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课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卢沟桥烽火课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卢沟桥烽火课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
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指导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
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军我军
仰马翻同仇敌忾
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9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卢沟桥烽火课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通过学习,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
2、指名说出卢沟桥事变的原因。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平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美丽祥和的卢沟晓月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二、自主学习,感悟文本。
学习第二段:
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默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
3、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4、品味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句子,你从这些句子中懂得了什么?
(1)交流:“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你知道了什么?(企*趁中国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城。)为什么要偷偷地摸来?
(2)师:可见日本侵略者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如果他们还有一丝良知的话,面对我军的大声喝问,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做贼心虚、浑身发抖、无地自容等)
(3)师:令人极为愤慨的是,他们居然不知羞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可见日本侵略者怎么样?(蛮横无理、恬不知耻、心狠手辣)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
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从哪些词语可看出?师: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严词拒绝”的?
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守军怎样的精神?(誓死卫国)
(5)同学们能从敌我双方的举动中体会得这么深刻,真不错!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同学们守桥的中国士兵如何判断的呢?(板书:蓄谋挑衅)“显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我军的足智多谋)
(6)有感情朗读。
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谁知日本侵略者竟然认为――从哪儿看出?(发动进攻)
三、学习四—五小节,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1、自由读
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疯狂、狼狈的句子,用“~”划出写我军英勇的句子,并简要写写你的收获。
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3、交流:
(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怎么样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出示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师:日本侵略者曾经是那样恶如疯狗,不可一世,但结果是落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的,实在好笑。
师:事实证明:中国守军不是软弱可欺的!
(4)请同学们看文中插*,说说从这幅*上,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呢?:
A、“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说明了什么?)
B、“举起”、“冒着”、“冲出”、“砍去”从四个连续动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好像又听到了什么?
(6)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
4、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好好地读一读中国守军英勇拼杀的语句:老师引读:
英勇的中国守军:大刀:顷刻间:
在硝烟和火光中: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四、采用引读法学习6---7小节:
1、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中国***敏锐地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浪子野心。侵占平津就必然侵占华北,控制了华北就必然妄想吞灭整个中国。)
2、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2)“序幕”是什么意思?
(3)“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4)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五、升华认识:(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齐读),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让我们铭记:落后就要挨打!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和平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平、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六、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教学反思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我在教学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上课时通过资料的交流,然后借助于中国地*向学生介绍东三省、“九一八”事变,介绍当时的形势,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的重要性,理解“咽喉要道”。
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画出描述敌人和我国守军举动的关键词句,诵读感悟,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发现本课词汇量丰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在此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如:“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经,带有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感受中国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去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并充分发挥课文插*的作用,让这可感的形象,历历在目。
另外,我还采取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先让学生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抓住关键词语复述,这样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地掌握了。
课堂教学总是一种带有遗憾的职业,虽然在课前设计得挺好,但学生却永远是变量,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不是你想达成什么目标就能达成什么目标。而我在这堂课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还是少,不达标。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品悟的权利。我不断告诫自己: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加油!
卢沟桥烽火课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理清脉络,写出段落大意。
3、用上文中词语按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史实。
4、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按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了解“烽火”,报警的烟火。卢沟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通过同学们查找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卢沟桥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阴谋侵占我国领土,而蓄意挑起的事端,它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信号烽火事件。但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自卢沟桥事变后,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终于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初读课文
初读感知,要求: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课文分段。
检查讨论:
指名读课文(分小节):正音、解词,读通课文。理清脉络,写出大意。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说说为什么?
三、精读课文,升华情感
围绕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进行教学设计
1、先时间,理清顺序,记住先后。时间:“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
2、再内容,想象场面,记住要点。
自读2-5自然段,个人练说。小组互说。展示评价(达成目标3)。
四、与文本对话
在学生充分说话的基础上,研读几个重点片段,通过重点词句的揣摩,体会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及侵略者的罪恶嘴脸;体会遣词造句的方法及课文表达上的特色。
请根据教材解读中“课文精彩片段欣赏”的内容自己设计。
提示案例:(“1937年7月7日深夜,”的片段教学)师:守桥的中国士兵如何能判定,日军军官是蓄意挑衅,而非搜查失踪的士兵呢?(设计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日军的阴谋与企*,让学生抓住“偷偷”、“摸”等词语来揣摩。谁知这一问题竟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刻带着“火眼金睛”细心阅读,寻找“蛛丝马迹”。)
生1:如果真要寻找丢失的士兵,也该在白天,不应该在“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深夜”。
生2:日军到中国士兵的管辖范围来搜查,总该讲些基本礼节,可他们却是“全副武装”,还“大声喝问”、“气势汹汹”,足可以看出日寇是“蓄意挑衅”。
生3:日军自称部队的纪律很严明,竟然会丢失士兵,这是件丢脸的事,“家丑不可外扬”,可他们却兴师动众地来搜查。
生4:失踪的只是个小士兵,应该没有必要这样连夜搜查。
一番深究后,文中的日军官兵在同学们面前原形毕露、无处遁形。指导朗读也就水到渠成。
五、表达训练:
以“站在卢沟桥头,我”
为开头写一段话。
1、激情。通过课文的理解、朗读,学生的情感已被激发,教师要抓住时机采用多种手段激情(如运用多媒体、教师描述等)
2、试说,讨论内容。让学生试说,教师归纳提炼要点。(恨、赞、奋)
六、板书设计
我军英勇奋战
卢沟桥烽火
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