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诗句鉴赏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下面是整理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诗句鉴赏,希望对你帮助。
【诗句】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出处】
唐·杜甫《春夜喜雨》。
【意思】
田野和小路都被乌云覆盖, 黑沉沉的一片,只是江上的渔船里还有 明亮的灯火。
【鉴赏】
野外小径和天空的乌云都黑黝黝的一 片,唯独江中船上的灯光十分明亮。这两句诗从视觉写野外的雨中之景。 上句写径与云俱黑,如同拉上黑色的帷幕。它对下句的船火是一个显目 的反衬,使船火变得格外明亮。同时,船火的明亮也使得四周越发黑暗 了。这种相互对比的描写,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作者在这句诗中,完全采用静态描写的办法,雨夜之景摹状极为 真切。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江岸等 地,四周乌黑一片,只有灯火闪现。 [例]月黑之夜,波浪拍打着江岸。不远 处有渔火忽隐忽现,使人想起杜甫“野径 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诗句。(李如明 《古迹斑斑古鼓镇》)
二、用以形容映衬 之美或说明衬托的作用。[例]这些小 玩意,都应力求鲜艳夺目,“野径云俱 黑,江船火独明”,在深冷的底色上,星 星热色都会起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 效果,把你装扮得动人起来。(钱中立 《云想衣裳花想容》)
【应用】
地上和天上的云全是黑沉沉的, 连小路也辨不清,只有江上船里 的灯火是明亮的。语出唐·杜甫 《春夜喜雨》: “野径云俱黑,江船 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形容江边沉沉夜色。也比喻 黑暗背景中的亮色格外醒目。◇这 些小玩意儿,都应力求鲜艳夺目。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在 深冷的底色上,星星热色都会起 到 “万绿丛中一点红” 的效果, 把你装扮得动人起来。(钱中立 《云想衣裳花想容》)
【全诗】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①喜雨:及时的好雨。
②红湿处:指花树经雨红润一片。
③锦官城: 指成都,是蜀国的都城。
【鉴赏】
杜甫集中写雨的诗作很多,不拘一格,各具风采,而这一首《春夜喜雨》更是体物精微的上乘之作。沈德潜称它能“传出春雨之神”,确 实是深有体会的评语。全诗扣住题目,写喜雨、春雨、夜雨的特点,绘声绘形,精细又浑然一体地写出了雨的神态。
首联写“喜雨”。俗话说: “春雨贵如油。” 诗人又是因陕西大旱,离开华州司功的职位,飘流到蜀中的。他在《大雨》诗中曾写到:“敢辞茅苇漏,已喜禾黍高。”即使滂沱大雨,茅屋摧破,只要对庄稼有利,他也高兴,何况是细细滋养着庄稼的滴滴春雨呢?这一联,“好”字情感化,“知”字拟人化,“乃”字以虚字传神,表现春雨下得适时,恰到好处,字字流露出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第二联写“春雨”,表现了诗人描摹精微的高超诗艺。诗人不但能绘形,还能绘神。春天的好雨不是夏天的暴雨,也不是冬日的寒雨,它是一种轻轻飘洒,无声无息的雨,“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它是那样的温柔多情,而渗透力又是那样的惊人,潜入大地,潜入万物。虽然看不见,听不到,但诗人能感受到。“潜”、“细”二字体物工切,写出了春雨的独特神情。
第三联写“夜雨”。濛濛细雨中,四野一片漆黑,唯有远处江上一点渔火在闪烁。这一幅画*明暗对比,黑白分明,使画面显得分外宁静而鲜明。“云俱黑”写出了春雨野郊的深邃、清静,“火独明”给予读者的感受则更微妙,它表现出的生动乐观的情调与春雨中万物潜滋暗长的节奏是和谐一致的。
尾联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好雨一夜,万物润泽,待到明朝去看 ,一片湿润的红锦将打扮得更加美丽。这一联中“红、湿、重”三字用得很妙,状雨后的花朵,形神毕肖,特别是这个“重”字,以人情体贴物理,作者似乎感受到了那一枝颤巍巍、湿漉漉、水灵灵的红花的分量。
这一首诗无一句不是春雨,无一笔不是春夜喜雨,细腻地写出雨的形态,真切而精妙地刻划出雨的神态,字字句句又透出作者的喜悦之情。由“好雨”写到春雨的温柔潜入的深情,又“潜入夜”引出云黑灯明的夜景,由一点渔火又联想到红湿的花朵。处处勾连,一气呵成,确实是唐诗中的精品。
【点评】
唐诗篇名。五律。杜甫作。见《杜诗详注》卷10。上元二年(761)春作于成都。全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诗人对夜降春雨,滋润万物的喜悦心情,反映其关心人民的可贵思想。此诗观察细致,摹写入微,且情景交融,形神俱佳。全篇不露“喜”字,而“‘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无一字不是春雨,无一笔不是春夜喜雨”(查慎行语,《杜诗集说》引),写得精妙隽永之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二句,扣住春雨的特点,描写雨水润物达到入化之境,是咏雨的千古名句。清人仇兆鰲评此二句曰:“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杜诗详注》卷10)沈德潜亦云此二句“传出春雨之神”(《唐诗别裁》卷10)。
拓展内容
春夜喜雨原文、译文、赏析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注释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重:读作zhòng,沉重。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赏析
本诗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为什么好呢,因为它“知时节”。这里就是把雨拟人化,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紧接着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雨夜景色。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雨后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鉴赏
