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的由来
婚礼虽是世界各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仪式,但新娘在婚礼上穿婚纱的历史却不到200年时间。下面一起来看看婚纱的由来知识吧!
公元前1700~公元前1550年古希腊米诺三代王朝贵族妇女所穿的前胸袒露,袖到肘部、胸、腰部位由线绳系在乳房以下,下身着钟形衣裙,整体紧身合体的服装。如今新娘所穿的下摆拖地的白纱礼服原是天主教徒的典礼服。由于古代欧洲一些国家是政教合一的国体,人们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与祝福,这样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典礼服向神表示真诚与纯洁。
但在19世纪前,少女们出嫁时所穿的新娘礼服,并没有统一颜色规格。直至1840年,英国维多利女王在婚礼上以一身洁白雅致的白色婚纱示人,以及皇室与上流社会的新娘相继效仿后,白色开始逐渐成婚纱礼服的首选颜色。象征着新娘的美丽和圣洁。
现在,白色婚纱已经是婚礼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国家,除了保留自己本民族的婚礼服饰外,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白色的婚纱。此外,在西方,新娘会将结婚礼服细心保存起来传承给后代子孙,让圣洁的婚纱成为美丽的珍藏和爱的传承。
相较于欧美,中国婚纱礼服行业起步较晚。在20世纪初期,传统的 中式婚礼 服还是长袍马挂和凤冠霞帔,自古以来,中国的结婚礼服就是以红色为主,因为传统认为红色是吉祥喜庆的颜色,所以古代新嫁娘往往是身着红色礼服,头戴凤冠。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嫁衣是女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服装,大多是由女孩自己从小就开始做,一直做到出嫁前才完成,这件嫁衣也因此寄托了女孩子少女时代全部的梦想。
起源发展
婚纱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700~公元前1550年,古希腊米诺三代王朝贵族妇女所穿的前胸袒露,袖到肘部、胸、腰部位由线绳系在乳房以下,下身着钟形衣裙,整体紧身合体的服装。由于古代欧洲一些国家是政教合一的国体,人们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与祝福,这样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白色的典礼服向神表示真诚与纯洁。西方19世纪以前,少女们出嫁时所穿的新娘礼服没有统一颜色规格,直到1820年前后,白色才逐渐成为婚礼上广为人用的礼服颜色。这是因为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婚礼上穿了一身洁白雅致的婚纱。从此,白色婚纱便成为一种正式的结婚礼服。
另一种说法是16世纪的欧洲爱尔兰皇室酷爱打猎,在一个盛夏午后,皇室贵族们带着*,骑着马和成群的猎兔犬在爱尔兰北部的小镇打猎,巧遇在河边洗衣的萝丝小姐(Rose.Miss),当时的理查伯爵顿时一见钟情,被萝丝小姐的纯情和优雅气质深深吸引,同时萝丝小姐也对英俊挺拔的理查伯爵留下深刻的爱慕之意。狩猎返回宫廷的伯爵彻夜难眠,并在当时封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情况下,鼓起勇气提出了“门不当,户不对”对出生于农村的萝丝提出求婚迎娶的念头,皇室一片哗然,并以坚决捍卫皇室血统而反对。
