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深阅读》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深阅读》读后感 篇1
作者将人类的思想比喻成流淌在地层深处的纯水,而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则是河流表层的浊水。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须具备“深潜力”。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另外作者提供了一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消化书籍的方法:
一种方法是“转换阅读”。不只是读书,世界上的所有现象若用“y=f(x)”这一函数式来解读,都会很有趣。其中y是创意,x是素材。根据函数“f”,将对应现象代入“x”,即可得出“y”。通过阅读大量书籍,还能确立自己的“f”。正统模式是“融入经验的阅读”,也就是将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经验联结起来——“说起来,确实遇到过这种事”“以前确实这样想过”。这种感觉与其说是获得书中的知识,不如说是将其融入自己的身份。要想进一步巩固这个习惯,输出是最好的办法。想向别人说明某本书的内容时,只讲述梗概大意是很无趣的,应该添加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这时只要存在稳定的轴心,就能形成自己的“f”。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把书中好的思想好的方法带入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实践,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带入角色,对比以自己的经验处理作品中的事情与书中角色处理方法有何区别,哪一种方法更好!
《深阅读》读后感 篇2
这是晓晖姐在共读群里附赠推荐的一本书。在写读后感之前,要先写写晓晖姐。
我们俩是刚认识不久,又一起参加了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她和我都是领读人,我们都有6分钟的演讲。活动当天我提前1个多小时到活动现场,发现她已经到了1个多小时了。她带着书、带着一沓纸和笔,一遍遍的修改自己的演讲稿。天呐,6分钟的演讲而已,她竟如此严谨。这是她第一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严谨;
第二次还是在活动现场,她演讲时,幽默、睿智,有深度,作为压轴嘉宾,她机智化解了压力,讲活动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第三次,是活动后续,主办方为她建立了领读群。她认真的做了准备,并根据要共读的内容延伸了很多,《深阅读》就是她的延伸推荐。这一波操作,着实彰显了她的阅读功底。
这本书只有114页。本想让它作为助眠阅读,可竟然看完了也没睡着。这里送个小帖士:睡前不要用电子产品看书。研究证明,电脑、手机和平板屏幕所放射出来的短波蓝光会刺激视神经,导致褪黑激素分泌被抑制,让人变得非常难以入睡。
依然是先看目录。60页以前讲的是为什么要阅读。这部分内容对我没什么用,因为我已经知道阅读的力量了,属于重叠知识。我从P61开始看。共三章:阅读经典、如何坚持读书、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技法。
最后一章,从P98-P104讲的阅读技法,验证了我读书方法。当书越读越多的时候,就会越读越快。书中说是因为建立了y=f(x)函数,y=创意,x=素材。这和我之前说的建立自己的knowledge tree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说读书先读自己喜欢的,有用的,然后把这些知识会慢慢堆积起来,形成清晰的.脉络,也就是树干,然后形成树枝。这时再读书,就能根据自己树枝分类,将书中内容快速分类,这就是树叶。读书越多,就会枝繁叶茂。
从自己喜欢的、需要的领域,慢慢涉及到其他领域,形成多元的思维。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有亮点:1、验证了我的读书方法,就好像找到了知己;2、让我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接下来我也会多去读一些经典。
最后,再次谢谢晓晖姐的推荐。
《深阅读》读后感 篇3
【一】
我那天还在跟人聊起,“现在的人对于文字缺少一种珍视的态度”。
很多人,其中也包括我,宁愿花一天的时候去刷微博、看朋友圈,也不愿意拿一个小时去认真地读书。但是有时会感慨,微博那么热闹却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微信好友那么多,却没几个联系的。满满的孤独感随之而来,侵蚀内心,越想越郁闷。
《深阅读》就提到,用读书来填满独处的时间,能减轻内心的孤独感。
就比如我今天吧,突如其来的休假又不知道要去哪里,窝进书店把这本书看了,一点都不孤独,还满满的收获。
【二】
你还记得你读的上一本名著是什么吗?或者说你压根就没读过名著?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被叫做作家的时代,畅销书随处可见,网络文学一大堆,你看了这么多,你收获了什么?之间看过一句话,“你不是读书太少,而是经典读的少”。我自惭形秽,本人就是看了一大堆言情小说却依旧对爱情知识匮乏的主。
《深阅读》里说,要读“优质”的书才有意义。很多人一看见名著就头疼,觉得一定看不下去,转而去读那些“轻松”、“浅显”的文字。但是一味的避开古典佳作,一味阅读肤浅的书就如同害怕成为职业选手一样,只能永远满足于当业余选手一样。
因此,多看看名著吧。
【三】
《深阅读》这本书不仅带你重新审视读书的本质,还介绍了很多读书的方法,在我看来,特别有效。
还有比较了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差别,以及纸质书不可替代的意义。
作者把我们生活的经历和烦恼必做浊水,大多数人在这浊水中看不清方向,迷茫。但是,浊水之下是有清流的。读书会教会我们“深潜力”,会让我们找到清流。
我从这本书得到最深的体会,我要好好地看看经典文学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