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励志的故事介绍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接下来为你带来霍金励志的故事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可能因為霍金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霍金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霍金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霍金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霍金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霍金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霍金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霍金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霍金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霍金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霍金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霍金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霍金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霍金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霍金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霍金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霍金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霍金驱动著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於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霍金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霍金非常不幸,但霍金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霍金在病发后获得的。霍金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蹟,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霍金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