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由来的传说简写
大家只知道年三十就是过年啦!就已经习以为常了,每年的最后一个月的月底就是到了过年的时候,但你知道年又是从何而来吗?面是精心整理的年的由来的传说简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年的由来的传说简写 篇1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头长尖锐的角dao,异常激烈,“年”兽年在大海深处,每一个除夕, 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的生命,所以每一个除夕,人们支持旧的和年轻的,逃到山上,避免“年”的伤害。
每年除夕,村民们都忙着收拾行装逃到山里去,这时村子东边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一位老妇人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就能把“年”兽赶走。老婆婆劝他还是避开山好,老人坚持留下来,人见劝不住,只好上山躲避。
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冲进村子伤害百姓时,突然来了一位白发老人,燃烧着响亮的鞭炮,“年”兽混身发抖,不敢往前走,原来“年”兽最怕的是红、火和爆炸。这时大门大开,只见一名身穿红袍的老汉哈哈大笑,“年”兽受惊而变色,慌张而逃。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户户都贴红春联,放鞭炮,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守岁戴岁。这一习俗流传越来越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新年”。
年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凶兽,每逢年关的时候就会出来破坏庄稼伤害人命,一到冬天,群民都得集中力量和年作斗争,一直到春暖花开,气温上升,年才消失得无影无踪。又到了一年的除夕,群民们像往年一样,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只见当天,白发老人身穿红衣,在屋门上贴红对联,在屋外放着鞭炮,敲锣打鼓,年兽便逃跑了。所以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要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敲锣打鼓。
年的由来的传说简写 篇2
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经有"年"这个字.当然,年的概念比甲骨文还要早很多,年的老根要追溯到炎帝神农时期.
炎帝神农最大的功德,就是"制耒耜"/" 殖五谷"/" 尝百草", 开创农耕与中医药.五谷成熟叫做年,实际上反映的是炎帝神农耕种/收获的周期/农事活动与季节的对应关系.
或许,年的命名与炎帝神农直接相关,战国成书的<世本>云:"炎帝神农氏,名轨.<春秋命麻序>云:名石年."南宋史学家罗泌<路史>云: "御帝神农氏, 姓伊耆, 名轨, 一曰石年."根据这些史书的记载,炎帝神农有两个名字,其中一个就叫石年.或直呼为年.
试想炎帝神农当年,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个生长周期完成了,五谷归仓,人们敲起陶瓮石片(石磬的先声),燃起一声声爆响的毛竹,爆竹声中载歌载舞,火堆的上方悬挂着羊腿/猪屁股,还有鱼和鸡鸭,茅草塔成的棚架屋里飘出了米酒的芬芳.
祭师完成了神秘而虔诚的祭祖/祭天地仪式,天地和祖先享受新谷和酒肉之后,不知是谁一声呼唤,大家一拥而上,大快朵颐,享受一年辛劳后的收获,庆祝五谷生长的一个周期,迎接下一个周期.
这就是年,因为这个庆祝有一个过程,人们会好好地享受几天,所以叫过年.因为这个庆祝活动与石年教民种五谷直接相关,人们出于感恩,亦或是尚未创造出适当的新词,索性就把这个周期性的庆祝活动叫做了年.
关于年,还有一种传说,说年是一种怪兽,五谷成熟之际便梭巡于田园村庄,要与人们分享五谷.人们为了驱赶(也许是迎接)怪兽堆起了篝火,燃起了一把把新砍来的毛竹,燃烧的毛竹噼啪作响……
年的来历要从炎帝神农说起
这怪兽说怪也不怪,它(他)要分享五谷,它(他)还与炎帝神农的名字相同,他或许就是人们意念中的五谷神吧!
年的由来的传说简写 篇3
说法一
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说法二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风俗有哪些?
1.扫尘
扫尘又称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春节传统习俗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驱除病*的一种宗教仪式。这种仪式后来演变了年底的大扫除,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2.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3.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4.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5.团年饭
吃团年饭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