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翻跟头(精选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整理的大班教案:翻跟头,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1
一、设计意*: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幼儿感兴趣的现象,他们蕴涵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本次活动就是侧重于引导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在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并记录探索的过程。
3、提高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前知识准备:了解圆的物体(如小圆球、小钢珠)是会滚动的。
2、物质准备:空胶囊、小钢珠、火柴头,纸团,雪碧瓶做的透明筒、鸡蛋壳、玻璃球、玻璃球、记录表格、多媒体课件、智力蛋。
四、活动过程:
1、组织游戏,激发兴趣。
(1)出示智力蛋(放在透明筒里),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2)师:我的智力蛋可能干啦,它还会表演杂技呢,你们看(演示让智力蛋在透明筒里翻跟头),这个智力蛋在筒里怎么样了?(幼儿边看边议)智力蛋为什么会翻跟头呢?
2、幼儿动手操作
(1)你们想了解智力蛋为什么会翻跟头吗?那就要动脑筋想一想,动手试一试,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透明筒,小胶囊就好比智力蛋,现在你们试试看,你的小胶囊会不会在透明筒里翻跟头。
(2)幼儿操作:发现小胶囊不能翻跟头。
(3)为什么这个小胶囊不能翻跟头呢?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小胶囊和智力蛋一样翻跟头呢?让幼儿带着问题再次进行操作,试着在小胶囊中放入小纸团、火柴头、小钢珠等物体,看看这些物体能不能让小胶囊翻跟头。
(4)师生共同操作、试验。启发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记录操作结果。
3、师生共同交流操作中的发现。
(1)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2)请个别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发现。
(3)师生共同验证钢珠放在胶囊里后,胶囊就会出现翻跟头的现象。
4、了解胶囊翻跟头的原理。
(1)为什么钢珠放在胶囊里,胶囊就会翻跟头,而火柴头、小纸团放进胶囊,胶囊却不会翻跟头呢?
(2)观看多媒体课件(见附件),了解钢珠使小胶囊翻跟头的真正原理:因为小钢珠是圆的,会自由滚动,它又比小胶囊重,所以当小钢珠滚到胶囊的这一头时,胶囊的另一头就翘起来了;当滚到另一头时,这一头又翘起来了,这样接连不断地滚动,小胶囊就像杂技演员一样连续不断地翻起跟头来了。
(3)揭示“智力蛋”会翻跟头的奥秘。
师:你们猜一猜智力蛋为什么会翻跟头的?它的里面放了什么?
在幼儿猜测后打开智力蛋,看看里面的玻璃球,由此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胶囊一类的空心物体内装上会不断滚动的重物时,只要重物一滚动,就会带动胶囊一类的物体翻跟头。
5、听音乐玩“小胶囊翻跟头”的游戏结束。
五、活动延伸:
在科技操作区提供各种类似胶囊的空心物体及玻璃球、小钢珠、小弹子等多种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
六、活动评价:
1、操作探索前善“导”。此活动一开始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学习的意向,激起幼儿探索发现的冲动,带着“智力蛋为什么会翻跟头?”的问题非常投入、专注地进行操作探索活动。
2、操作探索中敢“放”。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敢于放手,但却不放任自流。比如在尝试让小胶囊翻跟头的过程中,幼儿难免会有些困难,会有失败,但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方法提供给他们,而是鼓励幼儿再尝试,或请教同伴、或合作商量,自己解决问题,习得经验,真正把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成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3、操作探索后能“启”。每次操作探索后,教师能够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使知识、经验在幼儿的头脑中得到内化,并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以及记录活动中不断丰富。教师还善于设疑,启发幼儿思考,进行猜测,进而继续探索发现,直至解决问题。比如在幼儿第一次操作发现小胶囊并不能翻跟头时,教师马上提出“为什么你的小胶囊翻不了跟头?”、“有什么办法让它也能和智力蛋一样翻跟头呢?”等问题,使幼儿进行了再尝试、并从中发现了小胶囊翻跟头的秘密,自然习得了一些新的经验和知识。
