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见睫的经典故事

目不见睫典故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以下是整理的目不见睫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不见睫典故

春秋时,楚庄王想出兵讨伐越国。杜子听说后,去问楚庄王:“听说大王要攻打越国,是真的吗?”楚庄王回答:“是。”杜子又问:“您有成功的把握吗?”庄王说:“现在越国政治混乱,兵力不足,不堪一击。”杜子听了楚庄王的话,笑着说:“大王,您想错了。

我虽然见识不多,但我知道,人的智慧往往就同人的眼睛一样,能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请您仔细想一下,我们楚国自从败给秦国、晋国后,失掉了几百里土地,难道这不是楚国军力虚弱吗?而国内又有庄矫这样的大强盗无法铲除,这难道不是政治混乱吗?

因此我觉得楚国的乱和弱并不在越国之下,而您却自以为比越国强大,还想去讨伐它,这不就像眼睛看不到睫毛一样吗?”楚庄王听从了杜子的劝告,放弃了攻打越国的打算。

【出处】《韩非子·喻老》。

【释义】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对自身不够了解,自大,不自量力。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目不见睫造句

1、这件事的问题就在你自己身上,不要再目不见睫了!

2、你只知道指责别人,却目不见睫,完全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3、能够认识自己,才能有充实圆满的人生,然而却有很多人目不见睫,无自知之明。

4、一个人若是目不见睫,不知自我检讨,是难以成长的。

5、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

6、我们经常犯下目不见睫的错误,因为察人容易,察己较难。

【成长心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要了解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进而才能有所成就。自知让人明理明事,让人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自知是一种智慧的追寻与探求。自知是一种不回避弱点与弱势的勇气。自知的力量是人类追求前进与发展的动力。人贵有自知之明。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真正认识自己,才能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历史天空留下自己独特的轨迹。

启示:

这段故事载于「史记」:「越世家」,后来的人,便将齐国使者所说的话引申为「目不见睫」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不能看见自己的缺点。

文言文

楚庄王欲(1)伐越,庄子谏(2)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3)智之如(4)目(5)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6)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7),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8)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9)止。故(10)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11):“自见之谓明。”

注释

(1)欲:想要。

(2)谏:直言规劝。

(3)患:担心。

(4)如:好像。

(5)目:眼睛。

(6)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7)禁:阻止,制止。

(8)下:在…之下。

(9)乃:于是。

(10)故:所以,因此。

(11)曰:说。

相关人物介绍:

1、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楚庄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中原,威名远扬。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是中华尚武第一人。

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始、使楚国强大,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巨大作用。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楚庄王的故事:

庄王葬马:

《史记·滑稽列传》中说,楚庄王有一匹心爱之马,庄王给马的待遇不仅超过了对待百姓,甚至超过了给大夫的待遇。庄王给它穿刺绣的衣服,吃有钱人家才吃得起的枣脯,住富丽堂皇的房子。后来,这匹马因为恩宠过度,得肥胖症而死。楚庄王让群臣给马发丧,并要以大夫之礼为之安葬(内棺外椁)。大臣们认为庄王在侮辱大家,说大家和马一样。从而,众臣对庄王此举表示不满。庄王下令,说再有议论葬马者,将被处死。

优孟听说楚庄王要葬马的事,跑进大殿,仰天痛哭。庄王很吃惊,问其缘由。优孟说,死掉的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堂堂楚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而如今只以大夫之礼安葬,太吝啬了。大王应该以君王之礼为之安葬。庄王听后,无言以对,只好取消以大夫之礼葬马的打算。

庄王葬马这则寓言,从原先庄王执意以大夫规格葬马,到最后庄王答应放弃奢侈的葬马之举,映射了庄王从昏庸之君到圣明霸主的史实。“庄王葬马”以及“一鸣惊人”是楚庄王人生的一个缩影。从最开始庄王昏庸无道,到最后大彻大悟做明君,都表现在这两则寓言里。

后世也有类似庄王葬马的事情。汉武帝时期,大宛向大汉进献了一匹汗血宝马。汗血马一生为汉朝立过不少功劳(成语汗马功劳即源自汗血马)。它死后,武帝执意要将汗血马厚葬,同样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后来,武帝也同样取消葬马之念。可见这两次葬马的事情基本雷同。

问鼎中原:

【出处】出自《左传》,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 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这样得来的。

【释义】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夺取天下。

绝缨之宴:

【出处】楚庄王宴群臣,命美人行酒。日暮,酒酣烛灭。有引美人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趣火视之。王曰:“奈何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命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欢。”群臣尽绝缨而火,极欢而罢。及围郑之役,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获首,却敌,卒得胜。询之,则夜绝缨者也。(冯梦龙 《智囊全集》)

【释义】楚庄王宽以待人,饶恕调戏嫔妃的下臣唐狡,得到唐狡的拼死相报。比喻宽以待人、心胸开阔终能赢得人心。

目不见睫的经典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目不见睫的经典故事

学习

好久不见想念的句子

阅读(109)

本文为您介绍好久不见想念的句子,内容包括关于好久不见想念的句子,想念好久不见的情人的句子,想念已逝去的人的句子。关于好久不见想念的句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句子都很熟悉吧,从语气上分,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

学习

表达几年不见的同学见面句子

阅读(116)

本文为您介绍表达几年不见的同学见面句子,内容包括表达同学几年不见的句子,几年不见的同学,感慨同学多年不见的优美语句。表达同学几年不见的句子毕业之后过几年又相聚的时候,相信大家都有许多的感言。接下来搜集了表达同学几年不见的句

学习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及收获

阅读(121)

本文为您介绍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及收获,内容包括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让历史映照未来(精选),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关于历史,同上一堂思政大课400字观后感。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让历史映照未来(精选10篇)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这时

