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的导游词(通用8篇)
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婺源的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婺源的导游词 篇1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着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着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
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着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着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婺源的导游词 篇2
欢迎大家到江西来旅游!江西是个好地方,这里山青水秀、人美茶香。我们今天将去看看“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在唐开元28年设县(即公元740年)是一个有着壹仟贰佰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级行政区。因其“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
婺源与安徽、浙江相邻,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其是明清古建筑群更为经典,这里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
全婺源县方园贰仟玖佰肆拾柒平方公里,现下辖十一个镇和十五个乡。素有“八分半山—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说。
这里是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6.7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821毫米以上。婺源是现代中国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及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拥有“全国绿化百佳县”和“全国民俗文化村”的桂冠。
这里是中国的茶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婺源县在唐朝到五代时期隶属江南道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朝属徽州路,明清时期属徽州府…....这里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当年商人们在外挣钱,回家投资兴学,冲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斥商情结,走出了一条“以商养儒”、“以儒扬商”、“儒商互补”的生财之路。当年的婺源,行商的人多,读书的人多,做官的人也多。在“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的训示下,使婺源“—室之内,必有俊才”。在训示的影响下,婺源之人读书成风,并且久盛不衰。从读书好的氛围中走出了宋代文学家朱弁、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走出了纂刻家何震、走出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大学者胡适,现代教育家江谦、现代著名医学家程门雪……据史书上的记载:自宋代至清未,全婺源县考取进士的有550人,出任各级官吏的人多达2665人,出现过“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的胜况……
自古“无徽不成商”,然而在徽商之中的劲旅却是在婺源,当年在徽商里有“无婺不成徽”之说,来自婺源的商人是徽商中的木商、茶商盟主。这足以说明当年婺源商人的地位。
这也使得今日的婺源,明清建筑遍布全县。官宦府第、家族祠堂、商人住宅、乡民故居,应有尽有。这些建筑,有前堂后堂先后序列者,有数十栋连片者,街巷均由青石板铺成。石建筑以沱川、思口、江湾、流头、浙源、龙山、许村和清华等乡镇的某些村庄更为集中,此外尚有廊桥、路亭、门楼、店面、戏台等。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这里是“最后的香格里拉”。
婺源物产丰富,当地的绿茶“婺绿”,是明清时期的贡品;独特的荷包红鲤鱼是国宴上的珍品;龙尾砚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之一;被誉为“江南梨王”的是江湾雪梨。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现已开放了“一区四线”20个旅游景区,这里我们可以欣赏到“京剧老祖宗”徽剧的韵味、粗犷原始的“舞蹈活化石”傩舞、这有清纯迷人的山村姑娘的茶艺表演……
婺源的导游词 篇3
龙脉——婺源,犹如水中静女。其文化性格缘自“徽州,民间属号“龙”江湾,国家AAAA级旅游区,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一颗璀璨明珠。千年古镇江湾,钟灵毓秀,文风炽盛。自宋至清,这里蕴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38人;走出明代抗倭名将江一麟、宫廷太医江一道、清代朴学大师江永。又有文人学士19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列入《四库全书》。千年古镇江湾,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之中。