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2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会翻跟头的磁铁
大班科学:
会翻跟头的磁铁
活动目标:
1、初步发现磁铁都有不同的两端,磁铁间存在相吸、相斥的有趣现象。
2、能用较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长条形磁铁、环形磁铁各17块,柱形、园形、蹄形磁铁各一块,、纸盒16个、纸板一个,小汽车与幼儿人数相等;
2、集体记录表一张,幼儿记录表16张,记号笔17只,√×标记各一。
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激发兴趣。
二、尝试操作,发现并提出问题。
三、大胆猜想,学习记录方法。
四、探索记录,验证猜想。
五、再次操作,进一步感受有趣的磁力现象。
六、游戏:奇妙的小车。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3
活动目标
1.能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内容,欣赏诗歌
2.结合诗歌的思维和句式特点,大胆想象,学习访编诗歌。
3.认读重点字词:翻跟头、高楼、托起、整个、镜头、地球
活动准备
大字卡、挂*、音带、,诗歌读本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二、感知理解活动
1.交流翻跟头的体会
教师引导幼儿讲述翻跟头的体会,翻跟头是看到了什么,和平时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一样,鼓励幼儿用相应的词表达所看到的物品和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翻跟头时低下头,我们看到了这么多不同的事物,真是太奇妙了
2.欣赏诗歌
1.教师出示挂*幼儿观察
说说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他看到了什么,他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2.教师朗读诗歌幼儿认真倾听
3.讲述诗歌内容
重点讲述诗歌中的三个倒是画面,知道幼儿根据画面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学念诗歌的句子。
4.教师与与幼儿以问答的相识,熟悉诗歌内容并学习字卡
师:第一个跟头看到了什么?幼儿:看见绿色的天空挂满高楼,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什么是绿色的天空,随机出示大字卡“翻跟头、高楼”引导幼儿初步认读
师:第二个跟头看见了什么?怎么理解白云在我脚下游?
师:第三个跟头看见了什么引导幼儿理解“我双手托起整个地球,让幼儿明白翻跟头的时候一切物体都是倒过来的
出示字卡:托起、整个。地球、镜头引导幼儿初步认读
5.教师播放音带幼儿划指跟读诗歌
阅读完后教师收书
三、游戏活动
游戏:*片字卡对对碰
教师分别出示大字卡:“翻跟头、高楼;托起,整个、地球“幼儿找出小字卡的*片部分配对,然后换角色进行
四、创造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诗歌的句型,结合自己的感受创编诗歌
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想象,学习访编诗歌
如。第四个跟头看见、第五个跟头看见
五、结束活动
交流小结,幼儿有序整理自己的物品
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的秘密。
2、学习用表格记录自己猜测、验证的结果。
3、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蛋宝宝、纸老鼠、钢珠、玻璃球、棉花、纸团、弹簧等材料若干;斜坡、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探索纸老鼠翻跟头的秘密。
1、玩不同重量的纸老鼠,发现纸老鼠翻跟头的秘密。
①这里有许多纸老鼠,其中有一些纸老鼠有一个特别的本领,请你们玩一玩,看谁第一个发现?
②纸老鼠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幼儿讨论)
2、探究纸老鼠会翻跟头的奥秘。
①提问:这些纸老鼠为什么会翻跟头?
小结:原来是肚子里的东西会帮他翻跟头。
②你会翻跟头吗?一起翻翻看。
3、按能与不能翻跟头,给纸老鼠分类。
二、猜测、验证并记录。
1、猜一猜哪些材料能够帮助蛋宝宝翻跟头,并记录自己的猜测结果。
①看,纸老鼠的好朋友蛋宝宝也来了。哎,他不会翻跟头,可着急了,你能帮他吗?
②幼儿讨论。
③小结:小朋友想到给蛋宝宝肚子里放东西帮他翻跟头。猜一猜,哪些玩具能够帮助蛋宝宝翻跟头,请你记录下来。
2、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并记录。
看,这里有纸团、棉花、弹簧、钢珠。动动小脑筋,哪些玩具能够帮助蛋宝宝翻跟头,你去试一试。
3、相互交流自己的探索、记录结果。
①讨论:刚才你在蛋宝宝里放的什么材料,他会翻跟头吗?
②幼儿讲解演示自己的探索、记录结果。
③讨论:为什么只有圆溜溜的钢珠能帮蛋宝宝翻跟头?
