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的精神议论文
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优秀的议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娱乐的精神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娱乐的精神议论文 篇1
娱乐无处不在,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
晚上看了中国好歌曲的比赛,之前几期也有关注,之所以有雅兴,一面对于四位导师比较认可,二则其宗旨在于原创。后者是决定性的因素,我极不喜欢模仿,即便有些演绎的确青胜于蓝。
最终的四位导师人选完全契合我心目中的认定,不是今晚,而是至少半月以前。我喜欢华健的纯净与淡定,仰慕刘欢的深厚与儒雅,蔡女士本不大熟悉,故特别关注了一下,欣赏她的***、个性与专注,追求杨坤的质朴与平实。娱乐需要精神,纯粹的技术面对大众注定会走麦城。至少四位没有令人厌恶的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以及煽而无情的呻吟。
去年看直通春晚的决赛,曾写评论:今晚的评审嘉宾有姓孙的小子,我本人不待见,也从来不听他的歌,在他的歌声里从来没有真诚,看见他唱歌浑身会不舒服,小子高球水平倒是不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金池的风格与他太相似。当评委一致赞美时,心中有极大地抵触与无奈,但60位评审站到了娱乐的精神一边。我不懂艺术,更多的老百姓不懂艺术,其实准确的讲是不懂艺术的技术,艺术的精神、艺术的本质不是那几个评委决定的。著名的哈导不讳言其对金池的欣赏,这是她的权力。注定今年的春晚不是人民的娱乐,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娱乐精英的自弹自唱,因为他们太追求娱乐的技术。
在这个炒作无所不用其极的时代,中国好歌曲也不例外,也无可厚非,但其创作的平民化,生活化,是娱乐精神与本质的胜利。
我这样的年龄,成长的背景,自身性格的因素,对娱乐的认知肯定有自己的局限,但对真诚的要求从来一以贯之。我欣喜于四位导师对真诚与质朴的尊崇,从他们并不多余的泪水中当可感知。
参加选手中,极少无病呻吟者,许多歌词的确质朴清新动人,较之专业的人士,可能不够华丽,但有了来自真实的生活的磨砺,经苦历寒的梅花,自清水出的芙蓉,哪一样又会比雍容华贵的牡丹而少色!
我喜欢真诚,真诚的人,真诚的生活,真诚的作品,真诚的表达,真诚的演绎,真诚的赞美,真诚的选择,真诚的结局,真诚的灵魂!
娱乐的精神议论文 篇2
然而在下午三点零四分的时候,歌声也从窗户里面进来了,让我猝不及防。我走到窗边朝外看去,一个小男生站在楼下的一片多肉植物中间,在母亲的镜头前局促地扭着身子,就着伴奏唱起了歌。我无法说那歌声很动听,因为它夹杂着羞涩、笨拙和略微的颤抖。但就是那样的歌声,吸引着我趴在阳台上足足听了二十分钟。
那时我还无法明白那样的歌声是如何把我吸引住的。几天后我无意中看到了武汉市民阳台音乐会的视频,再后来,我看到了意大利人民是如何在阳台上演奏乐器、放声歌唱。一个词语在我的脑海中成型、浮现。那个词语是:娱乐精神。
当我们在谈及“娱乐精神”的'时候,有一部分的人可能会嘴巴下撇,两眼一翻,无不讽刺地说出一句“娱乐至死”。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这个书名的影响,还是出自对纸媒淡褪,娱乐肤浅化的真正感慨。对于第一种人,如果允许的话,我会一个箭步冲上去捂住他的嘴让他先去把书看完,而对于第二种人,我会说,尽管纸媒式微,但文化依旧,娱乐的精神若是寄生于充满活力的文化当中,就会对人们产生积极的影响。
尼尔·波兹曼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我们今日对娱乐精神的担忧,大概便是朝着赫胥黎的思路去的:试想,如果文化成为了一场滑稽戏,内容少了文学艺术的丰盈,却多了肤浅化、庸俗化、同质化的威胁,那是多么可悲。但是,那几个“阳台音乐会”的视频,点燃我对娱乐精神的乐观,因为始终有人会提醒我,阳光、欢笑、有趣并未离开,最原始最自然最让人放松的娱乐精神一直在鼓舞人心。
我听见楼下唱歌的小男生中途笑场了,隔着口罩隔着楼层我似乎都能感受到那种快乐;我看见阳台上的人们拿出乐器,在合奏中展露出笑容;我看见视频里的人们高歌,先是几个人,最后是一群人,似乎整个城市都洋溢在狂欢之中,似乎攫住人心的恐惧不曾来过。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展现出来的令人感动的娱乐精神告诉我,真正的娱乐精神,直击人心,排除了虚伪与作秀、犹豫和僵硬,人们所散发出来的,是源于内心的快乐,是对于生活的乐观,并将其传递给他人。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说法,但是我已经忘记了它的出处。那个说法大致是这样的,人们本来就无趣,过去无趣,现在无趣,不喜欢有趣的事物且表里如一,所以到现在为止,人只能强忍着绝望活在世上。对于这个说法,我想我大概只能认同前半部分。我将前半句的“人们”理解成人类这一集体,“无趣”似乎是一个冰冷的事实,因为我对于这一个集体的娱乐精神持怀疑态度;我将后半句的“人”理解成渴望有趣、正在变得有趣、以及已经变得有趣的那一群人,而正是他们可贵的娱乐精神,我们得以不必“强忍着绝望”。