由于伯爵的坚持,为了让伯爵死心,皇室提出了一个当时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要求,希望萝丝小姐能在一夜之间缝制一件白色圣袍(当时没有穿白纱嫁娶的习惯),而要求是长度符合,从爱尔兰皇室专署教堂的证婚台前至教堂大门的白色长袍。要求提出,理查伯爵心想心仪的婚事几乎已成幻灭。但当时的萝丝小姐却不以为然,居然和整个小镇的居民们彻夜未眠,共同合作,在天亮前缝出了一件精致且设计线条极为简约又不失皇家华丽气息的16米白色圣袍,当这件白色圣袍于次日送至爱尔兰皇室时,皇家成员无疑不深受其感动并被极高情感的设计理念所打动,在爱尔兰国王及皇后的允诺下并完成了童话般的神圣婚礼。这就是全世界第一件婚纱的由来。
如今新娘所穿的下摆拖地的白纱礼服原是天主教徒的典礼服。有的人不懂婚纱的来历,自己别出心裁,把新娘的婚纱做成粉红或浅蓝的颜色,以示艳丽。其实,按西方的风俗,只有再婚妇女,婚纱才可以用粉红或湖蓝等颜色,以示与初婚区别。
在教堂结婚的风俗产生于16世纪晚期。宗教改革家路德仍然将婚姻视为一桩尘世间的生意。他认为结婚和教堂两者间毫无联系。但是面对新教的冲击,天主教开始重申教会对信徒婚礼的权力。
天主教会对婚姻的影响开始于16世纪中叶召开的特兰托宗教会议。会议驳斥新教的改革主张,宣布所有新教为异端,认为中世纪以来天主教的教义、仪礼正确无误,不容修改补充。会议坚持7项圣礼(圣事),即洗礼、坚振、圣体、告解、终傅、神品和婚配。这些圣事多数从使徒时期就被使用,但婚姻圣礼直到这时才被正式确认。
此后,每桩有效婚姻的缔结仪式均需在地方上的教士和两个见证人面前举行,但是仍然没有结婚专用的服装,教会支持皇权有关服装的规定,认为任何奢侈的行为都要受到诅咒,一件衣服只穿一天,这是有罪的。
整个中世纪,根本就没有专门用于结婚礼服的'颜色,也没有特殊的款式。色彩和裁剪只要符合普遍的时尚就可以,在扬·凡埃克画于1420年左右的《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新郎是一位富裕的布匹商人,他穿一件有毛皮装饰的褐色披风,新娘则穿一件有毛皮装饰的绿色衣服。
到了1600年左右,即使是非常富有的新娘都不制备结婚礼服,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的父母强迫她嫁给贵族青年帕里斯,并决定在星期四举行婚礼。这需要大张旗鼓,朱丽叶的父亲要求“雇二十个有本领的厨子”,但是即使到了婚礼之前的晚上,朱丽叶才说:“奶妈,请你陪我到我的房间里去,帮我检点检点衣饰,看有哪几件可以在明天穿戴。”朱丽叶带着奶妈简单的看了一下衣箱,然后选中一件衣服,就算完了。女伯爵朱丽叶在婚礼上不穿新礼服,这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事。
红色曾是最高贵的颜色
像朱丽叶一样,新娘们在结婚的时候,都穿自己衣箱里已有的最好的衣服,而礼服的颜色则要符合当时的时尚。
中世纪只有贵族才允许穿红色的外套,这种外套裁剪的就像长袍一样,有钟形的褶皱,宽大的袖子,人们称之为绍帛,是中世纪典型的服装。如果有人胆敢穿着与自己的身份地位不符的红色衣服,就会被处以死刑。
当贵族失去其经济权力的时候,也就同时失去了对红色外套的特权。1498年,德国弗赖堡有关服装的规定中允许学者也可以穿红色外套。1524-1525年德国的农民战争中,奋起反抗贵族的农民们要求拥有穿红色绍帛的权利。但起义失败了,红色外套还是与他们无缘。不过此时城市里出现了一个小阶层的市民,他们通过经商变得比贵族还要富裕,他们用金钱的力量赢得服装上的权利,这些所谓的城市贵族把代表权贵的红色穿在了身上。
文艺复兴时期,红色是最漂亮的衣服颜色,而且老幼皆宜,在多米尼哥·基尔兰达约所作的令人感动的肖像画中,祖父,一个长着圆头鼻子的老城市贵族穿着和他的孙子同样的红色衣服。到了18世纪,贵族们只保留了象征性的穿红色衣服的特权,1701年由亚森特·里戈所作的著名的路易十四的肖像画证明了这一点,国王路易十四身穿象征波旁皇族的蓝、白、金三色华服。在蓝色的加冕披风下路易十四全身穿白色的丝绸,短灯笼裤配以白色的丝袜。上穿白色的长筒袜,丝质的鞋子也是白色的。这身服装只有一处是红色的,那就是他的鞋跟。当时只允许贵族的鞋跟用红色。
因为红色是最高贵的颜色,能够穿红色的人,结婚的时候一定穿红色。直到18世纪中叶,纽伦堡的城市贵族结婚时,新娘还穿红色外套,新郎穿红色的裤子。
