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见的礼仪与技巧
商务交往中经常有会见活动。而在会见中只有既讲究实在,又讲究艺术,才能够取得会见的最佳效果。下面介绍一些会见礼仪与技巧!
会见的礼仪与技巧【1】
(1)问候时最好点名道姓。
迈进会客室的门,你的第一句话可能是:“你好,见到你很高兴。
但这却不如说:“王经理,你好,见到你很高兴。
据测,后者比前者要热情得多。
(2)若对方没请你坐下,你最好站着。
坐下后不应掏烟,如对方请你抽烟,你应说:“谢谢。
请记住,切莫把烟灰和火柴头弄到地板上,那是很不得体的。
(3)主动开始谈话,珍惜会见时间。
尽管对方已经了解到你的一些情况和来访目的,你仍有必要主动开口。
你可再次对某些问题进行强调和说明。
这不仅仅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是礼貌的需要。
(4)请不要急于出示你随身带的资料、书信或礼物。
只有在你提及了这些东西,并已引起对方兴趣时,才是出示他们的最好时机。
另外,你得事先准备好,当对方询问你所携带资料中的有关问题时,你应给予详细的解释或说明。
(5)保持相应的热情。
在谈话时,你若对某一问题没有倾注足够的热情,那么,对方会马上失去谈这个问题的兴趣。
(6)当愤怒难以抑制时,应提早结束会见。
愤怒会使你失去理解他人和控制自己的客观尺度。
它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7)学会听的艺术。
听有两个要求,首先要给对方留出讲话的时间,其次要听“听话听音”。
如对方首先讲话,你不可打断对方。
应做好准备,以便利用恰当的时机给对方以响应,鼓励对方讲下去。
不能够认真聆听别人谈话的人,也就不能够“听话听音”,更不能机警、巧妙地回答对方的问题。
记住:不论是社交场合,还是在工作中,善于听乃是一个人应有的素养。
(8)避免不良的动作和姿态。
玩弄手中的小东西,用手不时地理头发、搅舌头,清牙齿,掏耳朵,盯视指甲、天花板或对方身后的字画等,这些动作都有失风度。
也不应忘记自己的身份去故作姿态,卖弄亲近:“咱俩无话不谈,要是对别人,我才不提这个呢!”俚话和粗话更应避免。
(9)要善于“理乱麻”,学会清楚地表达。
善于表达使人终生受益。
讲话不会概括的人,常常引起人们的反感:叙事没有重点,思维头绪混乱的人,常常迫使人们尽量回避他。
一般来说,你若从没有担心过别人会对你的话产生反感,就意味着你已引起他人的反感了。
(10)要诚实、坦率,又有节制。
若在一件小事上做假,很可能使你的整个努力付诸东流。
对方一旦怀疑你不诚实,你的各种不同凡响的作为都将黯然失色。
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因此,你可以坦率地谈起或承认自己的缺点或过失。
在评论第三者时不应失去体量他人的气度,无节制地使用尖刻语言只会让人疑心:“谁知哪一天,他也许会在背后这样说我呢。
(11)作一次音色和语调的自我检查。
把自己要讲的话录音5分钟,听听是否清晰,喉音、鼻音是否太重?语速怎样?语调老成、平淡吗?如不满意,改进后再录一段听听。
充满朝气的语调会使你显得年轻。
此功重在平时留心多练。
(12)如果对方资历比你浅,学识比较低,你应格外留心自我优越感的外露。
当你介绍了自己令人羡慕的学位职称等情况后,对方也得谈到他的相应情况。
为了避免对方自愧不如,在介绍自己时你应该谨慎一些。
对对方可以表示赞佩。
过度的关心和说教应该避免,要表现出诚意和合作精神。
(13)注意衣着和发式。
第一次见面就给人一种不整洁的印象,往往会给你的自我表白投下阴影。
平时不修边幅的企业家,在会见前应问问懂行的人,让他根据你的年龄、体形、职业及季节等因素设计一下你的衣着和发式。
(14)会见结束时,不要忘记带走你的帽子、手套、公事包等东西。
告别语应适当简练,克制自己不要在临出门时又引出新的话题,因为没有理由认为告别才是会见的高潮。
引导礼仪【2】
楼梯的引导礼仪
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工作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工作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
上下楼梯时,应注意客人的安全。
电梯的引导礼仪
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
客厅里的引导礼仪
客人走入客厅,接待工作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客人坐下后,行点头礼后离开。
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
走廊的引导礼仪
接待工作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客人走在内侧。
有礼有节地做好接待工作【3】
领导的上级、客户或亲戚朋友。
应该热情地请进会客室就座,上茶,可以说"您稍等一下,我看一下×××在不在",并马上请示领导,再按照指示接待、安排。
推销员。
这类人员我们可能遇到得最多。
这时候你最好先打电话给相关部门,如果相关部门有意向或是事先有约的话,你再指引他们过去。
如果没有预约,而推销员又坚持要见相关领导,你也没必要黑脸推辞,可以委婉地让他们把材料留下,回头请领导过目。
领导如果感兴趣,你再及时、主动地和他们联系。
客户。
有些客户来访的`问题,是很简单的,不需要领导出面也可以解决,这时,你就要显示出"分担领导工作"的本事了。
你可以介绍他们去找相关部门的主管或人员交涉。
但事先应主动替他联系,然后指明该部门的名称、位置,最好能亲自引领客人去。
不速之客。
遇到这种情况,应态度和蔼地请对方报上姓名、单位、来访目的等基本资料后,请示领导,由领导决定是否会见。
由此可见,做接待工作要学会审时度势,具体情况具体处理,这样才会做到有礼有节,协调好单位和来访人员的关系,展现出良好的职业人素质。
(李方)
服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接待或准备接待顾客时,一定要积极主动和选准时机。
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是每一位服务人员责无旁贷的事,若想使自己的服务奏效,重要的是做到站立到位、适时招呼。
站立到位
一般情况下,服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均应站立迎客。
即使是允许就座,当顾客光临时,亦应起身相迎。
而站立迎客时,最重要的是注意站立到位,即服务人员主动站立于不但可以照看本人负责的服务区域,而且易于观察顾客、拉近顾客的位置。
实行柜台服务时,有所谓"一人站中间,两人站两边,三人站一线"之说。
意思是,一个柜台,如果只有一名服务人员应站在柜台中间;两名服务人员应分别站立于柜台两侧;三名或三名以上服务人员应间距相同地站成一条直线。
而实行无柜台服务时,服务人员大都应当在门口附近站立。
在站立迎客时,服务人员一般应面向顾客或是顾客来临的方向。
不允许其四处走动巡视,忙于私事,或者扎堆闲聊。
适时招呼
在服务行业里,由服务人员主动向顾客打招呼,早已成为一种惯例,通常,它被叫做"迎客之声"。
作为接待顾客说出来的第一句话,"迎客之声"直接影响到服务人员留给顾客的第一印象,并且在双方的交易过程中举足轻重。
要使自己真正讲好"迎客之声",有三点需要服务人员注意: 一是时机适当。
只有在应该向顾客打招呼时及时向对方打了招呼,才会使对方听起来既顺耳,又顺心。
二是语言适当。
在讲"迎客之声"时,务必注意称呼得体,问候礼貌,用语准确,一定要使之切合当时的语言环境,不仅贴切,而且自然。
同时,还须注意不失礼貌。
三是表现适当。
服务人员在向顾客主动打招呼时,少不了要以自己的表情、举止相配合。
在正常情况下,向顾客打招呼,最忌讳面无表情,举止失常。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面带微笑,目视对方,点头欠身。