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维摩”人生
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王维的“维摩”人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佛教与王维
王维出生在盛唐时代,精通佛学,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但是为什么王维把自己的字号取为“摩诘”呢?为什么王维被后世称为“诗佛”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王维的“摩诘”人生。
(一)佛教在唐代的盛行
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两汉之际,后经南北朝到唐以后,人们开始重视佛教,佛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盛唐时期佛教更是受到不少文人的推崇。出现了很多经书如《维摩经》、《华严》、等,其中《维摩经》是一部相当特异的佛典,深受王维的喜爱。《维摩经》的中心不是记载释迦的言论而是描写维摩诘的种种神通及其超迈群伦的佛学见解。因维摩诘是一位过着富贵与修行“两不误”的生活方式,以及他恣肆张扬的思想个性,洁净而没有污染。所以王维把维摩诘作为自己向往的生存典范。
(二)王维的佛缘
王维全家均笃信佛,其母亲正是北宗神秀的弟子大照禅师的虔诚信徒。受家庭尤其是母亲的影响,王维早年就研习和相信佛教。王维与佛家有着不浅的因缘,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他写给南宗六组慧能的诗文,文中多处引维摩诘自喻。他对佛教的造诣很深,诗句中都很有佛理禅机,故有“诗佛”的美称。
王维在20岁中进士,后因舞黄狮案被贬济州,安史之乱后官路一路亨通,但是在这期间遭受很多痛苦,看到事态的炎凉,官场的阿谀奉承,让王维非常的失望厌倦和担心,但是另一方面却又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曾经跟随神会禅师参禅礼佛。经常和裴迪等人游览辋川的山水,漫谈佛经述说道义,归隐后,经常与高僧交游。王维一生曾四次出家隐居,每日里悠闲自得的谈禅赋诗,礼佛作画,一幅超然尘世的隐居生活。
王维的字号“摩诘”就是从《维摩诘》这部经书中得来的。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美誉,我想也许和王维的佛教思想有一点的影响。可见佛教对王维有着深厚的影响。
二、王维的作品体现的佛教
(一)王维的早期作品
王维年轻时期有抱负和热情,写过一些昂扬奋发的诗篇。等到张九龄罢相后,他逐渐转向消沉,长期亦官亦隐。他在隐居时的许多作品,充满禅机和佛老思想。如《偶然作六首》其三)中的“世纲婴我故,小妹日长成,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几徊欲奋飞,踟蹰复相顾。”还有《酌酒与裴迪》中厌恶仕途的“人情翻似波澜”,和《叹白发》中慨叹的“人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再有《过香积寺》中写道:“不知香积寺,数里入雪峰。古木无人经,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有着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二)王维的后期作品
王维的诗精致巧妙,很有禅理味,王维与神会禅师的.结识交游是其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促成了其晚期诗风的形成。王维受神会请托为六祖慧能作碑铭,其中说到“弟子曰神会,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六祖慧能禅师碑》)。慧能、神会教义的要点能及时地顿悟,“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死句下”。
王维晚岁的诗作都达到了很高的胜境。如《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心鸟,时鸣春涧中。”虽是有动有声,然而绝非聒噪吵闹闹,恰是一种空灵、宁静之境,在“动”与“静”的相互把握中传送着生命的律动。“人闲、”“夜静”、“花落”、“山空”,是心境也是处境,在空旷宁静之中,明月乍出,有动而无声,却“惊”动了山鸟,虽着一“惊”字,依然是静的延伸。这是宇宙精灵恒在状态的通然了悟。令人深深地感觉到“见心”、“见性”,“吾梵一如”。作者将如此玄冥的禅意化入诗作,不露半点痕迹,怎不让人诺诺连声。
三、王维诗的特色
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
(一)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唯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给予王维诗很高的评价,在读诗的过程中脑海中呈现一幅美轮美奂的景象,如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自己即是适中的一员。如《新晴野望》“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二)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王维山水诗在写景的同时,饱含深情。把大自然的美景寄语自己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把自己的想法描绘成一幅幅花卷,亲近自然,不加雕刻与修饰,却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
(三)诗掺禅意,流动空灵
王维的诗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进入一种空灵的境界。读时有一种暂时忘了身边的烦恼和忧愁,心境悠然,自由舒适。如《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结语:
王维受佛教的影响,与李白、苏轼、黄庭坚等诗人受佛教的影响是不同的。李白受佛教的影响,他的诗显示出的是“道风仙骨”、处处闪烁着佛光禅影。而王维的诗给人一种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感觉。读王维的诗有一种闲适恬静,仿佛走进了他诗中描绘的场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闲,“人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慨叹,“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美感。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淡泊名利、悠闲自然的人生态度。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评价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唐末司空*则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直到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但这派诗歌,往往陶情风景,缺乏社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