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人生三恨
【导读】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下面是带来的张爱玲的人生三恨,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爱玲的人生三恨,也是张爱玲的人生三大憾事。
谈起人生恨事,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张爱玲曾感慨此生有“三恨”:一恨鲋鱼多刺,二恨红楼未完,三恨海棠无香。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有人却认为,鲋鱼味美,不欲满足大快朵颐之徒,生刺以示其难得;也有人认为未完的《红楼梦》方可与断臂维纳斯媲美,正因其残缺而给人以无限想象和任意推测的空间,为作品本身平添了无穷的魅力,如夕阳如残月如落红如飞絮,自有另外一种美丽;更有人推崇海棠乃花中珍奇,其无香是凡夫俗子难以受用和领悟的,因至香而无香,是另一种至高的境界,是清高的极致。
张爱玲曾说: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再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劲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这样的女人是矛盾的,也许张爱玲能像前面那多话一样另眼相看,人生的恨事就不再是恨事了。看看我们自己自感人生憾事何止于“三”,但效仿他人,屈指数来,刻骨铭心的亦有“三恨”:一恨尽孝不济,二恨事业未成,三恨教子乏术。所以,面对人生恨事,不要太固执、太执着,换个角度就是难得的美丽。
【拓展内容】
中国的日夜
张爱玲
我的路
走在我自己的国土。
乱纷纷都是自己人:
补了又补,连了又连的
补钉的彩云的人民。
我的人民,
我的青春,
我真高兴晒着太阳去买回来
沉重累赘的一日三餐。
谯楼初鼓定天下;
安民心,
嘈嘈的烦冤的人声下沉。
沉到底。……
中国,到底。
赏析:
这首诗的风格我们完全看不到了张爱玲“我"为爱情而神伤挣扎,主人公“我”这时的心理是振奋而激昂且富有斗志,而这种精神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这首诗的前两句“我的路,走在我自己的国土。乱纷纷都是自己人:补了又补,连了又连的补钉的`彩云的人民。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我”强烈的国家意识,对民族,对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在诗句中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国土”“自己人”等语言看出,这种思想和精神张爱玲运用诗句表现的非常的强烈。
后三句是我的人民,我的青春,>我真高兴晒着太阳去买回来沉重累赘的一日三餐。谯楼初鼓定天下;安民心,嘈嘈的烦冤的人声下沉。沉到底。……中国,到底。在感情的抒情上后三句表现的更加的直露,没有增添更多的修饰,表现主人公“我”对于祖国以及生长在这里人们由衷的赞美和热爱。诗后三句是全诗的高潮,极富感染力,在感情上得到了巨大的升华。
主人公“我”的思想其实就是张爱玲当时自己思想与情感的流露,在这篇散文中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张爱玲,一个极富激情与热情的张爱玲。张爱玲在这篇散文中描写各种角色的贫民百姓,被没有像其它文章那样去采用“暗讽与批判”,更加的去展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的乐趣,淳朴的性格。
张爱玲《中国的日夜》一篇结构巧妙,意象丰富的自述体散文,展现了她自己的另一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张爱玲的人生三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