④老师小结。
三、迁移已有的经验,制作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1、利用材料制作一个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别看小胶囊长长的,他也能翻跟头呢,不信你试试!
2、在不同的材料(自制微型斜坡)上,玩一玩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四、结束部分。
带上你的会翻跟头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玩一玩。
整理操作材料,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讨论:是不是蛋宝宝肚子里的铁珠越重,蛋宝宝就会翻得越快呢?
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5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力的有趣现象产生兴趣,并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通过实验了解小胶囊翻跟头是重心转移的现象。
3、学习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
能理解钢珠在小胶囊里翻跟头的原因。
注意事项
胶囊和钢珠的安全性。
活动准备
胶囊、绿豆、钢珠、螺丝钉、纸滑梯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讲故事,引发幼儿兴趣
杂技团里有一个会表演的小胶囊。有一天,杂技团团长要求小胶囊出一个新节目,要表演从滑梯上翻着跟头下来。这可难住了小胶囊,它不停地练习,小朋友们帮它看一看。(示范小胶囊从滑梯上滑下来)这是翻跟头吗?在它着急的时候,杂技团团长跟它说:“你肚子里是空的,怎么能翻跟头呢,”你要放进东西去试一试。小胶囊想:我要在里面装什么才能翻跟头呢?小朋友,你们帮它想一想吧。
师:你觉得小胶囊里放什么可以让它翻跟头呢?为什么?
二、活动实施:
1、幼儿认识材料。
师:我们取出的都有什么?这三个材料哪儿不一样?放在手里掂一掂,在盘子里滚动一下看看。
:这三个材料形状不一样、重量不一样、滚起来也不一样。
2、幼儿进行猜想。
师:你觉得这三样东西哪个放进胶囊里哪个能让小胶囊翻跟头呢?
3、幼儿进行实验。
师:小胶囊里面放什么材料可以让它翻跟头?另外两个材料可以让小胶囊放跟头吗?
4、幼儿记录实验发现。
5、幼儿进行实验分享。
师:为什么钢珠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它和另外两个材料有什么不一样?
三、活动:
教师进行经验:通过让小胶囊翻跟头我们知道了:圆的、重的东西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长的、轻的不可以。我们下来可以再试试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
活动
幼儿能说出小胶囊在斜面上翻跟头是因为钢珠在里面滚动的原因,并说出钢珠与两外两个材料的不同。
活动延伸
寻找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的材料,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斜面与滚动现象,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
2.引导幼儿分析操作录表并概括实验结果,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实验态度。
3.体验与同伴分工合作以及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会翻跟头的电池娃娃(*1)。
(1)制作材料
废旧1号电池人手一个;长20厘米、宽7厘米的卡纸人手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人手四张;透明胶、水彩笔、剪刀等。
(2)制作方法
a.将1号废旧电池横着包在长20厘米、宽7厘米的卡纸中间;
b.两头用两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封口;
c.在另两张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上画上两个可爱的娃娃,剪下来贴在卡纸中间。
2.同等长度的pvc扣板或木板和同样高度的水彩笔盒子若干,铅笔,吸管,粉笔,记录单等。
活动过程
1.设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请幼儿自由地在板子上玩电池娃娃,看看有什么发现?
幼儿:只要用力一推,电池娃娃就会在板子上翻跟头,很有趣。
(2)教师:如果不用力推,怎样使电池娃娃从板子的一头很快地滚到另一头?
幼儿讨论并合作尝试,交流探索后的发现:只要把板子的一头用积木或水彩笔盒垫高,然后把电池娃娃放在高的一头,就是不用力推,电池娃娃也会很快地从板子高的一头滚到另一头。
(3)教师分别请几位幼儿进行演示:有的幼儿用一盒水彩笔盒子垫在板子的一头,有的用了两盒,也有的用了三盒,这样就出现了高度不同的斜坡。
2.探索斜坡的高度和电池娃娃滚动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的电池娃娃,从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滚下来,速度一样吗?
