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要强怎么办
心理是人类在情感世界里流动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心理比较脆弱的人,会更容易体会到别人的情感体验、情绪变化,从而也会更善良,更会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下面是整理的孩子太要强怎么办,欢迎大家分享。
典型表现:
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凡事都要争第一,达不到目的就灰心丧气甚至耍小性子。
成因分析:
孩子在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会逐渐喜欢在有意无意的横向比较中确认自己的本事和价值,这就是竞争意识的来源。当然,孩子喜欢争强好胜,还可能是因为家长不经意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暗示,即孩子表现好了就高兴,表现不好了就不高兴,以成败论犒赏,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形成了一定错觉:爸爸妈妈只喜欢强胜的我,如果输给了别人,他们就可能不喜欢我了。于是便出现了为了讨爸爸妈妈欢心而好胜的行为。
教育策略:
1、认识到要强行为在某个年龄阶段的合理性,在坦然接受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孩子的好胜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动时,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反应,不要过分在意他们的输赢,否则就可能“逼”出一个过分要强的孩子。
3、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过分要强的习惯,正确的做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竞争,而是让孩子明白失败了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孩子和别人玩“扳手劲”失败了,您可以这样安慰他,“虽然你的手劲不如XX大,但跳的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论成败,自己都是父母最爱的那个小孩。
4、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可以有意创造一些教育契机,比如,在跟孩子比赛时故意输掉,然后学着孩子的样子生气地罢工并说些“输了,不玩了,真没劲”的话,如果孩子反过来恳求继续玩,则在继续玩的时候赢她,观察她输了之后的反应,如果她输了就像平时一样不开心甚至罢工,就引导孩子反思刚才自己输了罢工时她作为赢家的所思所想,并借机给她讲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如果孩子输了能够做到继续努力,就借机表扬她“输得气”的勇气,然后,家长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故意让她赢,进一步引导她体验“输了并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努力,就可能成功”的道理。久而久之,孩子就渐渐明白了最重要的游戏或交往本身的快乐,而非谁强谁弱这个结果。
5、必要时,家长甚至可以淡化对孩子成功成绩的反应,强化对其“输得起”之行为的'肯定,当然,这要把握一个度,不要矫枉过正,否则,孩子果真一点竞争意识都没有了,也不是件好事。
拓展:孩子输不起的性格如何改善
1、让孩子充分体会赢的感觉
和儿子玩游戏时,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先放低水平。玩棋时,我会控制好自己的节奏,随着儿子的思路出棋,让他先赢几把,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有赢的成就感,喜悦感,自然孩子赢了多次后就不在乎一两次的输。待时机成熟,他掌握了方法后,我便提高水平,一路引导他动脑,专注。这样,孩子即便输了,也会对结果释怀,认为自己输得理所当然,从而增强他的抗挫能力,能更好地立足于风云变幻的时代。
2、让孩子明白过程更有趣
人生如一场比赛,不可能永远是常胜将军,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享受了这个过程。每次游戏结束后,不管孩子输赢,我总会问孩子:“你玩得开心吗?”每次都得到孩子肯定的回答。看得出,他已经享受整个游戏带给他的快乐,真正体会到“享受过程”比“赢得胜利”更重要。
3、改变自己,与孩子共情
作为家长的我,可能因为焦虑太在乎输赢,故而,我要先让自己放下焦虑。在游戏时,当孩子输了,我知道他已经很难受了,便不火上浇油,而是与他产生共情,对他说:“孩子,你已经尽力,专注地投入其中了。妈妈知道此刻你的心里很难受,但是每个人都是这样,会赢也会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你努力就好。”这样孩子觉得我理解他,自然就淡化了输的情绪。
4、按规矩来,输了要学会认输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游戏中有输有赢,一定要按规矩办事。当孩子有一手臭牌时,我便告诫他:“不要期望这局会赢,面对不利的现实,不妨退一步重新审视局势,这手臭牌你有几分获胜的把握?如何出击才是最佳的选择?”我发现通过这样的解释,孩子有了认同感,懂得了输并不可怕,其实只是给对方一个台阶,给自己一条退路罢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孩子太要强怎么办抗挫能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