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芦苇散文(精选18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风中的芦苇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1
“白露为霜,蒹葭苍苍。有位伊人,在水一方”,一首古诗成了千古绝唱。秋风吹,秋水伊人,秋水凝结成露,气温下降,露凝成霜。在一个深秋的季节里,一些愁思在风中浓稠。那秋风中的芦苇在河岸边舞蹈,白茫茫的一片,或摇曳,或轻摆。古人在千年之前就吟唱了对芦苇的欢喜,蒹葭俗称芦苇。一位漂亮的姑娘在宛在水中央,风乍起,芦苇飘荡,伊人伫立,这是一幅令人心动的场面,用最纯朴的诗歌记录下来,代代相传。
对于芦苇的欢喜便是源于一首千年的诗歌,一种莫名的情愫在心中泛起。芦苇是水生植物,喜欢生活在水边。有了水芦苇便也越发地灵动起来。春天的时候,河边一切都还未醒来,芦苇已经从岸边的泥沼里钻出土来,泛绿了。那时的绿是淡绿,不是欣欣然的样子。随着气温回升,芦苇就像竹子一样,迅速拔高。几日不见,便忽地冒高了。就像有了生命的魔力,无需任何的催化剂,一缕阳光,一滴水,便是芦苇生命成长的动力。即便遇到倒春寒,芦苇依然向上,叶子越发地绿了。春风吹过,风中的芦苇像春姑娘婀娜多姿,惹人欢欣和喜欢。一片水岸边的芦苇是一道春天最美的绿色风景。
提起芦苇,或许还会想到晚风中,小舟泛起,在芦苇荡里穿行。那是一首流动的诗歌,那是一曲动人的唱晚。芦苇的生命给了无限的欢乐,夏天到了,芦苇越发地高了,芦苇的叶子也更阔了。在南方,这样的芦苇叶除了给人以悦目,风一吹,一阵芦苇叶的香便融到了空气里,是清香,也是一种暗香。这时可以掰下些许的芦苇叶子,用来裹粽子了。绿色的芦苇叶,裹上白花花的糯米,再加上一些五颜六色的豆子,这样一个香飘四溢的粽子经过热水的沸腾,那真是让人唇齿留香。夏季的芦苇更加地高大,有的有两三米高,成片成片在风中舞动。傍晚时分,一叶小舟在芦苇荡里蜿蜒着,黄昏时分,光线柔软地投射到芦苇上,金黄、暗红,是一抹无法言表的色彩。水中芦苇心中情,风中的芦苇随风舞。一幅画,一曲情,一首唱不完的歌。
走过春夏,到了秋天,芦苇和万物一样,也开始了收藏。不经意间,那曾经的盛绿渐渐变黄了,是季节的召唤,是秋霜的使然。那芦苇顶上的花也如白雪一样翻飞起来,芦花飞,芦花白,一首芦花曲演绎多少人间情。芦花被寒风一吹,便如那棉絮一样散开了,在空中飞舞着。不经意间,如初雪散开。秋天芦苇的叶子渐渐失去了绿色的生机,一种成熟的棕黄色晕染了成熟的秋季,再加上那风中的芦花,就是一卷国画。长卷铺开,秋意盎然。用逆光的镜头拍下来的秋风中的芦苇,应该和明信片里的画面差不多吧。令人心动和欢欣鼓舞。
芦苇的生命在冬天走向了尽头,慢慢低垂了那曾经高昂的头,有的被凌厉的寒风折弯了身躯。只剩下光光的杆子,那肥阔的叶子已化作了泥土。只为化作来年的清香。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也无需担心芦苇的凋谢,待到来年春天温暖时,芦苇便欣欣然从土里钻出来了。
这就是风中的芦苇,在每个季节里独舞着自己的美丽和生命!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2
河畔有一片芦苇。一阵风吹拂过,一枝枝芦苇便在风里飘摇、起伏着,像是正在翻涌的波浪。它们也许还是有些韧性吧,并没有一下子就被折断,但是纤细的芦苇杆却注定了不堪一击的本性。
海子曾留下如此忧伤的诗句:“我的生命你的死亡,我那继续的生命和你那继续的死亡。”我震撼于生命与死亡是如此悲剧一般的并存。原来,生命也如同芦苇一般的脆弱,也如同芦苇一般的渺小微茫,却顽强的生活着,创造出了如波涛般壮阔的景致。
“人是一颗有思想的芦苇。”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如此说。诚如斯言,哪怕有风吹折了他的躯干,但他的思想却还会在宇宙中飘荡。就如《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当他处身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之上,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就好像宇宙中渺小的苇草。然而最终他却战胜了这片***。尽管多天的努力最后一无所获,还丢掉了渔叉和渔网。但他大无畏的不屈精神却是不朽的,体现了脆弱的生命在面对自然时的强度。“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如此评价他的这部作品。这样看来,圣地亚哥的确赢了。因为,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
生命本身拥有着巨大的潜能,能够赋予生命挣脱一切束缚的勇气。这不正是外表看似脆弱的苇草却能在不同环境下顽强生长的原因吗?看,河畔、荒野、沼泽,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人亦是枝脆弱的芦苇,会面对太多艰难险阻,然如苏子之言“有高世之才,必有脱俗之累。”人惟经受住磨难,方能超凡。因此刈割与枯萎,都不能阻拦这枝芦苇一茬又一茬地生长。
“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生命是在渐行渐远,而我们如同芦苇一样在生长,人生就是永无止境的追求,道路既漫长又艰难。从绿意盎然到最后枯黄倒地,然后再经过整个冬日的沉寂在下一个春天里,期待新生。
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花。祈望我们的生命如同风中的苇草,摇曳生姿。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3
风中的芦苇摇摆着,风吹向哪里,它便将脑袋指向哪里,仿佛风是它的一切,跟着风走,是它和风在一起时唯一能做的事。
我便是风,而她是我的芦苇。
她是我的朋友,我们平时只要一有空就一起出去玩,“去哪都可以,我跟着你。”这是她的口头禅,我也从不客气,拉着她,想去哪就去哪,她从不抱怨,只是和我一起笑着。
那天是她生日,我应邀和她又聚到一起,不用说,一定又是去苏州中心玩。
我们手拉手,像两只欢脱的小鹿在大商场里跳来跳去,从一家店铺跳到另一家。有时也不买东西,只是逛一圈就觉得很有趣,而有时她想买点什么时,我却常以“太贵”或“不好看”等理由拖走了她,她毫不抱怨,只是神色略不开心,随后又和我一起,跳着离开了。
然后,我路过了一个扭蛋店,那里的每一个机器都装满了各种闪闪发光的小娃娃,我的脚就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顿时定住,再也走不动了,眼里只有那一机器的小娃娃。
