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历史典故
颐和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北京历史的见证者和承载者,其实在颐和园当中就发生了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至今还在流传。以下是颐和园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
一、佛香阁未解之谜——为何盖成三层?
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据说当年青龙修建佛香阁时是按照杭州六和塔的样式设计建造的,但是塔身要比六和塔高两层,共九层高,成九级浮屠塔,谁知这塔在修到第八层的时候就倒掉了,乾隆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发出的警告,因此修改设计,成为了今天的三层。
也有说法是乾隆建延寿塔,是要为母后作寿。但也有人指出,他这种做法其实只是名义上的。他的本意并不在此,而是想把三山五园联成一体,使延寿塔成为携东西皇家园林的主题建筑。
但是,在建到第八层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这和原来的想象有点落差,并不十分相符。因此就将塔拆掉,建成了佛香阁。
二、颐和园的断尾铜牛
颐和园的铜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十六孔桥的旁边。铜牛铸造于乾隆年间,铸造精良、形象逼真,在牛的背上刻有乾隆手书的《金牛铭》,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
其实这铜牛还有一段传说,还得从慈禧太后扩建颐和园时谈起。相传慈禧在建颐和园时,妄想着自己就是天上的王母娘娘,于是传令下去: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
昆明湖因此被看成是天河,铜牛用来象征牛郎,石舫的旁边建有一座亭子称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所在的方向。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阵势。
有一年的七夕节,铜牛突然活了,一步步走向湖中,走向织女,结果沉入湖底再也出不来,有人将此事禀报给慈禧,慈禧命人连夜赶制了一头,还用锁链栓了,结果第二年七夕,这第二头牛也动了起来,眼看铁链子也锁不住了,几个壮汉便上前将它拉住,用尽全身力气,结果拉断了牛的尾巴。还好此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锁链拴住了铜牛。
有人问,现在颐和园里铜牛的尾巴为什么不是断掉的呢?原来铜牛的断尾被工匠接上了。
三、皇家园林为何不见城墙
颐和园最美丽的风景莫过于是宽阔的昆明湖了。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观赏风景的胜地,乾隆看上了这一块风水宝地,修建了这座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建成后,乾隆皇帝并没有在四周修建围墙,也没有派重兵把守,所以老百姓也可以到这边来,不过当地百姓只能在“警戒线”以外观赏,不能越过“警戒线”,否则被抓要蹲大狱的。可您知道这警戒线在哪儿吗?
就在今天的.廓如亭,廓如亭以东不设限,当地百姓可以到这个地方来游玩,廓如亭以西至十七孔桥、南湖岛都是皇家禁地,不是说谁想来就能来的,否则要付出代价的。
相传,有一个农民喝醉酒,就糊里糊涂走过廓如亭,一直走到十七孔桥上去了,结果被抓起来了,就是因为十七孔桥上边是禁区。
四、知鱼桥的传说
在谐趣园中共有五座桥,其中知鱼桥最为有名,因为这座桥接近水面,便于观鱼,故取名知鱼桥。
相传当年谐趣园修好以后,乾隆帝龙心大悦,随即作诗一首,谁知这首诗竟招来了东海蓬莱的两位神仙。
有一晚这两位神仙夜游谐趣园,其中一仙人道:这谐趣园的景色并不比蓬莱的差,但是显得空旷了一些。说完手中的龙头拐杖朝天上一扔化作一条白龙,就一头扎进湖里,龙身子变成了一座汉白玉的石桥,龙头变成了桥头的石牌坊。
这件事被一个老太监看到,第二天禀告给乾隆帝,原来是谐趣园的美景感动了神仙。于是,乾隆走到桥上,提笔在石牌坊上写了“知鱼桥”三个字。
五、乾隆爷在山水中布了一个迷局
从高空俯瞰,昆明湖形似一个寿桃。乾隆爷在山水中布了一个迷局。仿照西湖把昆明湖划分成“里湖”和“外湖”,而且又加了一道支堤,进一步把外湖分为两个部分。把湖水分成里外湖主要是为了把水引向山旁、山后,达到“山环水抱”的格局。
为什么要山环水抱?“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是传统风水的一条重要定律。传统风水的本质是强调对人身心有益的感受。因此,在传统风水里,山要有蜿蜒起伏之曲,水要有流连忘返之曲,路要有柳暗花明之曲,桥要有拱券之曲,廊要有回肠之曲。
而曲意味着什么?含蓄、环抱、积蓄、有情,然后必然有勃勃生机。所以要“山环水抱”。而乾隆深谙此道。
六、消失的昙花阁
颐和园有一座奇特的建筑,估计没人知道,因为那座奇特的建筑早就不存在了,留存世上只是一张黑白照片,它就是传说中的昙花阁。颐和园中有很多亭台楼阁,为什么单说它奇特呢?