到了19世纪,德国人发现了苯胺染料,首当其冲,受到合成染料排挤的天然染料就是红色茜草。红色衣服成为每个人都购置得起的服装。红色成为普通市民的颜色。曾经稀罕的色彩的普及和贫民化最终导致了去色彩的流行,黑白灰成为新宠,结婚时穿的衣服也是如此。
在基督教的原初观念里,色彩具有迷惑人的作用,会引人堕落,虽然整个中世纪,教会都对一个问题纠缠不清,是要向上帝奉献上绚烂多姿的颜色以示崇拜,还是仿效上帝之子耶稣厉行节俭。虽然犹豫不决,但反色彩运动一度在时尚界非常流行。达官贵人们开始穿黑色,为平民百姓的穿着定下了基调。
在天主教的西班牙,菲利普二世与法国国王的女儿伊丽莎白结婚后,保障了西班牙人和法国人之间的和平。新王后被称为和平的伊丽莎白。她喜欢奢侈,作为西班牙的王后必须穿黑衣服,因此她每天都穿一件新衣服,不过总是黑色的。
在新教地区,路德认为教士并不比普通的信徒离上帝更近,他的信念还表现在他布道时从不穿天主教华丽的礼拜仪式的长袍,和信徒一样穿黑色的衣服。路德的黑色长袍成了所有资产阶级的服装,它是新教的服装,荷兰的世界时尚。
黑色服装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还有一个原因:自从发现了通往印度的海路之后,靛蓝大量被运到欧洲。人们在五倍子染成的黑色上再用靛蓝复染,会得到一种非常漂亮的黑色。并且随着美洲的发现人们也发现了可以染出最漂亮黑色的染料:洋苏木。这是美洲中部的一种树木,加工时先劈成碎片,然后放到水中泡软。进口的洋苏木很贵,所以黑色成为高贵的色彩。
从二十世纪初留下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新娘都穿着席地的黑色长礼服,只有披纱是白色的。如果新娘置办得起,她的黑色礼服一般是丝绸的。这件礼服以后还可以在很多正式场合穿用,比如说做礼拜或者参加葬礼。
黑色做结婚礼服在心理上也很合适,过去结婚被认为是一桩类似于经济合并的严肃事物,没有任何遗产的人是不允许结婚的,这种禁令存在了几百年。出自爱情的婚姻是一个浪漫的理想,当炽热的感情产生时,人们用冷酷的理智来加以控制。黑色的新娘礼服就是理智的象征。
1600年玛丽·美第奇和亨利四世结婚时,穿了一件白底的礼服,从鲁本斯所绘的《玛丽·美第奇与亨利四世的婚礼》一画上,我们可以看到新娘衣服上面装饰着一层又一层的金线及彩色宝石,外加一条金色披纱。玛丽并不是引领了婚礼穿白色的时尚,在她以及与她同时代的人看来,她不过穿了一件金色的礼服。
1499年,法王路易十二和安妮结婚时,安妮穿了一件白色的礼服,以示她的纯洁。不过第一个穿着白色礼服和披纱结婚的女性是19世纪最著名的新娘:1840年结婚的维多利亚女王。虽然当时的媒体传播还不像今天这么发达,能像威廉王子那样成为世界的焦点,但是作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女王其影响自然非同凡响。婚礼当天,女王穿一件英国绸子制成的礼服,配有一条引起轰动的短披纱。一位新娘头顶披纱在当时是件新鲜事。维多利亚女王的披纱可以理解为对修女披巾的仿效:尘世的新娘也可以出现在神圣的祭坛前。不管怎样,维多利亚女王的新娘礼服成为人们狂热效仿的对象。有了皇室的示范,人们就延续了用白色的长礼服做新娘服装的风俗。这样算来白色的婚纱时尚也不到200年。
为白色婚纱铺路的是欧洲的白色时尚。法国***后,整个欧洲时髦的女士都穿白色。这些***女性穿一种没有腰身,无袖的衫裙,胸部以下有褶,胸部上是低领设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种服装的面料,透明,由极薄的纱或者亚麻布制成。1800年左右歌德在他的《色彩规则》中描写了这种时尚:现在的女性们几乎普遍穿白色,而男性则穿黑色。白色的时尚被视为古典希腊式的风格。符合***的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博爱。
虽然这种希腊风格的服装流行的时间很短,但白色作为女式时装的色彩仍然保持了几十年,因为白色象征了穿着者的社会地位,穿白色衣服的太太雇有佣人,什么活都不用自己做。很多上流社会的家庭把白色的婚纱作为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二战之后,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人们在婚礼服装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大多数人只穿一次的婚纱就变成了白色,在此之前,人们希望婚纱还能够在其他场合穿着。实际上,维多利亚女王的婚纱在婚礼结束后又进行了加工,以后还可以再穿。
