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接下来搜索整理了小学科学《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科学《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过程和方法:
1、能观察到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判断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认识科学要实事求是;科学结论的形成是复杂的、严谨的。
教学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烧杯、可乐、冰块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在每个组的桌子上放一个装有冰块的玻璃杯,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请你们仔细瞧瞧烧杯的外壁,你有什么发现?把你们发现到的跟你们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摸一摸玻璃杯的外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师:摸摸烧杯的外壁,看看有什么感觉?
3、说一说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种类似的现象,谁愿意来说说?
4、师小结:看来在我们生活中确实有很多有趣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希望同学们今后仍然要有乐于观察的精神,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假设水珠的形成因素,制定实验计划
1、小组讨论
师:请围绕这个问题在小组内大胆猜一猜!
2、说说自己的猜测(学生预测,解释只要符合逻辑,鼓励越多越好)
3、根据猜测在小组内讨论并设计好实验计划
师:做实验才是我们验证猜测是否合理的最好方法,但是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还应该做好什么?
师:对啊,我们要先做好实验计划。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在你们小组内讨论并把你们的设计填写在实验研究表上。看看哪一组设计得又快又好!
三、实验探究,共享成果
1、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计划
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
2、完善实验计划,探究实验
(教师下去巡视,并引导学生修改或完整实验计划)
3、学生进行对比实验的研究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回指导。
4、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5、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你们觉得你们的猜测合理吗?
四、小结
师: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提出自己的猜测,并根据猜测进行二次实验
小学科学《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科学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水珠从哪里来”。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五课。本课是要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研究盛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引导启发学生大胆的做出假设,鼓励学生作出尽可能多得假设,并寻求证据以检验假设,学生通过度析,检验假设的过程,将会获得更多新的证据,从而作出新的解释,再试验验证,最后拓展形成概念。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半年多科学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水平,记录水平,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也有所提升,能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行归纳概括。
在第4课中,学生观察了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还发现了盛冰的烧杯外壁上也有很多小水珠,对于这些小水珠的来源,他们的理解是模糊的。这节课正好培养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教学目标
1.了解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的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2.根据获得的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合理的解释。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小学科学小水珠从哪里来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