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十首诗歌
俳句是中国古代汉诗的绝句这种诗歌形式经过日本化发展而来。同时在日本以每日小诗的形式发展。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俳句诗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
请一定到我的房间来哟,
我会灭了电灯,
点上蜡烛。
二、
12月正午的玻璃上,
三只苍蝇爬来爬去晒太阳,
孩子小心翼翼注视着。
三、
陛下,大日本正聆听你最后的垂示,
我想再看一眼樱花,
想吞一只萤火虫!
四、
大东亚共荣圈的花圈下
茅坑苍蝇飞到裕仁的鼻尖
兴高采烈
五、
池塘里一只青蛙在呱呱叫秋天
也许是在歌唱春天
或者想孩子了
六、
长官,太多死人的血……
种上一些樱花!
明白!
七、
他幸福地摩挲妻子孩子的照片
在异国的土地上
刺刀尖上穿着一个婴儿
八、
不小心打破一个青花瓷瓶
他索性再狠踩一脚
一切值得毁灭
九、
广岛和长崎
杀人机器源源不断开出
他们错过了最美的樱花
十、
他们祭奠战死者
把杀人魔移到鬼社
继续喝***的'血
扩展阅读
俳谐三祖
1.山崎宗鉴
(?——1553),本州岛中部的滋贺县,本姓志那,名弥三郎范重。曾以武士身份事将军足利义尚,义尚阵亡后,辞官为僧,隐居摄州尼崎,时年三十五岁,后移居山崎,即以为姓,改名宗鉴。晚年结庵于赞岐观音寺附近。卒年一说八十九岁,或云八十五岁、七十二岁。
宗鉴性格飘逸不羁,憧憬自由奔放的境界,对贫困处之泰然,只是埋头钻研俳谐。一说室町时代末期,连歌极盛,连歌师饭尾宗祇名满天下,宗鉴自度在连歌方面总不能胜,乃别创俳谐与之争衡,因被后世尊为“俳谐之祖”。所编《犬筑波集》为俳书之滥觞,另有《竹马狂吟集》,今不传。
宗鉴提倡以口语俗语作讽刺揶揄,他虽主张废除一切格律,但对季题却很尊重,这一点被后进诸家加以确认,终于成为俳句一大铁则。
宗鉴的句作大致可以按内容分成两部分,一是嘲世的滑稽诙谐之作,例如:
良月若安柄 ,绝似佳团扇。
老朽轻抚地, 蛙鸣似个长。
圆圆春阳出 ,悠悠白日长。
另一部分是安贫之作。宗鉴虽然穷愁潦倒,却从不阿附权贵,只是相当自得其乐地过着隐居生活,这种淡泊自守的节操也通过句作反映出来,如:
入夜食毛栗 ,明月出山巅。
十月纸窗破, 遂识金风寒。
据说他室内环堵萧然,只有一只药罐,门口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上客可速退,中客一日归,下客宿一宵。”临终时还咏了如下的“辞世”歌:
若问宗鉴何处去 ,答因俗务他界行。
这首歌由于表达了他始终如一超然洒脱的心情,所以至今仍为众口传诵。
2.荒木田守武
荒木田守武(1472——1549),伊势人,继祖、父之后为伊势内宫神官,既善连歌,又热衷于俳谐,曾说:“俳谐连歌的格律当由我制定。”晚年撰有《俳谐连歌独吟千句》(又称《守武千句》),就中应用连歌法则,作了制定俳谐格律诗的尝试,是俳谐史上一大业绩。总的说来,其句作不卑不亢,品格较宗鉴为高。有些作品十分生动有致,如:
岸湾似螓首 ,翠柳若娥眉。
娇蝶翩翩舞 ,落花疑返枝。
3.松永贞德
松永贞德(1570——1653),京都人,曾祖父入江九郎盛重系摄州高槻城主,父永种时才改姓松永,字盛雄,号明心居士。博学多才,尝从名流九条玖山、细川幽斋(即细川藤孝)等学和歌,从里村绍巴学连歌,自称“有师五十余人”。他又致力于俳谐,祥细制定俳谐格律,自号“俳谐中兴之祖”,门流满天下。朝廷曾于庆长三年(1598)赐号“花之本”(自镰仓、室町时代以降,日本政府授给最佳连歌师的称号,一个时代仅限一人),许为“俳谐宗匠”,后人将宗鉴、守武和他并称“俳谐三祖”。
简单地说,明心居士认为“俳谐就是每句皆用俳言咏成的连歌”。所谓“俳言”,就是指不为古来和歌或连歌所采用的俗语和汉语。他编撰的《御伞》一书,详列俳谐用语1476条及其用法上的一定规则,大多附有用以说明的连歌,当时称为“俳谐秘本兵法”。此书将俳谐法则化繁为简,消除了由来存在的疑问,确立了“贞德派”(俗称“贞门”)的标准。
明心居士所著书尚有《淀川》《油粕》《红梅千句》《歌林杂话》等。他的句作喜用比喻,当时颇为人传诵,看来虽讲究一定技巧,但缺乏思想感情,难以称为名句。例如:
斑烂彩霞起 迎得寅年至(以“斑烂”喻虎皮纹理)
灵凤欲出世 ,酉年何悠长。
白银何曾似 ,庭砂夜月中。
月光下的细沙耀眼生辉,确有些像白银,这一首俳句可以说是最早的写生句之一。
“今朝又时雨, 还同春夏秋”。
日本称深秋初冬乍降乍止的细雨为“时雨”,以其能触思抒怀,古来多为歌人俳人吟咏。
明心居士门下弟子极多,著名的有以贞门七俳仙为首的约四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