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观后感范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观后感1
在这个世上,不是所有爱人的心灵都会彼此相嵌,相反,总有一种爱,与风花雪月无关:它只是单纯地始于相知并终于相惜。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的代尔夫特。随着女佣葛丽叶的不辞而别,画家维米尔与她那段铭入心骨的爱恋终是在时代与世俗地拆散下匆匆谢了幕,只留得一众观者喟然长叹……
让我们将影片回放至最初,我们渐渐了解地到男主角的家道很有可能随时破落,而他不得不依靠卖画维持这个家外表的光鲜。为了谋生,他不得不迎合富商的作画要求而屈从于低俗,可换来的却只是家人对他和艺术的不理解。
正当维米尔的心如一口古井压抑沉闷不起波澜,她如一阵清冽的风吹散了他心中的灰霾,在他心的湖泊上漾起层层涟漪。使他建立起一条专属于她的神经冲动,甚至为了维护心爱之人不惜与妻子展开激烈的争吵。而这个走入他心的妙龄女子,就是在他的启发下拥有强烈艺术思维的女佣葛丽叶。
于是对腐朽时代下依旧鲜活的他们而言,相爱便变成了一种天赋。可当时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与人们世俗的眼光,哪里会容许这份感情的萌发。一个是功成名就且拥有家室的画家,另一个则是处于末流涉世未深的少女。代尔夫特之大,竟容不下一个维米尔,也容不下一个葛丽叶。
即便肉体上从未逾矩,两人原本紧闭的的心门也早已为对方敞开。望着画中少女轻启的丹唇,里面似有诉不尽的情愫,却又欲语还休。黑曜石般透亮澄澈的双眸饱含对爱人的深情,无需明说的心意像澎湃的涌流呼之欲出,可那眼里分明留存着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哀婉悲戚与怅然若失。
画与情一同永垂不朽……流光早已变换了人间的模样,只有那份爱随着名画世代相传。突然,我似乎听闻画者对肖像微语道:“你就是我的岁月流年。”
“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世间总有那么一种情,无关风花雪月,却又不会止于岁月!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观后感2
爸爸当过一段时间的美术老师,他自己也爱好写写画画,所以订阅了一些绘画方面的刊物。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从书橱里的一本画册上看到过《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巧的是下面还配了个故事,画家为了画好这幅画,趁妻子不在时偷出她的珍珠耳环给模特戴上。因此我仔细看了这幅画,尤其是那颗珍珠。刚刚看了这故事拍成的电影,电影结尾又看到了这幅画,仿佛瞬间提升了鉴赏力,一下子体会到画上少女的纯美之处。
电影里画家生活所迫,女孩更为贫困,他们分别屈服与现实,可依然忠于艺术。伟大的作品往往是在压力下诞生的,就像钻石的形成。最后,画家如愿以偿,而女孩难道就仅仅获得那对耳环作为酬谢?电影中有个隐喻的画面:刚开始时女孩走过了一个圆,最后画家画完后,她又走到了那个圆,身边的`人来去匆匆。那个圆是代表时间的钟面,别人过去了,年轻的女孩留在了那里。
画家妻子在事情败露后咆哮:为什么不画我?画家说:因为你不懂。
画家之所以能成就这幅名画,是因为他遇到了女孩,这个女孩懂颜色。
一副画作不仅蕴含了光影色调,更蕴含了一种能打动人心的东西,这东西在买来的颜料里没有,是纯净的心所特有的颜色,一颗还不够,更需要另一双手帮助碾磨,汇入调色板。
电影以名画的创作为题材,但不以画家为主角,却从一个女仆开始,展现她的纯洁、敏感,以及对艺术的理解,从中表明,价值连城的珍品往往是日常生活中,在非艺术家的平民世界中。谁都可能创作它,理解它,感悟它……
一直喜欢欧洲电影的精致,场景,道具,服装一丝不苟,能使人不可自拔地陷进影像世界中去。就拿女孩来说,她简直就是十七世纪的人,你都不可能想象她卸了妆回到现代中来。
这部电影真美,它就像少女耳际的珍珠,熠熠闪亮。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观后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