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优美散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年味儿优美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味儿优美散文 篇1
(一)
小时候,总是会盼着过年。盼着大年初一的新衣裳、饭桌上香喷喷的饺子、果篮里满满的瓜子和糖块,更盼着兜里越来越多的崭新的一毛钱。那时候,一毛钱可以买足足五颗能甜到心里的糖块儿。那时候,谁兜里要是能揣个三毛五毛的,那都是土豪级的人物。
依稀记得,那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刚到十月底,同学们就开始了新年六十天倒计时。至今仍记得那种渴望过年的滋味儿,每个人眼里都充满着期待。
那时候,我们家的条件不算好,母亲没工作,在家专职照顾我和妹妹,家里所有的开支都由父亲一人扛着。因此,我与妹妹也只在新年才会有新衣服穿,父亲与母亲则只是将好几年前买的那套新衣服拿出来洗干净,大年初一才会将它换上,等过了初五,母亲便会再将它们洗干净叠好放入大立柜里,等着来年过年的时候再穿。那时候,父母的一套新衣往往能过好几个年。至于几年,那得看什么时候能打上补丁了……
那时候的我们,最盼着除夕夜了。因为除夕夜不但有饺子吃,还可以提前试穿新衣裳,心里别提有多美了。每年的除夕,白天,母亲都会围着锅台转,忙着蒸馒头,包饺子。父亲则会忙着贴春联,画麦屯子(就是几个圆圈,里面写上丰收、吉祥、健康等一些祝福的成语)。晚上,母亲便拿出我跟妹妹的新衣裳,让我们试穿,之后再拿出针线盒,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开始重新钉扣子。因为,我们的新衣裳都要保证穿到第二年冬天的,那时候的我们又正是长个儿的年纪,母亲总是会特意给我们买大一号,甚至两号的衣服。衣服大了,自然也就宽了。那么,扣子就必须往里面移点,才能穿着不那么难看。即使这样,我们依然兴奋不已。母亲钉好扣子后,会把把我们的衣服叠放整齐,放在各自的枕头前面。那时候,我们的鞋子,还是母亲亲手纳的千层底鞋。穿着既舒服保暖,又透气吸汗,不会有脚臭。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跟妹妹趁母亲不注意,便迫不及待地将新衣新鞋统统穿好,然后钻到被窝里,死活不肯出来。母亲无奈,只有等我们睡着了,才勉强将我们脚上的鞋子脱掉。
第二天,早上五六点钟,我们便会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叫醒。其实在十二点钟的时候,鞭炮声已经是源源不断了,只是我们太兴奋,睡的太晚了,以至于能睡到炮响听不到的地步。于是,赶紧起床洗漱好,这时母亲的饺子也煮好了。我和妹妹要先给父亲与母亲拜年,才能上桌吃饺子。当然,压岁钱和糖果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父亲会大方一些,我跟妹妹会一人五毛,母亲则是一人两毛,都是崭新的纸币。吃完饭,抓一大把瓜子糖块,便开始去几个叔伯家拜年。每到一家,嘴里拜着年,眼睛缺死死盯着桌子上的糖果盘儿寸目不移。这时,婶子们一般都会赶紧将果盘端过来,高兴地说:随便吃。而我们,也不是随便拿的,我们只是会挑口袋里没有的那种糖块拿,直到所有的兜里都被装的塞不下为止。当然,压岁钱更是不能忘的,本来也就是冲着这些来的。
一直到初五,我们过的都是公主般的生活一一吃、喝、玩、乐。初六,是我们最不喜欢的日子。因为母亲要我们脱掉新衣,说是要洗好收拾了,元宵节的时候再穿。而压岁钱也要如数上交,说是替我们保管,等我们长大后再交给我们。长大后,我们却再也没看到过那笔“巨款” 。那时候的我们,简单、快乐,特别容易满足。那时候的年味儿,浓浓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里条件也越来越好,而年味儿,却越来越淡。记得一个朋友跟我说过,过年发压岁钱已经成为她的一个负担。现如今的压岁钱可不比我们小时候,那不是几毛几块可以解决的。因为,他们那边的压岁钱就跟随份子钱一样,成为了一种攀比。想想都觉得心累。
记得就在年前,还跟二婶说:这年过得越来越没意思了。二婶指着院子里玩耍的小家伙们说:你问问他们,看觉得过年好不好,他们可早都盼着过年了。人呐,都是从这个时候走过来的,年龄越大,经的事儿越多,看得就越淡,自然就会觉得年味儿也淡了。或许,真如二婶说的那样吧。总之,现在这年过得呀,根本没有小时候的那种浓郁的味道。就单拿放鞭炮来说吧,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就那么一挂鞭炮,放着*个吉利。现在吧,各式各样的烟花爆竹,跟压岁钱一样,有那么点攀比的意思,放起来没玩没了。放完那刺鼻的味儿,得好一阵儿才能散。总之,不喜欢这样的年味儿。
(二)
前几天,有朋友在我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我发的小视频。是一大家人都坐在奶奶家,吃饭、聊天的那么一个视频。于是,问道:妞,今天什么日子?你们家怎么整的跟过年一样,那么热闹?