杜甫这首五言律诗是他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著名诗篇之一,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当时,诗人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苦心经营,他寓居的浣花草堂基本建成。经过长期颠沛流离和饱经忧患的杜甫,生活总算暂时得以安定,所以他才有时间能对成都自然景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琢磨,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不少吟咏它们的诗篇。《春夜喜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首。
诗一开头,杜甫就赞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宝贵。由于成都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虽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却又有明媚的阳光。这就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描绘的:“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水槛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时,雨就降下来了,它是“知时节”的',所以“当春乃发生”。这种为万物生长所必须的“及时雨”,真是难得的好雨!这两句诗,是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绘的。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杜甫作诗常常如此。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
接着,第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因为好雨下在夜里,故诗人着重是从“听觉”上去描绘雨景的。雨细而不能骤,随夜色而逐渐隐没。它悄悄而来,默默无声,不为人们所觉察,故称为“潜入夜”。这样不声不响地下的雨,当然是滋润万物的细雨。“细无声”,正好恰当地表现了它的可贵精神。这里的“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这恰如仇兆鳌所说:“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杜诗详注》卷十)
第五、六两句是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野径”指田野间的小路,是指地上;“云”是指天空。由于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浓云密布,群星潜藏,月色无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团漆黑,正说明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并且显得格外明亮。这是一幅极其生动的雨中夜景*。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诗人自己惊喜的感情。
最后两句是写雨后晓景。是第二天的事。天明雨霁,整个成都城都是耀眼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抬不起头来。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至此,诗人对喜雨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于是“花重锦官城”的诗句冲口进发而出,真是“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放王嗣奭说:“束语‘重’字妙,他人不能下。”(《杜臆》卷四)
这首诗描写细腻、动人。诗的情节从概括的叙述到形象的描绘,由耳闻到目睹,自当晚到次晨,结构谨严。用词讲究。颇为难写的夜雨景色,却写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从字里行间。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这首诗题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显然,诗人这种感情的产生绝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有其现实基础。据史书记载,在他写作此诗的前一年,京畿一带就有严重灾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资治通鉴·唐纪》)。因此,杜甫一听到雨声,就感到无限喜悦,这喜悦恰好反映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作品
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8、《八阵*》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规雁》
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10、《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3、《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4、《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5、《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6、《寒食》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17、《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8、《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19、《送灵州李判官》
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
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良。
近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20、《登白马潭》
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转载请注明出处记得学习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