幼儿:可能是一样快;也可能是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更快;也许是从低的斜坡上滚下来更快……
教师出示记录表(表1),引导幼儿用水彩笔盒数的多少来区别斜坡的高低,并记录自己的猜想。(在相应的表格中打“√”)
(2)教师:这些都是小朋友猜想的。用什么办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到底是从高坡上滚下来滚得快,还是从低坡上滚下来滚得快?或者是一样快呢?
幼儿:可以两个小朋友一组来做实验,只要把电池娃娃放在高低不同的两块板子上,同时松开手,让屯池娃娃从高的一头滚下去,比一比,就知道结果了。
(3)幼儿合作实验,教师提示幼儿:两位小朋友要同时松开手,并且大家都不能用力推,最后要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里(*2、*3)。
(4)幼儿交流、讨论实验情况
教师:你们刚才是怎么玩的?你们的猜想和实验结果一样吗?有什么发现?幼儿:我们两人每人拿一个电池娃娃,同时松开手,发现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的电池娃娃速度快,和我们猜想的不一样。
幼儿:我们两人轮流玩的,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分别拿一个电池娃娃,两手同时松开,另一个小朋友记录。我们也发现高的斜坡上滚下来的电池娃娃速度快,实验结果和我们猜想的一样……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的电池娃娃速度快,而且高度相差越大,结果越明显。有时候我们的猜想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科学的实验才能知道答案。
3.探索斜坡的高度和电池娃娃从斜坡上滚下来后继续滚动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1)教师: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幼儿:电池娃娃从斜坡上滚下来后不会马上停下来,还会继续向前翻跟头。
师适时追问:那同样的电池娃娃,从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滚下来,继续滚动的距离是一样的吗?
幼儿猜想:可能从高坡上滚下来滚得远,也可能从低坡上滚下来滚得远……
师:用什么办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结果呢?
幼儿:让电池娃娃从不同高度的木板上滚下来,量一量,比较一下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结果了。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哪些测量工具?怎样来量?
幼儿:可以用大头针、筷子、木棍、绳子等作为测量工具,首尾相接,直直地量。
师:测量工具要一样长,量的时候要首尾相接直直地量。
(3)幼儿合作实验,师提示幼儿数清楚分别用了几根吸管,并把操作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表2),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方法来实验。
(4)分析记录表,交流实验情况(*4、*5)。
教师:小朋友,你们刚才是怎样做实验的?从记录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1:我们比较之后发现,从高坡上滚下来用的吸管多,从低坡上滚下来用的吸管少,所以电池娃娃从高坡上滚下来后继续滚动的距离远。
幼儿2:我们没有用吸管量,而是先让电池娃娃从高坡上滚下来,在电池娃娃停下来的地方用粉笔作个标记,然后再让电池娃娃从低坡上滚下来,在电池娃娃停下来的地方也用粉笔作个标记,比一比,我们就知道电池娃娃是从高坡上滚下来继续滚动的距离远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用的两种方法都可以,实验结果也是一样的。我们发现斜坡越高,电池娃娃继续滚动的距离越远。
延伸活动
1.提出进一步设想:如果用不同型号的电池做出不同重量的电池娃娃,从相同的斜坡上滚下的速度一样吗?继续滚动的距离又会怎样呢?
