悄悄话。
为了证实奶奶故事的真实性,那年七七的夜晚我叫上姊妹几个钻到奶奶门前的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的情话。那时奶奶窑洞门前有顶葡萄架,七月上旬绿莹莹的翡翠玛瑙一串串挂于架下,我们几个聚在一起,顾头不顾尾,几颗圆脑袋头碰头钻于架下,听着彼此紧张的呼吸,怦怦的心跳,似乎听到了真有人窃窃私语,吓得我们齐刷刷回头躬腰差点爬于地上,跑回家聚在煤油灯下互相询问听到了没有,大家异口同声:听到了!他们说啥?大家又异口同声:没听清!然后大家都嗤嗤笑了起来。
每年春回大地总能看到喜鹊夫妇出双入对,轻灵的身影,黑白相间的羽毛,呼朋引伴来来往往,细瞧那是在筑巢,它们很细心地用嘴叨来树枝耐心地搭窝。也许鹊妈妈有宝宝了,它们正为孵蛋做准备。初夏槐花开了,朵朵小白花清香四溢,引来无数蜜蜂在花间嬉闹着,此时总有一只鸟在巢里待着,对周围的美景与热闹无动于衷,妈妈说那是喜鹊夫妇在轮流孵小鸟呢。想到不久的将来就有鹊宝宝诞生,我很想看看喜鹊蛋长什么样子,是白色的还是灰色的?有多大?于是我瞅准机会爬上树想一睹为快,没想到我刚爬到树老圪叉上,就被喜鹊发现了。它们双双在窝边盘旋,叫声凄厉,像警告又像呵斥。我仰头细瞧,隐约看到几只蛋在巢里躺着。没想到这时喜鹊又双双向我猛扑,羽翅几乎碰到了我的头发,要不是用手挡着说不定我的黑眼珠就被啄去了。我退缩了,抱住树赤溜溜滑下来,它们才喳喳叫两声解除了警报。
盛夏来临,知了在树上吱吱地叫着,太阳在头顶热辣辣晒着,鹊宝宝孵出来了,喜鹊夫妇忙着飞出飞进给孩子找吃的。此时喜鹊的家被浓浓的绿叶遮下一片荫凉,鹊宝宝们肯定不会被暑热困扰。没过不久,那几只鹊宝宝就从窝里伸出脑袋,时而还能看到站到窝边的娇小身影。此时喜鹊要时时提防猫与蛇的侵袭,只要发现有情况,它们会拼命保护孩子。那次一只黑猫不怀好意地爬上了树,被喜鹊追着啄着打着,猫只好退避三舍,放弃捉食它们的念头。
小喜鹊的翅膀渐渐硬了,窝里已显得很拥挤,出窝学飞的时候到了。老喜鹊会起个大早一声紧一声地叫着,鼓励孩子们展翅飞出鸟巢。鹊妈妈一边示范一边鼓励,最弱小的一只也滑翔下来,我看见了很想捉住一只,拿在手上摸一摸它美丽的羽毛。于是我展着一双小手追来追去,可鸟儿再小它也会飞,想抓住也没那么容易!喜鹊妈妈边叫边助飞,护送孩子飞落树枝,睁着小眼睛挑衅似的看着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出求学工作了,我不再与喜鹊为邻,可只要见到喜鹊,心里就如同射进一缕阳光,既使看见一只掠影,也会定定地看上一会,远远地听到鸣叫总要搜寻它的身影。
与喜鹊有更深的情结,还是公爹去逝安葬的第二天清晨。那是零九年谷雨前后,八十三岁的公爹去世。送葬仪式完毕,回到家看着婆婆孤寂伤心的坐在床边一动不动。那晚我和她相拥而卧,一晚上我都在找话安慰她,可老人还是沉浸在失去老伴的悲痛中。天快亮时,我隐约听到窗外有鸟儿飞落的声音,我以为是鸽子觅食,拉开窗帘我竟然看到两只喜鹊落在封阳台的玻璃上,叽叽喳喳地叫的欢呢!我疑惑我们刚失去亲人悲痛之极,这一大早有什么喜可报的?可婆婆听到鸣叫一骨碌爬起来说:“你爸上天了,到好处去了!喜鹊一大早是来送喜报的!”听着喜鹊的声声鸣叫,看看婆婆脸上露出的放心的笑容,我真相信了喜鹊与神界相通的传说。
这几年城市绿化的脚步加快,喜鹊的身影又频频进入我的视线。最初是去年冬天,开车回乡村的路上我惊喜地发现,路边光秃秃的杨树上的`喜鹊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春回大地,万树发芽吐绿,我送小孙女上幼儿园,迂近道从城郊穿村而过,几声喜鹊的叫声吸引我抬头张望,几排平房旁高大的杨树上,两只喜鹊站在各自的窝旁互诉衷肠。小孙女说:“奶奶,它们在说啥?”我抬头看了看鹊巢说:“它们在比谁盖的房子漂亮!”细赏那杨絮正吐蕾,阳光正明媚,喜鹊在旧房上又盖新房,听听它们欢快的叫声,那是在歌颂自己的幸福生活吧!
