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有屋散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居有屋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时候上一年级,同桌的小男孩曾经教我画房子,那是很简单的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组合。房顶的四边形随意画上几条波浪线代表瓦,再在两角画上圆柱体代表烟囱。
大多时还要让那烟囱里冒出一缕缕的炊烟,看见那炊烟耳边仿佛传来妈妈喊回家吃饭的声音,心里暖暖的。一直很喜欢看炊烟也许就和小时候画房子有关。长方形里还要画上两个田字,两个田字中间再画一个小长方形,这座房子就门窗齐备了。那个房子其实是很典型的东北民居,不是现在动画片里那样的有着尖尖顶、在山墙上开门的洋房子。
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几笔简单的线条却让我百画不厌。画房子成了我不自觉的试笔动作。每当拿起一支笔的时候,每当面对一张洁白的纸,都会不自觉的去画一座小房子。也不自觉的教会了许多的孩子画这样的小房子……直到今天我才忽然梦醒——原来房子竟是我这一生最大的情结!
少年时独自离家漂泊北疆,集体宿舍一住就是好几年。那时喜欢看书写日记。为不讨室友们嫌,常常是在熄灯后,打着手电在被窝里悄悄地看书。日记要在室友们不在的时候写,总是将日记本藏了又藏,放在哪都觉不安全。虽然没有太多的私密,但也不喜欢让别人知道自己成长中的种种莫名的心思。那时就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屋子。那个屋子不需要太大,有一张床放我,再有一张桌子让我放书。
同宿舍里有个叫燕儿的女孩和我最要好,她常带我去她们家。她们家的房子也很小,但那房子里却住满了亲情的温暖,让我好生羡慕。燕儿的爸爸是湖南人,军人出身,那时是兵团农场的连队指导员。对孩子的要求是严格的。燕儿的妈妈是北京人,年轻时读的幼师专业,生性活泼童趣不改。对孩子的要求是宽松自由的。燕儿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一家人都在那个像大姐姐一样的妈妈照顾下平等相处,各个心里充满阳光。每感受一次那个家的温暖,都会让我格外地想家一回。那时就感慨,作为子女在父母身边绕膝的岁月是人生多么值得珍惜的幸福时光啊。今天在这里赘笔,是因为我又想起了那个曾经给过我温暖的叫燕儿的朋友和她的家,还有那种想家、渴盼自己有家的酸涩的记忆。
后来当嫁的时候,却嫁了一个有父母似孤儿的人,与他白手起家。房子问题真的成了我人生中最大的问题。拥有一座自己的小屋仍然是我那时最美丽的梦。条件与环境使然,让我不敢对住所有过高的奢望,只要有一个屋檐能容得下我一家三口,寒天不冷雨天不漏。
大约是成家两年后的春天里,山中正飘来山杏树的花香,我们就在飘着山杏树花香的小村里买下了属于自己的房子。那个不大却有着瓦顶的土房子,就像我小时候画的一样简单、素朴。只是那个小小的屋顶只有一个烟囱,每一缕炊烟都袅袅升腾着我每天对日子燃起的希望。土房子太年久,每当下雨的时候,房顶总有一角漏雨,我们就用大大小小的盆接雨。后来我们年年就在雨季来临前修缮它。
土房子的窗是那种老式的分上下两扇的木窗子,窗格镶着玻璃。开窗的时候得把上面的窗子端下来,戳在炕角。窗框上面有四个厚木托,是用来挂住两扇窗子的,那形状有点像青蛙,所以乡人们都称那木托为窗蛤蟆。房内屋顶是纸糊的棚,家里耗子多时能隔着厚厚的纸棚看见耗子来回跑动的踪迹。
那时还是很容易满足的,曾把它当成了我一生的栖居,年年美化它。就在要离开它之前我还把我亲手铺的地砖擦了又擦,把它收拾得如我平时居住的一样整洁才放心地交给它的新主人。
那是八年以后的事了。还是山杏树花开的季节,丈夫的印刷厂需要扩大经营,来往的业务需要有便利的交通,我们将家搬进了小镇,买下了一幢比那个土房子大两倍的砖瓦房子。那个大房子是漂亮的,屋顶有两个烟囱。它也经过了我们的辛苦改建。屋内宽敞,院落方整。这个房子的坚固很让我们有安全感。房子大,门多,屋里屋外共有九个门,读小学的女儿给每天晚上睡前检查门的爸爸封官为“***”。在那个家里我能种花种树又能种各样的菜蔬,仍然能过着离自然最近的日子……在那个家里我有闲情逸致读书写作,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直到现在我仍然把它当成我的家,就连房子的新主人也说过不管我什么时候回去都可以住在那个家里。我知道女儿的心里也同样装着它,每次带她回去,当客车要经过那个家时,她都早早地把脸贴向车窗……
又一个八年以后,一个秋深的季节,我们却没有一点要离开它的心理准备。那个大气候(东北经济下滑)的影响就像病来如山倒。突然地要离开它,远去两千里外,那种心理上的牵绊何止千丝万缕啊。想起它的时候也像想那个土房子一样,每每让我心痛。它们会常常更替着进入我的梦,搅扰着我的心五味杂陈。有句话说:“僧栖树下不过三日”。也就是说一个僧人不能在一棵树下坐禅超过三天,怕与这棵树产生感情,有了感情便会产生执着心。而我却是在这个房子里住了八个春秋,想它的那种执着心无论如何也去除不了。