2.鼓励幼儿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并尝试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设计记录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物,是以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为基本目标的探究式科学活动,也是高结构化的科学活动。活动前,教师引导幼儿自制会翻跟头的电池娃娃,并以此为载体开展探究活动,充分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大胆操作和自主表达。其次,通过“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一一“记录”,让幼儿通过猜想与验证、测量与比较、分析与总结、交流与表达来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幼儿始终是主体,教师只是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纲要》理念以及科学教育“做中学”、“玩中学”的思想。
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7
活动目标
乐意参加阅读活动,体验阅读的`快乐。
了解故事内容,愿意大胆地表达和表现故事。
活动准备
大型*书1本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一起读书了,看看今天要读的这本书和我们以前看的书有什么不一样?(这本书好大)对了,今天我们就要来读一读这本好大的书。
(2)这本书讲的是谁的故事,你们看出来了吗?哦,从这本书的封面上我们就知道讲的是小青蛙、小乌龟、小宝宝和西瓜虫的故事。那讲得是他们怎样的故事呢,我们赶紧打开书看一看。
2、逐页阅读
(1)这是谁?小青蛙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我要翻跟斗咯!”小青蛙怎么说啊?(幼儿学一学)
小青蛙想把它翻跟斗的事告诉大家,声音轻了大家会听得见吗?那我们学着小青蛙大声地喊一喊“我要翻跟斗咯”好吗?(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大声喊“我要翻跟斗咯”。
(2)小青蛙准备翻跟头了,我们一起用力帮它喊一喊“一二三”。(集体喊“一、二、三”)
扑通,哎呀呀,翻歪了,小青蛙翻到了哪里?你们看小青蛙翻到河里,河水怎么样?(引导观察画面)河水溅得高不高?那小青蛙掉到河里的声音应该怎么样?我们再一起学一学青蛙翻到河里的声音:小青蛙掉下去啦!“扑通”(集体做一做动作,说一说)
(3)故事中的小青蛙在翻跟头,那小乌龟在做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赶紧往下看。
(看乌龟的*片)小乌龟在干什么?(翻跟头)它会怎么说?我们学着乌龟大声一点告诉大家。(我要翻跟头咯!)小乌龟要翻跟头了,我们一起为它加油喊一喊“一二三”。
(4)看,“砰”的一声,小乌龟它翻成什么样了,谁来学一学?(请一幼儿做一做乌龟的动作)
小乌龟四脚朝天躺在地上,头好晕啊,爬不起来了!小乌龟在地上摇来摇去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幼儿集体一起做乌龟的动作:幼儿一起边摇边发出“咔嗒”的声音。)
(5)又有小动物要翻跟头了,我们快起来看看。
谁也来翻跟头了?有几条西瓜虫,我们一起数一数,“一、二”,有几条?这条西瓜虫会怎么喊?(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这条西瓜虫会怎么喊?(集体喊一喊)这条西瓜虫往这边翻,那条西瓜虫往这边翻,它们一起翻跟头会发生什么事?(猜)我们也帮他们喊一喊吧!(教师边做动作边说)“一、二、三”“啪”两条西瓜虫怎么啦?(幼儿个别回答)啊,不小心撞到一起了。那你们听见他们撞在一起发出了什么声音吗?我们也来做一做。(幼儿学一学,说一说)
(6)听!“我也来翻跟斗咯!”谁在喊呀?(猜)看,是谁在喊啊?(小宝宝)小宝宝要翻跟头了,我们帮他鼓鼓劲,一起喊一喊。(一起喊“一二三”)嘘,听听小宝宝翻跟头会发出什么声音。(教师做听的动作)你们听见了吗?怎么会没有声音的呢?
(7)(出示爸爸接宝宝的*片)原来是怎么回事啊?(被爸爸接住了)哈哈,正好被爸爸接住了宝宝,宝宝心里怎么样?他脸上的表情怎么样?我们也来做一做!
(8)刚才我们读的这本书的名字叫翻跟头。大家一起读一读。(一起看封面上读一读)
3、完整阅读
你们想不想再读一读这本书上好听的故事?(教师读故事,幼儿可以和教师一起读)
4、结束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翻跟头啊?你们会象故事里的小青蛙一样翻歪了呢?还是象小乌龟一样翻得“咔哒咔哒”响呢?我们快去到外面翻一翻。(幼儿在空地上翻跟头)
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8
材料准备:
3个空胶囊、1粒钢珠、若干小沙粒、1块棉花、1块硬纸板、若干积木
制作方法:
分别将钢珠、沙粒、棉花装入3个空胶囊里。
把几块积木摞起来,把硬纸板的两边折起来做成一个轨道,并把它的一端搭在积木上,形成一定的坡度。
实验操作:
(1)把装有钢珠的胶囊放在倾斜的硬纸板上,就会看到胶囊不断地翻起跟头来。
(2)把另外两个胶囊也分别放在硬纸板上,观察其是否会翻跟头。
教师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观察硬纸板倾斜的角度不同,装有钢珠的胶囊翻跟头的速度就会不同。
指导幼儿观察、比较胶囊内装的材料不同,胶囊的运动情况也不同。
拓展与替代:
寻找类似于胶囊的长椭圆形物品代替胶囊进行实验。
寻找能滚动的其他材料代替钢珠,让胶囊翻跟头。
将装有钢珠的胶囊放在纸盒内,任意倾斜纸盒,观察胶囊的翻动方向。
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9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来自xx幼儿园的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我将从说教材设计、活动目标、重难点,活动准备、教法、学法,和活动过程这几方面来说课,希望得到各位老师、评委的指导。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来自河北少年儿童出版出版的《幼儿领域活动教师用书》中班上