我回复:快要清明了,都回来扫墓了。
“扫墓?不是清明节才扫墓的吗?这还没到清明呢……”朋友疑惑地问道。
“每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吧,我们这里是有新坟要提前去扫墓的。这是老传统了。”我回答。
“哦哦,还是你们那里好呀,扫墓都一大家子一起去,感觉热闹、和睦。”我能感觉到朋友的那种羡慕之情。其实,我们这并非家家户户这样集体扫墓。只是我们这个小家每年都是这样的,这也是奶奶所希望的。奶奶八十多岁了,去年爷爷去世后,奶奶就念叨过一次:不管将来我走后你们怎么做,反正只要我还在,家里的任何事你们都必须一起去。
“姥姥,今天又是过年吗?这么多人都来你家,你怎么不给我发压岁钱了呢……”还不满三岁的小重孙看着饭桌上的美味佳肴和满屋的人,奶声奶气地问道。小家伙的话音刚落,家里所有的人都乐了。
“是呀,对于姥姥来说,就算是过年了,不然姥姥想见你们一面可难喽……”奶奶说完,小家伙乐了,大人们却沉默了。是呀,我们也已为人父母,总说自己忙,没时间回家,就连过年也都是来去匆匆,有谁真正关心过奶奶的想法呢?那么,年味儿在奶奶心里究竟是什么呢?应该是团圆,是陪伴吧?就像我们小时候的愿望一样,只要有几颗糖,几毛钱,一套新衣裳,那就是过年了。多么简单是要求,对于小时候的我们和现如今的奶奶却又如此奢侈。
曾几何时,在准备回奶奶家的路上给她打电话问:奶奶,我待会到家,你看看你还需要什么,我帮你买回去。
“我啥都不要,我只要人……”
“只要人”这三个字儿,让我沉默了好久,也反省了好久。于是,将奶奶的这句话发到了家人微信群里。瞬间,群里热闹了起来,大家开始讨论,哪天,都有谁有空,然后一起回奶奶家热闹热闹,要让奶奶心中的年味儿持续不断才行……
年味儿优美散文 篇2
午休时,班上的王天宇小朋友兴冲冲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爸爸昨天从广东回来了。”那份开心劲儿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他说完后,高兴的绕着我跑了两圈,再次凑近我,“我妈妈也要回来过年,要等厂里放假才回来。”其他几个孩子听他说起妈妈要回家过年也都来了兴致,一个个都跑过来围着我说话,这个说,“我爸爸妈妈也要回家过年”,那个说,“我爸爸妈妈要接我和奶奶去广东过年”,一时大家都饶有兴致的聊起了关于过年的话题。
一说到过年,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笑着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十来个孩子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欢!”“你们为什么喜欢过年呢?”当我这个问题一问出,立马就听到不一样的回答,有的说过年有很多人一起玩,有的说过年有更多好吃的吃,还有的说过年有漂亮衣服穿、有好玩的玩具玩,最后唐湘玲小朋友的回答得到的呼声最高,她说过年了就可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她的话刚一说完,其他小朋友几乎都在点头,还不迭声的说“对,对,对!”