我想我人生里的每一个八年都有着某种命定之数。还是八年后,在他乡高唐,在我们搬了多次家以后,终于又一个屋梦成真——我有了我人生里的第三个房子。这是个单元楼房,我的住宅在二楼。窗下有长长的复式过道,我在窗下站着感觉如同在一楼一样。我能看见楼下左边的街角车流涌动,市景繁华。能看见右角的马路和碧绿的路树一直通向城外的远方,无际无垠。全楼四十几户人家每个单元公用一个烟道,没有属于我个人家的烟囱。而没有烟囱的房子也会有家的暖意,只是我再看不见有炊烟从我的房顶袅袅飘出了。
家的面积仍然不大,我称它为“蜗居”。但它足以供我们一家三口栖身、暖心、遮风避雨。我们不用再为了应对居无定所而过那种“精兵简政”的日子,我终于能买我喜欢的家具,按我自己喜欢的方式布置我的家了。朋友说,室雅何其大,花香不在多。前几天,朋友们来到我的小家为我贺乔迁之喜,他们说我终于在高唐扎下了根,终于成为真正的高唐人了。原来他们也认为我只有在高唐有了自己的一锥之地、栖身之所,才算彻底结束了客居的身份,一颗心才真正落了地儿。毕竟,一个人在哪里生存,定居是最重要的。
朋友给我的“蜗居”起名为“芝兰居”,芝是我先生的名字,兰是廊坊朋友送我的雅号,这个兰字也是我的网名用字。芝兰其室,金玉其心。但愿这个“芝兰居”会成为我人生最后而最永久的港湾,住在这里我的心境会慢慢的宁馨起来。
相关阅读:
归园田居散文
人生最好的归宿,我认为,便是归园田居。
洗净凡世的铅华,褪去浮躁的心灵,行走于那天地静幽之间,重返回人类最初的那纯净世界。去亲近自然,去感悟天地,在那田园牧歌的旷野里,化为这混沌间的一片祥云。
年少时,我们或许太过于血气方刚,一心想要追逐那万丈高峰的顶端,去拼命攀爬,去不择手段,为了那些虚妄的东西,过着反复重往,或者心惊胆颤,又或者无可奈何,却又爱于攀比的生活。在那偌大的充满钢筋铁骨的城市之中,为了一套房,为了一辆车,为了结婚生子,为了金钱权利,为了物质的高度充足,心中便有了功利。那些功利,那些金钱权利和浮华,是人类欲望的噩妄,过分的崇拜金钱与权利,使人们的精神和信仰严重匮乏,人们在这条追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依靠酒精和迷幻来***自己,精神的空虚与乏味,使得人们渐渐迷失了自我。
或许只有放下这所有的虚妄,才能重新找回自我。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寄情于自然山水间,或许你才真实的发现,自己失去的太多太多,内心再也无法平和,再也无法纯净,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就如那江湖上的.烟波,轻轻一挥手,便烟消云散,毫无可恋。这时便会开始寻找,想摆脱这束缚着身心自由的牢笼与枷锁,重回自然怀抱,回到人类最初的状态,那农耕文明始初之时,那和谐纯净的状态。在那一刻间放下,放下所以曾经的贪欲噩妄,重归于青山绿水里,在那淡淡的,平凡而又简单的生活中体会那暖暖的,温馨而又和舒畅的快意。
自古就有很多力*挣脱世俗牢笼,去寻回自我的人,许由不愿为世俗所迫,隐居山林,云间山万里,水溪悟道意的逍遥;陶渊明辞官回乡,去采菊东篱,体会悠然南山的闲适;刘禹锡独居陋室,谈笑鸿儒,调琴阅经,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的悠雅;林甫清高无为,泛波孤山,与梅为妻,与鹤为子,出世尘外的飘逸。
宋代的白玉蟾有诗云:“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说的便是这出尘世外的道理。道家的人自称自己为真人,道教认为被世俗所困,在万丈红尘中徘徊堕落的都是假人,只有做到清静无为,道法自然才能称之为真人。真人便是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所该有的生活和命途便是如此,不羁尘俗,不问世事,那些纷争都与自身无关,都不过是过眼烟雨,便将毕生精力放在参透人身宇宙的奥秘中去。从古自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正是那些大智慧的人的超然追求。
这样的田居生活在现代社会或许无法实现,但我们仍可追寻,放下一切虚妄,寻一方宁静清幽的小镇,找一份自己爱做,能为自己获得心悦的事情,不问江湖世事,不理钱权浮华。朝起推门开窗,仰见那青山绿水的清新,暮晚披星而归,沉看这渔舟江霭的醉意。门前养一只曲丽的画眉,泡一壶清茶,逗鸟品茗,或者养一池鱼,俯身静看鱼儿水中游逸。闲时寻一棵苍古树下,携琴而坐,轻抚丝弦,让身心洗涤在梵音蛩唱的美妙世界里,又或者读一本书卷,在书海香墨中徜徉叠荡。一个人在家可以一展宣纸,书写一方汉字,描绘一幅丹青,又或者约上三两好友,在小院里下一盘未分胜负的残棋,斟酌一段古言诗句的文意。这样的生活,无功名利禄的烦心,更无钱权纷争的算计,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悠然自得。
我认为,这就是人生最好的归宿,不用去费劲心力的想如何争名夺利,更不用去苦其心志来赚取家财万贯,一顿三餐,衣食有依,家人平安,自心愉悦,这就是最好的人生。
如若真当可以,我愿放下所有,寻那一方清秀古朴的小镇,带着我所有的爱,我爱的人,我爱的事,我爱的一切,在那悠长的岁月里,静静的,静静的,终了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