学习

关于叶的成语寓意好的

阅读(1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叶的成语寓意好的,内容包括关于叶的成语,关于叶的成语大全,关于叶的成语和诗句。关于叶的成语导语:一叶落而知秋,叶子的变化能够说明气候的变化。下面是语文迷收集整理的关于叶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叶的成语1叶公好龙

学习

粽叶飘香演讲稿

阅读(108)

本文为您介绍粽叶飘香演讲稿,内容包括以粽叶飘香为主题的初一作文500字(精选),粽叶飘香的作文500字,粽叶飘香作文800字初中生。以粽叶飘香为主题的初一作文500字(精选10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

学习

粽叶飘香迎端午演讲稿

阅读(88)

本文为您介绍粽叶飘香迎端午演讲稿,内容包括走进粽叶飘香的端午发言稿(通用),粽子飘香端午显爱的演讲稿,粽子飘香端午传情演讲稿100稿。走进粽叶飘香的端午发言稿(通用12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发言稿,发言稿具有逻辑严密,态

学习

端午节作文大全粽叶飘香

阅读(117)

本文为您介绍端午节作文大全粽叶飘香,内容包括端午节作文:又到粽叶飘香时,又是一年端午节又到粽叶飘香时,端午节祝福语粽叶飘香。端午节作文:又到粽叶飘香时一阵阵夏的气息夹杂着淡淡的粽叶的清香,是那么清爽,那么诱人。啊!不知不觉,又到了一

学习

诗歌见与不见

阅读(101)

本文为您介绍诗歌见与不见,内容包括诗歌《见与不见》全文,诗歌见与不见原文,诗朗诵见与不见全文。诗歌《见与不见》全文《见与不见》出自《疑似风月中集》,由扎西拉姆·多多于2007年5月15日撰写于北京。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诗歌《见与

学习

和前任复合的表白方式

阅读(110)

本文为您介绍和前任复合的表白方式,内容包括跟前任复合该怎么表白,复合表白的真诚的话,和前任复合该怎么表白。跟前任复合该怎么表白导语:跟前任复合该怎么表白?男人大多经不住诱惑,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很容易变心,和最初的女朋友不欢而散。

学习

赞美医生最好的句子

阅读(130)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医生最好的句子,内容包括赞美医生的比喻句子,赞美医生的高级文案,赞美医生的经典诗句。赞美医生的比喻句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句子吧,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那什

学习

对医生表达感恩的句子

阅读(127)

本文为您介绍对医生表达感恩的句子,内容包括感恩医生的优美句子(通用),赞美医生的句子要优美点,医生无私奉献的优美句子。感恩医生的优美句子(通用140句)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句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

学习

阀门检修工作总结

阅读(140)

本文为您介绍阀门检修工作总结,内容包括阀门专业技术工作总结,阀门设计主要工作完成情况,阀门方面论文。阀门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

学习

朝花夕拾优美句子摘抄赏析

阅读(116)

本文为您介绍朝花夕拾优美句子摘抄赏析,内容包括《朝花夕拾》优美句子摘抄,朝花夕拾优美句子摘抄50句,朝花夕拾优美句子摘抄感受。《朝花夕拾》优美句子摘抄1、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

学习

濯足濯缨怎么读

阅读(131)

本文为您介绍濯足濯缨怎么读,内容包括濯足濯缨典故,濯足濯缨的意思,濯缨是什么典故。濯足濯缨典故成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精粹之一。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濯足濯缨典故,欢迎阅读。【成语出

学习

生活中的哲理故事

阅读(118)

本文为您介绍生活中的哲理故事,内容包括生存与生活的哲理故事,生活哲理故事,生活中的哲理故事及感悟。生存与生活的哲理故事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哲理故事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哲理故事是怎样的吗?以下是为大家

学习

乐观心态的故事

阅读(118)

本文为您介绍乐观心态的故事,内容包括乐观积极的哲理故事,乐观自强的故事,培养乐观心态的经典故事。乐观积极的哲理故事哲理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态度等,相比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而言,它的表现形式通常是智慧箴言式。以下

学习

有哲理的故事适合演讲

阅读(103)

本文为您介绍有哲理的故事适合演讲,内容包括演讲必备哲理故事,哲理人生感悟演讲,幽默哲理演讲故事。演讲必备哲理故事哲理故事既能让我们学到知识,又能学到道理。这句名言在告诫人们要分散风险、实施多元化策略时有一定的道理。下面是整

学习

学生励志故事短篇

阅读(114)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励志故事短篇,内容包括短篇励志哲理故事,励志短篇文章摘抄,短篇励志故事全集。短篇励志哲理故事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

学习

居安思危的故事

阅读(141)

本文为您介绍居安思危的故事,内容包括居安思危哲理故事,居安思危哲理,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哲理。居安思危哲理故事哲理主要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态度等,相比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而言,它的表现形式通常是智慧箴言式。今天为大家准

学习

幽默哲理故事

阅读(108)

本文为您介绍幽默哲理故事,内容包括幽默哲理故事,幽默哲理故事精选,幽默哲理故事简短。幽默哲理故事哲理故事都是传送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在哲理故事中可以学到许多生活中的道理。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哲理故事大全,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习

爱情哲理故事大全

阅读(114)

本文为您介绍爱情哲理故事大全,内容包括爱情哲理故事,爱情哲理的故事,爱情人生哲理故事。爱情哲理故事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爱情哲理故事,

学习

管理学故事哲理和启示

阅读(106)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学故事哲理和启示,内容包括哲理故事启示,哲理故事带来的启示,哲学故事及哲理分析与人生启示。哲理故事启示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