“喂,喂!走吧,不要看啦,你看了半天了!”听到她叫我几声后,我才缓过神,但眼里仍发着光,“走,我们去扭几个!”我拉着她要进去,但一拉,她却没动。“怎么啦?”我问她。“这没啥意思,走吧。”她扭头看向另一家店。我这才想起她是不大喜欢娃娃的,但我依然以“你要好好感受娃娃的魅力”为由拖她进了店,她这次没有答应,也没笑,只是站在店里看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我刚买好了游戏币,就看见她离开的背影,先是纳闷了一下,但马上心生愧疚,对呀,今天是她的生日!明明应该是她快乐的日子,却又变成了我来操纵她的一天,她为我的自私付出了太多,而我却丝毫不让步,反而变本加厉,这哪里是一个好朋友应该做的呢?想到这里,我立刻退了游戏币,冲出店门追上了她,看着她惊讶的眼神,我说:“走吧,这次我跟着你!”她又笑了,我也笑了。然后,我们又像是两只欢脱的小鹿在商场里蹦跳,只不过,这次她在前,我在后。
我想,这才是朋友,互相做对方的风和芦苇,互相迁就互相体谅,走过一天又一天,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成长。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4
躺在老家炕上,一片雪白的芦絮悠悠地飘进窗,耳畔似乎又响起了熟悉的叫卖声……
“卖孔雀喽,卖孔雀喽!”儿时街上总会有个老太太叫卖着芦苇孔雀。这玩意儿很受大家喜爱。孔雀是用芦苇编的,芦管折成孔雀头,芦絮则是孔雀的屏。这芦苇编的孔雀可软了,可以当毽子踢,也可以当小鸡毛掸子。芦苇孔雀不容易坏,是因为芦苇更韧一些。芦苇平日伫立在小河边,任风吹得它弯下腰、低下头,可它就是不断,待风停了,它才慢慢挺直,这风让芦苇变得坚韧。
奶奶和我说,这个老太太身世可惨了,原来小康的家庭一下子破了产。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赶忙去找老太太,我想知道事情的原委。找了很久,终于在芦苇地里看到了她。老太太正在摘芦苇,可她偏摘那些弯弯的,不挺但也不会低到垂在地上的芦苇。我跑过去问她怎么摘弯弯的芦苇。老太太微微一笑:“不挑这些怎么编孔雀呢?这些芦苇向来长在江边,风来了就低头,风走了就再继续站着,这样就不会断。如果摘太挺的,一折就断,太弯的反而就不能折了。”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又问起了她的家事,她告诉了我原委,懊悔的对我说:“那时人太直白,不会圆滑处事。若我像这芦苇般面对大风微微低个头,就不会像现在这般了!”
老太太折下一只芦苇,说:“好在这芦苇让我经历苦难后,仍能再次挺立,过自己的生活。”老太太的篮子满了,她拍了拍我的肩,走了。
芦苇在窗外随风摇动着,但我知道,这场风雨过后,它又会重新挺立起来,正如那记忆中的老太太。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5
芦苇在沼泽中生长,每到秋天,当芦花飘荡的时候,在生命将要褪尽时,一根根枯黄而轻盈的芦苇,便被秋风肆意的摆来推去,好似那脆弱的枝干随时都有可能被萧瑟的秋风扭断,于是有人感叹生命在此时何等的脆弱。芦苇,它是自然万物之一,而广阔天地间脆弱的,又岂只有这风中的芦苇呢,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何尝不是呢?
当克拉马依学生会演的礼堂燃起熊熊大火时,那几百名学生的生命,活活地被夺走了,当狂怒的洪水无情地冲向沙兰镇小学时,那祖国的花朵黯然凋谢了,当山西煤矿的黑心矿主在残无人道地施暴时,那无数刚走出乡村憧憬美好未来的质朴的民工在矿惨死了,当彩虹桥在一瞬间粉身碎骨时,又有多少人葬身那滔滔的水中。生命在此时真的是那么脆弱,先前还是鲜活的生命,转眼之间就烟消云散了,他们匆匆来到这个世间,又在突然之间不明不白地匆匆地离开这个他们还未来得及热爱的世界。是啊生命,她是脆弱的,但,当我们看到小草从那光秃秃的石缝间顽强地伸出星点绿意时,或许你会明白,生命在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顽强,是一种坚韧,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执着,顽强和坚韧才是生命本真。无论何时何刻,生命的本身都不言放弃。
而那易逝的生命,似乎只是人对上天所说的天大的慌言,他们用自已的花言巧语来向宙斯表意,以此瞒天过海,只用惯用的伎俩,照说那生命的脆弱。而从事物本质来看,生命的脆弱,更多的时候却是那些说慌者的杰作。是他们自身无视他人的生命,是他们把别人生存的条件活活地夺走,甚至在他们本应为他人的生存创造条件时,在弱者伸出那可怜的双手呼天喊地求救时,说慌者冷酷的转身离去,再强的生命也有可能有弱势的时候,若此刻旁观者或者责任者真的袖手旁观的话,生命必然逝去。
所以生命是否脆弱,更多的时候,却是看你对它的态度,当你从人性和真善美这个角度来看待生命时,你就会珍视生命,就会千方百计地来为坚强的生命创造生存的条件,就会为他们扫除一切潜在的不利因素,这样生命才能还原其本身的顽强,方可绽放出灿烂的生命之花。当然当你视他人的生命为草芥,为了满足你那可怜而自私的欲望,甚至不惜以他人的性命,来换取你那自认为价值连城的小命时,当然众多的生命就会像风中的芦苇一样,变得无足轻重,极其脆弱,最终必然在风中飘散。
所以生命的强弱只在乎人对它的态度,它与生命的本身没有任何的联系,浩然天地间,生命的真谛是顽强,他不是风中的芦苇。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6
河边有一根芦苇。一阵风吹来,芦苇随风飘动起伏,像汹涌的波浪。它们可能还有些韧性,没有一下子折断,但细长的芦苇杆注定是脆弱的。
海子曾经留下过这样一首悲伤的诗:我的生,你的死,我的续生,你的续死。我对生与死的悲剧性共存印象深刻。原来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像芦苇一样渺小,却顽强地活着,创造出波澜壮阔的景象。
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是这么说的。俗话说,即使风吹断了他的树干,他的思想依然会在宇宙中飘荡。就像《老人与海》里的老渔夫圣地亚哥。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当他在汹涌的大海上时,他是如此微不足道,就像宇宙中的一根小小的芦苇。然而最终,他战胜了这片浩瀚的海洋。尽管努力了很多天,我还是丢了鱼叉和鱼网。但他无畏不屈的精神是不朽的,这显示了脆弱的生命在面对自然时的力量。一艘船穿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在船的船头,悬挂着一面,的旗帜,尽管历经风雨,它依然美丽。横幅上,云龙之类的四个字跳着舞,溢于言表。作家海明威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所以,圣地亚哥确实赢了。因为,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消灭而不能被打败!
