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如何走亲访友
过年如何走亲访友才是正确的做法呢?下面过年如何走亲访友是想跟大家分享的过年如何走亲访友,欢迎大家浏览。
提前联系:
无论拜访还是邀请,这块最好能提前联系,避免出现过去对方正在招待别人,或者他们已经去其他家串门了,一般都要选个时间,提前沟通,遇到有冲突,根据情况来调整。
准备礼物:
如果去串门,那么过年过节,礼物这块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以前早期大家见面包冰糖之类,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礼物也越来越多样,新鲜水果、保健品,甚至有些国外礼物等,根据各家情况自行挑选,最好不要空手串门。
安排好时间:
春节走亲访友,最好控制好时间,不要拖拉迟到,很多时候亲戚家中可能邀请了好多人,如果因为我们自己没安排好,迟迟不到,让其他亲戚都在等或者亲戚电话催了几次,才慢慢响应,这种要避免。春节期间出行工具这块也要考虑,现在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春节出行很容易遇到拥堵的情况,所以要合理提前。
聚会:
到亲戚家基本上就是各种唠嗑,聊聊一些家常事宜,各种没见过的亲戚介绍认识一下,这个可能会遇到七大姑八大姨问情况,如果外向的人幽默回答,如果内向的人真诚回答,不要怯场,也不要觉得不好意思。
返程:
春节期间如果自行开车,喝酒这块就要注意,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同时安全到家之后,最好能发个信息或者打个电话和亲戚报一声,感谢他们今天的招待以及告知已经顺利到家。
回邀: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去了亲戚家中,一般也会邀请他们过来自己家做客,回邀他们,然后提前准备一些零食,一顿聚餐,为亲戚到来准备。这样互相联络、互相串门,将平时少见面的生疏感驱离,增进联系和关系。
过年走亲访友,你知道孩子们害怕什么?
可怕的团圆饭
3岁的佑佑看着颜朵把东西一件一件地放进行李箱,突然使劲抓住了颜朵的手:“妈妈,回姥姥家还要一起吃饭吗?”
从去年五一聚餐开始,家族聚会似乎变成了佑佑的阴影。那次聚会,佑佑几乎是刚进门,就立刻把头扎进妈妈肩膀,亲戚们半开玩笑地说:“佑佑可是男子汉啊,怎么不识逗、见不了大场面呢?”好不容易撑到饭局开始,没想到大姨一声令下:“今天太姥爷大寿,你们小朋友都要先表演个节目!”
表哥的女儿澄澄躲到了厕所,还是被强行拽出来,推到钢琴前。表姐的儿子嘟嘟被一众长辈拉着“背个三字经来听听”,然后当老师的舅舅化身裁判,评价嘟嘟“背得慢了、吐字不清楚、怯场”,于是还要重背一遍,好让大家拍下完美的视频,上朋友圈显摆一番。到了佑佑,还没等颜朵来得及拒绝,小姨发话了:“不唱歌太姥爷不高兴了,一会儿不给你饭吃!”大姨也用上了“激将法”:“佑佑不唱先让妹妹表演,佑佑是男孩子怎么胆子那么小,还不如妹妹呢!”颜朵没办法,只好拉着佑佑唱了几句。
那次回来,本来非常爱唱歌的佑佑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怎么也不肯开口唱歌,一听到要和别人一起吃饭就很抗拒地跺脚说:“不去不去!”
比表演更可怕的事
颜朵在微信群里抱怨的时候,立刻被闺蜜们“握手”了。冯冯心有戚戚地说,过年聚会,比表演更可怕的就是叫人。
女儿伊伊不到4个月的时候,就拒绝陌生人抱她,现在3岁多了,见到不熟悉的人就躲在妈妈身后。冯冯讲过道理:“伊伊,懂礼貌的小朋友才有更多人喜欢。”套过近乎:“叫阿姨,你最喜欢的小兔子就是张阿姨送给你的!”甚至威胁过:“下次还不叫人,就不带你出门了……”可无论怎么说,伊伊还是金口难开。
冯冯忧心忡忡地说:“马上要过年了,亲朋聚会,表演得差点大人倒不会计较,可不叫人,显得没礼貌没家教怎么办?”
当你逼迫孩子的时候,失去了什么?
曾有一个妈妈不明白为什么儿子一到超市就哭闹要抱,怎么也不肯自己走,直到有一天,她蹲下,跟儿子同样的高度,她才发现,从孩子的高度看过去,到处都是看不到脸的行人,只有密密麻麻的腿。
没有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被羞辱,但我们却会毫不犹豫的、高高在上的责备尚不及腰的孩子。因为我们从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于是看不到孩子的自尊,也看不到站在巨人森林里的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当然,我们也不会知道,当逼迫和责备孩子的时候会失去什么:
失去情绪识别的能力
伤害孩子的尊严,最大的影响就是孩子觉得不应该正视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觉。以后他们也不会正视别人的想法、情绪和感觉,和他人相处时,无须顾及对方,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就可以做。大人通过各种诱导、哄骗或强迫让孩子叫人或表演,孩子会学习到,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可以采取一切手段。这样的情绪伤害就像个轮回,永无止境。
失去安全意识
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惧和羞怯,是与生俱来的保护自己的能力,当孩子看着陌生人,他们会静静的观察、判断:这个人安不安全?这种直觉让孩子只接近对他成长有利的人,让自己与那个人产生情感上的连接,学会分辨他人,信任他人。但大人却剥夺了孩子的'“安检系统”,一旦孩子接触到陌生人,他们很大程度上就会缺乏安全意识。
失去自我主见
孩子到了2岁,自我意识飞速发展。在宝宝构建自我的过程中,也需要自我感觉不受打扰。当宝宝沉浸在自己的事情或情绪中的时候,家长非要打断他招呼客人或表演节目,这会让他失去判断,无法坚持自我。你盼着孩子成为乔布斯,可惜,你却把他们的个性和坚持早早地扼杀了。
无条件的接纳,才是成就孩子的终极武器
当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可以顺应天性,让他自己选择表演项目,不要强迫他一定表演自己最拿手的节目。如果孩子不愿意,可以说:“宝宝不喜欢现在表演,那么就自己去玩吧!什么时候喜欢了,再表演也不错啊!”当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可以跟孩子探讨:“如果有客人希望看你表演,你愿意吗?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无论孩子如何选择,都尊重他。
如果孩子不愿意叫人,千万不要用语言劝,甚至当着外人的面说她“不听话,没礼貌”,这只会让她越来越紧张。留给孩子一定的距离和时间,大人先介绍对方给孩子认识,亲身示范如何与人问候,等到孩子安心后,再引导他如何做,并询问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还是不愿意开口,不妨试试别的方式,比如跟对方勾勾手指,或者拍拍手掌。如果对方是熟人,试试问问他愿不愿意给对方一个拥抱?如果他不愿意用语言,也不喜欢用肢体,妈妈可以跟她一起创造属于她的打招呼方式,或许是一颗糖果,或是一张自己画的卡片。
这些只是方法,最重要的是内心。只有大人深深的、无条件的接纳,才能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去迎接挑战。就像旅美心理专家蔡真妮分享的一个故事:参加一个中国孩子的生日Party,吃完蛋糕后几个中国家长轮番让自己的孩子表演弹钢琴。有个美国孩子跟他爸爸说:“爸爸,我不会弹钢琴,我可以翻跟头。”爸爸摸着他的脑袋说:“孩子,你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去表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