册科学领域。翻跟头对于孩子来说最熟悉不过,小胶囊也会翻跟头既贴近生活,易于操作的有趣活动,更适于大班的孩子来进行探究。于是我们改进了教育目标,增加探究材料,创新了教具,利用揭开“小胶囊”会翻跟头的秘密,展开探究,得出结论:重量和胶囊大小适中的球形物体,在胶囊内滚动会带动胶囊进行翻跟头的运动。激发幼儿善于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和探究科学的兴趣。
下面说一下本次活动的教法
二、教学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领域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据此我们制定三维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物体由于重心移动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2.理解小胶囊翻跟头的原理。
3.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对身边事物现象的探究兴趣。
活动重点:探究发现小钢珠会让小胶囊翻跟头。
活动难点:理解小胶囊翻跟头的原理—重心转移
三、说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进行翻跟头游戏。
物质准备:小椅子下面材料筐第一次探究材料(轨道滑梯和装有不同东西的小胶囊)每人一套,第二次探究桌面材料每人一套,第三次探究大轨道和大胶囊共4套供幼儿分组游戏探究,ppt课件和视频及背景音乐等。
四、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老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法:本次活动我采取了比较法、观察法、和操作法和分组游戏法步步设疑,用问题引导幼儿自主探究,验证假设,我们还投其所好,利用播放动画视频直观感知小胶囊翻跟头的原理,准确有趣。利用生活中重心转移现象的搞笑视频,更易于孩子们的理解。在这里我不是过多的强调该怎样做,如何做,更多的是设置问题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学法:幼儿通过分组合作游戏法、展示法、尝试法等进行观察、操作、记录,自主探究,把自己的猜想假设、探究结果展示,充分体验科学活动的迷人之处,满足了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次活动的任务呢?我说一下本次活动的教学过程。本次活动在多媒体活动室进行,所需教具是多媒体设备、黑板、及本活次动的系列教具。
五、活动过程:
主要分为七个步骤。从激发兴趣、谈话引入到逐步的探究采用了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的方式,逐步引导孩子们进行探究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活动前有了翻跟头的经验,提出老师这也有一个小朋友会翻跟头,引出小胶囊。之前还把不利于观察的卡纸轨道改成了易于观察的透明轨道,孩子们一下就被激发出兴趣。
(二)幼儿探究,引发猜想:在幼儿的小椅子下提供了材料筐,幼儿第一次探究,发现自己的小胶囊不会翻跟头,而老师的会翻从而引发猜想,引起悬念。并利用磁力吸填充大的猜想表格。
(三)动手操作,发现秘密:第二次探究,我们把原来的只有小铁球和小塑料球两种材料又增加了两种,砂砾模仿幼儿熟悉的药面儿,大米不是球形的,增加探究难度和乐趣。我们又将记录表改进为黑板展示的大记录表,形象鲜明的对比猜测和验证的结果,简单明了。便于得出结论是小铁球(小钢珠)让小胶囊翻跟头。
(四)拓展游戏,究其原理:就此得出结论还不能满足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到底小铁球是如何带动小胶囊翻跟头的呢?胶囊不但太小且不透明不好观察,我们又设计了大胶囊,用矿泉水瓶剪下上半部对接就成了,可里面的小球用什么呢?找不到大点的球体,我们就用乒乓球装进沙子增加了重量,这样就可以清晰的观察球体在胶囊中的运动轨迹。通过分组游戏的方式,孩子们又有了新的发现,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们又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视频揭示了重心转移的原理。使小结部分清晰易懂。
(五)源于生活,联系实际:知道了原理,还原于生活才是我们的目的,如何将知识原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呢,我们利用单脚站立感知重量的落点,幼儿亲身体验重心转移,再加上生活案例视频,终于,孩子们联系到了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案例。
(六)幼儿小结,教师总结。
(七)区域投放,活动延伸:将这些玩教具放置区域活动当中继续体验探究。在之后的日子,又有了新的发现,他们说:不光是圆的东西能翻跟头,他发现大车拉的钢材重心转移了也会翻车。还发现买来了小一号的钢球需要把胶囊也剪下一小点,才能让胶囊翻跟头。至此孩子们好像明白了些什么,虽然表达不够准确,但是在他们的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种子。
六、活动反思:
亮点:活动使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结合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理解翻滚现象是由于重心转移而产生的。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自主地观察、分析、判断,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非常高,对探究结果记忆非常深刻。孩子不仅有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操作中心情是愉悦的,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科学,并敢于大胆尝试以及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不足:在孩子们的眼里会有不一样的风景,分组探究时就有孩子提出胶囊翻跟头还跟轨道的坡度有关系,这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在以后的活动当中还应考虑周全,多学习各种各类的知识、常识,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我用一句话结束我的说课,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谢谢大家!