更让我惊喜的是今年初夏有一对喜鹊夫妇,在我家车水马龙的店门前的大树叉上安了家,满足了我喜欢它想多看它们几眼的愿望。它们勤劳的衔枝搭了一座像编筐一样的窝,有时轻声细语,有时你恩我爱互相梳理羽毛,有时站于枝头引吭高歌。看一看它们的巢,听一听它们好听的歌,感觉人与自然和谐的神怡。尤其近几天我发现喜鹊夫妇的小宝宝们出窝练飞了。我喜出望外,默默祈祷:报喜鸟,你们尽情地唱吧!唱出国泰民安,唱出生态平衡。在你们的歌声中,到处青山绿水没有破坏,鸟与人类永远睦邻友好……
喜鹊声声的散文 篇2
一只喜鹊误撞到了电线杆,昏昏沉沉的落在地面上。它的翅膀和脚都受了伤哀鸣的趴着,旁边几个人怕它饿着渴着,放了一些水和小米在它面前。喜鹊转动着大眼睛,警惕的望着四周,不吃也不喝。如果有人去碰它,它凶狠的用硬嘴和尖锐的利爪去反击。
我蹲下去,试着去接近它,把一小罐水递到它嘴边,同是在手掌上放了一些小米。
奇迹出现了。
喜鹊很顺从的喝水,还吃了我手掌上的小米,它还用另一只没有守伤的腿勾着我的手指,很轻也不疼,我感觉到它的腿因为受伤在颤抖。顿时,我的心猛的收紧了,受伤的喜鹊太需要人类的关爱了,尤其是受伤以后。
是我和这只受伤的喜鹊有缘?还是喜鹊觉得我是它可以信赖的人类朋友?
我把喜鹊放在手上,它直往我的衣服上贴,紧紧的抓住我的衣服,害怕我把它扔下。我把它喂养在凉台上一只纸箱里。它很听话,不吵不闹,安静的卧着。一双黑白大眼一直盯着我,不知道它在想什么。我给它翅膀和腿都上了消炎的药水,轻轻的包扎一下,伤口染着碘伏很疼的,它也不叫不动,只是微微的颤抖着。
它黑白的羽毛上,带着它的体温温柔的接受我的抚摸。它的眼光变得很柔顺温暖,没有半点刚才那种对人类的仇恨了,一幅小鸟依人。
每天,我都给它换药清洗伤口,换清水新米,它偶尔叫几声,不知是给外面的同类传递什么还是它习惯本能的呼唤。
这天,外面飞来几只大小不一的喜鹊,落在窗台上,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有几只还直接跳进了纸箱围着那只受伤的大喜鹊欢快的蹦蹦跳跳。
我站在旁边看着,它们一点都不害怕,它们知道我救了它们的同类,对它们没有任何恶意,把我视为了它们的恩人。
其实,人类和动物应该是非常好的朋友,在一个大自然中应该很融洽的和平相处,但是我们人类有时却生生的破坏了生态,顽固了自身对环境的强行征服,导致了我们的动物朋友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对动物而言我们是在犯罪哦!
一晃几天就过去了,喜鹊的翅膀和腿基本上好了。清早,一大群喜鹊飞来了,都停在我的窗台上,好像在接它回去。我最后一次给它上了药,让它站在我的掌上,上扬了几次它都不飞走,牢牢的抓着我的手指。我感觉到它的不舍依恋。我的心很酸楚,这种场面也让我动容、眼眶湿润了。动物不会说话,那种感恩的情节细腻温暖一点都不亚于人类的表达。
我狠了狠心把它从掌心甩了出去,轰的一声一大群喜鹊飞向了空中了,过后它们又飞了回来在我的窗台上方绕了一圈,喳喳喳的叫着远去了。
我失落的望着蓝蓝的天空上越飞越高远的那只受过伤的喜鹊,它正追寻着远去的脆脆声响,依恋着高阔白云茫茫。真希望天际苍海中越唐俊朗婉莹,给所有生灵一片秀丽舒适、给所有生命一生温暖安全。
路上,我总能听到喜鹊的声声喳喳,不时还在我的面前飘落着一片片洁白纯净的羽毛。它希望它的天空更寥廓,更俊美,更艳阳,而我们时时环绕在它们身旁。
喜鹊声声爱在晴朗……
喜鹊声声的散文 篇3
中国人素来讲究讨彩头,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吉祥形象也会成为大家“讨彩头”的一种形式,而在大家眼里喜鹊无疑是最讨喜的吉祥物,它“喳喳喳喳”的叫声预示着喜事到来的好兆头。所以我母亲尤其盼望听到喜鹊叫。
依稀记得:小时候,我家大院有一棵大樟树,那是一群云雀家,母亲最喜欢听喜鹊叫。只要听到喜鹊叫,母亲急忙告诉我:那是喜鹊在报喜。母亲眼里流露出羡慕渴望的目光,又有些失落与遗憾。“喜鹊叫,喜事到!不知道是谁家老家又来人了?”我知道:她又在思念北方的亲人了。母亲的乡愁,无法跟他人倾诉,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把亲人寄来的书信拿出来,用来抚慰自己思乡的心。
有件小事我一直记忆犹新。那一天,院子外的大树上喜鹊一大早就喳喳叫着,果不其然,隔壁邻居小敏家来了客人,原来是老家来的姑妈。顿时,小敏家门口围满好客的人们,母亲也凑到了跟前,来和人家分享团圆的喜悦,她的双眸满是羡慕。姑妈把家乡的花生,瓜子,等土特产从土布行李包拿出来,放到小碟中,都是小孩子爱吃的零食。一群馋猫,恨不能多长出一双小手多抓点。姑妈抓一把瓜子给我母亲,母亲双手接过,眼睛顿时湿润,母亲急忙扭过头离开,她不想让别人看到她流泪,低着头默默走开。我跑到母亲面前,抓住母亲的衣角央求道:“阿妈,我们的舅舅,姨妈,他们怎么不来看我们呀?”母亲红着眼,哽咽说“不知道”。那时年幼,我哪里知道,我无疑是在母亲的心底撒了一把盐,不知母亲的心有多痛,多难过!