生活本身就有很大的潜力,可以给生活从一切束缚中挣脱出来的勇气。这不就是看似脆弱的芦苇在不同环境下都能顽强生长的原因吗?看,河流,荒野,沼泽,它们无处不在。人也是脆弱的芦苇,会面临太多的困难和阻碍。然而,正如紫苏所说,如果他有高水平的才能,他就会厌倦被提炼。人只有吃苦才能不平凡。所以,无论是扦插还是萎凋,都无法阻止这根芦苇一次又一次的生长。
过去,我搬到刘,甚至搬到江南。今天你看着摇下来的,惨不忍睹的江湖,树还是这个样子,人为什么惨?人生渐行渐远,我们像芦苇一样成长。人生是一场无止境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从长满绿色到最后,我倒在地上,然后在整个冬天的沉寂之后,我期待着来年春天的新生活。
梦魂空在潇湘岸边,烟波浩渺的芦花。祈祷我们的生命像风中的芦苇一样摇摆。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7
竞赛成绩出来了,我满怀希望的走向公布栏,仔细地寻找我的名字。一遍又一遍,一遍复一遍,没有,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想到自己两个月的努力付诸东流了,我的心情犹如暴风雨来临,久久不能平息。
放学了,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只要一想起那惨败的结果,心就像遭到了芒刺,痛苦地跳动,思绪像触了电,麻木地翻转。
脚步彷徨间,泪早已落下……
不知何时,天空下起了漂泊大雨,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冰凉的雨点朝我身上扎来,我抬起泪眼,任由雨点拍打在脸上,雨水泪水模糊了我的脸,走在失落而歪曲的十字道上,我的心犹如水冻结般,冷到极点。
回到家后,我沮丧得不肯吃饭,爸爸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便说要带我出去散散步,我无所谓的耸耸肩,一副可有可无的样子。
雨依然下着,我们在池塘边走着,在路上,只要一想起自己名落孙山,心情就无法平静。
“女女,过来看看那些芦苇,”爸爸说,我凑过去一看:芦苇被风压弯了。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呀!芦苇那么软弱,就算是微风吹过,它也会被压弯的。何况风那么大。我不以为怪地看了父亲一眼,并在心里埋怨他:本来心情就够糟的了,还带我出来,出来散心就算了,竟然还只是为了看这些芦苇,真是无聊透了!
爸爸似乎知道我在想什么,他微微皱起了眉头,语重心长的说“女女,芦苇那么弱小,都用尽全力去与强风对抗,你不如它吗?”爸爸的话让我一惊,对啊!芦苇能一次又一次的与强风对抗,我为什么不能走出失败的阴影呢?为什么不继续努力,等下一次竞赛呢?
此时,芦苇还在与强风对抗着,看,用力,用力,芦苇又挺直了腰。一瞬间,芦苇触动了我的心灵,我不再难过,我也要向芦苇那样,挺直我的“腰”!
雨渐渐停了,风也渐渐小了。一阵微风拂过,芦苇轻轻摇曳着,谁又能知道那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的坚强?
风中的芦苇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明白了许多许多……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8
“唦、唦”风一吹,眼前这处静谧的芦苇荡随风摇摆起来,轻轻地,轻轻地,如母亲抚摸孩子一般,将我卷入唯美的遐想中……
只是今非昔比,我趴在窗前,望着那墙角边,仅剩的一株芦苇,在萧瑟的寒风中孤立着,柔弱的身躯少了同伴的拥簇,死气沉沉。我无论如何也不曾想过,几个月前还浩浩荡荡的“碧波”如今怎会落得如此下场。仅一夜之间,便淡然无存。
就在那漆黑的夜里,楼下却灯火通明,一阵阵烦心的挖掘机轰鸣声搅人好眠。我清楚地看到,作业灯照在这“残绿色的海中”,似照遗像一般,照后便将这绿色生命抹掉,彻彻底底的抹掉。我无声地看着,看着那叼着烟头,大腹便便的老板,烟头上红色的火光一闪一闪,我想那空气中会是“仙气云绕”吧!哼,好一个自私自利的老板,要拿这一小片地开刀。
望着楼下那片骇人的土黄,寂寞、萧条涌上心来。本来这里的绿色便不多,如今窗下那片怡人的绿又被除去,眼下便只有路边的绿化树死气沉沉,布满灰尘,濛濛的绿,再者,就是那霓虹灯了,如果那绿也算得上是绿。
拉上窗帘,卷缩在沙发里,一遍又一遍地想着那曾经的绿,梦境中,化作一池的碧水,撑着小船,划向深处……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9
坐着,站着,躺着,不论是哪种姿势,我面对芦苇,都是静静的,即使身外是车水马龙的闹市,我的心却安宁得像伴着芦苇的那一汪水,那一片天,和那吹来的轻轻的风。
一簇簇,一片片,一团团芦苇。
似大写意泼下豪放的青墨,如雷雨前狂风邀集而聚的山也似的乌云,芦苇手牵手,肩并肩,浩浩荡荡,漫延无边。
青苍苍的苇叶簇拥着,白茫茫的芦花摇曳着,碧湛湛的河水涟漪着……
远山绵绵如黛,斜阳余晖似火。
水瘦了,山寒了,一穗穗芦花却变得日渐狐媚,秋天也因这不尽的芦苇丰满起来。
此时,我正对着芦苇,任晚风吹乱了我的头发,钓起我无尽的遐思和无来由的柔情。
