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笔立山头展望》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以下是整理的郭沫若《笔立山头展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大都会的脉搏呀!生的鼓动呀!
打着在,吹着在,叫着在,……
喷着在,飞着在,跳着在,……
四面的天郊烟幕朦胧了!
我的心脏呀,快要跳出口来了!
哦哦,山岳的波涛,瓦屋的波涛,
涌着在,涌着在,涌着在,涌着在呀!
万籁共鸣的Symphony,
自然与人生的婚礼呀!
弯弯的海岸好像Cupid的弓弩呀!
人的生命便是箭,正在海上放射呀!
黑沉沉的海湾,停泊着的轮船,进行着的轮船,数不尽的轮船,
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
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
近代文明的严母呀!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笔名有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省乐山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之一。曾留学日本。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曾创办《创造季刊》,提倡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抗战期间,主编《救亡日报》,从事文化界抗日救亡活动,创作历史剧《屈原》等,并写下了大量诗文。1949年,被选为全国文联***。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0年6月,诗人郭沫若留日期间。笔立山在日本门司市(现为北九州市的一个区,为九州第一大港口)西郊,诗人登上此山俯瞰现代工业城市的崛起与繁荣,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
文学赏析
闻一多在评论《女神》时,认为郭沫若在诗中表现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20世纪底时代精神”,而“20世纪是个动的世纪”(《女神》之时代精神》)。在《笔立山头展望》里,就充满这种动的精神,不仅是词句节奏所构成的动感,而且是在看起来是静态的事物中,强烈地感受到生命跳动的脉搏。诗人虽是站在山头展望大都会,但他并不具体描写他所见到的城市的状态,像他在《女神》中的其它作品那样,更重要的是倾泻他内心难以抑制的`激情:“我的心脏呀,快要跳出口来了!”。生机勃勃的进取精神和饱满的创造力,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渴望,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和健全的人生的理想主义,使他感受到都市生命活力,看到山岳与屋瓦如波涛翻动,听到大自然宏伟的交响的宏声,并把城市看作是自然与人生结合的理想创造物。
在诗中,诗人把轮船的烟筒吐出的黑烟,称为“黑色的牡丹”,赞颂为“20世纪的名花”,这是值得注意的意象。对于象征近代工业文明的大都会,诗人采取充分肯定的态度这首诗写于日本,显然,包含着他对祖国未来的一种期望。然而,到了20世纪,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弊病和灾难已逐渐暴露,并为敏感的作家、诗人所注意。艾略特在《普鲁弗洛克的情歌》里,将城市的黄昏,比喻为“病人麻醉在手术桌上”。凡尔哈仑的城市中,诗人为辉耀的太阳被煤灰和黑烟荣住而悲哀,并从“沥青与石油的河流”上驶过的船只的汽笛“听出了恐怖”。在他们的作品中,城市已成为罪恶的渊薮,成为饥饿和饕的怪兽。东西方诗人在同一时期感受上的差异和对立,根源于他们各自的历史背景。当西方现代诗人深切体验到科学和工业发展对人性所产生的挤压、所引起的人的异化的时候,郭沫若则认为人的生命力肯定会由于近代文明而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他用了这样的比喻:“弯弯的海岸好像Cupid的弓弩呀!/人的生命便是箭,正在海上放射呀!”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诗人用赞美的诗行写着烟囱的森林的时候,他继续的是郭沫若的同一“母题”。这种情况,使人们对中国现代诗人的理想的继承性有了深刻认识,也从这种继承中看到中国社会发展的迟滞。当然,这已不属诗歌艺术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