过年似乎都是孩子们特别期盼的一件事,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孩提时代里每年最期盼的一件事。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优越富足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但是他们得承受与父母分离的苦,所以他们最大的期盼就是过年时能和父母在一起。而我们小时候,经常能和父母一起生活,可是那时候的生活条件特别差,所以我们就盼着过年时能吃好吃的,穿上新衣服。无论哪个年代,盼过年依然是孩子们不变的期待。
说起过年,就想起小时候每年农历十二月中旬我们就开始唱的一首歌谣。“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快做贼;二十三,祭灶山;二十四,浸豆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杀肥猪;二十七,杀雄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炖腊肉;三十日,样样有。”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年年在念的一首童谣,早在年十五我们就开始唱着歌谣,盼着年关的到来。每到年二十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掰着手指头数日子,那份对过年的期盼之心也就愈发的急切。我想我们期盼的不只是好吃的、压岁钱和新衣服,最期盼的应该是那种过年的味道。
每年过年前,父母都特别的忙,就像童谣里唱的那样,父亲得在年二十之前预备好过年的开销、来年的种子和肥料钱,还有我们姐妹的学费。母亲就会像童谣里那样一样一样的来预备过年必备的物品。而年味儿就在母亲的手里弥漫开来。
农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有黄豆,每到年前就会自己做豆腐,做好豆腐后,再加工成霉豆腐、三角豆腐、炸豆腐和血粑。三角豆腐和炸豆腐比较好做,就是将制作好的豆腐切成三角形和薄薄的长方形,再用采油炸好即可。而霉豆腐的制作比之要复杂一些,将制作好的豆腐切成小方块,先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水分,再放在铺好稻草的抽屉里任期发霉,约十来天豆腐上就长了一层霉,用干净布将豆腐上的霉擦净,撒上辣椒粉末,倒入自酿的米酒,再加上大蒜生姜等佐料,就算是完成了。霉豆腐可以装进瓦坛子存放,存放一段时间后会更松软可口。每每感觉很油腻的时候,夹上半块霉豆腐,那滋味说不出的好。
血粑的制作就更加复杂了,不仅工序多,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好。先要预备好猪血,再把制作好的豆腐用纱布包裹起来吊挂一个晚上,滴干里面的水分,第二天就可以制作血粑了。先将滴干水的豆腐放进一个大盆子里,用手捏碎,加上适量的食用盐、辣椒粉末等佐料,(想好吃一点就加上剁碎的猪肉)倒进猪血揉捏均匀,等猪血均匀的融进豆腐里,再反复揉捏,揉捏到有粘性时,揉成饭碗大的一个椭圆,在左右手间抛打,能够完全黏在一起时就算是做好一个血粑了。做好的血粑放在铺有稻草的漏筛子里,白天放在太阳下晒,晚上放在炉火上烘烤,等烘烤干了血粑就可以食用了。每次血粑烘烤好,我们就会迫不及待的请妈妈做给我们吃,那股子馋劲儿直让妈妈不停的摇着头笑。
豆腐制品做好了,母亲就要酿酒了。过年前,会酿两种酒,一种是大米酒,一种是糯米酒。两种酒用的米不一样,大米酒就是用我们平时吃的大米酿的,酿好后再烤成米酒。而糯米酒就是用糯米酿的,酿好后就放水煮,煮好后加入白糖或是冰糖。大米酒很烈,一般都是男人才会喝。糯米酒很甜,男女老少、老弱妇孺都可以喝,女人生完孩子若是奶水不够,还可以喝糯米酒来增加奶水。两种酒是每年年前必定要酿造的。过年时,倒上一碗糯米酒,整个甜味儿就飘洒在整个屋子,让人闻着都是满嘴的甜。
腊肉是我们湖南最具特色的特产之一,每家每户在下半年都会喂养一头猪来给过年宰杀。一般都是在年二十之后的一天杀年猪,每家杀年猪时,都会邀请自己家的亲戚来家里吃饭,那是很热闹的一顿饭,白萝卜炖米粉肉是那顿饭的餐桌上必备的一道菜,每次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在争抢米粉肉下面的萝卜。那些萝卜被炖得烂熟,夹一块放进嘴里,舌头一转,顿时甘甜的萝卜混合着米粉肉的清香弥漫得满嘴生香。我想,美食的吸引远远没有大家一起争抢的乐趣大,每次大家一起吃饭,都不是在意那些吃的,最喜欢的当是大家一起争抢的乐呵劲。