聚落北部后龙山逶迤东去,山上林木葱郁,其“仙人桥”是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南侧梨园河呈太极*:“S”,由东而西蜿蜒流过。这里既尚好保存御史府、中宪第等明清官邸,又有滕家老屋、培心堂等徽派商宅,还有江永讲学的受经堂,东和、南关、西安、北钥四座古门亭,岳武穆的岳飞桥,明代剑泉井等。
婺源的导游词 篇4
婺源的乡村众多,而篁岭只有一个,她有个响亮的名号:“梯田人家”,有人说,她是南方的布达拉宫,也有人说,她是一个远胜重庆山城的乡野小村,***在大山山腰。
稻田、菜地、山岗、毛竹、栗树,沿着山路,绵延衔接。高洁的蓝天被片片由樟树、枫树、栎树组成的密林挡住,深幽里只留下阳光滤过叶缝的光影。转过山麓,以古樟和红豆杉为坐标,豁然开朗,篁岭村落跃入眼帘。
篁岭,山多地少,深谙“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村落以自然山川为依托,依山而建,高高低低的石阶连着前屋与后屋;村庄对面的高山上,层层叠叠的山地梯田,遥望远山风景,“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韵味油然而起。
沿着石阶深一脚浅一脚下行,一处深藏谷底的秘境,80多株红豆杉连片成林,大部分树龄都在500年左右,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林中还有樟树、香榧树、方竹、观音竹等,遮天蔽日,蔚为大观。在神秘的大自然中,在弥漫的植物气息里,于眼于心都是一种润泽,恍若进入了心灵的憩园。林中的半亩方潭一鉴开,天光云影自古永徘徊。在篁岭的春天里,远山云遮雾绕,丝丝缕缕的神秘,近眼坡上,植物吐露新绿,浓浓盛盛,梨花赛雪,桃花嫣红,如果说村内墙头上的花枝是一枝红杏,那么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篁岭山村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茂林修竹映村廊,飞禽走兽相对鸣”,藏在大山里偏僻而幽静的山村,展示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家园。
婺源的导游词 篇5
江湾村始建于隋末唐初,是婺源为数不多的千年古镇之一。村庄位于山环水抱的河谷地带,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水之中。村落北部后龙山逶迤东去,山上林木葱郁,生机盎然;南侧梨园河呈太极*“S”形,由东向西蜿蜒流过,碧波荡漾;村东成片的良田高低错落,春天的油菜花错落有致、金浪翻滚,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映成趣,与梨花、桃花、李花、红花争相斗艳。山与水的交融给江湾平添了许多灵气。自宋至清,这里养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38人;又有文人学士19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卷选入《四库全书》。村内既有保存尚好的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众多明清官邸、徽派商宅,还有一批古建筑,其中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座(处),古村古风古韵,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这里的徽派建筑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与歙砚制作技艺已经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江湾)豆腐架”入选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的积淀,使这里频添熠熠生辉的文化风采;岁月的浓墨,使这里长留着厚重深长的古韵遗芳。
江湾的江姓是西汉***宰相萧何的后裔,唐末僖宗宰相萧遘因“朱温篡唐”蒙难,其子萧祯隐居安徽歙县篁南(今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南溪南村)“指江为姓”,后其第八世孙江敌于北宋元丰年间始迁江湾。
江湾的建筑布局卓具特色,一街六巷,纵横交错,新旧有序,千年延展,不乱方阵。且每条巷道各有个性,不见雷同,古朴优雅,自成一景。从后龙山俯瞰,正中部位的巷道,竟构成一个硕大的“安”字。江湾的老街还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韵,街面还是那么窄,几幢老店铺,如培心堂、饮苏堂、日生堂,店门还是那一块块拼起的木板排门,店堂里还是那老柜台、老货架,外墙还是那古老的封火墙,徜徉其中,我们仿佛穿行于时间隧道,仍可感受到一些古江湾明清时期的商业气息
婺源的导游词 篇6
江湾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清同治年间户部主事江桂高的敦崇堂、清末民初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的三省堂、古私塾德庆堂、富商江仁庆古宅、“一府六院”遗址,还有许多古井、古亭、古桥,处处透析着古徽州文化的神韵。特别是那栋清代徽商建筑培心堂,具有徽州民居典型的三开多进制特征:前进店面,中间住宅,后进厨房。培心堂门楣上书“乐山安宅”,取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表现了徽商“仁心为质”的经商道德理念。穿过门厅,是一个正方形的小院,小院南墙下是一道端庄秀雅的砖雕石库门楼,桃、荷、菊、梅,渔、樵、耕、读,雀、鹿、蝠、寿等砖雕*案,栩栩如生,中间的“拱宸萃庆”四字寓意深邃。正厅宽阔高大,横排三间,中为正厅,侧为卧室。正厅前有天井,东墙开有花窗,上方悬挂“培心堂”匾,两旁木柱挂着楹联:“千古文章传性道,一堂友孝乐天伦”,“泉水温随时令转,庭花笑引客人来”。置身其中,令人倍感幽静、典雅。
江湾人引以为骄傲的是后龙山,他们把本族的人丁兴旺、英贤辈出归功于后龙山的龙脉好,这种风水观念自然不足为信。但江湾人在此观念的作用下,创造了一个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的'典范。自古以来,江湾人不准任何人动后龙山上一草一木,古有“杀子封山”的典故。“杀子封山”,说的是十八世祖江绍武治理江湾铁面无私,他儿子违规到后龙山砍柴,被护林人捉住,为杀一儆百,他将儿子帮起游街示众,并将其处死。从此以后数百年间再没有人敢上后龙山砍柴。后龙山的植被由此保护得十分完好。如今走进后龙山,就如同走进了原始森林,满山古木,遮天蔽日,给依山而建的江湾古村增添了不少神韵。