一穗穗的芦花高高地扬着,淡青色的,银灰色的,乳白色的,交杂在一起,组成一方皑皑的雪野,扑入眼帘也就闯入心胸,搅得那汪浅浅的心湖春水一般,皱起鳞片似的波纹。站在风里,对着芦花,被那阵阵清风摇曳得心醉神迷的可不止芦苇,还有我,痴了似的,内心涌起一股酥酥软软的感觉。是我化成了一株芦苇,还是那芦苇本来就是我?我一时恍惚起来,看来“庄周晓梦迷蝴蝶”的困惑,并没有因为我只是世间的一粒微尘而轻慢。
芦花?这哪儿是芦花,分明是那妖娆的白狐的尾巴,风情万种地卖弄,魅惑着我的眼睛,挑逗着我那颗敏感却又细腻的内心。
每当一阵风吹过,便有清丽的哨音自苇丛里传来,我想,那一定是多情的风用它纤巧的手指拔动了苇的琴弦,弹奏出天地间最美妙的音乐,而那一穗穗毛绒绒的芦花化成婀娜的少女,应着乐声起舞,千娇百媚地,炫着各自曼妙的身材。
有鱼,时而跃出水面。
有鸟,偶尔划过长空。
有虫,自不同方向切切私语。
而那不安分的蛙儿,躲藏在苇丛里,三三两两地,击鼓鸣锣凑着热闹……
金灿灿的阳光,散布在芦苇丛里,闪烁着,摇晃着,吹拂着,当微风吹过的时候,那阳光便有了“沙沙沙”的声音传入耳鼓,便有了青淡淡的气息沁入心脾,于是我的身体便像孩子吹鼓的气球一般,装满了阳光的酥,芦苇的青,水草的腥……
我一次次地立在芦苇滩前,如同在赴一场无需邀请的约会。
风在诉说,苇在诉说,蓝蓝的天空在诉说。
而我,无需诉说,我只需沉默,默默地倾听。
沉默也是一种表达,倾听也是一种诉说,当我站在芦苇滩前,它们便知道我需要什么。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10
齐齐哈尔市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是鹤的故乡,是鸟的天堂,中外驰名的地方。好多摄影爱好者,千里迢迢前来看鹤,拍下美丽的丹顶鹤的精彩瞬间,使之成为永恒的美丽。好多外省的旅游爱好者,千里迢迢自驾游来齐齐哈尔市看美丽的丹顶鹤的放飞。
我不仅喜欢看美丽的`丹顶鹤,更喜欢这一望无际的芦苇。扎龙自然保护区,当你极目远眺的时候,哇!好开阔的东北平原,一望无际的芦苇。茫茫绿野,一碧连天,微风拂来,波涛荡漾。那茫茫的青纱帐,那绿色海洋,澎湃着绿色的波浪,演绎着绿色的童话。广阔无垠的湿地是水的世界,是草的天堂,也是鸟的栖息地。此时已是浅秋,芦苇已经都长出了穗,穗有的是浅紫色的,有的是浅米色的,疏疏散散的,灵灵动动的。远远看去,紫中带黄,黄中透紫,色彩斑斓,明艳有佳。穗已经是那么丰盈,那么饱满,那么含蓄,那么深情款款的了,该开花了吧。为什么还没有开花呀,和我一样,还在等什么呢?
当芦花开放的时候,是那么柔柔的美,是那么绵绵的美,是那么白白的美,是那么净净的美,她是不拘一格的美丽,她虽然不姹紫嫣红,但是别有一番景色。她象征着由青丝到白头的那种地久天长的美。是不是有人会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时节与那在水一方的伊人,在这浩浩荡荡的芦苇之中,举行盛大的婚礼呢!那一定天长地久,由青丝共白头。
如果说你喜欢草原,喜欢蓝天白云下,一望无垠的绿野。那么我说你一定喜欢蓝天白云下,一望无垠的茫茫芦苇,芦苇她远远望去,她高高的,纤纤的,苗苗条条的,让你喜欢着,让你爱怜着。你漫步在芦苇荡深处的栈道上,尽管栈道是那样的洁净明亮、尽管栈道是那样的一尘不染,尽管栈道是那样的曲径十八弯,你都无暇顾及。因为,你的注意力在芦苇上,你端详着,品评着,欣赏着。如果《诗经》中的“蒹葭凄凄”让你喜欢,让你爱怜。那么鹤乡中的蒹葭俏俏会让你着迷,让你倾情。看着芦苇如若美丽的伊人,第一眼望去如若曹植第一眼看见洛神女一样惊艳:“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那蒹葭,不,那美丽的伊人,摇曳的身姿,婆娑的身段,婀娜着,娇羞着,妩媚着,含蓄着,让你一定着迷,一定倾情。你如若走累了,席地坐在栈道上休息,你会觉得,栈道旁的她——蒹葭,美丽的伊人,悄悄的趴在你的耳边,含情脉脉的,欲言又止的,轻轻的说:“累了就休息,我知道你一定会来的,我已经等你很久了,记住,在水之湄。”
多么浩瀚的芦苇荡,多么窈窕美丽的蒹葭。你在芦苇荡中行走,你在芦苇荡中漫步,目光深邃,心情开朗辽阔。你一定会喜欢这北国辽阔的疆土,你一定会喜欢这美丽丹顶鹤的故乡。你一定会喜欢这青青的青纱帐,你一定喜欢这窈窕,妩媚的蒹葭——美丽的伊人。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11
秋色潇潇,于河边起舞的便是芦苇。小时候,爷爷给我讲以前的生活,说冬天待到芦苇成熟了,人人都到河边去打苇子,将芦苇在根茎处割下,然后打成一捆一捆的,要绑得结实、牢靠,还要漂亮、整齐,方便背回。冬日河冰刺骨,人们仍会不约而至,爷爷更是一人能扛200斤,在水中穿梭,有时会扛400斤,两个捆——这可以换来吃食或者生活必需品。
打回家的芦苇,经过一系列程序反复碾压,升级了它的柔韧,就交给家里的女劳力们。她们席地而坐,开始展示精巧的手艺——编席。苇席又叫“凉席”,阿姨们说,“要是一天编不了一个席,你姥姥就不让吃饭。”在大人们那时的艰辛,在我儿时却觉得有趣,整天趴在凉席上,丝毫没有觉察大人们苦涩的笑容以及身上各种疼痛。
高高的、直直的、绿绿的芦苇装饰着泛起涟漪的湖面,风吹过来,伴着簌簌声响,身姿便摇曳起来,这时还是一片一片的绿,绿中顶着芦花,就那么直耸耸的,什么也动摇不了它直上的风姿。