等亲朋都走后,父亲就开始制作腊肉。先将一块块砍好的猪肉均匀的涂抹上一层食用盐,放在一个大大的木桶里存放三、四天,以便让食用盐能融进猪肉里去。三、四天后,将每块肉戳一个洞用绳子串起来,白天若是有太阳就放在太阳下面晾晒,晚上就挂在炉火上烘烤,前后大约要烘烤一、两个月,其间要翻转肉块,让其均匀烘烤。等猪肉烘烤得外面黑漆漆的,闻起来香喷喷的,腊肉就可以上餐桌了。
糍粑也是家乡过年时必备的食品。先不说糍粑的味道如何,光打糍粑时的那份热闹与乐趣令人想起就嘴角上翘。年二十四、五左右,亲朋好友就会协商在哪天打糍粑,日子协商好之后,各家就开始做打糍粑的准备工作,打糍粑用的石臼、木杵要洗干净,棕绳要搓好,米粉末要用手推石磨磨好,用来摊放糍粑的家具要擦洗干净,打糍粑的头天晚上就将糯米浸泡好,谁家的糍粑什么时候打也要安排好,第二天一早,要打糍粑的几家人就得早早起来,女人负责蒸好糯米饭,男人负责舂糯米饭,老人负责团糍粑,小孩负责将团好的糍粑用米筛子搬运到摊放糍粑的'地方去,大家各司其职,井然有序。最费力的要数男人们,每次两个男人手握舂糯米的木杵,面对面站在舂糯米的石臼旁,先用木杵按压糯米饭,将一粒粒的糯米饭按压成半颗米饭或是更小一粒时,开始握着木杵你一下我一下,有节奏的舂糯米饭,随着木杵“砰砰”的响声起,两人像是在打雷台一样,直到将石臼里的糯米饭都舂烂,彼此黏贴在一起成为糯米粑粑,就开始将糯米粑粑与石臼分离,一个人用木杵用力舂一下再扯起,另一人再用木杵顺着那人的木杵用力舂,舂过后再用木杵将糯米粑粑扯起来,这样你一下我一下的直到将石臼里的糯米粑粑全部扯离石臼,再迅速的将木杵上的糯米粑粑送到簸箕上去给老人们团成一个个圆圆的糍粑。
打糍粑时,男人们像是在显摆自己的技术与力气,木杵你来我往,有点像是武林高手在过招,你一拳来我一腿去,拼的不光是力气还有技术,特别是将糯米粑粑从石臼里扯出来,那可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否则是无法顺利完成的,那些刚学舂糍粑的年轻后生,经常在这个关头就要求救,这时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叔们就会不吝赐教,边看边现场指教,若是遇到一教就会的便赢得一阵热烈的掌声,其热闹气氛达到白热化。
而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玩白面人的游戏,一声不响的抓一把白米粉偷偷的涂抹到小伙伴的脸上、头上、背上,然后奸计得逞的哈哈笑着逃离,于是一场你追我赶的游戏拉开帷幕,开始是甲对乙、丙对丁的战争,到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就变成了大混战了。我不喜欢与他们玩这个,每次大家一开战我就举白旗声明我不参加。尽管如此依然得小心他们的偷袭,有时候不得已,我就会跑到摊放糍粑的地方去跟着婶婶们去学整糍粑,趁糍粑还 没拿来的隙口,我就在撒有米粉的地方画画和写字,写一个“春”字,画一朵荷花……我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乐此不疲。
过年该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大年三十也迈着它既定的步伐姗姗而来。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轻轻的将我们叫醒,父亲早已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饭,一家人围坐在大红木桌旁,等父亲总结完一年来家里一年的大小事情后,大家共同端起酒杯喝着甜甜的糯米酒,津津有味的咀嚼着父亲做的饭菜,互相说着祝福的话,享受着期盼已久的年的味道。一份喜悦溢满脸庞,一份满足盘踞心头,一份幸福充盈心间,年的味道在那一瞬间占据着家里每个人的心,年的味道飘散在家的每个角落,弥漫成温馨镌刻在我们的心里。
小时候盼过年的心情年年依旧,从无更改,却不知在何时起,对过年已没有了那份欣喜与期盼,或许是人长大了,心思复杂了,心里装的事情多了。也或许是人的烦恼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增多,对过年已不再有期盼,有的只是淡淡的失落,年的味道也随着这些失落而变得淡而无味,亦如那份童年的纯真与烂漫,早已被尘封在岁月的长河里,偶尔又翻涌上心头,闪耀出那段美好时光的光泽,温润着一颗历经沧桑的心灵。
无论过去了多少年,童年时代那种盼过年的心情依然无法忘却,童年时的年味儿依然洋溢着幸福的味道,经久不衰,弥香万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年味儿的散文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