下次我再见到那些对现代娱乐精神不屑的人时,我会坚定地说出四个字:娱乐不死。
娱乐的精神议论文 篇3
当下,物质条件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消费亦日趋增长,于是各类综艺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个别节目甚至掀起全民狂潮。而我们在这股娱乐大潮中也不免窥见频繁的落泪和掩饰身份等奇怪现象。如此之诡异,实则反映出一些不良的国民心理。
不良心理一:过度泛滥的同情心。古语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实所谓真理。大批国民深陷娱乐文化中难以自拔,于是他们看不清有多少是被编造出的虚假身世和经历,或是贫寒追梦的艰辛,或是北漂寻梦的坎坷、抑或是丧亲逐梦的悲痛,真假难辨。况且,选秀节目比的是歌喉、舞姿、绝技,绝非“比惨”。金星曾在某档节目中怒斥选手,拒绝听其身世而只关注表演,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此类现象的泛滥。究其根源,实乃国民之同情心泛滥,于是经历越坎坷掌声越多,自然成了选手们喷涌悲惨的不竭动力。倘若国民能清醒认识到选秀节目的目的,只为表演而非哭诉喝彩,则此种现象便会销声匿迹。
不良心理二:被轻贱了的梦想。“梦想,是来自宙斯的礼物”,荷马如此感叹。的确,梦想是神圣的东西,它值得掌声与喝彩。然而我们不免麻木于梦想极度泛滥的娱乐文化中,一听见梦想二字就想要鼓掌。汪峰在“好声音”里频繁的发问“说说你的梦想”如今已成为笑谈,由此不免看出“梦想”的廉价。选手们慷慨陈词,甚至只差要“音乐救国”了。万般现象,皆离不开本质。当今中国物欲横流,大众把求财盈私作为首要之务,然而如此则显得渺小卑微,只好找了“梦想”这冠冕之词掩饰自我。于是,各类娱乐节目凡与梦想有关,则鼎力支持,凡是“有梦想”的选手更是欢呼拥簇。殊不知,梦想的身份已被践踏无形,梦想也渐渐失去力量。真正的梦想应当是不于己盈私,不于人为害的,是高尚纯粹的。国民实在应该反思自我,认清娱乐文化,否则遗害无穷。
花花世界,纷繁复杂,我华夏子民实该保持清醒,仔细思辨斟酌,从娱乐文化中得到放松,却又不盲目追捧,失去自我判断,真正做到天下娱乐,而非被某些人娱乐了天下。
娱乐的精神议论文 篇4
当十大常用app逐个陈列时,不难发现清一色上榜的都是00后手机中的通讯娱乐工具。
通讯本就是数字媒介的重要使命之一,而娱乐app上榜也无可厚非。这两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十大app都被两者囊括而无一例外。
数字媒介最能体现青年人的精神生活。青年人的学习生活、人际生活、娱乐生活、运动生活、社会生活本应当是多元化的。然而反映在数据上的是越发鲜明的娱乐化倾向。
在信息化时代,青年人的精神内涵愈发轻飘。
“玩物者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自古至今,“玩”体现出其对于人生作用的双元性。
不乏有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之辈玩物丧志,划拳逗蛐乐在其中。但历来文豪也玩者不枢。他们寻趣山水,吟诗赋作,“游戏笔墨”一词应运而生。以玩养志,游戏纸砚,文人的精神世界愈发放松的同时也愈发充盈。
青年人之玩实属前者。养志者与丧志者的差距使在于两点。一是养志者劳逸有度,娱乐是他们或跬步市朝官场之上,或埋心书卷苦研之余的另一个消遣。而丧志者不知节制,忘记自己在玩之外的职责与要务。十大app清一色的通讯阅读中不见阅读、健身等工具的踪影,某种程度上是青年人这个集体大多玩物损其志的客观反映。第二点差异在于养志者之游戏自有门槛,粉墙百丈高,不与俗人看。他们集成文会,互斗才学,在象牙塔中找到自己精神栖息的园地。与之相比,我们现当代青年人中娱乐app的流行,极尽音效与画面,用绚丽的光影横行在十字街头的乌烟瘴气中,恐怕娱乐此时此刻并不能起正面影响。
青年人的精神世界确实更加轻飘了。不可否认科技的发展理应对青少年的各方面发展都能有积极作用。然而传媒与特效手段的崛起的确直接作用于通讯娱乐。与游戏行业与聊天工具的壮大相比,其余的身心发展速度是远远落后的。而娱乐讯息业相互辅佐,相互壮大。巨大的利益链让企业纷纷涌入青年人的精神空虚处,进一步刺激行业发展的同时将青年人的精神生活支离破碎,行程生生不息的恶性循环。
青年人的精神生活已临水火,再回头时,娱乐当道,蔚然成风。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青年人的精神重建已刻不容缓。这不啻应由企业规矩束,行业定规开始介入,但更重大,更迫切的是我们00后青年的自我觉醒。只有我们青年人从根本上意识到,娱乐过度化与低智化对自我意识的蚕食与侵犯,才能一劳永逸的褪去异化的娱乐生活,我们应当成为娱乐生活的主宰者,而非被娱乐所俘虏的,对娱乐顶礼膜拜的奴仆。
这样觉醒是困难的,因为娱乐化的侵蚀如同一缸温水,让青年人在温柔中麻木,但这样的觉醒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温水最后会杀死青蛙,哪怕死去时面带微笑。
所以,青年人,觉醒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娱乐之风当休矣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