城里的几大公园各有特色,但都有直立的芦苇,那么的平常又自在,那么的大众又脱俗。我忍不住沿着栈道,向它内心处走去,却冷不丁“扑棱棱、唰唰唰”几声水响,两只野鸭子向湖中心飞奔,继而由惊吓转为悠然,也许它们已然看出我的没有恶意,或者认为我是“旱鸭子”不敢下水。待我远去回望,它俩正悠闲地荡回来,返回它们的暖巢、爱窝。
河边零散的有几位钓鱼的,还有几个红绿的小孩儿玩耍、嬉戏。记得在我家不远处的马颊河畔,就长满了翠绿的芦苇,那气息仿佛充溢了心灵深处的馨香。每根芦苇从杆到叶都是鲜绿的,每片叶子都闪闪发亮,要滴出水来。青翠欲滴,蓬蓬勃勃,富有生机,芦苇随风一荡一荡地,撞击出一丛青笼的清清浅浅的脆响。伴随着被镰刀惊起的清脆的鸣叫,那也是童年的一景。
夜幕了,回去吧。青翠的芦苇淹没在红绿灯中,好像在点头致意,又好像在执着地诉说着……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12
周末外出,水库边上,见到了一片似秋的芦苇,有感而发写上几句。
在大自然数不尽的植物中,芦苇最有个性。
芦苇看上去很纤细,很单薄,也很脆弱,既没有花的美貌,也没有树的雄悍,是自然界不太起眼的植物。可芦苇天生纯朴个性善良。它不择环境而栖身,不惧风雨而挺立,不逐名利而生长,不卖弄矫情而温柔,柔弱里蕴涵着刚毅,朴实中透着灵性。
和其它植物一样,同是大自然的儿女,可芦苇却不像禾苗那样娇嫩与尊贵。如果说把芦苇和禾苗比作人,禾苗如同城市里的现代“小皇帝”,而芦苇则是那个提篮挖野菜剜猪草的山伢子。缺少了“小皇帝”的傲慢与娇气,却多了一份自立与豪放,这便是芦苇。
芦苇也有许多品种,全国各地的芦苇也不尽相同。吉林省向海湿地的芦苇受向海景色的“薰陶”,生得“身材颀长气质文静,性情练达而富有修养”;黑龙江扎龙湿地的芦苇吸收的是黑土地上营养,长得“粗犷而浑厚”,给人以豪放壮烈之感;河北省白洋淀上的芦苇,也许是因为经受过*林弹雨的考验,显得“机敏而睿智”,特别是在微风吹拂下,“躲躲闪闪,迷迷离离”;宁夏湿地上的芦苇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形,其是芦苇家族中的另类,可又继承了大江南北芦苇的所有优点,然后自成一体。不管是成片成片地长在一起也好,还是一蔸一蔸结伴而立也罢,这种芦苇都是蓬蓬勃勃,挺挺拔拔。不信你在这些芦苇中,选出其中的任何一枝,都如同亭亭玉立的美女,秀丽而端庄;拿出当中的一簇,却好像聚集在一起的一群西北***,泼辣大胆而个性火爆,热热闹闹地长穗,大大方方地开花,不拘小节,不苟言笑;若是整片地看宁夏的芦苇,则是典型的西北汉子,论体形,块头不够大,但长得很结实;论身材个子不够高,却是很精神。虽说,各地的芦苇各有特色,但我还是偏爱宁夏的芦苇,因其有种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的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品格。特别是沙湖里的芦苇最有看相,最惹人喜欢,最令人疼爱。
芦苇不是竹,却有着竹子的抱负与伟岸,传承着竹子的气节与骨影,克服了竹子喜欢节外生枝之劣根,以执着的追求晨迎漫天朝霞,昼托滚滚烈日,晚送朗朗星辰。不言酷暑热,不说寒霜冷,从头到脚,坦荡如艮,尽情点缀装饰着那片生它养它的土地。
芦苇不是树,却有着树的坚强与厚道,发扬了树的宽容与忠诚,避免了树木出风头爱张扬的个性,以其宽广的胸怀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蓄洪调控,汲污纳垢,消除险恶,净化水质,把灾祸揽入自己怀中,将幸福送到人们手上,全力回报着栽培它抚育它的人民。
用身体点缀着江山,用心灵净化着社会。这便是芦苇!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13
我的家乡在滨海,地处苏北平原,黄海之滨,这里河流纵横交错,数量众多,芦苇是择水而生,因此沟渠边、河堤旁经常见到它那优雅的身影。
每当春天来到的时候,芦芽便悄悄地钻出地面,嫩绿嫩绿的。我和小伙伴们在芦苇芽中做游戏,放风筝……玩累了,就躺在芦苇芽中,望望天上形态不一的白云,看看这朵像什么,那朵像什么,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盛夏时节,芦苇正是茂盛的时期。一簇簇,一片片,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是鲜绿的,绿得闪闪发亮,嫩得每片叶子都要滴出水来,远远望去就像天幕间拉起一道绿色的屏障。微风吹过,犹如波涛起伏的大海,显示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样的芦苇映着天晴朗的深蓝,映着水清澈的湛蓝,偶尔有不知名的水鸟在静谧的芦苇丛中穿行,抹出道道涟漪般的波纹,发出几声清亮的啼叫,让人恍如闯进了童话世界,又或是走进一幅精美绝伦的水彩画。
当秋天来到的时候,芦苇也泛黄成熟了。黄色的秆,黄色的叶子,微风吹过,发出一阵阵响声,犹如在演奏一曲秋的赞歌。最迷人的情景是站在坝上眺望,一顶顶洁白、轻盈的芦花随风而起,漫天飞舞,白茫茫的一片,充满了诗情画意。