江湾景区内山水环绕,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文凡鼎盛。绿茶、雪梨久负盛名。还孕育出了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明代隆庆年间户部侍郎江一麟。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著述多达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者有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村中至今还较完好地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还有东和门、水坝井等公共建筑物,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婺源的导游词 篇7
篁岭晒秋景区海拔约500米,地处婺源旅游东线的江湾镇东南7公里,隶属江湾镇栗木坑村委会管辖。这里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鳙的故里。“地无三尺平”四面环山的篁岭古村,经年的民居受地形限制高低排布、错落搭建,周边古木参天、梯田密布,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匾晒在自家眺窗前木架上,形成特有的“晒秋”农俗景观。
篁岭晒秋处处闪烁着民俗风情的亮点,这里有一幅缩写版流动的“清明上河*”,近三百米的“天街”古巷两旁徽式商铺林立,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古趣盎然。
饮食文化是篁岭民俗传神之笔,篁岭“天街食府”的“天街农家宴”菜源料全用自猎、自种、自养之物。它以徽菜为根源、以婺源饮食文化为精神,以篁岭民俗、民情为基准,独成体系。
篁岭晒秋景区借助簇拥的千亩梯田打造四季花谷,每年三、四月,近千亩的油菜花集中开放,与桃花、梨花、杜鹃花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为进一步延展花卉主题,突破季节限制,在千亩梯田上种植四季花卉,并以两个月为周期更换主题,营造花海景观、大地艺术。游客每次到访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观体验到别样的感受,逐渐发展成为婺源四季旅游新产品。
婺源的导游词 篇8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江西省),是镶嵌在黄山――景德镇――庐山国际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色生态与古文化明珠。她东连浙江衢州、南通上饶、西接景德镇、北临黄山,古为文风鼎盛之所,今为交通皖、浙、赣三省要地。
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之称。婺源古属吴中楚尾,正式建制于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婺源,自古以来,被誉为“江南曲阜”和“书乡”。由宋而下,文风愈显强劲,有仕宦2665人,著作3100多部,选入《四库全书》172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百代文气造传世名流,文学家朱弁,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大师朱熹熹,明篆刻家何震,清经学家江永,科学家齐彦槐,铁路之父詹天佑,现代医学家程门雪,都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此外,婺源的民间艺术也十分富有,典雅的徽剧是京剧的源流之一,古朴的傩舞被称为“古典舞蹈活化石”,甲路抬阁艺术享有“中华一绝”的美名,独具韵致的茶艺表演风姿迷人……婺源博物馆,馆藏之多,品位之高,国内罕见,有“中国县级第一馆”之称。
婺源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林地面积3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是全国十六个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境内处处为景,犹如一个大公园。
有人说她是“中国最美的乡村”,也有人说她是“最后的香格里拉”。伟人故里――江湾、神奇的森林水世界――卧龙谷、如天上人间般的“江岭梯田人家”、朱子故里文公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岩洞、堪称“生态奇观”的鸳鸯湖,李坑、汪口、思溪、理坑、等许多保存良好的古村落,与青山绿水与粉墙黛瓦、飞檐戗角构成一幅幅恬静自如、天人合一的画卷。在婺源,春赏山花,夏戏碧水,秋赏红叶,冬探白雪。
婺源的物产中外驰名。“四色”(红、绿、白、黑)是与“四古”(古村、古洞、古建筑、古文化)一样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内涵的地方特色产品,红是“水中瑰宝”――荷包红鲤鱼,它肉嫩味美,具有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被选入国宴;绿是婺源绿茶,它以“汤碧、香高、汁浓、味醇”等特色扬名天下,黑是“砚国名珠”龙尾砚,其“声如铜,色如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征广为世人所知;白是江湾雪梨,体大肉厚,松脆香甜,当属果中上品。此外还有甲路工艺伞、竹编、刺绣、木雕、根雕等民间工艺品,清华婺酒、赋春酒糟鱼、香菇、笋干、干蕨等特色山珍食品,均为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2002年全县景区荣获为国家3A级旅游区,2004年江湾被评为国家4A景区,2005年卧龙谷被评为4A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