我想母亲每次看到喜鹊在那棵茂密樟树上放声高歌时,她一定在心里奢求着喜鹊来向我家报报喜,让老家的亲人也来看我们。
*的十一中全会后,母亲摘掉心头的精神枷锁,絮絮叨叨讲起了过去。原来,我姥爷的爷爷,是清朝的文官,荣归故里,衣锦还乡,隐退山野,置办田地,天道酬勤不酬怨,成当地赫赫有名的大户人家。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于在土改时姥爷被评为地主。在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这等于给姥爷家扣上了一顶摘不掉的黑帽。凭心而论,姥爷老实本分,心地善良,对佃户佣人不苛刻, 性情随和,与世无争,乡亲都很喜欢他,但尽管这样还是逃不掉他是地主的事实。好在母亲早早嫁给了父亲,父亲是军人,因着军嫂这块牌子,母亲躲过了很多的风雨。
父亲长年驻守军营,母亲在家乡照顾爷爷奶奶。母亲的娘家与爷爷奶奶家相距不过十几里路的距离。因为姥爷家成分不好,母亲便很少回娘家。
有天清晨,母亲在山上打柴,一对喜鹊,一前一后,在母亲的头顶上方盘旋。回到家不久,我姥爷冒着小雨,从修水利的工地,跑了好几里路到爷爷家,母亲见姥爷,母亲苦乐交织,姥爷一进门顾不上寒暄,直接要饭吃。殊不知,在修水利工地上的人,干的是重体力活,消耗体能大,饭量也大,吃饭的时候,轻壮年抢在前头,像姥爷年纪大,成分又不好,只能落在后面,前面人多吃一口饭,后面人可能就吃不上饭。姥爷说一两天没有吃上饭了,肚子饿得受不了,原本高大魁梧的姥爷,矮挫了许多,捂着肚子,裤脚蘸泥巴脏兮兮的,样子可怜巴巴的。母亲心痛不已,马上点火做饭,袅袅炊烟在茅草屋上方飘散,饭还未做熟,有人报告村干部了,不一会儿,村干部带领几个人来到爷爷家,凶神恶煞说:我们村里的口粮只能供应军属,地主分子休想吃,赶紧让他马上滚蛋。不然把你们家的口粮没收充公。
对我们说起这些时,母亲放声痛哭,泣不成声:“我们只好让你姥爷离开,那时你姥爷已年近古稀。他捂着肚子,哈着腰,像做错事的孩子般低着头,流着泪。诚恐诚惶,踉踉跄跄。望着你姥爷离开的背影,我的心如刀绞,也不敢哭泣,无可奈何,没有多久,你姥爷一病不起,即使生病了我也不敢去探望,更别说尽孝心照顾服侍了”。我知道:几十年愧疚自责一直压在母亲心头,每每想起她都无法释怀。
后来母亲随军离开了家乡,见亲人的机会也越来越少。直到 八十年代末父亲离休,在母亲强烈的要求下,父亲和母亲终于踏上了艰难的回乡路。回到阔别三十年的家乡,我能想象母亲当时的心情,有“近乡情更怯”的忐忑,有“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的急切。那几天,母亲见到了我尚还健在的亲人--姨妈和小舅舅,大舅舅已不在人世,姑妈也不知去踪。晚上母亲和姨妈挤在一张床上,彻夜未眠,她们高兴地说着说着又哭了,那滚滚的热泪怎么也化解不了母亲这三十多年的乡愁。其实故乡早已物是人非,祖辈相传的清代老屋,已化为乌有。爷爷奶奶及姥爷的坟茔也不知在何处?只有那个蓄满水的水库,依然波光粼粼,碧波荡漾,仿佛不曾改变。乡亲簇拥着我的父母,从村头走到村尾,这里看看那里走走。“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008年母亲寿终正寝,她和姥爷还有她的亲人终于团聚在天堂,我相信,天堂里一直都有喜鹊叫喳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