冬天,芦苇干枯了,只有细细的苇秆在风中摇曳,似乎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但是,被厚厚的冰层包裹的根,却在那里顽强地越冬。到了来年春天,一阵春风,几场春雨,又长出新的芦苇,一年又一年,总是生机勃勃。
芦苇浑身都是宝,叶子可用来包粽子,茎可造纸、葺屋、编席等,根茎叫芦根,可供药用,穗可做扫帚,就连那些苇梢碎叶也可以用来驱寒取暖、烧火做饭。
我爱家乡平凡的芦苇,更爱它那坚韧的精神。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14
有人颂扬青松的高洁,有人讴歌腊梅的傲骨,有人赞美杨柳的婀娜;可我独钟情于芦苇的平凡:它不与树木争荣,不与花草斗艳,以瘦弱的身躯迎风接浪,以随和的个性任凭南北东西。虽飘荡了一世不能成为栋梁,但它勤奋一生献给人类。我欣赏它身披彩霞幽思的秀美,我怜爱它霜摧雪残的凄楚,我喜爱它曼妙翩然的舞姿,我珍视它似患难与共的友人。
三十年前,在谈“资”色变论“富”即批的时期,人们被守贫随大流的意识桎梏得失去了自主创造力和积极性,饿着肚子侃大山磨洋工已经成为农民的习惯。要想盖新房娶媳妇只是一种奢侈的梦想。古语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生在长江边长在长江尾,这里有的是沙滩,沙滩上有的是芦苇。我们就把芦苇编织成各种生活器具——畚箕、箩筐、囤条等。就是这些不被人看重的芦苇帮助我们度过了生活的难关。
芦苇不但能成为生活必需品,还可以成为造纸的上等原料。贫穷的岁月迫使我和芦苇结缘。既然“修地球”不能填饱肚子,那么只能选择江滩里的芦苇荡。我“跨”过长江登上大堤,面对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感慨万千。假使你是诗人也许觉得无比壮观心潮激荡,诗兴大发。但我是收割者,眼前芦浪滚涌,芦叶簌簌,心中涌起闯关似的悲壮。自己亲手筑泥灶建草棚,喝咸水吃粗粮,凭的是意志和力量;迎风浪,踩冰霜,靠的是信念和希望。芦苇在我的镰刀下一排排的倒下,我回顾四望,仿佛看到了这些毫不起眼的芦苇经过造纸厂的脱胎换骨,变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一篇篇优美华丽的篇章,记载着时代进步的步伐。
如果说收割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那么播种给予人希望。春末初夏,万木葱茏,蒹葭凄凄。我先来到“五七农场”芦苇荡里挖出芦根,再用小船把芦根运送到目的地(启东市西南角江中沙滩上),在每天退潮的两三个小时内,把芦根播种在这块处女地上。当我踏上沙滩的瞬间,心中产生开疆辟土般的豪迈。眼前稀疏的丝草间,惊飞的小鸟直冲远方。我无暇欣赏白云沙滩海浪的苍茫之景,也无心去留意脚下沙土的缠绵之情。短暂的退潮时间催促我赶忙搬运芦根,挥锹扒土,把一小撮一小撮的芦根埋入地下并盖实,以免让潮水冲走。我不停地向纵深处前进,身后留下我一连串赤足的脚印。我直身回望,心中涌起园丁般的期望——来年长出一片摇曳多姿的芦苇。
翌年秋天,伫立江边极目远望,收入眼帘的是顶着灰白色芦花的芦苇,像一个咿呀自语蹒跚学步的小孩,令人怜爱,令人遐思。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似一个母亲凝视孩子般欣慰。西风中的芦花向我挥手致意,点头微笑,似乎在感谢我栽培之恩。
芦苇的使命并不像其它草木那样虚度春秋荣枯一场,而是一位慈善家,一所收容站,它把那些随波逐流无家可归浪迹天涯的泥沙搂入怀中,让它们安家落户。不管是来自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远方“客人”,还是来自上海崇明的“邻居”,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时刻恭候。在每天两次的潮涨潮落中,把千里迢迢,奔腾不息的泥沙都留下来。日积月累,积沙成滩,聚沙成塔。
每到秋天芦花飘飞的时节,便唤起我内心深处柔软的记忆,我情不自禁的来到从前播种芦根的地方,然而留在我脑海中的荒凉沙滩,以及沙滩上随风起舞的芦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启东港化工区——排排厂房,错落有致的管道,拔地而起的烟囱,锦绣般的花坛草坪……我仿佛走错了地方,脑海中依稀闪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惆怅。芦苇像一个爽约的老友,吩咐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接待了我,我被她的雍容华贵她的妩媚所感动。短短的三十年如同魔术一般演绎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尽管我对芦苇情有独钟,但把芦苇荡变成化工区,我还是有告别陋居搬进新房的欣喜。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从前和我一起在沙滩上摸爬滚打的同伴们,如今都进入到工厂里打工,月收入在二三千之多。他们不再为有力无处使而担忧,不再为贫穷而发愁。我仰望着高高的烟囱,仿佛我们过去种下的不是芦根,而是梧桐,不久的将来,天上的凤凰一旦看到这块宝地,必将前来安家!