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10
一、活动设计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领域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只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进行活动。据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利用揭开“小胶囊”会翻跟头的秘密,展开探究,得出结论:重量和胶囊大小适中的球形物体,在胶囊内滚动会带动胶囊进行翻跟头的运动。激发幼儿善于发现、积极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体由于重心转移而发生的翻滚现象。
2.学会猜想和实验结果对比验证。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实验用具每人一套:小空胶囊、轨道、沙子、大米、塑料子弹、小钢珠。自制大胶囊、一个空乒乓球和一个装满沙子的乒乓球、大轨道。
2.猜想、实验表2张。展示板、磁力扣
3、ppt课件,舒缓的背景音乐,幼儿小椅子下面放材料筐:每人一个小胶囊和轨道。
四、活动重点:实验探究什么样的物体能让胶囊翻跟头。
五、活动难点:理解小胶囊翻跟头的原理
六、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刚才我们进行了翻跟头的游戏,小朋友们真厉害!我这里也有一个小朋
友,他也会翻跟头。谁认识他呀?(小胶囊)
2、教师演示小胶囊翻跟头
3、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看到了小胶囊会翻跟头,你们想不想试试?
(二)幼儿探究,引发猜想
1、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就藏着你需要的东西,请你拿出来来试试。
2、幼儿尝试操作。
师:你们的小胶囊会翻跟头吗?(不会)可老师的为什么能翻跟头呢?看看你们的胶囊里面有什么?因为老师的小胶囊里装入了一个宝贝。他呀就藏在这里:(PPT逐一展示)可能是沙子、大米、塑料子弹和小钢珠。
请你们猜一猜:哪种材料放在小胶囊里会让它跟斗呢?
3、幼儿讨论,填写猜测表。(出示材料表格请幼儿在认为能让胶囊翻跟头的材料下面放上一个磁力扣)
(三)动手操作,发现秘密(配乐)
1、试一试:在后面的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小滑梯”轨道和这些材料,咱们要看一看、摸一摸、掂一掂看看这些材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试一试、想一想为什么有的能让小胶囊在滑梯上翻跟头,而有的则不能。
2、填充验证表:请幼儿把磁力扣放到能让胶囊翻跟头的材料下面。对比猜
想和实验结果。
3、交流探究结果:到底是什么让小胶囊翻跟头。
请几位小朋友来把实验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请他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小结:猜测只是想法,要动手试一试才知道。刚才我们进行了猜想,后来又进行了操作验证,发现是比较重的小钢珠让小胶囊翻起跟头来的。
(四)拓展游戏,究其原理
1、发起思考:那么小钢珠到底怎样让胶囊翻跟头的呢?(出示透明大胶囊、小球、大轨道)
2、观察、尝试:请小朋友们来试一试,两个人操作,另外小朋友一定要认真观察呦,一会再互换操作、观察。(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轨道进行尝试,没有轨道的幼儿观察球体在“胶囊”中的运动轨迹、讨论。)
3、请小朋友么说说,你看到小球在胶囊里怎样运动了吗?小球滚到哪里时胶囊开始翻跟头呢?