发展趋势
婚纱款式的变化:最初的婚纱,设计不很复杂。垂直线条的高腰长裙,有褶的袖子和开得较低的领口,仿佛就是当时流行服装款式的翻版。丝和缎是婚纱的主要面料。后来的婚纱款式是长及足踝的,前幅裙用直线剪裁,后幅则缀上另一幅拖地的裙摆,当新娘走在教堂的红地毯上时,拖地的裙摆也在地毯上徐徐而过,令新娘有天仙般的风姿。以后的婚纱式样,上紧下宽,低领口被端庄的高领口所取代,质料多用华丽的锦缎,领口、袖口和裙摆还缀上了不少花饰。至19世纪末叶,婚纱的质地渐趋轻柔,双绉纱与塔夫绸最受新娘们的青睐。
20世纪初期,婚纱开始变短,同时还兼具舞裙的功能,能让新娘在婚礼的舞会上独具风采。走入30年代,流行婚纱趋向紧身,令新娘更显娇媚动人。40年代,婚纱简单的剪裁、心形领口和长袖手套成了一种时尚。至60年代,婚纱的长度短了许多,有的甚至跟“迷你裙”没有多大区别,原料以亚麻布和棉布最受欢迎。70年代的婚纱,呈现出一种浓浓的怀旧情调,款式上又兴长下摆、多褶,花边层峦叠嶂,极富装饰性,以柔软的肉色布料为主。90年代,婚纱设计打破传统的大转摆式裙设计,并吸取了流行时装的设计特色。上衣部分的裸露居多;裙子部分有超短裙式,还有一种实用的组合式婚纱,白天新娘到教堂或晚上宴请宾朋好友时能自行组合。
世界最早
世界上第一件婚纱
婚纱1840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1819-1901)结婚时,穿上了一袭由漂亮的中国锦缎制作而成的白色礼服,拖尾长达18英尺,并配上白色头纱,从头到脚的纯白色惊艳了全场。而在维多利亚女王大婚之前,英国皇室成员的结婚礼服均是头戴宝石皇冠、配上镶满珠宝银饰的晚礼服、外披一件毛皮大衣的传统装扮。她的这一惊人之举,在令人惊艳之余,更迅速成为一大风尚广泛流传,西方婚礼上新娘身穿白色结婚礼服也逐渐成了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白色婚纱代表内心的纯洁和孩童般的天真无邪,后来逐渐演变为童贞的象征。
一战后的1920年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也使婚纱的风格大大地改观,逐渐出现了短裙设计的婚纱
1940年代,因为二战的缘故,新娘的结婚礼服转为简单朴素,许多母亲也将自己的婚纱当做传家宝,传给女儿当嫁妆。
世界最长
世界上最长的婚纱
一男子用长2162米世界最长婚纱迎娶娇妻世界上最长的婚纱历经两个多月的婚纱制作完成,经实际测量,婚纱宽1.5米,全长2162米,超过了世界上已有的最长婚纱1579米的纪录。
婚纱制作材料:主体部份选用时下流行的香槟白色底衬,以及优质的纱网以及水晶纱等制作,用花边、亮片以及粉末修饰。婚纱前端用608颗洛士奇水晶装点,代表他们认识608天,还在1984.1022米剪下,代表新娘的生日。婚纱上面有9999朵红色手工绢花玫瑰,代表地久天长。
2014年9月24日,四川省成都市,一名模特站在鲜花与婚纱的海洋中。当日,为了迎接国庆大假,工作人员摆放出一款4100米长的婚纱,该婚纱的拖尾用单层网纱制作而成,宽度1.5米,耗时一个月,大约花费4万元。目前世界上最长婚纱的吉尼斯纪录为2012年由罗马尼亚人创造的2977米。主办方现正积极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世界最贵
世界上最贵的婚纱
2007年3月2日,总价高达6500万元人民币的皇室婚纱成为第五届中国国际婚博会的最大亮点。这件被世界吉尼斯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婚纱,不仅绣艺卓越,单是镶边珍珠就达到了1000余颗。其淡绿色钻石胸饰为8.8克拉504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