岁月荏苒,故地重游,虽然从前的芦苇荡不见了,但我心中的芦苇依旧摇曳不止,它不仅在悠悠的岁月中伴我成长,而且它成为我未来的一盏指路明灯。一个人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超群出众,当然令人羡慕;但毕竟凤毛麟角。世界上绝大多数是平凡的人,做人要低调如同一支芦苇,能够坚守自己的一方净土,不为外界的各种诱惑所动,默默耕耘于本职岗位,把点点滴滴的小事做好。即使不能成为栋梁,也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温暖人间。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15
又见到了久违的芦苇林,在公园的一角,一片挂满晨露的芦苇林,屹立在湖畔,蜿蜒至湖中心。我看着它那宽嫩的绿叶,浅白的苇穗,挺拔直上蓝天的苇杆……顿时想起了儿时的家乡,家乡那片叫“大淖儿”的万亩草原,那一望无际的乌兰淖水库和水库旁的芦苇林……
春天,白雪消融,万物复苏,我们村北的万亩草原此时也充满了生机。这里,家乡父老几代人都叫“大淖儿”。也许是多少年沼泽地长满水草的缘故,大淖儿里掏出的土全是长满杂草和鸟粪化石的黑土。肥沃的土地在春雨的滋润下长满了尖尖的、嫩嫩的芦芽。
以前曾听过四川人说的一段——春天的竹笋长得快,人蹲在地上方便,还没提起裤子竹笋就长得顶住屁股了。我们大淖的芦苇也一样,几场细雨过后,随着芦芽“叭叭”的破土声,芦苇就长过膝高了。芦叶修长、翠绿,举目四望,草原已变成一片绿色的海洋。清风吹过,芦叶沙沙作响,好像在演奏着一曲春天的乐章……风吹草底的芦苇林啊,你总是给人好。
夏天,这里成了我儿时玩耍的乐园,每到这时,我们小伙伴们就在这无边无际的草甸子里捉迷藏、挖苦菜、寻鸟蛋。这里的苦菜长得又嫩又大,人吃、喂猪都是上等佳肴。现在才知道,苦菜不但味道鲜美,还是难得的中药,是哮喘、痨病的克星。最有趣的还数寻鸟蛋,几个孩子在两三米高的芦苇林里分头寻鸟蛋,这里的飞鸟真多,春天有白天鹅、大雁、百灵鸟;夏天有老牛头、炸啦啦、捞鱼蝶儿、野鸭子等等。它们白天在草甸子旁的乌兰淖儿水库里觅食,晚上就在茫茫的芦苇林里栖息、繁殖。
这些小鸟也成了我们的捕捉对象,鸟蛋真多,有大有小,最大的要数野鸭子蛋了,和鸡蛋大小差不多,有时碰上一窝,竟有二十多个。伙伴们在草甸里碰的鸟蛋拿不了,就把裤子脱了,挽住裤口,放在裤筒里背出来了。走到水渠旁,进行筛选:把鸟蛋倒入水中,沉入水底的都新鲜能吃、而飘在水上的就已经快孵出小鸟了,扔掉了……可爱的芦苇林啊,你给了我梦境般的的童年。
最为壮观的是秋天打草,那场面我至今难忘。茫茫的草甸子里车水马龙,全乡三个村十几个社几千号人在这里打草,也带动了周围做生意的小商小贩,瓜果蔬菜、小吃到处都在叫卖,人欢马叫,熙熙攘攘。大淖儿中央一条主公路上,来往行人,进出车马排成了一条十几里的长龙,当时在老家,我是年年参加打草的,曾记得,那时我常拿一把一丈多长的扇镰(所谓扇镰,就是刀柄一丈多长,刀头是比平常刀头大两三倍的敞口大刀),只要横扫一镰,芦苇就齐刷刷的像扇形般倒下一片……不多久,草地上就堆起了大小高低不同、数也数不清的草垛子。不多天,草垛子也消失了,芦草已打完,仅留下了水中的苇子……芦苇林啊、芦苇林!是这一方水土养育了你。是你,养育了这一方人!
冬天,你又顶着呼呼狂叫的西北风,甘为春蝉吐丝尽,愿做红烛照人寰。孕育着来年的期盼。芦苇林,这就是你的奉献!
时光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虽然远离家乡,但我还常那片芦苇林,也爱听林萍唱的“丹顶鹤”、好像歌名叫《一个真实的》——“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过,有一位女孩,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留下一首歌”……·因为唱起它,更能勾起我对故乡的怀念。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16
草枯了,叶落了,梅开了……是了,是冬天了。
这个季节里,山瘦了,水瘦了,芦苇自然也瘦了。河滩上那一大片的芦苇丛,再也不见了夏日青翠茂密的模样;原本修长宽阔的芦叶大多落了下来,只剩下零星的几片蜷缩在枝干上,枯瘦如笔管。但是,即使在最阴冷的冬日里,芦苇也不会让人感到萧瑟,只为,芦花开了。那些毛茸茸篷松松的芦花,总让人的心里感觉分外的温暖。
我是如此喜爱河滩上的这一大片芦苇丛,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要到河滩上走一走;这一走,就让我走进了故乡走进了童年。
我的童年是在乡间度过的。故乡多水,有水的地方必有芦苇。年幼时,我从不曾留意芦苇是何时从地下钻出紫红的嫩芽,又是何时长出碧玉般的嫩叶的。通常地,当河滩上的芦苇长到一人多高时,芦苇丛就成了我们小孩子的乐园。每天放学后,没有人急着回家,大家全都跑进芦苇丛,去玩捉迷藏。直到暮色四起,父母悠长的呼唤声在河滩上响起时,大家才会背上书包,恋恋不舍地往家走。待到第二天黄昏,孩子们自然又会在芦苇丛集合……
日日在芦苇丛中嬉闹,不知不觉就迎来了端午节。一大早,芦苇丛就变得热闹起来。家家户户的孩子,都挎着篮子来摘芦叶。那些修长宽阔的芦叶犹如一条条绸带,在风中轻轻地飘动着。孩子们个子矮,够不着高处的芦叶;但不要紧,只要将芦苇一勾,再向下一拉,芦苇便弯下了身子———想摘哪片就挑哪片吧。渐渐地,有孩子挎着满满的篮子回家了。村庄里,很快飘起了诱人的香味,那是水煮芦叶的清香。煮过的芦叶才能包粽子啊,而粽子,是我们小孩子最心爱的食物。我们不能想象,若是没了芦苇,端午节还有什么意思。
芦苇什么时候最有用?是在暑假里。一放暑假,孩子们便如出笼的野马,直奔芦苇丛,每人挑选一根又高又粗的芦苇,扳倒后摘掉叶子掐掉嫩梢,再带回家来。到家,将洗好的面筋粘到芦苇的顶端,扛上芦苇就可以出发了。那里,小树林里,知了的叫声一声高于一声———快点,快点,将芦苇伸出去,用面筋粘住知了的翅膀……一个暑假下来,孩子们不知得换掉多少根芦苇啊。但没关系,浩浩荡荡的芦苇丛,是孩子们取之不尽的宝库。
秋,总是悄然而至。没有哪一个孩子清楚,是哪一棵芦苇最先吐出一缕银灰的穗子来的。但当毛茸茸篷松松的芦花如旗帜一般在空中飘扬时,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多了一份温暖:芦花开了,冬天就不冷了。
