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评课稿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为大家分享《古对今》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对今》评课稿 篇1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我看完这节课的真实感受,本堂课融合了数学知识、语文知识、吟诵知识、思维训练以及教师对儿童年龄段的把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者向我们展示了她丰厚的文化底蕴。毋庸置疑,没有厚积哪来的薄发?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一起来回顾教者的课堂。
整堂以玩魔方为主线,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教者这样做,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独具匠心。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这节课向我们形象地展示了,低年段的孩子如何在玩中学,在玩中成长,在玩中进行思维训练。
教者在语文课堂中引入正方体的概念,用数学工具进行语言文字教学和思维训练,非常有创意,各门学科其实都是相通的,但是我们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分科课程,教者以玩魔方为主题,把数学课和语文课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是一种综合课程的很好尝试,这样的课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识字方法独特。识字方法有很多,有集中识字、部件识字、字理识字等,本课中,教师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字理识字,比较有新意。教师讲了一个关于“日”的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出示甲骨文,把古今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识字,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了晨、暮、朝霞、夕阳,不仅认识了生字还学习了词语。最好,教师引导孩子意识到,晨、暮、朝霞、夕阳形成一个圆圈,春暖、酷暑、秋凉、严寒又形成一个圆圈,这就是时间的轮回,在这里教师又给孩子渗透了易经的知识。
多种方式理解词语。联系生活理解词语,比如教师讲解“酷暑”,问学生,夏天的温度最高是多少,你感觉怎么样,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出示*片直观理解词语,比如理解“严寒”,教师出示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人在冬天里带着帽子和口罩,捂得严严实,眉毛上都是冰,直观地让孩子理解了什么是严寒。
渗透吟诵知识。在带领孩子一起读《古对今》时,教师告诉孩子哪个字应该拉长音读,哪个字应该读短一些,把这首对韵歌按照平仄填上符号,然后带领孩子一起读,孩子们就这样不经意间吟诵出这首对韵歌了。部编版教材增加了很多传统的内容,比如对韵歌,比如诗,很适合吟诵,教师从小给孩子渗透吟诵知识,教他们吟诵,孩子将会终生受益。
整堂课循序渐进,有设计感。看似教师只是带孩子一起玩魔方,而实际上是一步步诱导孩子达成教学目标。既然是玩魔方,就要按照步骤来,教师先让孩子认读生字,再教他们贴魔方,然后同桌互相对对子,接着拍手读,直至吟诵,教学难度一点点加深,前一个环节又是后一个环节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我是学生,我也会爱上这样的课,愿我们的教师多带孩子上这样的课,那么我们的孩子将会是真正在快乐中成长。
《古对今》评课稿 篇2
听完马老师执教的《古对今》,使我深受触动。马老师这节课融合了识字教学、韵文学习、读说联动、读写联动等多种剂型,课堂组织如行云流水般游刃有余。课堂设计接近孩子们的语言最近发展期,不断设计各种环节,刺激孩子们的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这展示了她丰厚的文化底藴。本节课,我发现了以下亮点:
一、整堂从玩“手心手背”游戏导入,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两冀教材”链接自如。课前链接了《你读我诵》中的《水槛遣心二首》,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孩子们达到熟读成诵。丰富了语言积累。
三、课程设计精妙,思路清晰。马老师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了闯关模式,这样做,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独具匠心,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每一关的学习都很用心,这样层层深入,顺利完成了各项学习任务。
四、多媒体的设计和运用,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配乐朗读入情入境,课件配*精美生动,无一不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使他们始终充满激情地投入在本课的学习当中。
五、朗读形式多样化,既训练和培养了孩子的朗读能力,同时也巩固了字词学习,加深了对韵文的印象。
六、课外延伸,回归生活。最好的教育就是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这节课给我们形象地展示了这一点。孩子们学习了文中的对子,马老师又给出*让孩子们试着对对子,最后让他们试着自己写对子,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让孩子们达到到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的双向提升。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学习马老师这种求精求实的教学态度,将每一节课都上的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