我们看下它的造型,昙花阁为两层重檐楼阁式建造型,上下三层檐下都悬有雕饰极为精美的垂莲柱和挂落罩。屋顶似为蓝或绿琉璃瓦黄剪边,六角形攒尖顶。二层有平座栏杆。最为称奇的是置于星角之间的六角星形平面台基。
事实上昙花阁就是今天景福阁所在的位置,昙花阁原来是供佛的地方,后来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给烧毁了。等到慈禧重修颐和园时,她要求修建一座可以赏月、看雨景的楼阁,过去昙花阁的样子显然不符合慈禧的要求,怎么办?就这么地给他弄一个景福阁,寓意大福长寿,而景福阁下面有一个小院,它叫益寿堂。
颐和园本身除了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以外,在她的内部还有着许多的之最。
中国最长的走廊——颐和园长廊
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有548根柱子,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北京最大湖泊——昆明湖
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昆明湖总面积约为颐和园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大约2平方公里,比北京市内的五个北海还要大。
这一带风景优美,山水俱佳,明朝一些诗人常把西湖周围地区的自然风光描绘成“宛如江南风景”,“一郡之盛观”。乾隆在昆明湖泛舟的诗中写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最长的古桥——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桥长150米,宽8米,有17个拱形桥洞连续而成,它是颐和园里最长最为精美的古桥。
最美的桥——玉带桥
此桥可称为颐和园里最美的桥了,建于乾隆年间,桥两侧栏杆正中的栏板外侧镌刻着“玉带桥”三个字,为乾隆御笔。
最负盛名的“园中园”——谐趣园
颐和园由数个园中园构成,其中最最负盛名的“园中园”就是谐趣园。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
最高的山——万寿山
万寿山是燕山余脉,万寿山原名瓮山,高58.59米,前临昆明湖,园中最高的山就是它。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
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
颐和园游玩攻略
一、颐和园介绍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市区西北角,四环和五环之间。它占地面积约二百九十三公顷,分为政治区、生活区和游览区。主要由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清晏舫、东宫门、大戏楼、佛香阁等二十二处景观组成,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市区西北角,四环和五环之间。它占地面积约二百九十三公顷,分为政治区、生活区和游览区。主要由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清晏舫、东宫门、大戏楼、佛香阁等二十二处景观组成,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开放时间:
旺季 (4月1日至10月31日)
大门开放时间: 6 : 30 —— 18 : 00
园中园开放时间: 8 : 30------17 : 00
静园时间为 20 : 00
淡季 (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大门开放时间: 7 : 00 —— 17 : 00
园中园开放时间: 9 : 00------16 : 00
静园时间为 19 : 00
三、游览季节:
最好是5-10月份去,除了可以观赏皇家园林,还可以看到很多花草树木,拍照也漂亮。尤其是荷花更是颐和园一大特色。如果是冬天去,最好等到雪后。亭台楼宇映衬在皑皑白雪中,也是别具一番情调。
四、游览路线:
为方便游览,给大家推荐几条游览路线。
1、东宫门入园:
东宫门>>仁寿殿>>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景区>>如意门。 (约3小时行程)
东宫门>>仁寿殿>>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新建宫门。(约 2.5小时行程)
东宫门>>仁寿殿>>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 (约2小时行程)
东宫门>>仁寿殿>>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东宫门。 (约2.5小时行程)
2、北宫门入园:
北宫门>>苏州街>>四大部洲>>佛香阁>>排云殿>>长廊>>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昆明湖东堤>>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 >>仁寿殿>>东宫门。 (约3小时行程)
北宫门>>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仁寿殿>>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景区>>如意门。 (约2.5小 时行程)
北宫门>>苏州街>>石舫>>长廊>>排云殿>>佛香阁>>乐寿堂>>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 (约2小时行程)
3、新建宫门入园:
新建宫门>>昆明湖东堤>>文昌院>>仁寿殿>>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苏州街>>北宫门。 (约2.5小时行程)
新建宫门>>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乘船至石舫>>耕织*景区>>苏州街>>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 (约3小时行程)
五、推荐景点
整个颐和园有二十多处景致,都非常不错。不过,要想在一天之内全部走到,非常消耗体力。为了方便游览,我向大家推荐几个有特色的景点,它们分别是:南湖岛景区、文昌院、宫廷区、谐趣园、后溪河沿岸、后山区、前山区、西堤。
六、附近景点
颐和园北有百望山景区,东有圆明园景区、北大和清华校园,东有北京植物园、八大处公园和香山景区。这些景区都离颐和园很近,而且都是非常值得去看看的风景名胜。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
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金明时期
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 、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奶妈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选址造园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这张“设计*”,是颐和园建造之初的设计*,出自宫廷画师、建筑设计师郎世宁之手,是清代难得的一幅颐和园总体建筑规划布局*。此*对中国早期的皇家建筑设计、研究、地理环境学等各学科有着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鼎盛时期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清漪园内以 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 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破坏与重建
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