是啊,对孩子们来说,芦苇总是温暖可亲的。冬日里,干透了的芦苇被父亲割了回来,放在院子再晾晒几天后,能干的妈妈就将芦苇编成厚厚的床垫,垫在孩子的小床上;巧手的奶奶将芦花一朵朵采下来,做成毛窝———那就是孩子的棉鞋了;再在另一双毛窝下装上木头,就成了木屐了。有了木屐,再泥泞的地方也不怕,孩子们想往哪跑就往哪跑。有了芦苇,冬天自然少了几分寒冷多了几分快活……
芦苇相伴,我在故乡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读中学时,我离开故乡到了北方一个古老的城市里。城里有高楼大夏城里有绿草红花,但城里没有芦苇。没有芦苇的日子里,我在慢慢地长大。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座座城市里流浪,最终在一座远离故乡的地方定居下来。尽管衣食无忧,但我的心灵深处,总有一角空荡荡的……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去野外远游,意外地发现了一片河滩;河滩上,长满了芦苇。那些芦苇,与故乡的一样修长一样挺拔一样茂密……那一天,我在河滩上长久地徘徊,恍若徘徊在故乡的怀抱里,一颗心变得异常的踏实与安宁。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喜欢去河滩漫步;尤其在心情烦躁的时候,我更会长久地在河滩徘徊。当我从芦苇丛中慢慢穿过时,我似乎能够听到芦苇们的私语———它们说着故乡的方言。那些温柔的低语,足以化解我的忧愁抚慰我的创伤,让我的世界重又变得海阔天空风轻云淡。
渐渐地,那一片芦苇丛成了我心灵的“桃花源”。一次又一次,我穿越都市的滚滚红尘,走向荒野,去看芦苇。
———去看芦苇,去看我亲爱的伙伴。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17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这是一首吟咏芦苇的诗歌,读了之后让人对摇曳多姿的芦苇立即产生亲近感。实际上,芦苇不仅青葱曼妙的身姿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并且更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在我的家乡,每到秋末冬初芦苇收割季节,往往是全家出动,砍的砍,捆的捆,运的运,那种火热的劳动场面非常感染人。
芦苇运到家里以后,首先要去叶、选材、分类。这个时候,最常用的方法是把芦苇梢部斜放在长凳上,手里拿着一双筷子,飞快地把芦苇柴从手里穿过,手中筷子夹紧芦苇,为的是把残存的枯叶和芦苇的外膜去掉,这样就选好了一根亮亮的芦苇柴。同时还要根据芦苇的粗细分类放好,以便应用于不同的场合。一般说来,粗壮笔直的芦苇柴属于最上等,可用于建房、编席等,即使出售,也能卖个好价钱。而中等的芦苇柴质量就要次一些,但也有用途,可以把几根扎在一起,成拳头粗细,仍可用于建房、篱笆墙等。而最细的芦苇柴,只能成为烧锅的柴火,即使这样,由于耐燃少灰,仍受到人们的欢迎。
芦苇柴最大的用途是编席。把选好晒干的芦苇柴,用刀劈成两半,然后再用石磙压扁,便可以开始编席了。编席是个技术活,需要耐心和细心,我的父亲就是一个编席高手,不但可以编出平整光滑的席子,还可以按照芦苇柴的颜色深浅,编成带有天然花纹的席子,这种席子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小时候,我最喜欢看父亲编席,柴蔑在他手中上下翻飞,看得我眼花缭乱,一会儿就编好长长的一大截。看得多了,觉得编席也不是什么难事,便偷偷地学着编,却让刺儿戳了手,痛得哭起来,才知道很多事情并不像看上去那样简单。父亲还会编织各式各样存放东西的器皿,例如篾箩等,皆十分精美实用。芦苇还可以打成结子,那是一种不宽的长长的简易“席子”,主要用来围起来囤放粮食,在农家应用非常广泛。
以前农家建房,房梁架好以后,就会密密地铺上粗壮的芦苇柴或者扎好的柴把,然后抹上泥再苫上瓦,可别小瞧这不起眼的芦苇柴,过上几十年,仍然非常结实。我家的老屋,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了现在,还是滴雨不漏,这就是芦苇柴的功劳了。
风中的芦苇散文 篇18
我真正爱上芦苇源于一幅画,也自此爱上了冬季的芦苇。
有次朋友拉我去庞薰琹美术馆去看一个农民画展。宽大的展厅除了工作人员只有我和她,我们静静地欣赏着。农民画以山水画为主,气势都很庞大,但整体比较晦暗,虽然有灯光打着,但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压抑,我俩都有种要逃离的感觉。转身到二楼,大厅一侧挂着一个英年早逝的画家的画像,我觉得他的画乡土气息很浓,随意、洒脱而不失细微。当我移到一幅一平方米的画前,驻足凝视,只见暗红一片,微黄的灯光打在画上,整版是红。凑近再看,竟然上面画满了细细的芦苇,黑色如发丝的杆,头上顶着毛茸茸的苇头,像在欲语低诉,又有着似曾相识的温柔。顿时,我的眼再也离不开那幅画,想着那画家如何把这普通平凡的芦苇画得如此淋漓尽致,如此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他该具有如何缜密的心思?
以前也见过芦苇,那是夏季。站在岸堤,看到了滚滚向东流的长江水,而滩涂上的芦苇,静静地守望着朝夕相处的长江,和它们一起潮起潮落,发出阵阵的喧哗声,催人心脉。也见过沙家浜的芦苇,那充其量也不过是个点缀而已。整个夏季,一个绿色的清凉世界充彻着我整个心。
看到此画,心底有个疑问一直盘旋,什么时候的芦苇才是红色的呢?但是眼前的这幅画,明显是冬季的。给了萧条冷酷的冬季一丝温暖。细细的毛笔勾勒的芦苇的骨,用红色做它的衣,安详、妩媚、纤柔,我似要揽它入怀。经常有迷雾把冬天的所有一切遮掩得扑朔迷离,世界都笼罩在其中了。我想起一次路上的偶见,窗外雨雾蒙蒙,忽见到一小片芦苇,经过霜雾的浸润显出暗色的红来,在这寂寞的冬季更显得生动。今日见了此画,才知画家是何等的心细,何等专情,他将自然的一瞬收留了,他将常人少见的风致觅来了,等到芦苇一刹那的红,便把她放在他心里,深藏着。
我爱上了那幅画,更爱上那冬季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