4、咱们一起看看说的对不对呢?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呢?动画演示,揭示原理。
(五)源于生活,丰富经验
是的,这种小球在胶囊里滚动带动胶囊翻跟头的现象叫做重心转移,生活中还有好多这样的现象,下面跟老师一起来体验一下。
1、共同体验:抬起左腿,感知重量在右脚,抬起右腿,重量由右脚转移到左脚。
2、观看生活中重心转移的案例视频。
3、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经历过的重心转移的事例。
(六)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好多有关重心转移的事例,需要我们小朋友们去发现、去探索。
七、活动延伸:
在科技操作区提供各种大小不同的类似胶囊的空心物体及玻璃球、小钢珠、小子弹,宽窄、长短、高低不一的轨道等多种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究。
八、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精心设计,大胆创新,自制了矿泉水瓶子的透明大胶囊、装进沙子配重的乒乓球及大轨道便于幼儿操作观察,在游戏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便于幼儿理解翻滚现象是由于重心转移而产生的。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自主地观察、分析、判断,培养了它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中孩子们兴趣非常高,对探究结果记忆非常深刻。孩子不仅有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操作中心情是愉悦的,激发了它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当然还有好多的不足之处,在活动当中语言还欠精炼,欠严谨,对幼儿的状况预设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应不断的学习历练,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批评指导。
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11
活动目标:
尝试画出不同方向转动的树叶宝宝,表现风吹树叶的情景。
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
2、《小朋友的书-美术》P11"叶宝宝翻跟头"。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大风和树叶"。
音乐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大家观察每个小朋友不同的造型。(抬头、低头、眼睛朝什么方向看、站着还是躺着、两只手的造型等等。可以请个别幼儿造型给大家看)
二、教师示范作画。
1、教师出示范画(尚未添画的树叶),根据幼儿的造型,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作画,在落叶上添画上眼睛、嘴巴、手和脚,变成落叶宝宝。
2、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指导幼儿欣赏画面,感受树叶宝宝的情趣。
三、幼儿添画。
四、边跟着教师念儿歌,边欣赏同伴的作品。
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树叶拓印添画活动,鼓励有绘画出不同的树叶形态。
大班教案:翻跟头 篇12
[活动准备]
1、幼儿实验用具每人一套:胶囊、铁球、一次性碗、其他实验材料(黄豆、小树枝、米粒、石头、碎布条)。
2、记录实验结果用的表格、笔。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引发猜想。
1、教师准备普通胶囊和装有铁球的胶囊于幼儿碗内,让幼儿操作观察比较,发现装铁球的胶囊会翻跟头,普通胶囊只在碗内滚动。
2、幼儿进行猜想。
(二)实验操作,探索胶囊内放什么会翻跟头。
幼儿尝试将不同的实验材料放入胶囊内,让胶囊翻跟头,幼儿记录操作结果,并根据记录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小结:胶囊内放入小铁球,会让胶囊翻跟头。
(三)再次实验操作,比较铁球与其他材料的不同。
幼儿用捏、摸、掂、看等方法,感知铁球与其它材料的差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过程结果。
小结:因为铁球是圆的、有一定重量的、可在胶囊内滚动、滚动时改变了胶囊的重心,引起胶囊翻跟头。
(四)观看课件,进一步感知重心转移原理。
(五)拓展思维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运用重心转移原理制作的物体。
设计意*:
一天早上,我班幼儿朱立辉带来了一件“麦当劳”小玩具,一个翻跟头的小丑,小朋友都围住他,让他一次又一次地玩。这时有个孩子问“它为什么会翻跟头,而且不停地翻?”大家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因为朱立辉用手将爬竿翻上翻下;有的说是小丑身上有磁铁…怎样让孩子探究到这个科学原理呢?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会翻跟头的胶囊》,主要是要他们探索物体重心的转移将改变物体的方向这一有趣的现象,并通过操作,让他们了解重心的专转移将收受到物体形状、大小、重量等的制约。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和操作,感知胶囊翻跟头的科学原理,从而喜爱科学活动。
2、会使用简单材料进行实验,并根据操作记录结果。
3、了解胶囊会翻跟头是重心转移的原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青菜翻跟头手工制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